APP下载

黑脊倒刺鲃池塘流水高效养殖试验

2019-06-24潘盈盈

渔业致富指南 2019年11期
关键词:苗种流水池塘

潘盈盈

福建省地处亚热带,气候温和,淡水充沛,水质优良,水温适中,森林覆盖率高,生态环境良好,发展黑脊倒刺鲃养殖条件优越。黑脊倒刺鲃在我省开展人工养殖已有10多年的历史,早期,由于人工育苗初见成效,养殖规模仅停留在初始阶段。虽近几年来,由于黑脊倒刺鲃人工育苗技术逐渐成熟,育苗总量增大,能提供大量的苗种,使其养殖生产达到了一定的规模;但是,目前黑脊倒刺鲃养殖以池塘静水养殖为主,其次是水库网箱养殖。池塘静水养殖即使配置增氧机,适当加注新水,正常情况下亩产量仅能达到200~500kg。黑脊倒刺鲃水库网箱养殖,因其水体相对开放畅通,病害难于防控,养殖效果也不理想。且近年黑脊倒刺鲃养殖病害发生率呈逐年上升的态势,养殖户加大药品投入,势必给养殖环境及养殖水产品的质量安全带来隐患。总之,现有的黑脊倒刺鲃养殖模式已暴露出潜力有限、质量不高、不同程度影响环境等弊端,其产量、效益及成品鱼品质难于提升。因此,为了优化养殖模式,促进黑脊倒刺鲃养殖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本人在福安市科技局的大力支持下,于2017-2018年开展了黑脊倒刺鲃池塘流水高效养殖试验,现将情况介绍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池塘选择

在福安市康厝南洋绍光养殖专业合作社的淡水养殖基地内,选择其中1口面积为10.5亩池塘为试验池塘。该池塘地处我市西部地区的康厝乡南洋村,地势平坦,水源丰富、落差大,水质良好,交通便利,电力供应到塘,适宜开展流水高产养殖。

1.2 池塘改建

养殖池塘经过标准化改造,清淤挖深,池内壁用毛石料和防渗膜铺设,提高池塘的坚固性和防渗漏性,池塘高度2.2m,有效蓄水深度为1.8m。池塘铺设直径20cm进水管道,保持常流水。同时,配备2台1.5kW水车式增氧机、 1台抽水泵。排水管道连接至稻田,池塘排放水用于稻田灌溉。

1.3 清塘消毒

将池水排干,挖出池底的淤泥、杂草、杂物,让池底经过充分的冻结、干燥和曝晒以清除敌害。然后,每亩池塘用生石灰75kg清塘消毒,彻底杀灭敌害生物和改良土壤性质,优化养殖环境,防止病害发生。清塘消毒时,先留池水深约10cm,然后在池底四周挖几个小坑或水沟,倒入生石灰,加水溶化成糊状,不待冷却,立即全池均匀泼洒,翌日早晨使用泥耙子全池耙动底泥,使石灰浆与底泥充分搅和,以提高消毒效果。

1.4 苗种放养

池塘消毒7天后,于2017年2月3日每亩放养体长6~7cm以上的黑脊倒刺鲃苗种1600尾。苗种规格整齐,体型正常,体格健壮,无病无伤。苗种入池前,用4%食盐水浸洗鱼体5~10分钟,杀灭鱼体表有害生物。

1.5 饲料投喂

苗种放养2天后,先投喂适量淡水鱼专用1号浮性饲料(蛋白质含量在30%以上),经精心养殖1个月以后,按鱼体重3%~4%投喂淡水鱼专用2号浮性饲料,每天上、下午各投喂1次。待鱼体长到250g以上,按体重3%投喂淡水鱼专用3号浮料,每天上、下午各1次。同时,结合投喂菜叶、鲜嫩青草、浮萍等植物性饲料,补充鱼类生长所需的营养元素。具体投喂量根据天气、水温、水质状态、鱼的生长摄食情况灵活掌握,一般闷热天或阴雨天少投。

1.6 水质调节

做好缺氧预防工作至关重要,苗种阶段保持微流水,随着鱼体的增大,逐渐加大流水量。尤其是在夏秋高温季节,尽量增大流水量,将池塘水位调节到最高位。在清晨池塘水体含氧量较低时,开启增氧机增氧。

