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横向分析,纵向开掘,立意胜人一筹

2019-06-12程必荣

求学·素材版 2019年5期
关键词:标语作文题浙江

程必荣

2018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I和卷III、浙江卷、北京卷作文题,出现了单个事件或多个事件并以时间为线索组合的材料作文题。这类作文题不再仅仅关注某个单一的社会热点,那我们要如何进行审题立意才不会偏题、跑题呢?

这类社会热点材料作文题,按照试题提供的材料的形式与内容,大体有应该肯定的正面事例、应该批评或引为教训的反面事例,以及有争议的事例。看待一个社会热点问题,要在立意上不偏题、不跑题,有独到之处,就要体现高考考纲在写作 “发展等级”中“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的能力要求。这就需要用“联系和发展”的眼光来解读社会热点材料题。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联系和发展的,同理,解读社会热点事件,我们也应当用联系和发展的眼光来审视。“联系”,是相互区别的事物或要素之间的联系,它们是互为存在的前提;“发展”,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运动变化。

联系即横向,发展即纵向,看待一个社会热点,应该横向分析(指空间上处于平列状态的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制约和作用),深挖事件的本质;同时要纵向开掘(指时间上前后相序并有某种隶属关系的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制约和作用),找到问题发展的脉络。

1 由表及里,透析材料内涵,明确写作方向

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和外界事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解读社会热点时,就要注意它和其他有关问题的联系,进而揭示事物的本质。因此,我们首先考虑从事件反映的本质这一角度来立意,即“透视式”解读。“由表及里”立意,要求考生能拨开材料的迷雾,穿透表象的藩篱,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加以考虑,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用思想之手挖掘潜藏在作文题材料纷乱现象背后的事物的本质属性和特点,发现其所蕴含的真谛,反映生活的底蕴,做到“人所易言,我寡言之;人所难言,我所言之”。

如2018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I作文题。作文题材料有两条线索:一条是国家线索,一条是个人线索。

国家线索是——汶川大地震;北京奥运会;“天宫一号”首次太空授课;公路“村村通”完成;精准扶贫开始;网民规模达7.72亿,互联网普及率超全球平均水平;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些内容展示了国家的历史进程,展示了国家的进步与成长。这些内容分别是从国家灾难、国家辉煌、国家科技实力、国家农村振兴、国家扶贫计划、网民数量等方面展示的。

而个人线索就是——2000年农历庚辰龙年,人类迈进新千年,中国千万“世纪宝宝”出生;2018年“世纪宝宝”长大成人。主要展示了正在考场上的考生的成长经历。为何要特别突出“农历庚辰龙年”?主要展示了这些宝宝出生的历史节点,是龙的传人,明显带有中华文化的基因。

也就是说,作文材料提供了纵向的大事记,即祖国的成长、个人的成长,如果只选择其中的一个方面写作,就有可能被表象迷惑,立意也就有可能出现偏离。我们还应该用辨证的眼光进行横向分析,即个人的成长和国家的发展之间的关系,只有充分认识个人成长与国家、与民族、与新时代的深刻关联,把“个人与共和国共命运、共成长,个人的责任使命要与国家的责任使命”联系在一起,才能由表及里深挖这道作文题最本质、最核心的题旨。

本道作文题,考生容易把握纵向发展的两条脉络,而横向联系的两个方面可能会被忽略,但这又是这道作文题立意胜人一筹的关键所在,因此,用“联系和发展”的眼光审视材料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请看高考满分作文《追梦之光,代代传承 ——给新时代青年的一封信》(节选):

