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伐沙班在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治疗中的实践研究

2019-06-20陈捷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9年9期
关键词:乙组甲组抗凝

陈捷

(大庆市第五医院,黑龙江大庆 163000)

下肢深静脉血栓为血管外科常见的静脉疾病,主要表现为患肢肿胀、疼痛,影响肢体功能,严重者会并发肺栓塞,若治疗不及时,会危及患者生命健康[1]。抗凝、溶栓为主要深静脉血栓治疗方法,但如何选择一种新型口服抗凝药物,是当前临床研究的主要内容。利伐沙班为一种新型抗凝药物,具有用药稳定性好、生物利用度高、选择性高的优势,被临床广泛应用。该次研究表明,以2017年6月—2018年5月为研究时段,分别给予下肢深静脉血栓应用华法林与利伐沙班治疗,评价其应用效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自医院确诊收治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抽选93例研究。纳入标准:年龄均超过18岁,经下肢深静脉彩超,或其他影像学检查,确诊为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研究资料完整者。排除标准:合并其他部位血栓;该次研究用药禁忌证者;术前合并凝血功能异常者以及下肢深静脉血栓者;术前曾长期应用抗血小板聚集、抗凝等药物;合并造血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者;哺乳期以及妊娠期女性。

按照区组随机分组法分为两组,甲组43例,男24例,女 19 例,年龄为 25~75 岁,平均年龄为(45.2±5.2)岁,血栓发生部位:股总静脉8例,股浅静脉12例,腘静脉10例,胫前胫后以及肌间静脉13例;乙组50例,男30例,女20例,年龄为24~76岁,平均年龄为(45.0±4.9)岁,血栓发生部位:股总静脉10例,股浅静脉12例,腘静脉13例,胫前胫后以及肌间静脉15例。对比两组患者统计的基础资料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分析。

1.2 方法

甲组根据患者体重,应用低分子肝素(国药准字H20060190)4 000~6 000 U,皮下注射用药,13 h/次,同时结合口服华法林(国药准字H31022123)3~4 mg,1次/d,直至INR≥2.0持续2 d后,停止应用低分子肝素,继续口服华法林,定期监测INR水平,并针对性调整剂量,稳定INR水平为2.0~3.0,之后每月测定INR,根据INR结果调整用药量,直至停止用药。

乙组在低分子肝素用药基础上,结合利伐沙班治疗,低分子肝素治疗方法与甲组相同,在患者病情确诊后应用利伐沙班(国药准字H20140132)治疗,口服剂量 10 mg,2次/d,21 d后更改剂量为 10 mg,1次/d,直至停止用药。

停药标准:最后一次随诊,彩超检查下肢深静脉无异常,或显示为部分再通但用药时间超过6个月,血栓已经稳定,可考虑停止用药。

1.3 观察指标

(1)评价临床疗效。临床疗效判定标准[2]:痊愈:症状体征消失,长时间站立或行走后无肢体肿胀,相较于检测,肢围差不足1 cm,且经血管彩超与多普勒超声检查深静脉顺畅,且无明显返流;显著改善:症状他症消失,且站立时间超过6 h或行走后仅出现轻度肿胀,肢围差不足2 cm,彩超与多普勒超声检查深静脉欠通常,且瓣膜功能效果不佳,有轻中度返流;改善:症状减轻,血管彩超与多普勒超声检查深静脉不顺畅;无效:与治疗前后相比症状体征无改善。 总有效率为痊愈率、显著改善率与改善率之和。(2)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患肢周径 (以髌骨正中处为中心,膝上20 cm、膝下15 cm处周径),计算膝上差、膝下差,并经彩超测定患肢静脉血流速度。(3)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凝血功能指标水平。监测指标包括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激活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 (4)记录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方法

应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用中位数据()表示计量资料,用[n(%)]表示计数资料,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对比

乙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8.0%,甲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3.7%,乙组与甲组治疗总有效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n(%)]

2.2 两组症状改善指标对比

治疗后乙组的膝上差、膝下差与静脉血流速度指标与甲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患者的症状改善指标水平()

表2 对比两组患者的症状改善指标水平()

