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音乐在小学音乐学科中的融入策略探讨

2019-06-11洪艺玲

中国民族博览 2019年3期
关键词:融入策略学科教学民族音乐

【摘要】民族音乐是各民族文化、精神的集中体现。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丰富的民族音乐资源拓宽了我国音乐艺术领域,为我们提供了多元化的音乐审美。在小学阶段的教育培养中,音乐是提升学生艺术素养、陶冶思想品德的重要学科,而将民族音乐融入其中,对于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促进学生了解民族文化、激发学生的民族情怀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民族音乐融入到小学音乐教学的意义出发,结合小学音乐学科教学实际探究民族音乐的融入策略。

【关键词】民族音乐;小学音乐;学科教学;融入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民族音乐是由我国各民族人民共同创造的一种传统民间音乐形式,是各族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实践中,凝聚成的思想情感,展现了劳动人民真挚的艺术情感和朴素的音乐审美。小学阶段塑造学生音乐审美,提升学生民族文化认识的启蒙阶段,在音乐教学中,教师不仅担负着为学生讲解音乐课程、奠定音乐基础的责任,更担负着传播民族文化、培养学生民族情怀的责任,因此,小学音乐教师在学科教学中,应根据《音乐课程标准》要求,“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作为音乐课重要的教学内容,通过学习民族音乐,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但是在当前,小学音乐教学培养中,教师对于民族音乐的渗透却存在一定的误区。

一、民族音乐在小学音乐学科教学中的缺失

虽然新课程改革目标对民族音乐在小学音乐学科中的渗透提出了明确要求,但是在实践教学中,由于种种原因,民族音乐在学科教学中缺失的现象却十分普遍。例如由于教师音乐教学理念的局限,对新课程改革中民族音乐的融入仅限于形式化的理解,在课堂上对民族音乐缺乏特殊的教育与引导,使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掌握更多的是停留在教唱层面,而难以形成深刻的情感体验;教学方法单一,教师对于多种教学手段的选择与运用缺乏灵活性,民族音乐的介绍、引入过于僵化,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欣赏与理解难以深入到文化层面,影响了学生的情感教育效果;当前音乐多元的环境,使小学生过早地接触流行音乐,对音乐缺乏辨别能力,在课下缺少良好的民族音乐熏陶,甚至在快餐式的音乐氛围中对民族音乐产生了偏见,认为民族音乐“土气”“不够时尚”等。针对当前小学音乐学科中民族音乐缺失的问题,教师应主动担负起民族音乐传承的责任,有意识、有条理地将民族音乐融入到小学音乐学科中来,进而提升学生的民族音乐审美素养。

二、民族音乐在小学音乐学科中的融入策略

(一)转变教学理念,重视民族音乐的融入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应理解民族音乐对于小学生音乐素养培养、民族情感发展的重要作用,并根据课程改革要求,调整转变教学理念,为民族音乐的融入做好思想准备。在转变教学理念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坚持“生本理念”。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引入民族音乐,避免生搬硬套,同时注重小学生的全面发展,从音乐知识、审美能力、民族情感等多角度引导学生理解民族音乐;其次,坚持“多元化理念”。从我国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中汲取养分,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音乐感知氛围,同时注重民族音乐的交流,通过不同国家、地区之间民族音乐的对比欣赏,培养学生开放包容的音乐态度;最后,坚持“创新理念”。积极探索新的民族音乐融入方式,打破传统音乐教学的局限,潜移默化地实现对学生的音乐熏陶。

(二)演绎音乐作品,培养小学生对民族音乐的认知

根据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要求,人音版小学音乐教材中也收录了许多经典的民族音乐作品,如蒙古族《草原就是我的家》、藏族民歌《我的家在日喀則》、新疆民歌《新疆是个好地方》、江苏民歌《杨柳青》、台湾民歌《一只鸟仔》、二胡作品《空山鸟语》。

这些作品表演节奏明晰、朗朗上口,能够利用最直接的听觉刺激激发学生的音乐感知。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对这些民族音乐作品的演绎,从感官刺激入手,引导学生逐渐深化对民族音乐的认知程度,例如,在马头琴作品《万马奔腾》的演绎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提供经典演绎作品,并配合昂扬的马蹄声、遥远的嘶鸣声,营造赛马时奔放的氛围,引导学生更好地感知音乐作品。

