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面向大学生的企业家精神教育及其路径

2019-06-11佟玉权郭柳晨

现代教育科学 2019年1期
关键词:企业家精神创业教育企业家

佟玉权 郭柳晨

[摘 要] 企业家精神是高校创业教育的核心培养内容,对促进大学生创业和提升就业竞争能力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当前创业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有效提升大学生企业家精神教育水平及效果,高校应将企业家精神教育全面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积极推进企业家精神教育进课堂,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措施的有效结合,突出教育教学活动的阶段性设计,以及建立与企业家精神教育相配套的保障制度。

[关键词] 企业家;企业家精神;创业教育;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5843(2019)01-0130-05

[DOI] 10.13980/j.cnki.xdjykx.2019.01.022

近几年,企业家及其企业家精神备受关注。企业家在增进市场活力、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得到社会广泛认同。企业家的成长和企业家精神的培育受制于各种复杂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法律、教育等环境因素的作用[1],作为培养社会劳动后备大军的高等院校,在培育未来企业家,塑造拥有企业家精神的创业创新人才上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2014年以来,受“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引领,大学生创业及创业教育很快进入高校及广大师生视野,但总体上看,国内高校的创业教育起步较晚[2]。迄今,高校的创业教育究竟要培育学生什么样的创业能力,要形成什么样的精神品质,这些问题并未得到很好的回答[3]。正确处理好大学生创业教育与企业家精神培育之间的关系,深入剖析当前高校企业家精神教育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探究融入企业家精神的创业教育发展的现实路径,可以为高校大学生创业和提升就业竞争能力起到直接的促进作用,为发挥企业家精神对建设制造业强国起支撑作用,也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理论借鉴。

一、企业家精神及其作用

企业家精神一词源于20世纪20年代,富兰克·奈特(Frank H.Knight)以企业家才华、才能为本意初次提出企业家精神概念[4]。之后,企业家精神问题逐 步引发关注,学者从不同侧面对其加以研究。约瑟夫 · 熊彼特(Joseph Schumpeter)认为企业家精神是企业家所具有的一种经济首创精神,是通过“建设性破坏”持续推出“新的生产组合”的过程[5]。彼得·德鲁克(Peter F.Drucker)继承并发展了熊彼特的思想,明确提出创新是企业家精神最突出的特征[6]。此外还有柯兹纳(Kirzner)将企业家精神界定为抢抓机会、“矫正”市场的能力,舒尔茨(Schultz)则将“处理非均衡能力”看作是企业家的必备素养。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我国全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深入推进国企改革的时代背景下,企业家素养及其企业家精神问 题逐渐成为国内学术界的一大热点。张维迎等认为创新型企业家是拥有特殊素质的人,他们能在不确定的世界预测未来,保持对盈利机会的警觉和对成功的渴望,以及具有承担风险的勇气和坚定的信心等[7]。朱宏任主张企业家要勇于担当,要创新发展,要诚实守信,要回报社会[8]。张桂平则从历史演化的角度,提出中国的企业家精神有传统的广义企业家精神、近代工业化初期的企业家精神、工业化迅猛兴起时期的新中国企业家精神和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下的企业家精神等[9]。

总体上看,国内外多数成果倾向于从经营才能和心理特征方面界定企业家精神内涵。除了具有创新性这一突出特质外,企业家精神涉及冒险及抢抓机会的能力,以及诚信、敬业、合作、执着、奉献等非常丰富的涵义,是企业家面向市场,寻求商业机会所具有的特殊才能和精神潜质。

现代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卓越的企业家,而支撑企业家能够自我超越以及超越竞争对手的是企业家精神。实践证明,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最为稀缺的人文资源[10][11]。甚至可以说,企业家精神的广泛传播与社会认同,对整个国家的发展都将有着重要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在近年中美贸易摩擦不断、世界经济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背景下,通过培育企业家精神增进社会发展活力更具有特殊的现实意义。

二、大学生企业家精神教育的基本内容

高校大学生的企业家精神教育内容源自于企业家精神的丰富内涵,同时也要体现出鲜明的中国特色。围绕创业创新这一核心目标,企业家精神教育既要面向新时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还要针对高校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心理特点及社会经验等特定条件,体现出教育内容的针对性和有的放矢。具体说,高校针对大学生的企业家精神教育大体涉及9个方面的基本内容(表1)。

