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滋肾运肠汤加大黄穴位贴敷联合西药治疗慢传输型便秘54例

2019-06-15坚,刘

中医研究 2019年7期
关键词:穴位传输标准

张 坚,刘 磊

(1.商丘市中医院,河南 商丘 476002; 2.河南中医药大学,河南 郑州 450046)

慢传输型便秘(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STC)是因结肠传输功能障碍,肠内容物传输缓慢而引起的一种慢性便秘,多发于育龄期妇女。目前,西医治疗STC以药物为主,但效果不理想,且长期服药副作用大,极易产生药物依赖性。近年,更多学者将STC治疗方向转向中医治疗,并在其领域取得一定成效[1]。中医学将STC归于“大便结燥”“阴结”范畴,认为便秘主要部位在大肠,与肾、脾等密切相关,肾阴虚使肾水不足,致阴液亏虚、肠道失润,最终造成便秘不通,故治宜滋补肾阴、润通运肠。滋肾运肠汤有滋阴补肾、润肠通便之功,对症于STC病因病机,且符合上述治疗原则,故有望在STC治疗中取得显著效果。此外,中药穴位贴敷以经络学说为理论指导,将药物与穴位作用相结合,利用中药对穴位的刺激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且因具有无创、无痛、用药安全、简单易行等优势,逐渐成为治疗便秘的新趋势。2016年12月—2018年4月,笔者采用滋肾运肠汤加大黄穴位贴敷联合西药治疗慢传输型便秘54例,总结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选择商丘市中医院收治的STC患者108例,按1∶1的比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4例,男19例,女35例;年龄18~47岁,平均(34.14±8.26)岁;病程2~7年,平均(4.07±1.11)年。对照组54例,男21例,女33例;年龄18~48岁,平均(35.05±9.14)岁;病程3~7年,平均(4.12±1.06)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

2 诊断标准

2.1 西医诊断标准

按照《中国慢性便秘诊治指南》[2]相关标准。①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硬和(或)排便困难;②排便次数减少指每周排便<3次;③排便困难包括排便费力、排出困难、排便不尽感、排便费时和需手法辅助排便。

2.2 中医诊断标准

按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对面色暗淡、头晕心悸、失眠、健忘、舌淡苔薄及脉沉细证候进行评分,总分6分,分值越高提示症状越严重。

3 试验病例标准

3.1 纳入病例标准

①符合以上诊断标准的患者;②年龄≥18岁者;③无认知障碍,知情同意本研究者。

3.2 排除病例标准

①结直肠器质性病变所致便秘者;②入组前1个月内有急性胃肠道病史或外科手术史者;③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④依从性差,难以配合研究顺利完成者。

4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西沙必利片(由浙江昂利康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41577,5 mg/片),5 mg/次,2次/d,连服4周。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滋肾运肠汤,药物组成:当归20 g,柴胡15 g,牛膝15 g,杜仲15 g,桃仁15 g,玄参15 g,制首乌30 g,麦冬15 g,山萸肉15 g,槟榔10 g,肉苁蓉10 g,枳壳10 g,生地黄30 g,甘草10 g。1剂/d,水煎煮,取汁400 mL,分早晚2次温服,连续服用4周。同时联合大黄穴位贴敷,操作方法:选生大黄研粉,以蜂蜜调和成直径为5 cm,厚度为0.5 cm药饼,指导患者取仰卧位,暴露腹部选穴,对神阙穴进行常规消毒后,药饼贴敷其上,使用规格为6 cm×7 cm透明辅料覆盖固定。贴敷12 h后取下,1次/d,连续使用 2周。两组均治疗4周后判定疗效。治疗期间嘱患者注意饮食,多食高纤维食物,养成定期排便习惯,适当体育锻炼。

5 疗效判定标准

按照参考文献[3-4]相关标准。治愈:大便正常,恢复至病前排便状况且持续1个月以上,且其他临床症状消失。显效:排便困难明显改善,便质软硬度基本接近正常,2 d内至少排便1次,且2次排便间隔时间明显缩短,上述持续时间1个月以上。有效:便质软硬度有所好转,2次排便时间缩短1 d,其他临床症状有所改善。无效:未达上述标准。

6 观测指标及方法

按照参考文献[5]相关标准。①症状总积分:于治疗前后对大便性状、每周自主排便次数、排便费力程度、腹胀、腹痛进行评估,总分越低提示症状改善越明显。②生活质量:于治疗前后以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量表(SF-36)评估两组生活质量,分值越高表明生活质量越好。

7 统计学方法

8 结 果

8.1 两组疗效对比

见表1。两组对比,经Ridit分析,u=2.60,P<0.01,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慢传输型便秘患者疗效对比

