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狐假虎威》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2019-06-17周诺丹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9年12期
关键词:朗读小组合作

周诺丹

【摘 要】本课围绕研学问题“这是一只怎样的狐狸”设计,两个研学任务:自由朗读·词语分类;以读促悟·深入狐“心”贯穿课堂:观狐象-感狐心-说兽语-明寓意,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多种方式指导朗读,并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语文素养。

【关键词】狐假虎威;研学问题;小组合作;朗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2-0216-01

【选文分析】

《狐假虎威》是一篇寓言故事,根据《战国策·楚策一》改写而成,是部编本教材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21课,讲述了一只狐狸如何狡猾地骗过老虎,不仅使自己逃脱危险,还借着老虎的威风吓跑其他动物的故事,揭示的道理是不要仗势欺人。

【学情分析】

刚上二年级的学生仍处于第一学段,语文学习的主要任务是识字,要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识字。在文本解读、角色心理、形象揣摩方面,贴近低段学生好奇心强、敢于尝试的学习心理特点,避免枯燥的讲授,而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形式,带动学生在读中悟,并感受到阅读文本的乐趣!而低段学生仍处于小组合作的初步建设阶段,在研学问题的指引下,帮助孩子以任务为驱动,通过简单的自主、合作、探究完成任务,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随文认识“趟、神、纳、闷”,会写“神、活”;

2.引导学生通过想象、表演等方式,在语境中理解文章关键词的意思;

3.引导学生以读促悟,分析狐狸形象,理解“狐假虎威”的寓意。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随文认识“趟、神、纳、闷”,会写“神、活”;

2.引导学生通过想象、表演等方式,在语境中理解文章关键词的意思;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以读促悟,分析狐狸形象,理解“狐假虎威”的寓意。

【教法、学法】

教法:运用创设情境法,结合平板电脑、网络同传、音视频辅助等各种手段,以读促悟、以问带读、以任务为驱动。

学法: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课前准备】

课件、研学案、音视频、每组一台平板电脑等。

【课时安排】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研学问题:这是一只怎样的狐狸?

一、创设情境,回顾导入

虎:同学们,我是百兽之王“老虎”。你们还记得上一回,狐狸是怎样用花言巧语骗我的吗?(指名回答)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狐狸?(追问)

【设计意图】

受李吉林老师的情境阅读教学法启发,教师创设情境,让老虎发声,提出问题,让学生回忆前文,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研读狐狸,多样识字

研学任务一:自由朗读·词语分类

(一)自由朗读。

打开书本98页,自由朗读6-9段,用横线划出屏幕上的词语。

(二)词语分类。

教师引导学生分类:

狐狸:摇了摇尾巴、神气活现、摇头摆尾、大摇大摆

老虎:半信半疑、东张西望、信以为真

百兽:纳闷、撒腿就跑

【设计意图】

词语分类建立在学生对文本理解的基础上,训练的是提取信息、辨析信息的能力,对于不同动物的形象区分,有初步的了解。

研学任务二:以读促悟·深入狐“心”

(一)提示语·观狐象。

1.提示朗读。

课件出示:狐狸摇了摇尾巴,说:“我带你到百兽面前走一趟,让你看看我的威风。”

(1)提示语读;(2)带动作齐读;(3)小结狐象。

师:你们又发现这是一只怎样的狐狸?

2.随文识“趟”。

【设计意图】

提示语读、带动作读相结合,以读促悟,以评价促朗读。随文认识“趟”,以替换的方式理解字义。

(二)想象读.感狐心。

1.想象补白。

师:瞧!接下来,狐狸——神气活现,摇头摆尾!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假如你就是这只小狐狸,你领着兽王老虎,神气活现地在百兽面前走来走去……是不是很有面子?继续想象:神气活现的你,此时此刻的眼睛会怎样,嘴角会怎样,下巴又会怎样呢……

2.总结演读。

师:同学们,读到这里,你又发现这是一只怎样的狐狸?(板书)

3.指導写字:“神”“活”。

4.复杂狐心。

师:同学们,读到“神气活现”,你还记得:当初狐狸和老虎是怎么相遇的吗?既然狐狸看上去那么神气,为什么还是不能逃?也许这时,它心里在想……

师总结:现在,你又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狐狸?(板书)

师:一起把狐狸复杂的内心读出来吧!

5.狐虎对比:试试读出两种动物的不同!

6.百兽纳闷。

师:谁能仿照句子,用“纳闷”造个句子。(指名读)

(点出纳闷字典意思,齐读)

【设计意图】

通过想象、表演、对比等方法,加强情感体验,促进朗读提升;随文识写“神”“活”,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引导学生通过情境学习、语言表达训练,理解关键词含义。透过现象看本质,感受狐心,体会狐狸形象的丰富层次。

(三)齐配音·说兽语。

1.小组合作配音。

2.小组展示配音。

3.全班合作配音。

【设计意图】

受李吉林老师的情境阅读法中的角色转换原理启发,设计配音环节;积极响应新课标基本理念: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小组合作与成果展示,深化学生对角色心理的理解,并训练口头表达能力。

(四)演实物·明寓意。

分情况讨论:

1.今天,如果是老虎在前面,带着狐狸去见百兽,故事的结局会怎样?

2.但在故事里,实际上谁在前,谁在后?

那么问题的关键来了,狐狸是真的靠自己吓走百兽的吗?

师:那么这个位置真的是狐狸随便站的吗?

师:同学们,读到这里,你更知道了,这真是一只怎样的狐狸啊?

【设计意图】

实物演示是一种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再现狐狸与老虎的前后位置的情境,符合小学生的形象性思维。假设两种情况,导致不同结果,层层设疑、逻辑推理,引导学生恍然大悟:狐狸的聪明与心细。

三、联系实际、总结升华

(一)学生收获。

(二)微课拓展。

1.联系生活。

2.链接背景。

3.推荐寓言。

(三)结尾升华。

【设计意图】

学生总结收获,联系课本内容和生活实际,并根据寓言文体,推荐课外读物。

猜你喜欢

朗读小组合作
构建校园英语文化,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语文教学必须加强朗读训练
如何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以“读”为桥 走进文言文的天地
小议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小学语文教学的新步伐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