十八年前,千禧之年,我们诞生在刚步入新世纪的中国,被称为“世纪宝宝”,身体里流动着华夏民族“龙”的血液。八年后,也就是难忘的二OO八年。那一年,我们在上小学二年级,空气中氤氲着北京奥运的喜悦氛围,突然,如同雷声撕破天际,汶川大地震发生了——家园瞬间被震碎,万千生灵毁于一旦,举国悲恸。然而,我亦在此时看见中国人民不屈的民族精神:解放军不畏余震,只争朝夕,高举救灾的大旗;幸存者克服悲伤与恐惧,眼里盛满笃定与坚强;孩子们怀抱感恩之心,眼里依旧闪耀着希望……十年前的汶川,地震震碎一切,而仅仅十年后,这里又神奇地诞生了一座新汶川!——这就是咱们中国人,灾难可以毁灭一切,但却永远无法动摇我中华民族追求完满、追求幸福的中国梦想。愿今日的你,无论遇到何种困境,都能怀追夢之光,不断前进!

考生通过对作文题材料的横向分析、纵向开掘,提炼出“追梦之光,代代传承”的立意,非常契合作文题的内涵,写作中紧紧结合自身的成长经历:由“小学、初中、高中”三个自身的成长时期与同期的国家发展相结合,在谈自身“际遇与机缘”的同时,也在谈与国家的“共同发展”。这种运思,既切合命题要求,又很好地表达了自己对国家、“我辈”对“下辈”的真挚感情。满分当然就是囊中之物了。

2 由果溯因,抓住材料核心,确定写作主旨

世上万事万物都在运动、发展、变化之中。解读社会热点的时候,如果采用静止不变的观点分析,就不可能揭示出它内在的客观规律,就必然违背事理。只有抓住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在发展中分析问题,如回溯过往,探寻问题的根源;关注过程,看到事态的发展;展望未来,提出合理的建议,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进而揭示事物之间内在发展的因果关系。而运用“追问式”思维立意,就是用“联系和发展”的眼光找到思维的聚合点,并进行由果溯因的追问,从纷繁的因果中找到最直接、最根本的原因,并预见最要害或最具有深远意义的结果和发展,让思维深入到“人之所罕至”的“险远”之处。

如2018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III作文题,明确提出“围绕三个标语写作”,立意就要明确这三个标语各自表达了什么样的意思。全部素材就是三个标语,素材虽少,但仔细琢磨,也有奥秘。

①孤立地看,三者互无瓜葛,它们各自独立,各有各的产生动因,各有各的历史使命,属于平行并列的横向关系——抓住这一点,我们就可以考虑横向思维,横向分析。从横向上看,是十九大提出的“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愿望”所涉及的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和谐美好以及实现现代化强国等广阔背景。可采用“由果溯因”:为什么要提出第一个标语?因为当时经济落后、国家贫困,经济要发展,就必须抢时间要效率;为什么要提出第二个标语?因为改革初期的片面追求时间和效率导致一系列环境问题,所以要兼顾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和谐;为什么要提出第三个标语?因为只有继续深化改革,才能最终实现中国梦。

②合起来看,三者一脉相承,一线贯穿,有一定的联系性与连续性,虽然都没有改革开放的字眼,但全部意涵都在其间,那是它们的内在红线。这样理解,就可以认为它们有纵向关系——抓住这一点,也可以纵向思维,纵向开掘。从纵向时间轴上看,这三个标语为考生提供了改革开放和展望未来发展的背景;三个标语综合起来就是,深圳口号艰难起步,浙江口号调整脚步,雄安口号迈开大步;三个小步贯穿起来,就是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历史使命和不同的时代精神。我们要适时地以不同的精神面貌去要求自己,努力奋斗,完成使命。从这个角度去立意最切题。

请看高考满分作文《时代在新,我们在行》(节选):

适应时代,勇于创新。无论是改革开放的首创,还是“绿水青山”的呼唤,抑或是现如今“走好我们的路”的提出,都是时代最强音,都是对时代召唤的践行,而回看“改革开放”首次提出之时,多少人曾反对,不敢尝试;“绿水青山”被提出之时,又有多少人担忧经济发展会因此而迟缓?但这一切终是发展起来了,而且越走越是阳关大道。在许多先辈们创新思维的引领下,我们敢于尝试、勇于尝试,不怕千难万险,终走出了一条条平坦之路。创新是适应时代的思维,而勇于创新更是付诸实践的行动。

