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热力发电厂》信息化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2019-06-17罗璇李智博谢冬梅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9年12期
关键词:考核方式课程资源信息化教学

罗璇 李智博 谢冬梅

【摘 要】以《热力发电厂》信息化课程建设为契机,结合课程特点、授课专业的学情与以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课程知识体系的构建、课程资源的建设、教学方法与手段和考核方式几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改革和实践措施。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热力发电厂;课程资源;教学方法;考核方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2-0282-01

《热力发电厂》是电厂热能动力装置专业的专业必修课,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火力发电厂热力系统和设备的基本知识,具备基本识图能力,能够对发电厂的热经济性、安全可靠性、环保等指标进行评价。随着信息化教学的引入,可以有效解决传统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文章将从课程知识体系、资源建设、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四个方面介绍《热力发电厂》的信息化课程建设。

一、课程知识体系

电厂热能动力装置专业的生源基础参差不齐,学习抽象的理论知识存在畏难情绪,但对于工程实际问题兴趣浓厚,尝试欲望强烈。就业岗位涉及电厂的运行、巡检、设备维护等一线岗位的工作。基于以上的学情特点和就业需求,将主体内容分为两大模块:专业基础理论和工程实践应用[1]。通过“模块一”学习,学生掌握电厂热经济性的指标和评价方法,能够对电厂进行节能分析和优化。通过“模块二”的学习,学生了解掌握热力系统及其辅助设备的原理与结构,培养学生事故处理和分析的能力,为今后的工作奠定基础。

二、课程资源的建设

遵循“一体化设计、结构化课程、颗粒化资源”的原则,将课程资源围绕知识点和技能点进行有序的重构[2]。《热力发电厂》课程中涉及的设备结构、系统流程繁多,单纯靠教材和PPT展示不够直观、形象,因此,制作了大量的动画演示资源,同时收集了现场拍摄的视频资料更有利于学生了解设备和系统,对于知识点中的重点、难点,录制了微课,方便学生回顾复习。对于每一个知识点或技能点还设置了相应的测试题,以便检验学习效果。课程资源上传在智慧职教云平台中,如图1所示。

图1 《热力发电厂》课程现场视频、动画类资源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信息化教学是指以现代的教育理念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将教学内容、课堂组织、教学方法、教学设计等一系列的教学要素信息化[3]。以学生为教学活动的主要参与者,通过在教学设计中设置的任务和情景,引导驱动学生自主探究问题、解决问题[4]。

1.以学生为主体,讨论式教学。

在专业基础理论教学模块中,通过设置讨论主题,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例如,在“提高发电厂热经济性的途径”这一主题中,将学生分为6个小组,分别从不同角度分析是如何影响电厂的热经济性的,小组讨论的结果传至云班课,由教师进行评分,在班课中还可查看所有小组的讨论结果,小组之间可方便地进行互评,最后根据成绩高低教师给予经验值奖励,这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热情和成就感,活跃了课堂气氛,提升了教学效果。

2.设置教学情景,突出工程应用。

在工程实践应用模块中,根据工程中可能遇到的实际问题,设置多个教学情景,引导学生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通过在班課中布置课后大作业,学生以自由结组的方式完成案例的分析。例如,在“回热加热器的运行监督”中,引入电厂的事故案例,让学生结合课堂教学中讲到的疏水水位过高、过低可能产生的影响,分析事故原因、后果和经验教训。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巩固了理论知识,熟悉了工程应用。

3.优化实践环节。

《热力发电厂》课程中涉及到的设备繁多、系统庞大复杂,在以往的实践环节中,出于安全因素考虑,学生不可能到真正的工作岗位上去体验,认识实习中也只是看到系统的局部,对系统缺乏全面的认识和掌握。课程实践环节安排学生完成300MW循环流化床锅炉的仿真实训,熟悉主凝结水系统,主蒸汽系统,主给水系统及回热系统等主要热力系统和机组的启停机操作。学生通过仿真实训环节熟悉了热力系统的特性,锻炼了工作能力。

四、考核方式

《热力发电厂》课程的综合性和应用性强,单纯由一张试卷很难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因此,将课程成绩的评定分为平时表现、期末笔试和实践环节三部分。具体比例分配:平时表现25%,实践环节口试10%、操作15%,期末笔试50%。其中平时表现包括了考勤、课堂活跃度、小组任务得分、知识点或技能点的测试得分、大作业得分等,这些可在学期末由云班课导出数据分析。期末笔试仍采取教师评分,仿真实践环节的得分包括口试和操作。

五、结语

依托信息化手段,《电厂热能动力装置》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的变革,有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锻炼工程实践能力,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奠定良好的基础。但是课程的信息化建设如何更好地适应学生学情特点、适应行业的发展需求,仍需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不断地总结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周振起,赵星海,宋粉红,胡鹏飞.突出工程应用的《热力发电厂》课程教学改革[J].亚太教育,2015(28).

[2]王成,王丽萍,季荣,项明.信息化教学资源颗粒化建设与思考——以浙江省在线开放课程“服装面料认识与鉴别”为例[J].纺织服装教育,2017,32(04):294-297+301.

[3]王玉琴.高校信息化课堂有效教学的对策研究[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4,13(09):21-22.

[4]赵文杰,冯侨华,张玉萍.基于构建性学习的“互联网+”混合式教学理论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9(04):24-26.

猜你喜欢

考核方式课程资源信息化教学
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探究
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
信息化教学学生学习效果评价体系的构建
浅析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信息化教学课程改革研究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当中需要关注的问题探析
网络环境下的商务英语课程资源库的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