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建模思想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2019-06-12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9年10期
关键词:建模思想思维

一、建模思想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性

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加强综合性、应用性内容,重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社会实践,逐步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纵观近几年高考不难推断,数学应用题的数量和分值在高考中将逐步增加,题型也将逐渐齐全。而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的数学建模正是数学素质的最好体现。目前高中数学教学现状令我们担忧,相当一部分教师认为数学主要是培养学生运算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应用问题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至于如何从数学的角度出发,分析和处理学生周围的生活及生产实际问题更是无暇顾忌。为应付高考,只在高三阶段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因学生平时很少涉及实际建模问题的解决,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所以,在高中加强学生建模教学已刻不容缓。

二、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在课堂教学中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成为数学课堂的主人,促进学生自主发展,是现代数学课堂的重要标志,是高中数学素质教育的核心思想,这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高中数学建模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是建模的主体,学生在进行建模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主体性表现为自主完成建模任务和在建模活动中的互相协作性。中学生具有好奇、好问、好动、好胜、好玩的心理特点,思维开始从经验型走向理论型,出现了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表现为喜欢独立思考、寻根究底和质疑争辩。因此,教师在课堂中应该让学生充分进行自主体验,在数学建模的实践中运用这些数学知识,感受和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教师可作适当的点拨指导,但要重视学生的参与过程和主体意识,不能越俎代庖。这样做的目的是提高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数学建模中应注意的要点

1.重引导,轻传授

传授知识绝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它只是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渠道。真正的教学目的应该是通过对学生进行科学思维方法的训练,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和自主学习创新的能力与意识。因此,数学建模绝不能由教师一步步展示给学生,由教师主导问题的解决过程,而是应当在教师引领学生加强基础知识之间的牵引作用的同时,引导学生的思维向更广阔的领域突破的过程。让学生能够用数学思维的新视角看待生活,有意识地观察分析寻找客观事物之间的数学联系,并学会用数学语言描述它们。寻找方法解决生活中与之认知水平相匹配的常见问题。

2.重合作,轻个人

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来弥补个人思维狭小单一的缺陷,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可给每位学生提供展示自我和锻炼自我的机会,增强学习自信心,还可以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交往能力。数学建模过程的假设——验证的复杂性,决定了数学建模结果的不确定性,因此需要通过学生合作的方式,尝试不同的模型并且在建模的各个环节中通力合作,而非各自为战。

不得不承认,学生想要获得这种数学建模思想的能力是必须要经过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就要求教师要在教学中自觉地把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中,引导和启发学生以数学思维的角度去观察和分析事物、了解空间关系以及数学信息,抽象出复杂的细节,通过运用数学建模思想来解决实际的问题,使数学建模意识逐渐成为学生思考的思维方式和习惯。综上所述,渗透数学建模思想在高中数学教学思想方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关系到数学和实际问题之间的关系,还突出了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这不但培养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还有效地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数学难题的能力。

猜你喜欢

建模思想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想与“剑”
联想等效,拓展建模——以“带电小球在等效场中做圆周运动”为例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基于PSS/E的风电场建模与动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