三、当前高校企业家精神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

近些年,尽管大学生创业创新教育得到高校有关部门和师生一定程度的关注,但基于企业家精神的创业教育尚未获得应有的重视,仍存在一些亟待澄清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是认识有偏差。整体上看,我国尚处在发展转型时期,市场经济体制及相关制度还不够完善,尊重企业家和倡导企业家精神、积极培育激发企业家精神的社会文化氛围尚未真正形成。就高校来说,企业家精神教育仍未上升到广大师生的思想意识层面,存在明显的认识偏差。多数高校的一些创业教育安排仍局限于职业培训或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如开设大学生职业规划、创业基础、就业指导等选修课程或专题讲座。大学生的“挑战杯”和各种创业创新竞赛活动也主要集中在学生的某项小发明或实操技能上,不仅尚未上升到精神层面,且对于大多数同学来说还存在机会不足、影响面有限等问题。

二是缺乏企业家精神教育的平台支撑与相关师资保障。高校的企业家精神教育是一项全方位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工作的组织领导、教育平台构建、目标设置、课程安排、教材开发、師资培养、活动组织等诸多环节,其中较为突出的问题是缺乏企业家精神教育的平台支撑,教学师资严重不足。一些高校的企业家精神教育内容主要依附于传统教育教学环节,局限于开设几门课程,搞几次讲座或组织几次社会实践等活动,没有将其内容整合到一个有效平台上,进行系统性开发和运作。同时,企业家精神教育不同于常规教学,对教师自身的素质需求也不尽一致,不仅需要兼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同时热衷于对企业家精神的探索。但实际情况是,一些高校不仅缺乏理论、实践兼备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甚至还存在教师不愿承担创业教育课程,不愿参与学生的创业创新活动,以及学校有限的实践条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等问题。

三是企业家精神教育必不可少的社会实践能力培养经常被虚化、弱化、边缘化。除一些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以外,当前我国多数高校设置的创业教育多采用理论教学模式和理念灌输方式。许多高校在社会实践能力培养上存在两种极端现象,一是见习、实习活动高度集中统一,突出技能培训,进而压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严重影响学生创业创新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二是实践能力在一些高校,特别是在所谓的“研究型”大学更是形同虚设,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企业家精神被严重削弱。

四、大学生企业家精神教育的路径选择

(一)将企业家精神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

有研究表明,大学生的创业意向及其行为很大程度上源自于一些情景因素和包括校园文化在内的大学环境特征[12]。校园文化是一所高校办学精神与环境氛围的集中体现。融入企业家精神的校园文化,能够有效发挥企业家精神对学校师生的陶冶、凝聚和感召作用,特别是对塑造未来企业家具有长期的精神支撑作用。通过搭建多种创业教育平台(如设立大学生创业创新孵化基地)、促进校园各类创业教育资源共享和开展为大学生所喜闻乐见的教育实践活动等,可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提升企业家精神的校园文化影响力和感受力。近些年,南京理工大学通过创业孵化园(吸引创业团队入驻)、大学生创业园(创业团队通过注册公司后入驻)、紫金常春藤大学生创业园(公司申请到风险投资资金后入驻)构建了“一校多园”的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和创新教育格局[13]。通过平台建设,营造出尊重企业家、热心创业创新的良好校园文化氛围,有效发挥了企业家精神对当代大学生的引領和教育作用。

(二)积极推进企业家精神教育进课堂

考夫曼基金会作为美国著名的创业教育研究机构,从微观操作层面上认为,创业教育是向被教育者传授识别创业机会并付诸行动的知识和技能的过程。考虑到企业家精神的广泛适用性特点,高校有关专业的培养计划(方案)应该开设与各自专业方向相匹配的创业课程,并努力将相关行业的企业家创业活动及其企业家精神教育融入其中。一般来说,企业家精神教育课程涉及理论导向课程和实践导向课程两个方面,二者不仅要有机结合,还要服务于不同的创业目标。

