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常态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若干思考

2019-06-17付晓春侯晓蕾

课程教育研究 2019年16期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本土化新常态

付晓春 侯晓蕾

【摘要】本文从我国现阶段发展特点和高职教育功能发挥出发,结合我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际,从“创新”理念下“创业”的视角,提出了几点思考,包括:创业精神、创业能力、创业机制相配合;全面覆盖与个性化指导相结合;理论层面与实践层面相契合。同时,简单介绍了美国和芬兰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经验,强调了国际经验本土化的重要性。

【关键词】新常态  创新创业教育  本土化

【基金项目】本文为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人文社科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5YR007)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7.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6-0020-02

一、社会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及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第一次提出了“新常态”的概念。中国的发展正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已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同时也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挑战。“新常态”的主要特点包括:第一,速度: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第二,结构: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第三,动力: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鉴于以上阶段性特征,创新创业必然成为高职教育不可回避的课题。

社会服务和人才培养是高职教育功能的重要构成。2018年10月22日至2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广东考察。广东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始终鼓励广东大胆探索、大胆实践。作為广东地区的高职院校,更应该以探索的勇气和实践的能力为“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贡献力量。

此外,创新创业教育也是对人才多方面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接班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坚持创新驱动的实质是人才驱动,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因此,无论从社会发展层面还是个人成长层面,创新创业教育无疑是必不可少的。

二、关于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几点思考

“创新”与“创业”是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一体两翼”,两者互为支撑,联系紧密。创新精神是创业精神的核心因素,一切创业活动是以创新精神为支撑。创业离不开创新,创新是创业的源泉,创业的本质是创新。然而,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能真正做到“创新”的“创业”却是不容易的。因此,本文试图从以上角度重新思索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

1.创业精神、创业能力、创业机制相配合

创业精神是创业活动的必备条件和精神支撑。有研究表明,目前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缺乏,创业动力不强。笔者认为原因应该是多方面的。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需求层次理论”可以作为一种解释。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在《人类激励理论》中提出,人类的需求就像阶梯一样由低到高可分为5种: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由于没有生存的压力,惧怕风险或是缺乏自我实现的动力造成了学生创业精神不足,可以通过企业家讲座、创业政策解析、创业实践等方式来激发学生自我价值实现的需求,从而逐步培养创业精神。

创业能力包含多方面的内容,其核心要素为:个体特质、知识、技能、机会开发能力、管理经营能力、专业知识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管理等6个维度。在学生具备一定的素质基础上,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对于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是大有可为的。通过政府、学校、行业、企业的协调合作,为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发挥作用。

创业机制也就是创新创业的机遇和制度保障。从中央到地方,再到各高职院校,都非常重视和鼓励创新创业,不断地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制度保证、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了越来越好的体制条件。

创业精神、创业能力、创业机制对高职学生创新创业的影响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三者的相互配合是促进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成功的“三套马车”。

2.全面覆盖与个性化指导相结合

新时期,我们的教育已经从“数量追赶期”向“质量提升期”转变,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必须扩大教育覆盖面,打破年级、学科的限制,扩大“普惠式”教育,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创新创业中来。据初步统计,目前绝大部分高职院校都已开展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在“量”上基本能够达到全面覆盖,下一步应在“质”的提升上下足功夫。

斯滕伯格的创造型人才培养理论(WICS理论模型)包括成功智力理论、创造力投资理论和智慧平衡理论。其中成功智力理论揭示了个体智力包括分析性智力、创造性智力与实践性智力,从智力构成角度说明了人才培养规律中多元智力能力不可偏废。创造力投资理论认为创造力是分析、创造和实践3种能力的综合,有6种因素:智力、知识、思维风格、人格、动机和环境影响和参与创造力的形成。说明人的智力是多元的,能力也是多样的。不能以统一的评价标准来衡量所有的学生。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要想有所成效,必须做到“因材施教”,尽量给予学生个性化的指导。

因此,高职院校应通过“引进来”(将具有创业经验的企业家引进学校)和“走出去”(培养校内教师去企业交流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夯实创新创业师资队伍的建设,同时,建立长效机制,跟踪和帮助优秀的创业项目落到实处,开花结果。

三、国外经验借鉴与本土化

1.美国经验

美国大学的创新创业教育开展时间长、经验丰富,值得借鉴。主要的做法有:举办了非常成功的创业竞赛,成立了世界上最早的科技园,帮助创业企业孵化。另外,高校、政府、企业、非盈利性机构等合作,为大学生提供一定阶段的实习机会。总结起来,美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特点包括:第一,由高校主导,全社会广泛参与。第二,将高校自身的科研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学生的创业实践与专业学习紧密结合。第三,为保障美国大学生创业实践的成功,美国政府、高校采取了一些激励及扶持政策等。

2.芬兰经验

2018年9月28日,第三届世界职业教育大会国际峰会在广州召开。期间,芬兰的职业教育机构介绍了他们创新创业教育的经验。主要包括:加强教育界与业界的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创业机会和指导。建立灵活的学习路径,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选课、进修、实习等。注重在实践中学习,学生通过“迷你企业创业项目”用一年的时间全程组织和参与企业运作,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

3.国际经验的本土化

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始于1998年,虽然起步比国外晚,但是经过20年的发展也逐渐形成了自我的经验和体系。我们需要向国外借鉴优秀的教育经验,不能故步自封,闭门造车,同时也要注意不能简单、盲目地照搬国外经验,应该将国外的做法与我们自己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做到中国化、本土化。

四、结语

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青年人才 ;要注重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是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发挥高职教育功能的重要体现。值得注意的是,“创业”应该是“创新”的“创业”,而不是简单重复地为了创业而创业。创新创业教育如果不能很好地根植于我国“新常态”的阶段特点,不能充分地运用区域经济发展的优势、遵循学生身心成长的规律是很难取得良好的效果的。

参考文献:

[1]刘畅.大学生多维创业能力培养模型研究[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10):468-469.

[2]潘文霞.美国大学生创业实践活动及其对我国高职教育启示[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8,(10):6-7.

猜你喜欢

创新创业教育本土化新常态
诉前强制调解的逻辑及其本土化建构
美乐家迎来本土化元年
新常态下系列化、规范化、创新化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
论电视节目的本土化
困惑·解疑·感悟——评《嘀哩嘀哩》兼及奥尔夫教学法“本土化”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