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下民族民间舞传承和发展路径探索

2019-06-11刘晔

参花(下) 2019年5期
关键词:民族民间舞发展路径

摘要:民族民间舞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颗明珠。近年来,受到大环境的综合影响,其传承和发展也遇到了较大的困难。对此,需要对当下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思考全新的传承和发展路径,使其在新时代重新焕发青春,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民族民间舞 传承问题 发展路径

一、民族民间舞传承和发展的困境

民族民间舞是我国各民族、各地区的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中创造出的文化财富。其历史悠久,类型多样,堪称是一个民族和地区文化的活化石。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的经济、政治、文化环境都有了全新变化,民族民間舞也遇到了传承和发展的困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内容和形式单一和陈旧。民族民间舞有其较为固定的形式和内容,这是其特色所在。但是并不能因此故步自封,画地为牢。很多民族民间舞本身的内容和形式,与当代审美有着较大的差异与隔阂,加之没有及时扩展和创新,使之难以为当代人喜闻乐见,遇冷也便不足为奇。

其次,未能形成自身发展机制。从当下实际情况来看,多数民族民间舞的传承和发展还是以政府、文化和旅游部门人、财、物的帮扶为主,但是这种外界帮助在程度和时间上都是相对有限的,只有形成自身的发展机制,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再次,专业人才匮乏。人才是各类传统文化艺术传承和发展中最为关键的因素。但是很多民族民间舞艺人已经日渐衰老,而年轻人则因为从事这项活动难以获得良好的经济收益而纷纷进城务工,人才断档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

最后,宣传和推广的力度不足。只有让更多人了解和喜欢民族民间舞,才能为其可持续发展打下最为坚实的基础。但是多数民族民间舞的传承和发展仅局限于当地,陷入了“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尴尬境地。可以看出,以上多种原因,已经成为制约民族民间舞发展的瓶颈所在,只有彻底打破这些瓶颈,才能开辟出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获得永续的传承和发展。

二、新时期民族民间舞的传承和发展路径

(一)坚持自我创新

一方面,民族民间舞历史悠久并形成了特有的风格,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其形式和内容是不可以改变的;另一方面,民族民间舞之所以在当代传承中遇到困难,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其过于陈旧,难以满足当代人的审美需要。只有推动民族民间舞的自我创新,才能保证其与时俱进。对此,需要树立起一种历史发展意识,只有当代人的敢于创新,才能为后世留下更为丰富的文化财富。反之,如果仅仅是简单地继承,那么必将走向衰亡。

具体来说,“一部优秀的民族民间舞蹈作品应具备三个鲜明特征:民族性、传统性、时代性。”[1]首先是民族性,我国民族众多,每个民族都有其代表性的民族民间舞形式,这种差异性正是其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所以在今天的创新中,要保留并突出其特有的民族属性,以当代人的审美视角,使民族精神、风貌等得到充分的展示,并走出当地,在全国甚至全世界大放异彩。

其次是传统性。无论是哪个民族、地区的民族民间舞,都从属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范畴。既然是中国传统文化,则要表现出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文化、气韵等,使之与其他类型的舞蹈形成鲜明的区分。

最后是时代性。任何一种民族民间舞都是时代的产物,并与时代同行。要想让民族民间舞受到当代人的欢迎,则必须为其注入时代因素,展示时代精神,关注时代发展,使其成为时代的一面镜子,后世可以通过民族民间舞,对当时的历史和社会有直观的了解。只有始终坚持自我创新,可持续发展道路才能越走越宽阔。

(二)加快人才培养

人才是包括民族民间舞在内的各类非遗传承的关键因素,只有以数量多、质量高的人才为基础,才能从本质上实现活态传承。但是从当下的实际情况来看,多种民族民间舞都面临着青黄不接的人才困境。对此,需要从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入手,构建起新的人才体系。

首先是内部培养。地方政府和文化和旅游部门应鼓励老艺人收徒传艺,并为师徒双方提供一定的经济补助,免除双方的后顾之忧,从而全身心投入其中。同时对一些民间舞蹈团体也要提供支持和帮助,一方面体现出政府和文化和旅游部门对这项工作的重视,另一方面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民间艺人的生活境遇,营造出一个人人关注和参与的氛围。

其次是外部培养。外部培养主要依托于地方高校的音乐、舞蹈院系进行。一方面,高校本身就肩负着推动地方文化发展的重任;另一方面,高校音乐、舞蹈院系的学生都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正是最佳的传承人选。因此,可以通过开设专题课程的形式,将地方高校建设为新的传承基地。在教学目标方面,除了要掌握舞蹈知识和技能外,更应该引导学生从大文化的视角认知民族民间舞,体验其独具的传承性、文化性、民族性和地域性特征,并善于对不同的民族民间舞进行比较,树立起传承和发展这门舞蹈的责任意识。在教学方面,则包含文化传授、技艺传承和艺术实践三个方面。文化传授是指对这门舞蹈起源发展、艺术特点、形式内容等方面的学习;技艺传承是对这门舞蹈基本分类、动作体系、审美风格等方面的学习;艺术实践则要全面参与到各项表演活动中去,并在这个过程中使个人的实践素质和能力得到提升。同时,为了保证课程的顺利开设,需要学校在人、财、物等方面予以大力支持,以获得互动和双赢的良好效果。

