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慧时代下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规划探析

2019-06-17刘倩付方方

科技资讯 2019年6期
关键词:智慧服务智慧图书馆物联网

刘倩 付方方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深度发展和运用,人类已从大数据时代逐步进入智慧时代,随着智慧城市和智慧校园研究的深入,智慧图书馆的建设也已成为研究热点。该文介绍了智慧图书馆的概念,提出智慧图书馆是馆员智慧与机器智慧融合,了解自身环境,满足外界需求,实现自适应学习并渐增智慧的未来图书馆。该文从智慧图书馆建设的政策规划,建设实现的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和大数据分析技术,平台选择和功能模块3个方面提出智慧图书馆建设的策略。

关键词:智慧图书馆  智慧服务  自适应学习  物联网  人工智能

中图分类号:G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9)02(c)-0191-02

全球已从数字时代进入智慧时代。2007年10月欧盟委员会发表了《欧盟智慧城市报告》,2008年11月IBM公司提出了“智慧地球”的概念。党的十九大提出建设“智慧社会”,通过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等的深度融合,为社会发展提供新的增长点[1]。中国全面战略部署智慧时代的时期已经到来,教育部在“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中提出,到2020年末高等院校要基本实现智慧校园的建设目标。在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支持下,智慧图书馆是继数字图书馆之后发展的更高阶段[2]。

1  智慧图书馆定义

目前关于智慧图书馆的定义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表述,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阐述。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陈进馆长认为智慧图书馆是智慧协同体也是有机体,在基于物联网和云计算为核心的智能技术的支撑下,能有效的将资源、服务、技术、馆员和用户集成,为用户提供感知化的按需服务。谢蓉、刘炜认为社交化本地化移动化是智慧图书馆的重要功能特点[3]。王颖纯等认为智慧图书馆应具备高效化、个性化、多元化的服务特点[4]。

智慧图书馆发展的基本要素应该包括智能技术和智慧服务。智慧图书馆有多样化的对象、无处不在的连接、信息的输入和流动以及良好的自适应性。对于智慧图书馆的定义,见仁见智。该文认为智慧图书馆也是弹性图书馆,智慧意味“学习能力”,是馆员智慧与机器智慧融合,既了解自身环境,又满足外界需求的未来图书馆。

2  智慧图书馆规划建设指导

2.1 图书馆定位及规划

在智慧图书馆建设中,最重要的是战略制定。图书馆的建设需要围绕高校发展目标,制定清晰明确的图书馆政策战略目标,不仅仅关注升级建筑、设备和馆藏,更关注如何提供智慧服务支持一流学科建设。华中师范大学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构建与教师教育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目标一致的高水平学科体系。智慧图书馆建设规划应注重可持续性,对购买的信息平台或数据库进行使用评估,对使用数据(定量)和观察报告(定性)实现监测。根据学校的特色及图书馆的具体情况做出智慧图书馆的规划。

2.2 智慧图书馆实现的关键网络信息技术

(1)物联网(IOT)即不同的物联网设备相互作用并建立关系实现共同的目标。利用来自大量实时数据流的信息提供远程监控、管理和控制设备并创造可操作的能力,因此物联网在智慧时代推动各行业的重大变革,已成为应用最广泛的技术之一。

(2)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可以扩展人类在处理复杂性时的认知,而人类仍然可以提供更多整体地、直觉地处理组织中不确定性的方法决策,AI与人类之间的结合是以人工智能的速度,收集和分析人类的信息并利用人类卓越的直觉判断力和洞察力。将人工智能运用到智慧图书馆中,当机器智能加入馆员的智慧时,人类更智能。

