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侗族大歌,“古梦边缘”的天籁之音

2019-06-11黄月芬

中国-东盟博览(旅游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大歌芦笙鼓楼

黄月芬

“蝉儿在哪看不见,满山满岭蝉歌声。蝉儿将歌来对话,歌中藏有万千情。人间恋情如蝉儿,相思不断歌不停……”在中国西南部广西、贵州、湖南交界的侗族聚居区里,流传着一种神秘而迷人的天籁之声。它传唱千年,没有伴奏却无比动听。它是诗歌,也是历史,从鸟叫虫鸣到婚丧嫁娶,从修身养性到道德礼俗,侗家人的万事万物,都在歌声里娓娓道来。

这一传唱千年的集体记忆,人们称之为“侗族大歌”,它保留了侗族古代诗歌体裁形式的特征,也有着极其精练、生动、形象的语言艺术,是侗族诗歌里的精粹,是侗家生活的灵魂。

打破西方的“傲慢与偏见”

侗族人是天生的百灵鸟,在他们生活的古老寨子里,一年四季都飘荡着动听的歌声。“汉字有书传书本,侗家无字传歌声,祖辈传唱到父辈,父辈传唱到儿孙”,因为没有文字,那些古老的宗族历史、生活文化、世代习俗都被侗家人唱诵到侗歌里,像史诗一样世代相传。

侗族大歌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百越人曾留下《越人歌》等传世佳作,侗族就是百越的一支。对侗族大歌最早的文字记载来自于宋代著名诗人陆游的《老学庵笔记》,其中描述了“仡伶”(侗人)集体唱歌的情景:“农隙时至一二百人为曹,手相握而歌,数人吹笙在前引导之。”而在侗族,流传着一个古老传说:侗族祖先们在大树下休息时,听到风吹落叶、鸟叫虫鸣、溪水叮咚的自然音调,便各自模仿起了这些声音,最初的侗歌就这样形成了。

侗族大歌在音律结构、演唱技艺、演唱方式和演唱场合均与一般民间歌曲有所不同,它是一领众和,高低音、多声部谐唱的合唱种类,一般由“果(组)”“枚(首)”“僧(段)”“角(句)”构成,歌唱的主要内容可以分为鼓楼大歌、声音大歌、叙事大歌、童声大歌、戏曲大歌、社俗大歌、混声大歌等7种。它歌唱自然、劳动、爱情以及人间友谊等,内容极为丰富。代表性曲目有《蝉歌》《知了歌》《三月歌》等。

虽然侗族大歌传承千年,寓意丰广,但是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侗歌一直只传唱在大山深处的侗寨里,不为外人所知。直到1986年,一个偶然的契机,才让世界认识了侗家人的天籁。在当年的巴黎金秋艺术节上,侗族大歌亮相之后,被认为是“清泉般闪光的音乐,掠过古梦边缘的旋律”,打破了西方音乐界对中国民歌没有多声部唱法的古板印象。

2006年由广西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申报的“侗族大歌”被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9月30日,贵州侗族大歌又被批准列入了《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如今,侗族大歌在柳州三江侗族自治县的梅林、富禄等柳江沿岸地区保存得最为完整,曲目数量繁多,且仍然带着原汁原味的民族特色。

而在侗族,流传着一个古老传说:侗族祖先们在大树下休息时,听到风吹落叶、鸟叫虫鸣、溪水叮咚的自然音调,便各自模仿起了这些声音,最初的侗族大歌就这样形成了。

鼓楼:千年侗歌的传承之地

侗族有三大宝——鼓楼、大歌、风雨桥。这“三宝”可以说是侗族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缩影。其中,鼓楼是文化传承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场所。

鼓楼是侗族村寨的标志性建筑,全由杉木凿榫衔接,不用钉铆,也没有木楔,结构精巧,造型美观,最具特色的是顶层悬有一长形大鼓。在旧时,鼓楼的功能除聚众议事、传递信息和报警外,平日里如果有外寨歌班来访,主寨的歌班会邀请对方在夜间进入鼓楼唱歌。