(三)推动产业发展

前文中提到,尽管近年来地方政府和社会各界,都对民族民间舞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多方面的帮助,也获得了良好的成效,但是这种帮助仅是一种外部输血,要想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还需要民族民间舞形成自身的造血机能,摆脱对输血的依赖。因此,一个重要的渠道就是推动产业化发展。进入新世纪以来,文化产业发展异军突起,已经逐渐从朝阳产业发展为支柱产业,对此民族民间舞也要积极融入产业化发展中来。考虑到初期发展势单力薄,没有成功经验可循,可以采用与其他产业融合的方式,获得抱团式发展。

以文化与旅游业的融合为例。文旅融合将会是今后文化和旅游发展的新态势,对此也有很多地方已经初获成功。以当下十分流行的山水实景演出为例,在一些旅游条件优越的地区,完全可以打造当地民族民间舞为主的旅游演艺作品。游客白天游览风景名胜,晚上则可以观看演出,可谓一举两得。又如原生态民族民间舞蹈文化村。可以广泛吸纳各类资本,联手打造原生态民族民间舞蹈村落,将其建设为当地著名的文化景点,并将获得的经济收益用于再建设,使其在当代文化环境下继续发展。此外,打造专项节庆活动、开发民族民间舞纪念品等,也都可以在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基础上进行尝试,只有实现产业化发展,才能为其传承和保护注入源源不断的活水。

(四)加大传播力度

民族民间舞历史悠久,类型丰富,但是却“养在深闺人未识”,其传承和发展多以本地为主,外地人很难有机会和渠道领略到其价值和魅力,所以加大传播力度正是其传承和发展的关键所在。而且近年来,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引领着人类社会进入了全新的信息传播时代,正是民族民间舞宣传和推广的好机会。

具体的传播方式也是多种多样。如建立专题网站和手机APP。专题网站可以作为民族民间舞的网络大本营,并保证其长期稳定的运行,而手机APP则是重要的补充,可以让观众以更加便捷的方式了解和欣赏。两者的内容应包含该类民族民间舞的起源和发展、代表性传承人、基本内容和形式等。并定期对一些演出活动进行报道,同时设置评论和转发功能,加大傳播面积。又如网络直播作为时下最为流行的传播形式,很多非遗项目也通过直播获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主办方可以在实现采用众筹的形式,募得启动资金,然后进行专场演出,一方面保证了民间艺人的收益,一方面也满足了观众的个性化审美需要,可谓是一举多得。再如微信公众号。微信是当代最主流的即时通信工具之一。对此可以建立民族民间舞专题公众号,定期发布相关资讯,同时加入在线欣赏和教学的内容,让观众以喜闻乐见的方式学习和了解。可以看出,当下新媒体的蓬勃发展,从本质上改变了传统的传播环境,更为民族民间舞的传播提供了新的机遇,如果能够把握住这个机遇,则可以让更多人走近这门艺术,在近距离接触的基础上喜欢上民族民间舞,摆脱空间的限制,使民族民间舞蹈在全国乃至全世界得到广泛认可。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是止步于现状的,它都是在发展中前进,在前进中发展的。”[2]近年来,伴随着国家和地方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深入实施,有一大批优秀的民族民间舞种得到了及时的抢救,并形成了新的发展机制,这是值得充分肯定的,需要在此基础上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本文也正是基于此目的,就当下传承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总结,并分析前后的发展路径,希望可以为相关研究者起到一定的启示和借鉴作用。同时,需要我们深刻认识的是,这项工作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也并非一己之力就能完成,而是多方参与、长期努力的过程。只有不改初心,百折不挠,才能有所收获。

参考文献:

[1]代佳玉.关于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创作的思考[J].当代音乐,2017(01).

[2]郑珈.浅析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传承与发展[J].当代音乐,2019(04).

(作者简介:刘晔,女,硕士研究生,许昌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舞蹈表演和教学)(责任编辑 刘月娇)

猜你喜欢

民族民间舞发展路径
浅析中国民族民间舞创作的时代性
“互联网+农业”信息化发展路径探讨
提高民族民间舞课堂教学质量的几点建议
基于SWOT分析的西安现代物流业发展路径研究
关于高校民族民间舞蹈的教学改革与实践的分析
民间艺术作品著作权保护的困境与出路
民族民间舞体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