(3)云计算是将数据存储和处理转移到云上,实现资源虚拟化从而全局共享。可降低成本,提高处理IT操作复杂性的能力并支持创新。云计算用于实现业务敏捷性和可持续性。

(4)大数据应用的增长势头构成了智慧时代发展的重要机遇。大量的数据是从用户使用相关服务的来源产生的。图书馆大数据不仅包括图书借阅数据,还包括用户在馆内的行为数据,如是否预约研修室、数据库利用数据等。通过分析这些数据为采购图书资源、馆藏空间分布、读者服务提供科学决策支持,从而提升资源配置效率与服务针对性。

2.3 智慧图书馆的服务平台选择及功能模块

智慧图书馆服务平台的选择:整合纸质、电子等各类资源,协同开放具有标准化接口,支持各类终端,具备统计分析功能支持知识关联管理。实现一站式发现获取。智慧图书馆应该是开放创新,具有可扩展性,支持系统集成、移动应用等。服务功能模块可根据用户需要进行个性化添加或删除。

2.3.1 智慧图书馆资源服务规划

基于大數据分析,科学地对馆藏资源体系做结构性调整,统筹馆藏资源与学科建设匹配。利用现代化手段管理馆藏。将图书馆的线上线下业务结合,如读者荐书,购书快速到馆。提供快速购书通道,当当、京东等电子书城快速下单到书。加强利用馆际互借服务。图书馆的首要目标是对已公开发表的知识资源进行管理,有效组织知识资源形成知识资源网络,提供学科热点预测,智能知识服务[5]。图书馆参与制定新的机构研究数据管理政策和服务,如提供研究数据管理咨询和培训服务,这将成为智慧图书馆的未来重要任务[6]。

2.3.2 智慧图书馆的物质及虚拟空间服务规划

高校在推動科学数据开放、合作和共享的同时,吸引了大量企业形成大学技术园,图书馆成为创业者和科研人员交流的根据地,因此图书馆创造改善学习空间越来越重要,成为大型公共学习区。通过用户行为发现热点路径和最热门空间区域,提供座位和研讨室预约等服务。实现协同工作的智能空间。华中师范大学图书馆应用了图书馆空间自助管理系统,用户可在学校一站式信息服务门户中进行座位和研讨室预约申请。实现自助打印和研讨室自助管理。南湖校区的新图书馆建设了智能预约书柜,实现图书预约、新书展示,用户可通过网络预约和服务台预约,预先放置柜中,方便读者24h取阅图书。

人们交流分享知识的方式必然影响图书馆的建设。社交网络已在许多图书馆服务中扮演重要角色。新一代的图书馆系统需要提供社交网络的功能支持用户的社交学习活动。智慧图书馆利用物联网采集读者行为习惯,从而更深入地挖掘读者的阅读行为,如跟踪读者的阅读行为轨迹,读者之间的相似度及书目之间关联性的资料交互分析,掌握读者信息需求和信息行为偏好以及趋势推荐感兴趣的书籍。物联网跟移动互联网社交属性相结合,在基础性服务上面提供更多基于位置、社交的服务[7-9]。今后可探索物联网与社交网络结合,将用户在社交网络中的亲密度引入推荐系统,融合社交网络的推荐算法,例如利用新浪微博、人人网这类交叠社会关系中等产生的大量网络数据和用户行为数据来挖掘读者的兴趣、偏好,通过多维数据挖掘,提升个性化推荐。

2.3.3 智慧图书馆支持科研服务规划

为用户提供学术科研评估及决策参考,对学术科研信息进行数据挖掘。主要方法:(1)对用户获取图书信息及数据库的搜索查找、浏览等追踪,获取即时偏好和研究方向。(2)通过读者使用的手机以及其他移动终端设备,获取信息利用的过程数据,分析用户的信息利用行为。(3)分析和利用用户讨论组等交流的数据。(4)通过用户的一段时期的信息利用行为,采取动态的、情境的感知,预见用户未来的行为。