(三)创新课堂教学,引导学生体会民族音乐

课堂是民族音乐融入小学音乐学科的主要场所,教师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呈现民族音乐作品,对于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接受程度有着直接影响。小学生的抽象思维发展尚不完善,对客观事物的认知更多的是依赖形象思维,因此,采用直接讲解长篇大论地叙述民族音乐文化背景、创作技巧等传统的教学方法,显然难以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基于此,小学音乐教师应从学生主体的认知特点出发,为学生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常见的教学方法包括:第一,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是激发学生音乐兴趣的重要方法,例如,教师可以利用《茉莉花》《青藏高原》《辣妹子》等一些耳熟能详的民歌为学生构建音乐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旋律中回味、体会民族音乐的韵味,然后,教师为学生的自主表达提供机会,鼓励学生说一说自己喜欢的民族音乐演唱者,唱一唱自己喜欢的民族歌曲,让学生在浓厚的氛围中提升对民族音乐的情感体会;第二,对比教学。对比教学法是通过对不同地区、风格民族音乐作品的比较,调动学生学习、探究兴趣的一种实践方法。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不同地区、民族的人们在扎根于土地之中,用独特的审美视角表达着对生活的理解与体会。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从民族音乐的差异化和多元性入手,为学生提供便于对比分析的音乐素材,例如,教师可以将维吾尔族的《掀起你的盖头来》和蒙古族的《牧歌》做对比,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从民族、地区、体裁、品种、流派等角度欣赏、对比音乐,深化对民族音乐特色的理解;第三,多媒体教学。在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课堂的背景下,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提供更多类型的民族音乐,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学生播放影片《刘三姐》,让学生在刘三姐的对歌中感受壮族能歌善舞的特点,体会壮族山歌朴素、嘹亮、鲜活的艺术气息,以及歌唱中传递出的浓厚的民族气息,进而透过民族音乐理解刘三姐这一艺术形象及其背后代表的敢于反抗、积极向上的民族性格。

(四)渗透传统文化,提高学生对民族音乐的认同

我国著名音乐家贺绿汀曾言:“民族音乐是我国传统文化中一笔宝贵的财富。”的确,民族音乐为我们呈现的不仅仅是音乐的节奏和旋律,更是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形成审美方式、生活方式、精神追求、情感倾向等。这些别具地域风情的音乐作品是文化表达的重要形式,因此,在小学音乐学科融入中,教师应从文化角度将学生引入到民族音乐的文化背景中来,在文化体验与文化理解中提高对民族音乐的认知。例如,我国经典民歌《茉莉花》之所以在演唱上能够激起听众的强烈共鸣,就在于其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传承。《茉莉花》最早的版本可以追溯到《西廂记》中的《鲜花调》,后人通过整理完善,形成了如今广为传唱的经典作品。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可以一边教唱、一边渗透文化背景,以激发学生的文化共鸣,让学生体会这首经典民歌背后的文化价值。

(五)拓展音乐实践,促进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探索

民族音乐在小学音乐学科中的渗透不应局限在课堂之上,而是应该从课堂延伸到课下,让学生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进一步体会民族音乐的艺术与文化魅力。例如教师可以组织民族专题演唱会,组织有兴趣的学生参与活动,并对其开展专业的民歌演唱技巧指导,提升学生的民歌表达能力;可以为学生安排社会调查任务,鼓励学生深入当地,从本土文化中挖掘民歌素材,向老一辈人学唱当地民歌,并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分享,深化学生对当地民歌与本土文化关系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故乡情怀;可以组织学生观看民乐表演,通过与当地社会组织的合作,将学生带到民乐的演奏现场,让学生在乐器演奏与民歌演唱中接受良好的音乐熏陶。

三、结束语

总之,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民族音乐的融入是实现教学培养目标、培养学生民族情感的必然选择。在当前音乐多元的背景下,教师应坚定民族音乐的教育价值,在课程设计中引入丰富的民族音乐资源,为学生提供音乐欣赏素材,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同时创新探索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学唱、表达民族音乐,提高学生对民族音乐、民族文化的认识。

参考文献:

[1]刘萍湖.浅谈小学音乐教育中的民族音乐传承与发展[J].学周刊,2019(1):137-138.

[2]赖惠英.小学音乐教学民族情感的培养策略初探[J].学周刊,2018(34):154-155.

[3]柴森.民族之乐启迪民族之情——在小学音乐课堂上融入民族音乐的教学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8(28):9-10.

[4]简捷娜.民族音乐在小学音乐学科中的融入分析[J].北方音乐,2017,37(16):177.

作者简介:洪艺玲(1974-),女,福建省龙海市人,厦门市康乐第二小学,大学学历,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音乐教学。

猜你喜欢

融入策略学科教学民族音乐
在高一年级音乐教学中深化民族音乐教学的实践
论高校音乐教育在传统文化传承中的地位与作用
传统文化与民族音乐的重构研究
中西民族音乐在多元世界民族音乐中的地位探析
试论初中语文教学生态理念的融入
浅析初中生物教学中融入生命教育的策略
在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的策略与方法
浅谈德育在学科教学和日常生活中的渗透
游戏法融入小学短跑教学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