在设有商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的高校中,应该考虑设立创业创新课程模块,配备高水平师资,面向全校学生选修,尽可能提升企业家精神教育的实际效果。一些学校引进的SIYB(Start & Improve Your Business) 、KAB(Know About Business)创业教育培训课程,不能仅仅满足于创业理念、创业案例剖析、创业环境与政策的宣讲,教学也不能只针对有创业意向的少部分学生,而是基于培养具有企业家精神的创业创新人才,科学设定创业教育目标,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同时,大学生的创业教育与企业家精神培育还要与地方独特的商业文化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实际需要相一致。商业文化与企业家精神具有突出的历史传承性和地域文化特点,如近代两个影响最大的商帮晋商与徽商,在经商目的、发展理念和经营内容、活动地域等方面都具有显著的差异。企业家的精神文化具有不同的谱系特征,将这些具有独特性的精神文化融入课堂教学中,经常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的有效结合

大学生的创业教育与企业家精神培育仅仅依靠学校是无法完成的,需要社会多层面的合作互动[14]。有调查表明:60%参加创业教育训练的学生认为,他们的创业知识来源于非正式资源,如当地的一些企业、政府有关组织或其他社会网络资源[15]。从教学师资方面看,企业家精神教育需要一批既有扎实专业知识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稳定师资队伍,依靠传统的师资培养渠道几无法完成。在此需要充分利用好企业各类人才,通过“请进来”,让企业家参与在校生的培养,以弥补学校师资队伍上的不足。2009年以来,北京市海淀区连续多年开展“名家校园行”活动,邀请中关村优秀企业家到海淀区多所高校演讲,介绍他们的成长经验和公司运营过程,为大学生创业创新提供了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除了组织企业家来学校进行各种宣讲活动外,通过聘请企业家(包括职业经理人、技术人员、会计师等)参与学校创业课程开发、担任创业课程教师和创业教育平台指导老师,以及在毕业年级中开展学校与企业人士“双导师制”等措施,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企业家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中的独特作用。

与“请进来”相对应,高校师生也要“走出去”。通过建立校企联合机制,促进优势互补,构建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新模式[16]。“走出去”不局限于通过大学生创业创新实训基地,组织学生到企业的参观实习和锻炼,也包括鼓励教师深入到企业,参与企业的经营与管理活动,以及推进教师科研成果的产业转化。近几年,国家教育部启动的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在高校与企业间搭建了一个互动平台,初衷非常好。但整体上看,该项目机会有限,许多教师的参与热情还不够高。为此,高校要进一步出台相关政策,不仅要支持教师出国的学术交流活动,同样也要鼓励教师热心社会实践活动、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并在工作量考核、绩效评价中给予必要的支持。通过“请进来、走出去”,不仅可以有效提高企业家精神培育水平,更能直接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增加就业途径。

(四)明确企业家精神教育的阶段性要求

创业教育与企业家精神培育内容繁杂,需要针对各年级大学生特点,在统筹考虑创业教育整体要求基础上,将企业家精神教育内容和与之相对应的教育形式进行科学分解,以提升创业及企业家精神的全过程性教育效果。如表2所示,大学本科各年级设立各自不同的重点教育内容,匹配以之相适应的教育形式,同时注意考虑与其他教育教学内容的协同和各年级教育内容的有机衔接。

(五)强化企业家精神教育的制度保障

大学生企业家精神教育的真正落地从根本上需要有相关制度作保障。如有序的组织建设、灵活的学分制,以及各种有效的激励、监督机制等。为强化对大学生创业教育及企业家精神培育工作的集中统一管理,建议改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为创业就业(或创业创新)教育中心,统筹全校创业及企业家精神教育工作。各学院(系)成立创业就业教育办公室(或称小组),在学校创业就业教育中心指导下,负责学院(系)层面的师资队伍建设、创业教育课程设置、实践活动组织和创业团队的管理等。同时,组建由企业家及其他工商业界人士构成的创业教育顾问委员会,作为学校与企业界、商业界联系的纽带,充分发挥其在创业人才培养中的独特作用。