华中师范大学图书馆在机构知识库中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资源服务,根据用户的科研成果推荐相应的学科期刊。图书馆服务于学校的科研工作与管理部门的决策。例如为人事部门提供教师科研产出绩效评估报告,用于人才引进评估;为外事处提供国际合作效益评估和潜在国际合作分析;为科研部门提供科研产出分析和科研成果认定及奖励标准等。

2.3.4 智慧图书馆支持教学服务规划

大学教研的质量取决于学生的作为。信息素养是一种对信息社会的适应能力,因此图书馆要做的是为学生提升合作和创造力提供良好的环境,增强用户的信息素养职业素养及技术能力,以便他们能适应未来职场的变化。通过学生的能动型学习,提供写作中心、生涯辅导等学习支持服务,发展他们的个人知识和学习技能。

华中师范大学图书馆已与校信息管理学院进行图书情报专业硕士生专业实习联合培养,将信息素养教育嵌入到计算机学院、信息管理学院等院系的课堂,支持学院的教学服务。

2.3.5 智慧图书馆的跨界合作规划

智慧图书馆需加强社会协同及跨行业合作,将图书馆与校园各部门生成的数据进行大数据结合,增强智慧校园的建设。将用户行为数据如图书借阅数据、入馆数据、课程选修数据,实验室使用数据等结合,形成用户学习路径可视化图谱,并根据数据进行书籍、课程、学者等个性化推荐。在服务平台的支撑下,充分有效整合资源、技术、空间、设备等并改善图书馆的数字孤岛现象,实现感知化的按需服务。

智慧图书馆概念不仅是为了创造新的系统,而是通过技术提高现有的系统。“智慧”不取决于是否采用最新或最昂贵的信息技术,而是取决于如何通过利用可用的资源,改善用户的体验。将原始数据转化为有意义和有用的信息,用于制定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和有效的解决方案,通过选择合适的信息平台,使用户获得和分享信息,共同创造和解释信息以实现智慧服务。

3  结语

智慧图书馆是图书馆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智慧图书馆一方面需通过开放的数据和信息流,为用户提供可持续发展的智慧服务。在基于与用户发展互动过程和经验中进行改革和再学习,通过自适应学习,解决图书馆建设发展中的挑战。另一方面必须确保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以鼓励用户参与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将智能技术与馆员的智慧相结合,将智慧图书馆的建设融入智慧校园智慧社会中。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新华每日电讯,2017-10-28(3).

[2] 刘炜.智慧图书馆标准规范体系框架初探[J].图书馆建设,2018(4):91-95.

[3] 谢蓉,刘炜.Solomo与智慧图书馆[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2(3):5-10.

[4] 王颖纯,贺新乾,刘燕权.图书馆智慧服务推进路径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8(1):12-17.

[5] Hee-Kyung Moon, Ju-Ri Kim, Sung-Kook Han.A reference model of smart library[J]. Advanc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etters,2014(63):80-84.

[6] Andrew M. Cox.Research data management and libraries: Current activities and future priorities[J]. Journal of Librarianship and Information Science,2014,46(4):299–310.

[7] Gupta RK, Gautam JN Khare VP.Awareness and use of social media applications among library staff of power sector organizations[J].Annals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tudies,2014,61(4):320–331.

[8] Amandar Harrison,Rene Burress,Sarah Velasquez,et al.Social Media Use in Academic libraries:A phenomenological Study[J].The journal of academic librarianship,2017(43):248-256.

[9] Younghee Noh.Imagining Library 4.0:Creating a Model for Future Libraries[J].The journal of academic librarianship,2015(41):786-797.

猜你喜欢

智慧服务智慧图书馆物联网
基于“互联网+”视阈下的智慧图书馆用户服务
基于服务角度的智慧景区建设思考
Beacon技术在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高职院校物联网技术应用人才培养的思考分析
以人为本的智慧图书馆服务浅析
中国或成“物联网”领军者
论智慧图书馆的三大特点
公共图书馆弱势群体智慧信息服务模式探析
RFID技术在我馆的应用及其局限性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