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师合唱教育教学研究

2019-06-12陈凌

颂雅风·艺术月刊 2019年2期
关键词:合唱队乐理音准

◎陈凌

一、合唱教育存在的具体现实问题

(一)教学方法不够系统科学,形式单一,教学内容有失偏颇

合唱与指挥,因在我院没有专一的院系专业,故该课程往往是作为艺术类院系的一门普通必修课程来教授,因此该课程与各专业的培养目标的融合度往往不足,被重视的程度不够,这就导致了教学方法不够系统科学,其表现往往是合唱排练课,以教授学生几首合唱曲和简单的指挥手势为主要教学目的,因而未能达到教授学生以后能“教”合唱的目的,他们往往只能“唱”合唱,使教学内容出现偏颇。

(二)理论教育与实践的联系不足,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够

合唱与指挥课程,学时本来就不多,除了课堂上教授基础的指挥知识,剩下的实践时间已经严重不足。我院的基本情况是,学生在学习了合唱与指挥的课程后,往往得不到相应的实践机会,一是不能参加合唱团进行合唱实践,二是不能到校外的实践基地或到社会中教授、排练合唱,因此在缺乏实践经验的局面下,学生们毕业后往往不能满足中小学校或社会对合唱教学工作的需要。

(三)各学科综合、统筹的力度不够,导致合唱指挥教学效果较差

如前所述,合唱是一门综合的、系统的科学,要求指挥及合唱队员具备乐理、视唱练耳及和声、曲式等专业知识。而现实的情况往往是,无论是声乐专业的学生,还是其他门类的艺术生,其乐理与视唱练耳基础都比较差。声乐专业的学生,往往以练好几首歌为重点,不重视视谱与视唱练耳;而其他门类的艺术生,往往乐理与视谱能力都很差,甚至简谱的视谱都有较大问题。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忽略了乐理与视唱练耳的基础训练,学生们学到的合唱与指挥课程的效果,显然就可想而知了。

(四)国内合唱与指挥教育现状分析

国内不少经济强省的艺术院校对合唱教学法的研究要比我们早得多。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中国的合唱团普遍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声乐教育方面的问题——用嗓过度,也就是发声方法不够科学,这是世界合唱比赛外国评委对中国合唱团的一致意见;二是中国合唱团的识谱能力问题,当其他国家的合唱团都在看线谱的时候,只有中国的合唱团还在看简谱。这两个共通的问题,已经引起各大艺术高校的关注,目前各大院校正在对合唱指挥教学法进行深入研究,以期能解决此两类问题。在我校,也存在着这样的问题,因此亟需运用系统的、综合的教学方法,以全面的视野提升合唱与指挥的教学。

二、项目研究内容

(一)理论研究

针对上述合唱教学实践存在的问题,本项目从立项之初就着重从理论方面入手,强调加强自身内功的修炼,从源头上打好合唱的根基。

用嗓过度,也就是发声方法不科学,是中国合唱团的通病,说简单一些就是不会唱歌,这与很多合唱团员没有经过系统、科学的声乐训练有重大关系。不光是数量众多的业余合唱团,甚至有一些专业合唱团体,包括职业合唱团和高校合唱团,都存在团员发声不科学的现象。本项目研究认为,在进行系统科学的声乐训练的基础上,还要针对合唱作品的本身所表达的情感来进行发声的处理。

首先要对合唱作品进行文学理解,看作品的歌词所表达的意思。因为艺术来源于生活,合唱作品也不例外,通常在特定的历史社会条件下产生特定的合唱作品。例如《黄河大合唱》和《祖国颂》之类的慷慨激昂的作品,显然是要用美声的发声方法加上激昂的情绪才能较好地演绎。而《牧歌》之类的悠然婉转的突显人声优美的无伴奏合唱,或者一些教堂合唱歌曲,其歌词往往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崇敬心理,这样的作品往往要采用带气息支撑的头声唱法,亦即直声唱法来表现,如果用美声加上激昂的情绪显然不合适。

其次在合唱作品的演唱时,还要注意音色溶合和音响平衡。所谓音色溶合,就是对合唱团各声部在音色、音准发声方法及节奏上的统一。这是在上述采用正确发声方法的基础上的更进一步的要求。在合唱作品的音响展现过程中,各声部本身以及相互之间的音色溶合是展现合唱作品形象的重要手段。而音响平衡,则是解决“用嗓过度”的重要方法。在多声部合唱中,主旋律和声音背景之间,以及音乐各组成要素之间在音量和音色上的相互关系构成了音响平衡。尤其是无伴奏合唱,其音响平衡就是各声部之间的平衡,其总体要求是每个声部在演唱的同时,要能听见其他声部的声音。一旦有任何一个声部突出,则会破坏整体的合唱效果,进而影响合唱作品的整体表现力。