夜幕来临,双方歌班双双进入鼓楼,在专设的长凳上面对面排坐着,全寨男女老少围在鼓楼周围观看。歌唱开始时,先要由主队带头唱起迎客内容的歌,客队则回唱《赞鼓楼》,当这两首寒暄性质的礼节歌唱完后,才进行正式的大歌对唱。之所以把赞美鼓楼的歌作为一种必不可少的礼节,是因为他们认为赞美了鼓楼,就等于赞美了这座鼓楼的主人。

欢歌:侗族的集体记忆

侗族是一个团结、爱好交往的民族,有着集体做客的习惯。侗族之所以能创造出震惊世界的侗族大歌,这和侗族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是密不可分的。

“外嘿”是侗族一寨集体出动到另一寨子做客的传统习俗。这多发生在农闲季节,一般由一个村寨向另一平日有姻亲来往的村寨提前发出邀请。到时,客寨带上代表本寨歌唱水平与实力的歌班和戏班前去做客,拦路歌、踩堂歌、喝酒歌……热闹个几天几夜。这期间,侗族大歌可以算是整个音乐展演过程中的重头戏,进鼓楼后,戏台上演侗戏,夜里青年男女唱牛腿琴歌、琵琶歌等等,“行歌坐夜”便由此而来。

侗族大歌的传统展演在不同房族、不同性别的歌班对唱中进行,不仅产生了一系列的歌俗活动,也使这些民俗活动中的歌唱展演行为具有异性、对唱的特点。这时的侗族大歌被赋予了“以歌择偶”的功能。以往在大歌流传区域,每个村寨都以鼓楼为单位存在着若干个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歌班,每个歌班按照同性别、同辈分、同房族的原则组成,人数少则三五人多则十几人,由本族最有歌唱经验的歌师教唱。因为“歌以求偶”的目的与功能,大歌的对唱必须是在异性、异姓(房族)间进行。

侗族大歌的复调形式与侗族民间乐器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侗族常用的乐器有芦笙、木叶、琵琶、二弦琴等,侗族的这些乐器与大歌一样都与仿声有着渊源,在侗族的《芦笙祭词》中有这样的说明:“当初做芦笙时,芦笙师傅是到江边去聽水声,并以水声的高低和和声来调节芦笙的高中低音。”这实际是侗族乐器模拟天籁之声,缘于仿声的有力的说明。

2016年6月,由著名音乐人百慕三石担任制作人,全球首张实地录制侗族大歌主题专辑《天赋侗听》正式问世。这是目前为止唯一一张能真正代表侗族大歌水平及展现侗族大歌原本风貌和韵味的主题专辑,也是中国为数不多的一张户外纯录音专辑,其采用实地现场专业采录,临场感和还原度极高。

三江梅林乡的传唱

歌师,在侗乡是深受民众欢迎和尊重的群体。他们走到哪里,就将歌声和欢乐带到哪里。

在被誉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 ”的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梅林乡新民中寨,一位名为吴光祖的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侗族大歌的国家级传承人,从13岁便开始学唱侗族大歌,一唱便是60余年。“我想在我有生之年,能拯救这一项濒危的民间艺术,通过侗族大歌的广泛传唱,塑造侗乡良好的社会风尚。”在吴光祖的眼里,大歌的传承与发扬,就是他的全部。

1985年,吴光祖在村里组织成立了侗族大歌文艺队,用自家的吊脚楼作为活动中心,每天晚上这里都挤满了乡亲,他们在此弹琴唱歌,传授技法、交流心得,直到凌晨才散去,因此寨中人人皆会演唱大歌。在三江,像吴光祖一样的歌师还有另一位侗族大歌代表性传承人覃奶号。如今,在吴光祖和覃奶号的培养下,梅林乡每一个侗寨都有一支甚至十几支侗族大歌队。

“若不唱歌青春好像流水过,人过三十好似绿叶变枯黄……”这是侗族大歌中一支曲子的歌词大意,充分说明了侗族对于歌曲的热爱。愿这悠扬、神秘、宛如天籁般悦耳的旋律能在世间不断地传扬下去。

猜你喜欢

大歌芦笙鼓楼
侗族大歌在音乐课堂中的意义
岜沙芦笙节
鼓楼颂
到肇兴侗寨看鼓楼
你好,芦笙
侗族大歌文化内涵研究
侗族大歌传承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Land of the Dong Minority
芦笙恋歌
广西民族音画《八桂大歌》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