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模式助推山区渔业转型升级

2019-06-24朱忠胜赵谱远田景权

渔业致富指南 2019年11期
关键词:养殖区工程化粪污

宋 娇 朱忠胜 赵谱远 田景权

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模式具有节水、节地、生态环保、生产可控性强等优点,是一种基于生态学原理的生态循环水养殖技术,能有效降低养殖水体的污染。目前,全国已有10余个省(市)示范应用流水养殖槽2000多条,推广面积3万余亩,有力助推渔业转型升级,是现代渔业主要发展方向之一,但在推广应用中暴露出一些问题。本文就山区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模式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并提出相关的建议与思考。

一、背景

遵义市位于贵州省北部,以大娄山山脉为分水岭,把全市河流分为乌江、赤水河和綦江三大水系,均属长江流域。全市10km以上的河流共463条,有水流的河总长9148.5km,地下径流量为42.25亿m3,大水面25万余亩,山塘水库9.33万亩,池塘养鱼1万余亩。主要养殖方式有网箱养殖、稻田养殖、流水养殖、池塘养殖、山塘水库养殖等。2017年以来,为认真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关于“共抓大保护 不搞大开发”的重要指示精神,牢牢坚守“发展与生态”两条底线,保护和修复水域生态环境,我市全面拆除网箱养殖1690.5亩,彻底消除了网箱养殖对水体造成的污染。网箱养殖拆除后,全市水产品总量减少4万余吨,水产品人均占有量仅为6.5kg,这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标准49.91kg。为保障水产品市场供给,创新养殖方式,提升养殖效能,加快推进渔业转型升级早已迫在眉睫。

在环保相关政策法规的新要求下,传统水产养殖暴露了养殖尾水直排直放、过度追求高密度、种业发展质量不高、饲料转型升级慢、疫病防控压力大等问题。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模式是建立在已有的池塘基础上,通过对传统池塘进行工程化改造,将池塘分为小水体推水养殖区和大水体生态净化区两大区域,其整个养殖系统由池塘、流水槽、增氧推水系统、粪污处理系统等部分组成,通过在水槽安装推水设备,使原来静态池塘形成动态流水,在小水体推水养殖区末端,加装底部吸尘式废弃物收集装置,将粪便、残饵吸出至池塘外污物沉淀池中,处理后再利用,从而让养殖污水得到有效治理。该模式对保障水产品市场供给,助推山区渔业转型升级起到积极作用,是现代渔业主要发展方向之一。

二、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模式基本概况

网箱养殖拆除后,水产品供应在一定时期受到一定影响,面临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挑战。从表1可以看出,全市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模式起始于2017年,现已有3个县区引入该模式,养殖外塘面积168亩,养殖槽条数29条,年产鱼24.9万kg,养殖品种有鲈鱼、斑点叉尾鮰、草鱼、鲤鱼、鲫等,外塘投放花白鲢,净化水体水质。现已创建示范企业5家,发展势头大好。

三、示范推广应用存在的问题

(一)养殖技术不够成熟。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模式生态原理一方面是通过在小水体推水养殖区末端采取物理技术机械集中收集养殖粪污,另一方面是通过大水体生态净化区生物净化水质,整个养殖过程中,除了需要适时增添被蒸发和渗漏的少量水以外,无需换水。通过在小水体推水养殖区末端加装底部吸尘式废弃物收集装置,将粪便、残饵吸出至养殖池塘外,经污物沉淀池处理后再回塘利用,其养殖粪污高效收集是实现养殖尾水达标排放、集约高效养殖的关键一环。但现有的技术条件下,水质监测系统几乎空白,养殖粪污回收率测算标准方法不够优化,粪污回收率百分比基本无从查证,大水体生态净化区水生植物适宜种植品种仍在探索,养殖技术还不够成熟,需要进一步熟练提升。

表1 遵义市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模式现状一览表

(二)生态环保理念认识力度不够。根据工程模式技术要求,小水体推水养殖区应占池塘面积3%~5%,大水体生态净化区应占池塘面积95%~97%,但个别示范企业为追求短期效益,本末倒置,不顾池塘生态承载力,盲目扩大流水养殖槽面积,小水体推水养殖区占比严重超标,超负荷开展高密度养殖,致使养殖水体水质不能通过自我净化达到预期效果,导致池塘富营养化、疾病发生等问题。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对该模式的核心技术理念理解不透彻,对水质处理净化原理不明,生态环保理念认识力度不够。