第三是要在上述两点的基础上对音乐表现进行整体把控。所谓音乐表现,就是对合唱作品的乐句、段落和章节在文学理解等作品分析的基础上进行适当地处理。例如某些章节段落表现出欢快跳跃,有些需要表现出低沉悲痛,有些应该以雄壮结尾,有些应该以渐弱收场等。这就需要合唱团员在正确发声的基础上控制好气息、发声的力度以及发声的时长等。

(二)合唱实践研究

合唱实践,指的是在指挥的带领下,合唱团完整地演绎作品的过程。合唱并不是多人无序地唱,而是有规则,有标准,有目的地唱。要完整优美地演绎合唱作品,首先要了解合唱的评判标准。通常认为,对合唱的评判应遵循以下标准:合唱队的音准,合唱队的音色,忠于原作的程度及合唱队的整体表现力。这四点标准,无疑与上述合唱队的发声要求是紧密关联的。

合唱队的音准,这是最基本要求。如果跑音了,甚至跑调了,那就是连歌都不会唱,唱出来的作品就缺少美感,更别说内涵了。

合唱队的音色,就是针对作品采用统一的发声方法,如果一个声部用了直声唱法,另一个声部用了美声,还有的声部用了原生态,那整个合唱团就会乱套。

忠于原作,就是要按作品原谱完整地演唱,不能乱唱,不能乱创作,不能乱加装饰音。这是合唱区别于独唱的重要标志。

合唱队的整体表现力,在合唱团各声部条件均等的前提下,基本取决于指挥的能力。不同的指挥对同一作品的处理都会有不同的理解和不同的方式。

在项目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在对合唱团的训练中,最重要的还是音准音色方面的训练,也就是识谱能力和歌唱能力。

在音准训练方面,重视视唱练耳能力的训练和提高。目前在高校里,声乐专业的同学,往往以唱好几首歌曲为目标,并不太重视视谱与视唱练耳,而其他门类的艺术生,往往乐理与视谱能力都很差,甚至简谱的视谱都有较大问题。这当然与我国的教育体制有关系,就是2010年代的小学生,很多都还在学简谱。而在我院的声乐教学中,面对的大多是乐理基础较薄弱的学生,因此在合唱训练之前,首先做的工作就是提高他们的基本乐理知识和基本视唱能力。

在个人的视唱能力达到一定要求之后,开始对个人的歌唱状态进行训练。歌唱状态的训练又包括歌唱的姿势和呼吸状态。在合唱的过程中,个人的歌唱姿势和呼吸状态与独唱时均有不同,行为受到较大限制,不可能有较大的动作来辅助完成歌唱和表达感情。另外,由于合唱演出往往是大作品,长时间,在演出台上受聚光灯照射也会有所不适,甚至对合唱队员的体力也提出了一定要求。因此在平时训练时,我们也着重培训同学们这方面的素养。

在个人的能力得到提升后,就进入了合唱概念和意识的训练。主要是训练队员在音色统一方面的意识,在音响平衡方面的意识,着重进行了和声方面的训练。强调合唱不是独唱,不是任意的发挥,必须严格尊重作品,也就是作品怎么写,就怎么唱,不能像独唱甚至卡拉OK那样任性。在自己歌唱的同时,要兼顾身边队员的歌唱,切不可在声部中突出冒进,在整个声部歌唱时,要兼顾其他的声部,要聆听其他声部的歌唱,切不可让声部在合唱团中突出,这些都是影响整体合唱效果的。

有了上述训练的铺垫,就进入了合唱歌曲的整体训练。这时候要着重训练声部的协调配合,主要是节奏、音响和情绪的调动。各声部在合唱过程中担任的旋律不一样,起到的作用也不尽相同,例如中音和低音声部,是整个合唱团的根基,因此要更加的扎实沉着,而高音和主旋律是合唱作品的主要表现者,要根据作品的要求或慷慨激昂,或悠远飘扬。另外,由于各声部旋律不同,节奏也不完全相同,因此在合唱作品训练时我们非常重视各声部之间的衔接配合,在相互的接合、切入和互动方面严格训练,确保节奏完全不乱,才能更好地表现作品。

在具体的实践中,我们给合唱团训练的作品包括《牧歌》《半个月亮爬上来》和《美丽的梦神》等难度各异的无伴奏合唱,还有《黄水谣》《掀起你的盖头来》《青春舞曲》等有伴奏的合唱,也尝试了《北部湾的风》《请你带走我的歌》等广西本土作品。从多角度、多风格让同学们接触合唱作品,领略合唱的魅力,从而提高同学们对合唱课的喜欢程度,让同学们也开始热爱合唱。

事实证明,从理论和实际出发,针对合唱教学和训练中存在的问题,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训练提升,往往是事半功倍的。

猜你喜欢

合唱队乐理音准
高校乐理与视唱练耳整合课程的多样化教学
洋葱合唱队
合唱中的音准问题和训练方法解析
洋葱合唱队
艺术考生如何将视唱练耳与乐理知识相结合
论合唱队的指挥
小提琴演奏音准的方法探析
论影响合唱作品音准的因素
浅谈影响合唱音准的因素
一共几只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