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营企业融资困境及其应对

2019-06-22高阳

中国经贸导刊 2019年11期
关键词:融资困境民营企业

摘 要:现有政策思路下民营企业融资面临正规金融渠道融资困难,非正规渠道融资成本高企等现实困境;在發展直接融资难以短期蹴成,顺应重银行风险偏好和遵守“控风险”政策目标的前提下,建设政策性担保体系营造宽松的信贷环境,探索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政策支持体系,推动融资模式创新打造多元融资体系,通过体制机制创新纾解民营企业融资难题。

关键词:融资困境 民营企业 融资担保

融资是各类经济主体根据正常生产经营需要,采用一定的方式从一定的渠道去筹集资金组织资金的经济行为。民营企业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长期以来民营企业始终面临着融资难和融资贵的问题。分析民营经济融资过程中遭遇的问题和原因,对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着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国民经济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民营企业融资现状

2017年以来去杠杆稳金融政策的实施,使我国货币金融政策朝着中性偏紧的态势发展。金融政策的调整促使金融市场总体开始进入整体偏紧的状态,各类市场主体均感到明显的资金压力,而其中民营企业受到的融资压力尤甚。

(一)正规金融渠道融资依然困难

从银行信贷资金看,民营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获取银行信贷资金的差异过大。以2016年为例,73%的银行信贷资源流向了大型企业中的国有控股企业,只有16%的银行信贷资金进入民营企业。这一比例这与民营企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和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的巨大作用相比极不匹配。从直接融资渠道看,民营经济债券融资的发行数量与其经济体量也极不相称。以2018年1-11月为例,期间共发行上市企业债券405只,然而405只债券中由民营企业发行的仅有6只;405只债券的总融资规模为3359亿元,其中属于民营企业的融资规模仅为20亿元;每只债券平均融资规模8.3亿元,民营企业每只债券融资额平均只有3.3亿元;所有债权加权平均票面利率约6.5%,而民营企业债券的加权平均票面利率约达7.2%。从比重上看,民营企业发行的债券融资额只占到企业债发行总规模的0.6%,但其所要承担的融资成本则比总平均成本高0.7%。

(二)非正规渠道融资成本提高

由于数量更多的民营企业无缘参与正规金融市场的融资活动,大量的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民营企业只能通过互联网P2P的渠道或者是民间小额借贷等渠道筹集所需资金。2017年以来,在以“去杠杆”“强监管”“控风险”为特征的稳健型金融政策压力下,大量的非正规金融渠道收到整顿压减,原有的融资渠道进一步狭隘、受阻,导致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更加突出。以委托贷款、信托贷款为代表的影子银行业务受到重点管控,影子银行业务的存量规模大幅度减少;互联网P2P借贷行业成交量同比下降一半有余,民间借贷利率快速上升。一系列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监管政策在发挥监管作用的同时一定程度上压缩了民营企业从非正规金融市场融资的空间,相应的明显推升了民营小微企业从非正规渠道融资的成本。

     二、民营企业融资困境难的成因

民营企业融资困境实际上包含两个命题,一是民营企业融资难,二是民营企业融资贵,而形成这两个命题的成因既不相同但又互有联系。

(一)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原因

长期以来,学术界对民营企业融资难的成因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得出较为一致的结论。我国金融结构长期以国有银行为主导的间接融资为主,换句话说就是单一的银行贷款是各类市场主体实现融资的最基本的渠道。而银行为了保证贷款安全发防止发生呆坏账,把力求稳健作为第一要务,以规避不良贷款为首要原则。左右银行是否放贷的决定性因素完全取决于信贷风险的高低和大小。银行经营的这一特点既是其内在属性的根本要求,也是遵守金融监管部门外在规定的必然。基于此,在信息严重不对称和社会诚信水平较低的条件下,为防范道德风险的发生和逆向选择问题的出现,银行通常会对申请贷款企业的资信状况和偿债能力进行认定,只有通过认定达标的企业才有资格获得来自银行的贷款。民营经济绝大部分以小规模企业为主,由于管理缺乏规范往往存在账目混乱、合格抵押品缺乏等不能满足银行贷款要求的情况。而相对的大型(国有)企业不仅管理严格有序有充足的贷款抵押品,而且往往在经营遇到困难时会得到来自政府部门的各种补贴,其拥有的资信水平远高于民营中小企业。上述两种截然不同的情形必然引发银行的信贷配给行为倾向于大型国企。