(三)山区地形地貌制约产业发展。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模式多建立在已有池塘基础之上,根据水源条件一般5~10亩池塘建设一条养殖槽,连片水面最好在30亩以上,而贵州属于喀斯特地形地貌,有着“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之称,稻田多为梯田,多数地带崎岖不平,连片池塘屈指可数,30亩以上更是微乎其微,这严重阻碍了山区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模式的发展。

(四)投资大、风险高。与传统池塘养殖、流水养殖等模式相比,该模式养殖槽、推水系统、粪污集中收集等基础设施修建投资相对较大。推水养殖区密度大,这对养殖技术精细化程度及病害防控要求更高,且内外塘所有水体为一个整体,一旦发病,将面临全军覆没的风险。同时,推水养殖区高密度多依赖借助外力推水增氧,如遇意外,一旦停电,后果将无可估量。

(五)监控监测设施设备不足。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模式为新的养殖技术,理论上运用了物理学、生物学、生态学等多种科学技术手段,从粪污集中收集,水生生物净化等方面确保水体水质,实现零排放零污染可持续发展。但现有条件下,全市各地均未独立建设水产实验室,水质监测试验设备几乎空白,实验室基础设施建设严重不足。

四、解决措施及建议

(一)加强培训教育力度。网箱养殖退出历史舞台既是挑战,也是机遇,要抓住这空前历史时机,加快助推渔业转型升级。要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转换服务机制,创新服务方式,全面提升水产技术推广体系公共服务能力,特别要夯实基层专业人才基础,加强业务培训,重点针对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模式生态循环理念、养殖技术要点,全方位提升业务指导水平,剖析该模式难点攻关,技术保障到位。

(二)加强关键技术宣传推广力度。着力抓好宣传工作,传达科学技术推广理念,着重针对不顾池塘生态承载力、盲目扩大流水养殖槽面积、养殖区占比严重超标、超负荷开展高密度养殖造成后果进行宣讲,分析原由,对于占比超标的要引导其适当降低养殖密度。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技术理念,建立建设备用电源,尽最大可能从源头降低风险。

(三)优化提升养殖技术。该模式在实际养殖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如水质净化调控、粪污收集、饲料精准投喂、病害防治仍然不够优化,参数指标模糊不清,应急处置能力较低等,建议加大项目扶持力度,加强与校企沟通交流,深入探究养殖粪污收集关键技术,提升池塘生物净水效能,建立健全养殖水产品溯源体系,不断优化提升养殖技术。

(四)拓宽养殖推广视野。说到底该模式就是通过大面积连片水域内部循环净化水质,使得养殖粪污通过物质循环就地消化,从而实现零排放。而我市独特的喀斯特地形地貌却独具许多小型封闭山塘水库,如若跳出连片池塘,转向无人畜饮水的中小型封闭山塘水库开展试验探究,在养殖水域滩涂规划可养区域,水域承载能力以内发展浮桶式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模式,不仅建造材料更环保,还有效助推山区渔业转型升级,前景广阔。

(五)加大投入扶持力度。渔业是乡村振兴中的一项重要产业,是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元素,是农旅结合的重要载体,是农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三农”工作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当前正处于渔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建议统筹现有资金渠道,安排渔业转型发展专项资金,强化政策扶持力度,强化金融服务,全力助推山区渔业转型升级。

图1 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槽修建中

猜你喜欢

养殖区工程化粪污
广东省养殖水域滩涂规划
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现状 存在问题及对策
我国大型畜禽规模养殖场全部配套粪污处理设施装备
猪场每天利用粪污发电1.8万度
世界首台高温超导高速磁浮工程化样车下线
时速620千米高速磁浮工程化样车下线
规模化养殖场粪污无害化处理技术
小种植、小养殖环境创设
池塘循环水养殖系统净化效果评价及分析
PLC软件工程化在高端工艺装备研制中的应用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