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茶园杂草无效名录修订

2019-06-20吴慧平齐蒙李叶云马慧勤吴迅

茶叶科学 2019年3期
关键词:名录茶园杂草

吴慧平,齐蒙,李叶云,马慧勤,吴迅



中国茶园杂草无效名录修订

吴慧平1,齐蒙1,李叶云2*,马慧勤1,吴迅1

1. 安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6;2. 安徽农业大学茶与食品科技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6

经查阅整理1959—2018年期间发表的中国茶园杂草相关文献和实地调查,编制报导名录清单信息,比对国内主要植物种类鉴定资料,确认其所表物种,判断其无效性,采用增补、修正和替换等方法修订转化。结果表明,中国茶园杂草报导文献中存在517条无效名录,修订转化有效名录331条,比对已有报导,新增170个茶园杂草名录,分属46科,129属。截止本文,中国累计报导茶园杂草种类共412种,8个亚种,分属72科251属,报导频度最高的为小蓬草()、白茅()和马唐()等。

茶园;杂草;无效名录;修订;种类

茶树为多年生灌木或小乔木,喜酸性土壤,多种植在北温带丘陵山区,茶园杂草种类多,易为害成灾,中国茶叶科学工作者很早就开始重视茶园杂草种类的研究和报导,自1959年平凡[1]报导安吉茶园杂草种类以来,安徽、福建和浙江等省市自治区相继报导了茶园杂草种类,然而由于其中存在无效名录,目前尚无法确定中国茶园已经报导的杂草种数量和分布。

在现存文献中,茶园杂草种异物同名、或一物多名,不正确使用拉丁文,或中文错别字等现象较为严重,如在报导文献中出现过狼把草[2-5]、狼巴草()[6]和狼把草()[7]等3个中文名录,经过无效名录判断,均为茶园常见杂草狼杷草()[14]。另有中文简化字和繁体字的转换也会带来一物多名,如鼠麴草(),文献中多次出现的中文名录为鼠曲草[2-3,5,8]。俗名的地域性特点也会造成一物多名,如茶园常见杂草小蓬草(),文献报导中该种出现4个不同的名录——小白酒草()[9]、小飞蓬()[10]、小白酒草[11-13]和小飞蓬[2-3,5,8]。凡此种种,都给杂草物种数量统计和区系分布研究带来困惑。

早期文献因年代较久,线索有限,迫切需要尽早修订,如安吉茶园报导的茶园杂草“秀竹”[1],疑似“莠竹”误写,但没有其他线索辅助判断,未能在本文中转化成有效名录。

项目组收集整理了1959—2018年期间茶园杂草种类报导文献,并同时开展实地调查,总结撰写出中国茶园杂草无效名录的转化结果,以期为新名录报导、中国茶园杂草种类数量统计、区系分布和多样性研究奠定基础。

1 研究方法

1.1 中国茶园杂草无效名录信息清单制作

查考1959—2018年中国茶园杂草报导文献,整理编制杂草报导名录信息清单,包含原文献信息和实地调查信息。本文中“无效名录”定义为不符合《中国植物志》[14]正名的杂草名录。

1.2 修订方法

1.2.1 确定名录所指物种

根据“清单”信息,经实地调查、查考有关县志和走访茶农等结果,依据《中国植物志》纠正确定报导名录所表物种,并判断报导名录的有效性。无法判断物种指向的名录,暂归为“永久无效名录”,不作修订。

1.2.2 修订原则、方法和流程

杂草正名遵循《中国植物志》,并遵循国际植物命名法规(Shenzhen Code,2018)[15]一物一名、无歧义等规则,重点参考Shenzhen Code前言14条和第三章20.2等内容。本文中修订包括增补、修正和替换,分别特指增加补充名录缺失的内容,修改中文名错别字和拉丁文拼写等错误,以及用正名替换异名,修订流程见图1。