除了上文已提到的在师资培育、实践实验课程建设方面的保障制度建设以外,还需要活用学分制,把对学生的跨学科、跨专业修读及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刚性要求,并在各专业的培养计划(方案)中明确规定其内容。推进创业实验、发明专利、社会调查报告、学术论文成果等创业学分的折算工作,提高其在学分中的比例。突破学科导向下的单一专业培养模式,改变固化时间(课堂)和空间(教室)的传统教学方式,逐步建立起多学科融合型、校内外协作型的创业创新人才培养新机制,包括在学生培养计划(方案)中设置创业创新学分、允许学生创业休学、在本科设计中增加创业类毕业设计等。设立大学生创业基金管理制度,定期推出面向大学生的创业基金项目,鼓励学生参与校内外各类“双创”竞赛活动,对表现突出者不仅给予必要的物质上、精神上的奖励,也可以替代相应的学分选修。同时采取一些有效管理措施,进一步发挥优秀企业家、校友创业者、在校生创业标兵等榜样的引领作用,通过提供必要的项目经费、给予活动空间和时间保障,使大学生与企业家有更多交流互动的机会。

参考文献:

[1]丁晓晶.宏观环境视角下的企业家精神培育机制[J].社会科学战线,2008(12):252-253.

[2]王丽娟,高志宏.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2(10):96-99.

[3]孙云龙,刘万兆.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探索——基于企业家精神培养视角[J].思想教育研究,2013(11):87-89.

[4]富兰克·奈特.风险、不确定性和利润[M].安佳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6.

[5]约瑟夫·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M].郭武军,吕阳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15.

[6]彼得·德鲁克.创新与企业家精神[M].蔡文燕譯,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7.

[7]张维迎.企业家——经济增长的国王[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

[8]朱宏任.弘扬企业家精神振兴实体经济[J].企业管理,2017(6):7-9.

[9]张桂平,张杰.中国企业家精神录[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8.

[10]Renata Dana, Emoke-SzidoniaFeder, ValentinPartenie.Macroeconomic Effects of Entrepreneurship from a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J].SUSTAINABILITY, 2017,9(7),1159.

[11]刘现伟.培育企业家精神激发创新创业活力[J].宏观经济管理,2017(3):41-45.

[12]Galina Shirokova, OleksiyOsiyevskyy, Karina Bogatyreva. Exploring the intention-behavior link in student entrepreneurship: Moderating effects of individual and environmental characteristics[J].EUROPEAN MANAGEMENT JOURNAL, 2016,34(4):386-399.

[13]赵茜,宋杨.基于企业家精神的大学生创业教育路径探析[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8(4):83-87.

[14]Michael H.Morris, Galina Shirokova, Tatyana Tsukanova. Student entrepreneurship and the university ecosystem: a multi-country empirical exploration[J].EUROPEA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ANAGEMENT,2017,11(1):65-85.

[15]吴楠,张季芳,石秀杰.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视角下的高校企业家精神教育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3(7):65-68.

[16] 汪占熬,钱翀,叶春霜.创新创业共生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38(6):12-14.

Enterpreneurial Spirit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and its Path Selection

TONG Yuquan, GUO Liuchen

(Dalian Maritime University, Dalian , Liaoning 116026, China)

Abstract:  Entrepreneurship and entrepreneurial spirit education are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promoting university students Entrepreneurship and enhancing their employment competitiveness. Cultivating the entrepreneurial spirit of university students is the core of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view of the main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urrent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integrate entrepreneurial spirit education into the campus culture, actively promote entrepreneurial spirit education into the classroom, adhere to the effective combination of “please come in” and “go out”, highlight the stage design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activities, and establish an organization and guarantee system for entrepreneurial spirit education, so as to enhance the level and effect of entrepreneurial spirit education for university students.

Key words:   Entrepreneur; entrepreneurial spirit;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university students

猜你喜欢

企业家精神创业教育企业家
对话“疫线”企业家
对话“疫线”企业家
时代赋予企业家应有慈善情怀
基于企业家精神视角的农民创业教育问题研究
构建高校研究生创业实践平台的有效途径分析
在经济新常态下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基于“创业岗位”需求的新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企业家精神和创始人关系文献综述
技术哲学语境下德鲁克制度创新思想及启示
30年,光阴的故事——企业家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