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美术教学方法探索

2019-06-14许兆和

广西教育·A版 2019年3期
关键词:教学对策小学美术核心素养

【摘要】本文论述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美术教学方法,提出关注学生内心体验、落实文化渗透、联系生活、开拓学习空间等几个措施,分别发展学生识读图像与审美判断、美术表现力与文化理解力、创意实践能力、创新思维等方面的美术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美术 核心素养 教学对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3A-0144-02

课堂是美术教学的主阵地,也是落实美术核心素养的有效路径。美术课程标准提出,美术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能力和文化理解等五大要素内容。那么,如何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呢?就美术教师而言,关键是调整美术教学的观念和方法,将这几大美术核心素养要素融入课堂教学中,将美术课堂与学生生活连接起来,根据教学实际开展有效的美术探究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逐步建立学科要求的关键能力与必备品质,从而实现提高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目标。

一、基于学生内心体验引导识读图像与审美判断

情感性是美术学科的一个基本品质,也是美术学习的一个基本特征。所以,在美术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学生的内心感受和体验,让学生产生欣赏美术作品的兴趣,并激发学生表达内心想法的意愿。欣赏美术作品的过程就是一个识读图像的过程,能够培养学生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品质,进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审美能力,促进学生“审美判断”这一美术核心素养的发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欣赏美术作品,不能一味地给学生讲解这幅画画得如何好,更应关注学生对画作的内心体验,让学生学会自己去欣赏、去感受。

欣赏一幅画时,我们可以这样引导学生去感受:第一步,请学生说一说自己为什么喜欢这幅画,或者为什么不喜欢这幅画。有了问题的指引,学生就会对这幅画的构图形式、色彩运用等方面进行讨论和评价。例如在《狼牙山五壮士》这幅画的欣赏课上,笔者提出问题:这幅画有什么明显的艺术特点?有学生认为这幅画是三角形构图形式,有学生觉得作品的色彩非常凝重,有学生说五壮士的表情很庄严。学生们这些评价虽然不完全到位,但也算是一个好的开始,因为他们已经能通过识读图像初步说出这幅绘画作品的某些艺术特点,即他们对这幅画的直观感受。第二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有些美术作品距离现在年代久远,学生未必都能够识读出其中的含义,这时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勇于提出问题,以寻得答案解决识读图像过程中产生的疑问。例如欣赏齐白石的国画《和平鸽》,学生不了解这幅画产生的时代背景,粗略一看只觉得这幅画作没什么特别的地方。在笔者的鼓励下,学生提出了很多问题:这幅画有什么寓意吗?鸽子是很普通的素材,齐白石为什么要选择它?画鸽子是想表达什么情感呢?经过这一通质疑,学生表现出了极大的学习热情,化被动欣赏为主动探索,课堂学习氛围十分活跃。在美术欣赏课中,学生在初始阶段的表达也许不到位,或者差得太远,认识水平和欣赏水平存在局限,但是我们要做到尊重学生对美术作品的体会和感受,让他们自由表达想法,给予他们充分想象的空间,如此才能获得良好的课堂反馈。第三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表达进行小结归纳,给学生讲授正确欣赏作品的方法,让他们能够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一幅美术作品是如何产生的,在鉴赏过程中应该从哪些方面去思考、去讨论,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从而真正学会欣赏美术作品。经过以上三步指引,学生的识读图像、审美判断等美术核心素养便能在课堂教学中逐步提高了。

二、落实文化渗透提高美术表现力与文化理解力

文化理解是指从文化角度来分析、诠释不同国家、民族的文化艺术特点,学会尊重并理解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内涵与表达方式,文化理解力也是当今学生不可或缺的学科素养之一。美术学科这一核心素养需要通过教师在课堂上加强文化渗透才能逐步形成。我们都知道,美术是人类文化的载体,也是人类文化重要组成内容,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所以说,美术学习不只是美术技能技巧的训练,也是一种文化理解的过程。