1.3 统计

利用Excel表登记制作名录信息清单,通过排序、删除重复项、分类汇总和组合等操作,统计修订名录条数;结合逻辑判断、计数和求和操作,统计杂草物种报导频度等。

新增有效名录数=转化名录数-已存在的有效名录数。

报导频度=(该物种报导频数/报导茶区数)×100%。

无效成因频率=(该无效成因频数/全部无效成因总频数)×100%。

2 研究结果

2.1 中国茶园杂草新增有效名录

统计分析了1959—2018年茶园杂草报导名录清单信息,确认中国已报导茶园杂草名录759条,其中有效名录242条,无效名录517条。

无效名录修订转化:发现具有明确物种指向的无效名录477条,经转化后删除146条重复记录,获得331条有效名录。如,报导名录“大藔”[1],研判为蓼科蓼属,根据原文献描述“可以做工业白曲”,结合实地信息,修订为水蓼();报导名录牛繁缕()[7,16]和牛繁缕[2,5,8,13],替换为鹅肠菜();报导名录诸葛菜()[6],修订为诸葛菜();报导名录长萼堇菜[11-12]、犁头草()[17-18]、犁头草[8]和犁头草()[16,19]共7条,均指向长萼堇菜(),转化为有效名录长萼堇菜();报导名录早开堇菜[1],转化为有效名录早开堇菜();报导名录金银花[2-3]、忍冬[5]和金银花()[7,18,20]转化为忍冬();报导名录狼巴草()[6]、狼把草()[7],修订转化为狼杷草();报导名录剪刀股()[9]拉丁文为异名,转化为剪刀股();报导名录剪刀股()[17],查考《中国植物志》,剪刀股(,异名)为苦荬菜属,而为莴苣属,茶园实地调查信息无莴苣属杂草记录,剪刀股则为茶园常见杂草,由此判断该无效名录指向物种剪刀股();报导名录鼠曲草[2-3,5,8]中文名为异名,替换为正名鼠麴草()。

注:图中黑体字为增补、修正或替换

新增有效名录:比对已存在的茶园杂草有效名录,新增鹅肠菜()、忍冬()等有效名录170条,分属46科129属(表1)。另有水蓼()、诸葛菜()等161条转化名录不属于新增杂草种名录,则不在表1中列出。

永久无效名录:报导名录“长毛草”[1],无拉丁种名,依据原文献信息,查考当地县志,均不能提供足够线索研判“长毛草”物种指向,本文归为“永久无效名录”;报导名录“石蒜”[1],根据原文献信息“8、9月开花”,而石蒜属至少有8个物种花期均在8、9月期间,茶园田间调查记录有石蒜()、中国石蒜()、安徽石蒜()和江苏石蒜(),因此报导名录“石蒜”存在歧义,不能确定其物种指向,归为“永久无效名录”。

表1 中国茶园杂草无效名录修订结果-新增170条有效名录

注:表中科阶元排序依据汪劲武[26]提供的恩格勒植物分类系统,如恩格勒植物分类系统没有的科名,则按叶创兴[27]提供的科阶元排序方法作补充,属的排序为版面需要

Note: Family ranks in the table arranged as Engler system provided by WANG Jingwu[26], or arranged as the order provided by Ye Chuangxing[27]

续表1

续表1

续表1

2.2 中国茶园杂草无效名录成因

截止2018年,中国茶园累计报导杂草名录759条,其中无效名录517条,占全部名录的68.1%,可以修订的无效名录为477条,占全部无效名录的92.3%,转化了331条有效名录。1959—2018年茶园杂草名录报导总频次达2 118次,其中无效名录报导频次1 214次;1959—2012年期间茶园杂草名录报导1 324次,其中无效名录报导达到1 063次,无效名录报导占全部报导名录的80.3%。这些结果表明,中国茶园杂草无效名录主要集中于1959—2012年期间的文献中,其中绝大多数无效名录可以通过现存信息进行修订(表2)。

无效名录成因频率分析发现,无效成因主要为未使用拉丁名、中文种名异名同种和拉丁文种属名不明等,其出现频率分别为64.3%、11.4%和4.7%(表2)。1959—2012年期间,无效成因总频次为530,无效频率达91.9%,其中未使用拉丁文种名占比66.2%,2013—2018年无效频率下降到8.1%。近6年无效名录主要成因为中文异名同种、亚种名和种名混淆;或采用不同分类系统而出现差异,如鹅肠菜属()的鹅肠菜(),其报导名录牛繁缕()[6]、牛繁缕()[7,18]和牛繁缕[2,5,10,13]。另,单个无效名录常常存在多个无效成因,如地菍()的报导名录地芩[11-12],既无拉丁文,也存在中文错别字(表2)。