(二)民营企业融资贵的原因

按照上面的分析大型国企存在有富裕的超额信贷配给,而信贷条件较差的民营中小微企业又急需资金,这就为资金在二者之间的流通创造了条件,即为非正规金融市场的形成提供了可能。现实中大型国有企业为了获得更多收益往往将所获超额信贷配给通过影子银行转贷给大型民营企业或注资于理财公司、P2P网贷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然后再由这些机构间接转贷给中小微企业。这种资金的流转虽然客观上为民营企业解决资金难题提供了便利和渠道,但由于融资链条被大幅度拉长资金价格层层加码大幅度推升了中小企业融资的成本,这就是自中小企业融资贵的缘由。2017年年底,重点防控金融风险的政策出台后,“去杠杆”政策关闭了由大型国企流向了非正规金融市场的资金流的“笼头”,“强监管”阻隔了影子银行资金外流的渠道,非正规金融市场潜在风险得到缓解的同时也进一步增强了民营小微企业融资的难度。而国有银行主导下的正规金融体系在此情况下不仅没有同步扩大和放宽对民营、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和渠道,反而在“控风险”政策引导下进一步提高了对民营企业信贷发放的审核标准。在多重政策联手施压下,民营企业从非正规金融市场融资的渠道基本阻断,这使得“融资难”“融资贵”的情况更加严重。

     三、化解民营企业融资困境的对策

(一)建设政策性担保体系,营造宽松的信贷环境

一是完善融资担保增信体系。对符合一定标准的担保业务,由省级再担保公司给予优惠再担保,以此为对价要求商业性担保公司降低担保费率和反担保要求,再由“最后贷款人”即国家融资担保基金为省级再担保公司提供再担保。二是引进培育金融信息服务机构。可根据需要制定政策引进培育一批较高层次的资信评级、资产评估、会计、财务审计专业化金融中介服务机构,破解信息不对称难题,为民营企业融资担保提供必须的信息要素服务。三是建立完善征信体系。要加快建设各级征信开放平台,构建社会征信和金融服务于一体的信息服务系统,便利金融机构征信查询。

(二)探索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政策支持体系

一是探索建立国家层面的專业性小微企业融资管理部门。在现有金融管理体系和结构不变的情况下组建独立于一行两会的专门管理机构,专司制定小微企业的金融优惠政策并负责监督落实并开展绩效评价工作。二是加强顶层设计。进一步丰富国家级征信平台信息内容,以方便为政策性融资担保业务提供信息参考,同时加大政府公共部门的数据接口开放的力度,满足担保机构和银行查询需要。三是建立贷款尽职免责制度。为打消信贷人员的后顾之忧,在开展业务活动中信贷人员如果尽到了自己的职责,出现不良贷款后则不应承担不良贷款的责任。同时,为激发对民营企业贷款的积极性,可将民营企业贷款比率与信贷专员绩效考核挂钩。

(三)推动融资模式创新,打造多元融资体系

一是要修补民营企业直接融资的短板。要加紧推动改革股票发行上市制度,加大对民营企业上市融资的支持力度,在利用好现有股票市场便利民营企业上市的同时加速推动“科创板”尽快落地运行。同时要建立健全和切实推进上市公司垃圾股退市转板制度,为更多优秀民营企业进入股票市场创造机会。二是通过要创新融资模式和丰富融资产品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支撑力度。要进一步提升各类财政扶持资金的运作绩效,整合不同渠道的各类基金用于满足民营企业的融资需求。三是推进普惠金融业务。普惠金融与民营中小企业有着天然的密切联系,要鼓励和支持各级各类金融机构开展普惠金融业务,通过多样化的服务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题。

参考文献:

[1]董德志.降低社会融资成本的路径[J].中国金融,2015(6).

[2]马松,潘珊,姚长辉.担保机构与中小企业贷款:银行视角下的合谋还是合作?[J].财经研究,2015(7).

[3]阙方平.对症下药方能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J].银行家,2017(2).

[4]盛世杰,周远游,刘莉亚.引入担保机构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基于期权策略的机制设计[J].财经研究,2016(6).

[5]沈坤荣,赵亮.中国民营企业融资困境及其应对[J].江海学刊,2019(1).

(高阳,国家开发银行大连市分行)

猜你喜欢

融资困境民营企业
2019上海民营企业100强排行榜
2018上海民营企业100强
2017上海民营企业100强排行榜
我国民营企业融资困境分析
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破解路径探讨
小微企业融资困境及应对策略分析
论中小微企业融资困境的应对路径选择
2016上海民营企业100强排行榜
河南省家庭农场融资困境问题分析
德州市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