教学人教版美术三年级上册《美丽的花》内容时,笔者首先请学生说一说自己对花的了解,可以歌唱与花有关的歌曲,可以朗诵描写花儿的诗歌或短文,也可以谈谈花的用途。在此指引下,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激发出来,聊起花的话题可来劲了,有的朗诵起“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等诗句;有的唱起“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八月桂花遍地开”“我们的祖国是花园“等歌儿”;有的说起花可以入药、可以供人观赏、可以当花茶喝等用途。学生还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对花儿的认識和理解,比如认识梅花的外形及品格象征意义,认识薰衣草有舒缓压力之功效等;通过语言描述,学生从不同层面认识花儿的美、社会用途及文化意义,提高了对花的审美境界。有了初步的体验,在接下来创作花儿的不同形象时就有了一定的思维基础,也能从文化内涵的视角去进行创作,提高创作时对花儿的表现力。实际上,在美术教学中进行文化渗透的途径有很多,比如教学“家乡的历史”相关内容时,我们可以通过挖掘本土文化素材进行文化渗透,让学生对家乡历史有更深刻的了解。笔者所在地是福建省上杭县,这里有清代仿宋重修的孔庙、清代宗祠建筑“李氏大宗祠”、明代王守仁手书《时雨记》碑刻等文化古迹,课上笔者组织学生外出实地考察,用画笔、相机等记录家乡历史文化,当学生重新回到课堂上进行交流讨论时,他们对历史、对家乡就会有新的认识和理解,创作时就会产生新的创意来。同时,这样的教学活动寓教于乐,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兴趣,这对培养学生的文化理解力是很有帮助的。

三、联系生活培养创意实践能力

“创意实践”也是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要素之一,是指运用联想、想象等方式,利用材料、工具、方法等进行创造和实践。这样的素养,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艺术的生命源泉。当前美术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倡课堂教学贴近生活实际,这在小学高年级美术课中体现较为突出,例如在制作“吸引人的招贴画”“美术广告”等教学中,因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热情,激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要求教师在教学时善于挖掘课程蕴含的贴近学生生活、学习的内容,让学生实践时有范本可借鉴。

又如教学“设计生活标志”内容时,课前,笔者先让学生观察生活中见到的各种标志。在导入课程时,笔者请学生根据观察结果列举一些例子,说一说标志的意义和用途。课中让学生尝试设计标志,如给学校的科技艺术节设计标志,给学校运动会设计标志,或者给个人设计形象标志……如此,将设计标志的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学生创作起来有据可依,胸有成竹。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作潜力,增强美术课的实践性,发挥学生创意的独特性与合作精神,课中还开展了一次“展现个性的标志设计”创意比赛活动,除了设计标志外,还要求学生能够针对自己的设计阐述设计思路和理念,同时,还组织学生给自己设计的标志设计一句广告语,以体现标志的主要内容和核心精神。这样做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美术个性和美术创意,最终落实到提高创意实践能力上。

联系生活开展美术教学,让学生学会通过美术表达自己的创意,并借助生活逐步发展自己的创意实践能力。

四、开拓学习空间发展美术创新思维

课堂一直是小学美术教学的“主阵地”,大多数时候,我们的美术教学都是在教室里进行。积极开拓美术教学的空间,打破以教室为美术学习“主阵地”的空间观念,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美术创新思维。具体可以这样做:一是开拓美术活动空间,打破美术创作空间只局限于课堂的局面,向社会、向自然、向生活等空间延伸,让学生走进大自然和社会,在观察自然和体验生活中完成美术创作。如组织学生到公园、博物馆、展览馆等地方观察体验,积累素材,激发学生强烈的创作活力和创造力。二是开拓思维创作空间。学生的思维并非固定不变,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思维的增长点、活跃点,在学生进行美术创作时及时给予他们适当的指导和鼓励,用欣赏的眼光来看待学生的作品,使学生的思维得以放飞,创造力得以激发。此外,小学的美术学习内容丰富,有绘画、手工、雕塑等,表现形式多樣,学生的喜好也各不相同,教师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将教学重点放在学生的审美情趣上,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创作和表现,以最大程度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思维。

美术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也是当下美术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教学中,教师要吃透美术核心素养五大要素的内涵,围绕每个核心素养展开针对性的教学,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善于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美术学习活动,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鉴赏能力、创造能力、实践能力等,促进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惠婷.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小学美术教学策略探究[J].艺术品鉴,2018(15)

[2]尹少淳.从核心素养到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中国基础教育美术课程的大变轨[J].美术观察,2017(4)

[3]欧阳芬莉.核心素养背景下的美术课程资源开发与设计[J].江淮论坛,2018(2)

[4]明洁.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形成与发展的小学美术示范教学策略研究[J].艺术评鉴,2018(9)

作者简介:许兆和(1973— ),男,汉族,小学一级教师,大学本科学历,现于福建省上杭县通贤中心小学任教,主要研究小学美术教育。

(责编 黄健清)

猜你喜欢

教学对策小学美术核心素养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