2.3 中国茶园杂草种类和高频杂草

查阅1959年迄今共29份茶园杂草名录相关的文献,涉及安徽、福建、广西、河南、湖南、江苏、江西、陕西、四川和浙江等9省和1个自治区、17个市区,29个茶区,报导频度最高10种杂草为小蓬草()、酢浆草()和马唐()等,其中马唐()等5个为常见的农田恶性杂草[28],狗尾草()等4个为茶园优势杂草[29](表3)。

表2 中国茶园杂草无效名录成因分析

表3 中国茶园10个高频报导杂草及其分布

注:*-农田恶性杂草,Δ-茶园优势杂草

Note:*-Noxious weeds in agronomic fields, Δ-Dominant weed species

3 结论与讨论

截止本文,中国报导的茶园杂草有效名录为412条,分属72科251属。据李扬汉1998年编著的《中国杂草志》[30]中国农田杂草1 290多种,分属105科560属。据强胜编著的《杂草学》[31],截止1992年,中国报导的农田杂草约1 400种,茶园杂草种估计为150~200。2014年,梁帝允等[29]杂草名录专著中,包括茶树在内的15种作物农田杂草共641种,确认的茶园杂草种类173种,分属46科132属。本次修订后,茶园杂草种类和梁帝允报导结果比较,增加26科,239种。

本文报导了中国茶园高频报导的10种杂草,即小蓬草()、酢浆草()、马唐()、狗尾草()、牛筋草()、白茅()、繁缕()、香附子()、苍耳()和杠板归(),其中有5种为农田恶性杂草[28],即马唐()、狗尾草()、牛筋草()、白茅()和香附子(),另有4种为茶园优势杂草[29],即马唐()、牛筋草()、繁缕()、白茅()。茶园虽属于受强烈干扰的农田生态系统,但由于茶作物为多年生常绿灌木或乔木、喜酸性土壤、多种植在丘陵山区等特点,其田间杂草的多样性和危害特点与其他农田生态系统存在很大的差异,进一步界定茶园恶性杂草仍然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茶园杂草种无效名录报导主要集中在1959—2012年,其间无效名录报导频率占全部无效名录的87.6%,是早期文献利用率低的主要原因。此次名录修订和转化为早期茶园杂草文献利用提供了工具性资料,对科学开展茶园杂草发生危害动态和分布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1] 平凡. 茶园野草调查研究初报[J]. 茶业通报,1959(5): 13-16.

[2] 张觉晚. 湖南湘潭市茶园杂草调查[J]. 茶业通报,2002, 24(2): 18-19.

[3] 张觉晚. 娄底地区茶园杂草调查[J]. 茶叶通讯,2003(3): 17-19.

[4] 张觉晚. 长沙地区茶园杂草调查及防除关键措施[J]. 茶叶通讯,2011(1): 21-23.

[5] 周子燕, 李昌春, 胡本进, 等. 安徽省茶园杂草主要种类调查[J]. 中国茶叶, 2012, 34(1): 18-20.

[6] 洪海林. 咸宁市茶园杂草种类的调查研究[J]. 湖北植报,2013, 140(6): 19-22.

[7] 张传根, 周全胜, 郑兆阳, 等. 泾县茶园有害生物种类及发生危害状况[J]. 贵州农业科学,2014, 42(9): 124-130.

[8] 张觉晚. 湖南茶园早春杂草调查[J]. 茶叶通讯,1996(6): 6-8.

[9] 周洪炳, 张丽莉. 信阳地区茶园常见杂草[J]. 河南农业科学,1988, 3(3): 21-22.

[10] 严叔平, 梁美萍, 卢忠善,等. 闽西北茶园杂草的调查[J]. 茶叶科学简报, 1991(3): 25-27, 33.

[11] 夏建美, 夏建平, 杜一新,等. 浙西南茶园杂草的发生及其综合治理对策[J]. 江西农业学报, 2006, 18(5): 102-103.

[12] 夏建平, 夏建美. 丽水茶园杂草种类及其防除措施[J]. 中国茶叶, 2007(1): 40-41.

[13] 赵丰华, 吕立哲, 任红楼,等. 茶园杂草的种类及无公害防治措施[J]. 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1(15): 136, 236.