1.7 病害防控

平时每月每亩池塘定期泼洒12kg生石灰1次,高温及病害易发期每月每亩池塘定期泼洒12kg生石灰2次,保持水质清新,防止病害发生。在养殖初期苗种较小的情况下,水蛇、水老鼠、翠鸟等敌害生物对其有些伤害,采取驱赶或杀灭的方法清除。

1.8 日常管理

每天早、晚巡塘一次,检查水位,关注水质变化,观察鱼的摄食活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及时捞出草渣和残余饲料,以防影响水质。每1~2个月测量体重1次,掌握鱼的生长情况。

2 结果

2.1 收成情况

经过17个月的精心养殖,于 2018年7月8日开始收成,整个过程几乎未发生病害。试养10.5亩,投放苗种16800尾,收获成鱼14910尾、10706kg,养殖成活率为88.75%,平均亩产 1019.6kg。最大个体全长41.8 cm,体重825 g;最小的个体全长37.5 cm,体重 628 g;平均全长39.4cm,体重718.1g。详见表1。

2.2 效益分析

共收获黑脊倒刺鲃商品鱼 10706kg,规格大,售价高,平均价46元/kg,总产值49.25万元,亩产值 4.69万元,扣除亩生产成本2.55万元,亩利润达 2.14万元,投入产出比为1:1.83,经济效益十分显著。其中基建投资9.2万元(池塘改造费用6.3万元、引水渠道修建费用 1.8万元、添置增氧机和抽水泵1.1万元),按4年折旧,年分摊2.3万元,详见表2。试验结果表明:黑脊倒刺鲃池塘流水养殖病害少,生长速度快,成品鱼品质优,其产量和效益明显优于现有的池塘静水养殖、水库网箱养殖。该试验对优化黑脊倒刺鲃养殖模式,促进进黑脊倒刺鲃的养殖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表1 黑脊倒刺鲃池塘流水试养收获情况

3 讨论

3.1 将黑脊倒刺鲃养殖池塘进行标准化改造,清淤挖深,固埂防渗,创造良好的养殖环境。在苗种放养前每亩池塘用75kg生石灰清塘,可杀灭池塘病原菌及敌害生物,改良底质水质条件;鱼体用3%含盐水浸洗5~10分钟,可杀灭附着在鱼体表的有害生物,提高养殖成活率。

3.2 黑脊倒刺鲃对溶氧要求较高,在养殖过程中保持常流水,创造良好的水环境条件,对促进鱼体生长,提升鱼体的品质,减少病害发生,提高养殖成活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黑脊倒刺鲃的不同生长阶段,如何准确控制池水的流速,有待于详细的摸索。

3.3 黑脊倒刺鲃属杂食性鱼类,目前还没有黑脊倒刺鲃的专用饲料,而替代饲料的营养不能满足其正常生长发育的需求。在养殖过程中,投喂蛋白质的含量较高的配合饲料的同时,兼投菜叶,浮萍、鲜嫩青草等植物性饲料,以丰富倒刺鲃的食料品种,提供较全面的营养,有利于其生长发育。

3.4 本试验虽然达到预期效果,其成活率、单位面积产量及效益较现有的池塘静水养殖、水库网箱养殖均有明显的提高,但由于投放苗种偏小(仅6~7cm),对成活率、成鱼的规格有一定的影响,在养殖生产中,可投放较大规格苗种,以获得更好的效果。

表2 黑脊倒刺鲃池塘流水试养经济效益分析 万元

3.5 本试验将排水管道连接至稻田,池塘排放水用于稻田灌溉,有效避免养殖尾水直接外排对外部环境的影响,并减少了稻田肥料的使用量,提升了农产品的品质,节能减排、提质增效较为明显。

3.6 黑脊倒刺鲃生活在水域中下层,本试验采用单养的方式,饵料无法得到较充分的利用。本人认为合理开展黑脊倒刺鲃与不同生活水层、不同生活习性的品种混养,如黑脊倒刺鲃与鲢鳙鱼、鲫鱼等鱼类混养,对提高饵料和池塘水体空间的利用率,自我改善水质,净化池水排放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猜你喜欢

苗种流水池塘
关于溧阳市青虾“太湖2号”苗种扩繁体系生产情况的公示
杂交翘嘴鲂苗种培育及成鱼养殖关键技术
春季苗种放养与管理“五六七”
关于溧阳市青虾“太湖2号”苗种扩繁体系的公示
流水
热闹的池塘
流水有心
池塘
前身寄予流水,几世修到莲花?
夏天的池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