注:# 表示与治疗前相比,P<0.05;* 表示与治疗后相比,P<0.05。

组别 时间 膝上差(cm) 膝下差(cm) 静脉血流速度(cm/s)甲组(n=43)乙组(n=50)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7.05±2.35(1.60±0.50)#7.00±2.30(0.35±0.11)#*4.22±1.33(1.31±0.33)#4.21±1.30(0.24±0.10)#*120.45±18.30(131.23±15.79)#120.34±17.82(136.92±15.45)#*

2.3 两组凝血功能指标对比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IB下降,TT、APTT、PT水平有明显升高,且乙组治疗后的各项凝血功能指标改善优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表3 两组患者凝血功能指标对比()

表3 两组患者凝血功能指标对比()

注:# 表示与治疗前相比,P<0.05;* 表示与治疗后相比,P<0.05。

组别 时间FIB(g/L)TT(s)APTT(s) PT(s)甲组(n=43)乙组(n=50)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4.80±0.64(3.80±0.53)#4.75±0.55(2.24±0.35)#*12.24±0.77(16.00±2.12)#12.20±0.71(17.65±2.52)#*23.65±2.24(26.35±2.30)#23.72±2.28(28.30±2.40)#*9.25±0.41(11.30±0.33)#9.30±0.46(12.52±0.50)#*

2.4 不良反应

甲组43例,恶心呕吐2例,腹泻2例,皮肤坏死1例,乙组50例,恶心2例,腹泻2例,贫血2例,两组均无出血发生,乙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2.0%)与甲组不良反应(11.6%)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深静脉血栓为深静脉血液因不正常凝结,而导致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多出现在下肢,该疾病具有高发生率、高致死率、高复发率,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公共卫生健康疾病。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但若治疗不及时,将导致色素沉着、肢体淤肿,严重者甚至会并发肢体缺血坏死,患者丧失老劳动力,而且随着病情发展,可能会出现血栓脱落,导致肺栓塞,严重者会危及患者生命健康。

该疾病治疗方法主要包括非手术与手术两类,非手术治疗包括抗凝、溶栓治疗,手术与溶栓需病期不超过72 h,多数患者发现病情时,已经为晚期,错过最佳时机,且多数患者多老年人,合并多种基础疾病,不能耐受手术与溶栓治疗,因此临床首选抗凝治疗。及时有效的抗凝治疗,是临床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继发性肺栓塞的一项有效措施。传统治疗方法是口服抗凝药物治疗,以华法林为代表豆素类,可有效抑制维生素K在肝内经环氧化物转化为氢醌型,而且其抗凝效果是在原凝血因子耗尽后,才可发挥作用[3]。但该药物代谢容易受食物影响、见效时间长、出血并发症发生率高,影响其临床广泛应用。利伐沙班为一种新型口服抗凝剂,是Xa因子直接抑制剂,对呈游离、结合状态的凝血酶原与Xa因子具有竞争性抑制作用与高度选择性,可有效抑制深静脉发生,延长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抑制血栓形成[4]。该次研究表明,乙组治疗后各项凝血功能指标改善优于甲组,这表明乙组用药改善患者凝血功能效果显著。而且乙组治疗后的膝上差、膝下差与静脉血流速度改善优于对照组,整体疗效优于对照组。该药物用药后不受年龄、体质量与性别的因素影响,不需长期进行凝血功能监测,而且生物利用度高,见效快,患者耐受性良好,用于血栓预防治疗效果显著。而且统计两组患者的用药治疗后,

综上所述,新型口服利伐沙班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可改善患者的症状以及凝血功能,整体疗效显著,而且用药安全,值得广泛应用。

猜你喜欢

乙组甲组抗凝
老年人群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抗凝治疗
抗凝治疗对心房颤动相关轻度认知障碍的影响
“二青会”预赛西北五省代表队自由式摔跤甲组成绩分析
一笔业务,组、村、镇三级的会计凭证编制
一题多解求总量
宫腔填塞水囊与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产后宫缩乏力产后出血的观察
观察莫西沙星治疗急性鼻窦炎的临床效果
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Mutually Beneficial
中药影响华法林抗凝作用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