[14]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委会. 中国植物志[DB]. http://frps.iplant.cn.

[15] Turland N J, Wiersema J H, Barrie F R, et al. International Code of Nomenclature for algae, fungi, and plants (Shenzhen Code) 2018[C/OL]. https://doi.org/10.12705/Code.

[16] 辛伟. 武夷山茶园春季杂草发生规律的调查与分析[J]. 武夷学院学报,2015, 34(9): 6-10.

[17] 徐南眉. 茶园常见杂草及其化学防治[J]. 中国茶叶,1986(1): 28-30.

[18] 储寅芳, 孙国俊, 潘云枫,等. 江苏宜兴丘陵茶园秋季杂草发生危害调查[J]. 江西农业学报, 2015, 27(8): 58-62.

[19] 文兆明, 白先丽, 赵莹婕,等. 广西茶园主要虫草害种类与发生程度调查研究[J]. 绿色科技,2015(11): 53-56.

[20] 袁方, 储芳, 朱凤,等. 江苏省宜兴市茶园秋季杂草种间生态关系及群落分类[J]. 杂草科学,2015, 33(2): 18-25.

[21] 张海艳, 孙国俊, 季敏,等. 苏南丘陵茶园秋季杂草种间生态关系及群落分类[J]. 生态学杂志, 2013, 32(9): 2289-2297.

[22] 王虎琴, 孙国俊, 王哲明.等. 茅山丘陵金坛茶园秋季杂草发生危害调查[J]. 江西农业学报,2016, 28(3):53-57.

[23] 李粉华, 孙国俊, 季敏,等. 江苏金坛茶园春季主要杂草发生危害调查研究[J]. 江西农业学报,2013, 25(4): 30-33.

[24] 贝文勇, 朱来佳, 贝进标.昭平县茶园杂草发生特点及防控措施[J]. 广西热带农业,2010(1): 43-46.

[25] 韩敏, 张海艳, 孙国俊,等. 苏南丘陵茶园春季杂草种间生态关系及群落分类[J]. 江苏农业学报,2014, 30(1): 58-66.

[26] 汪劲武. 种子植物分类学[M]. 2版.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

[27] 叶创兴, 廖文波, 戴水连,等. 植物学系统分类部分[M]. 广州: 中山大学出版社, 2000: 427.

[28] 涂鹤龄. 我国农田杂草研究和防治进展[J]. 农药,2001, 40(3): 1-3.

[29] 梁帝允, 强胜. 中国主要农作物杂草名录[M].北京: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4: 1, 445.

[30] 李扬汉.中国杂草志[M].2版.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8: 1617.

[31] 强胜. 杂草学[M]. 2版.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1: 271.

Proposal to Replace the Illegitimate Name of Tea Garden Weeds in China

WU Huiping1, QI Meng1, LI Yeyun2*, MA Huiqin1, WU Xun1

1. School of Plant Protection, 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Hefei 230036, China; 2. College of Tea and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Hefei 230036, China

Checklist information of the published names of tea garden weeds in China was compiled based on relevant references published from 1959 to 2018 and field investigations. The published species names were confirmed based on checklist information. The illegitimate names were identified and revised by the methods of supplement, correction and replacement according to authentic and domestic identification literatur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were 517 illegitimate names in these literatures, with 331 illegitimate names transferred to legitimate names after revision. Compare to previous reports, there were 170 new records of weed species of tea garden in China which belonged to 129 genera and 46families. In this paper, with the addition of previous legitimate names, totally 412 tea garden weed species, 8 varieties were recorded, which belonged to 251 genera and 72families in China. The top 10 tea garden weeds based on their reporting frequencies were,andetc.

tea garden, weeds, illegitimate name, revise, species

S571.1;S451.0

A

1000-369X(2019)03-247-10

2018-08-23

2019-01-23

茶园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2016YFD0200902)

吴慧平,女,副教授,主要从事植物保护专业方面的研究,E-mail: huiping.whp@163.com。*通信作者:744084117@qq.com

猜你喜欢

名录茶园杂草
拔杂草
2022.3上榜派出所名录
洪洞:立即防除麦田杂草
茶园飘香
太极拳列入联合国非遗名录
陶行知教育名录
周宁生态茶园
拔掉心中的杂草
红六军团威震茶园渡
同贺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