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彩超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的研究及临床价值分析

2019-06-21冯海兵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13期
关键词:个数颈动脉颈部

冯海兵

(山东聊城市复退军人医院 山东 聊城 252000)

近年来,我国急性脑梗死在心脑血管疾病中属于高危且频发疾病。其发病原因主要由颅内和颈部动脉血管发生病变诱发,而颅内和颈部动脉发病前期反应为粥样硬化,且硬化过程中出现硬化斑块,是引发急性脑梗死的主要原因[1]。早期应用影像学方法诊断颈部动脉粥样硬化可提高确诊率和准确性,是预防和后期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手段。目前临床多采用CT进行诊断确诊,但CT多偏重于多层螺旋造影技术,在清晰度和综合诊断率方面较低;颈部血管彩超技术采用高场强对患者病变部位进行梯度回波序列扫描,对增强病变后在不同时间段中的强化特征数据进行记录,对患者的血液情况、并发部位、身体机能等方面进行研究并分析病灶良恶性[2]。本研究探讨纳入230例急性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评价CT技术与彩超技术在临床诊断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优势,比较两者影像学资料。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经我院CT确诊为急性脑梗死的患者纳入80例为对照组,并纳入150例采用颈部血管彩超确诊为急性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对照组男44例,女36例,年龄56~69岁,平均年龄(61.0±6.73)岁;观察组男58例,女92例,年龄55~68岁,平均年龄(60.0±6.70)岁。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经神经系统、心电图、心血管功能等检查确诊为急性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排除标准:排除心脏病、感染性以及自身其他疾病并发造成的急性脑梗死。两组患者临床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使用GE公司optima660动态CT仪,扫描范围取双侧颈动脉,颈部动脉胀大处以及颈内动脉起始处。记录扫描的斑块个数,位置分布以及整理区分不同质量图像。将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1.2mm为标准,区分斑块和正常观察组织[3]。并以检出后,与治疗过程中的手术验证斑块个数、位置分布进行对比。观察组患者采用颈部血管彩超进行扫描检查,探头频率设置为7.0~12.0MHz,将患者姿势调整为平卧后并指导患者患者头部稍向后倾斜,于颈后部垫入枕头,使颈部充分暴露,根据颈动脉走形从下至上的方法开始扫描。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经检查后的斑块数及不同位置斑块数进行比较,并与手术验证后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实际个数进行对比,证实彩超的准确性和临床评价意义。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6.0软件进行对比分析,计量资料数据采用均数对比,计量资料数据均经Student-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对比分析,以P<0.05为具有差异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检测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个数对比

观察组平均诊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个数显著多于对照组平均诊出个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颈部血管彩超和CT硬化斑块诊出平均个数(%)

2.2 两组在颈部扫描过程中不同位置诊出硬化斑块平均个数对比

扫描位置为双侧颈动脉,颈部动脉胀大处以及颈内动脉起始处,硬化斑块分布不同也是临床诊断治疗评价的一方面[4]。观察组和对照组在不同位置分布的硬化斑块检出个数对比,显示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对照组和观察组硬化斑块不同位置平均分布状况对比(%)

2.3 两组在检测过程中影像资料图质量对比

每例患者6副影响资料图。观察组80例患者共480副,观察组100例共600副。图像清晰且无模糊重影,可清晰分辨各组织结构为一级;图片基本清晰,无明显模糊重影及基本可分辨各组织结构为2级;图片有重影,且组织分辨需要仔细斟酌,有一定的模糊性为3级。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显示1级图片数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级图片数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3级图片数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共1080副影像资料图质量对比(%)

2.4 两组硬化斑块个数手术验证结果

行CT和颈部血管彩超检查后,对两组患者均进行手术验证,检查结果作为对比两种方案的参照指标,结果显示观察组和对照组经手术验证平均斑块个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在临床诊断过程中,准确、迅速、清晰的诊断其病症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位置个数和清晰的影像资料,对临床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评估意义。由于常规检查过程中,主要通过X射线作用于人体内提前注射的显影剂进行混合能量图片合成,造成不同能量干扰导致伪像、重相以及图像不稳定等缺点[5]。颈部血管彩超可清晰显示不同组织结构之间的对比性,有利于颈动脉血管粥样硬化斑块这种类型小病灶的发现和统计,高keV图像可有效的减轻或去除因为各种原因造成的伪像和重相且在显像剂的应用方面,颈部血管彩超显像剂计量对比CT显像剂计量明显减少,在对动脉血管的诊断过程中,可准确、清晰的对成像分析。本研究中,以手术验证结论为参考,颈部血管彩超无论从检出个数对比上还是颈动脉血管粥样硬化斑块的分布检测对比手术验证结论来看,均有非常高的准确性,而CT造影对比手术验证斑块个数和位置分布,均有较大的差异显著性(P<0.05),且分析图像资料的质量对比,颈部血管彩超1级图像资料较CT 1级图像资料差异显著(P<0.05),3级质量图像数量对比中,CT与颈部血管彩超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本研究证实颈部血管彩超在诊断准确性和诊出个数及位置上,图像分析难度上颈部血管彩超明显优于CT诊断。由于诱发主因为颈部动脉血管粥样硬化,而颈部动脉血管的粥样硬化表现为硬化斑块的产生,准确诊断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个数和位置分布,为早期防止脑梗死以及治疗颈部动脉粥样硬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颈部血管彩超技术作为一种无创,全面且有效的诊断方式,已在临床诊断中广泛应用,颈部血管彩超在诊断评价中显示其技术独有的混合能量成像及单能量成像、物质分离图像已逐渐成熟,对传统CT成像诊断中的很多缺点有十分重要指导意义,本研究证实颈部血管彩超诊断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个数颈动脉颈部
居家运动——颈部练习(初级篇)
居家运动——颈部练习(中级篇)
改良颈部重要外敷方法
怎样数出小正方体的个数
等腰三角形个数探索
怎样数出小木块的个数
怎样数出小正方体的个数
三维超声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前的应用价值
脑微出血与颈动脉狭窄的相关性分析
颈部淋巴结超声学分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