8.2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对比

见表2。

表2两组慢传输型便秘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对比

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对比,**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P<0.01

8.3 两组治疗前后SF-36评分评分对比

见表3。

表3两组慢传输型便秘患者治疗前后SF-36评分对比

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对比,**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P<0.01

9 讨 论

慢传输型便秘是临床常见功能障碍性便秘。目前西医治疗多采用促肠动力剂西沙比利,本品为第3代促肠胃动力药,可协调并加强胃肠道运动,在功能性便秘治疗中发挥着一定作用。然而,西沙比利副作用相对较多,长期服用对心脏及肾脏均可产生较大毒性,且西药治疗易产生药物依赖性,停药后便秘较易复发[6]。中医药在便秘治疗中有着丰富经验与独特优势,逐渐引起临床广泛关注,成为临床治疗STC研究重点。

中医学认为:便秘分为虚、实两类,而STC多属虚证,由大肠传导失职而成,其多与肾、脾、肺等其他脏腑有所关联。机体生命活动基础的物质为精气,气、血、阴、阳不足主要由肾中阴精亏虚所致,继而发生五脏功能衰竭。STC由肾虚开阖失司引起,故治当以温肾益精、行气通便为基本法。本研究用滋肾运肠汤治疗STC,方中当归、桃仁补血活血,润肠通便;肉苁蓉暖腰润肠,温肾益精;杜仲、山萸肉、制首乌补肝肾,滋阴养血;生地黄、麦冬、玄参润燥生津,滋阴;枳壳、柴胡、槟榔行气宽肠;牛膝补益肝肾;甘草调和诸药。全方配伍得当,共奏滋阴补肾、润肠通便之效。现代医学研究[7]显示:桃仁富含油脂,有润滑肠道的作用,同时对胃肠道血液循环有改善作用;枳壳能够将胃肠消化间期复合机电周期明显缩短,促使胃肠平滑肌张力及运动功能增强,以加强其节律蠕动;槟榔有拟胆碱作用,可促进肠蠕动,并可促使消化液分泌,助于食物消化与吸收;制首乌、肉苁蓉对胃肠平滑肌有兴奋作用,可有效加强结肠运动,推动大肠内容物;牛膝可显著改善微循环,且有一定抑制胃十二指肠收缩的作用;甘草可通过类肾上腺皮质样激素作用对组织胺引发的胃酸分泌产生抑制作用,并可有效缓解胃肠平滑肌痉挛。基于上述药理作用,滋肾运肠汤有望在STC治疗中取得理想疗效。

除口服中药治疗,中医学还有较多方法治疗便秘,包括针灸及中药穴位贴敷等。其中穴位贴敷将药物作用及穴位刺激相结合,可避免部分患者对针刺的恐惧,经济便利、易于实施,得到临床广泛认可及患者普遍青睐。本研究以大黄为穴位贴敷药材,其属泻下药,具有清湿热、攻积滞、泻火之功效,主治实热便秘等。此外,取神阙穴为治疗穴位,此穴为任、督、冲三脉交汇位置,属经络总枢,能沟通五脏六腑。现代解剖学研究[8]认为:脐部皮下无脂肪组织,遍布着丰富的静脉网,将中药贴敷于此处,药物易进入血液循环,进而使药物功能更好发挥。本研究联合滋肾运肠汤口服与大黄穴位贴敷治疗STC,结果显示:治疗后治疗组有效率为94.44%,症状总积分变化情况优于对照组(P<0.01),可见上述中医联合治疗方案可有效提高STC治疗效果,促进临床症状缓解。其原因可能为在常规西药基础上联合中医汤剂及穴位贴敷治疗可通过不同治疗途径与多靶点作用机制发挥协同作用,故效果更为显著。

长期便秘可导致肛裂、痔疮等肛周疾病,加之大便长期积于肠道,导致有毒物质被肝脏重复吸收,影响肝脏功能,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威胁的同时,亦导致其生活质量明显下降[9]。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治疗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滋肾运肠汤联合大黄穴位贴敷治疗STC,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积极意义。此可能与该治疗方案可有效改善便秘症状,使便秘对患者日常生活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明显减轻这一原因有关。

综上所述,口服滋肾运肠汤并联合大黄穴位贴敷治疗STC效果显著,可有效缓解便秘临床症状,改善排便状况,且能促进患者生活质量改善。

猜你喜欢

穴位传输标准
2022 年3 月实施的工程建设标准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穴位埋线法治疗肥胖症的中西医机制研究进展
牵引8K超高清传输时代 FIBBR Pure38K
夏季穴位养心
忠诚的标准
基于同轴传输的网络传输设备及应用
美还是丑?
男性排湿,常按这五个穴位
关于无线电力传输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