考生在横向联系的基础上,特别注意三个标语的纵向发展,即从回顾历史、立足当下、展望未来三个方面去看时代的变迁与发展,概括出最切合题旨的立意方向:都是时代最强音,都是对时代召唤的践行——不忘初心,继往开来,不畏挑战,砥砺前行,共圆中国梦。

3 由此及彼,拓展材料主旨,紧扣时代脉搏

为了使我们的立意更深刻,我们应抓住时事新闻类材料的核心概念,用“联系和发展”的眼光,深入拓展,由此及彼,联想到与材料内容相类似的人生哲理、社会现象等,即对接社会,站在时代的高度,及时提出并回答当代人们普遍关心的现实问题,表达对生活的认识和看法。这样做,可让自己的思维深入一层,观点态度也能跳出常人的范畴。

比如,2018年高考浙江卷作文题,以你对“浙江精神”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为要求写一篇文章。考生首先要聚焦“浙江精神”,处理好历史与现实、整体与局部、大我与小我等三组关系,而后用“联系和发展”的眼光解读这三组关系。考生可立足现实,回顾历史,叙述浙江精神的形成过程,诠释浙江精神的内涵,而后采用“拓展式”立意,对接社会生活实际,将浙江精神放在大的国家背景和视角下,就浙江精神具体的某个点或某个侧面 ,比如务实、创新、敢为人先等展开论述,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浙江精神,探讨如何在新时代的改革和实践中进一步丰富与完善浙江精神,将浙江精神发扬光大,从而促进整个中国和民族的发展与进步。

请看高考满分作文《“浙”就是你》(节选):

如今,你不再任人欺凌,你已是高新技术交汇、经济蓬勃发展的大省。你展现的不仅是温婉的外表与刚强的骨骼,更是你作为大省“干在實处,走在前列”的精神,“兼容并包,文化交融”的气度。G20峰会是你自信的笑脸,友好的态度;生态文明建设是你向善向美的追求;万物互联,“刷脸”支付是你创新精神的体现,开放包容胸怀的展示。当然,还有那滔天的浙江大潮彰显你高歌猛进的魄力,清芬的龙井氤氲你文化底蕴的深厚。于是,在“浙”里,我们足不出户也能了解天下事,网购的商品能迅速送达家门口,无数外国友人来此游山玩水,感受浙江文化的魅力……你散发着温润而耀眼的光芒,以一朝一夕、一点一滴的变化向世界证明着,浙江精神不光有戚继光的刚勇,鲁迅的坚忍顽强,浙江百姓的团结不屈,还有严子陵的淡泊,王阳明的仁爱,谢高华的实干与坚守,马云的创新与魄力;你既保留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秀气,又增添高楼大厦鳞次栉比的大都市气息。

你用浙江精神照亮五湖四海,温暖世界友人。

原来,“浙”就是你,有内蕴也有活力,有传统也有创新。而我作为新时代新青年,站在时代路口,将与你共同努力,争做时代弄潮儿,发扬熠熠生辉的浙江精神!

考生横向联系和纵向发展相结合,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对接现实人生——G20峰会、万物互联、网购商品,还有严子陵的淡泊,王阳明的仁爱,谢高华的实干与坚守,马云的创新与魄力。文章“合为时而著”,作者紧扣时代脉搏,论述“浙江精神”,这样的立意当然不同凡响。

猜你喜欢

标语作文题浙江
Mother
Task 2
这些标语也太让人苦恼了吧
2020年浙江经信定下了这些目标
标语变变变
数字经济 浙江这么干
本部两刊刊登的部分作文题与2016年中考作文题相同或相近
笑喷你的宣传标语
就“题”取材 读写相连
最牛标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