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青年教师党员发展工作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2019-06-11刘凯

现代教育科学 2019年1期
关键词:党员发展调查青年教师

刘凯

[摘 要] 文章针对高校青年教师党员发展工作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青年教师党员发展工作缓慢的原因,并提出通过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增强党的凝聚力;建立党外青年教师培训制度;健全非党员教师联系制度;加大与学校统战工作的协调;壮大积极分子队伍;大力宣传优秀党员的先进事迹;抓好党员教育管理;加强党员发展制度建设等措施。这些对策让青年教师感受到党的关怀,有助于建设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关键词]  青年教师;党员发展;调查;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4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5843(2019)01-0085-07

[DOI] 10.13980/j.cnki.xdjykx.2019.01.014

一、背景

当今中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伟大进程中。在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期,新形势、新任务要求我们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包括青年教师在内的青年知识分子是青年中掌握知识较多、思想观念较新、富有朝气的群体,是加快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生力军,是振兴中华的希望。如何把更多的优秀青年教师凝聚到党的队伍中来,是高校党建的一项重要课题。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发展党员和党员管理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13]4号)中指出,学校党组织特别是高等学校党组织要进一步加强在青年教师中发展党员工作,将科研骨干、学术带头人、留学归国人员中的优秀分子培养成党员[1]。十九大在党员队伍建设方面就提出:“注重从产业工人、青年农民、高知识群体中和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中发展党员”[2]的方针。因此,保持党的生机与活力,顺应时代的要求,需要不断吸收新生力量,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二、高校青年教师党员发展工作的现状

近年来,高校切实按照“坚持标准,保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注重吸收学术和科技带头人和业务骨干中的优秀分子入党,教师队伍中的新党员数量有所增加,但青年教师特别是高学历的青年教师党员发展工作并不令人满意,青年教师党员发展工作仍然是当前高校发展党员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本文所指的高校青年教师是年龄在45周岁以下的,包括专任教学科研岗位和教育行政管理岗位在内的青年教师。

以上海财经大学为例,在校教职工1476人,中共党员809人,占54.81%;专任教师850人,中共党员446人,占52.47%;45岁以下青年教职工894人,中共党员534人,占59.73%;45岁以下专任教师545人,中共党员259人,占47.52%。

留学归国教职工共198人,中共党员45人,占22.73%;民主党派19人,占9.60%;未加入任何党派134人,占67.68%。

留学归国教职工中专任教师190人,中共党员44人,占23.16%,2人为回国后发展;民主党派17人;占8.95%,16人为回国后加入;129人没加入任何党派,占67.89%。

45岁以下留学归国教职工有160人,中共党员34人占21.25%,31人为专任教师,3人为管理岗;5人为回国后发展,2人为专任教师,3人为管理岗;民主党派12人,占7.50%,均为回国后加入,11人为专任教师,1人为管理岗;未加入任何党派114人,占71.25%。

45岁以下留学归国专任教师155人,中共党员31人,占20.00%;民主党派11人,占7.10%;没加入任何党派113人,占72.90%(表1、表2)。

近7年,学校每年发展教师党员的人数不足10人。2011年7人,2012年7人,2013年5人,2014年10人,2015年2人,2016年4人,2017年6人。发展教师党员中专任教师多为每年1人,有的年份没有,留学归国教师发展仅为2人(表3)。

综合近7年教师党员发展的情况,发现如下问题:1.专任教师党员发展人数较少;2.青年专任教师党员数量偏少,青年专任教师中党员的比例也低于教职工总数的党员比例;3.青年专任教师申请入党的人数少,高学历、高职称的青年专任教师申请入党的人更少,有些教学、科研和学术骨干还没有被吸收到党内来;4.高校都在向国际化方向发展,各校都引进一定数量的留学归国博士,而且留学归国专任教师的数量将会越来越多,留学归国专任教师已成为院系师资队伍里的生力军。留学归国专任教师多为青年教师,党员的比例很低。在留学归国青年专任教师中,中共党员的比例不足25%,多为出国前发展的,回国后发展率很低。但是留学归国专任教师回国后加入民主党派的人数明显高于加入中国共产党的人数。而留学归国专任教师发展的潜力强劲,并将逐渐成为学校未来教学、科研等方面的生力军。高校青年专任教师党员发展的这种状况与高校所肩负的重任很不相称,对此,必须引起我们各级党组织的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

三、青年教师党员发展情况调查

从青年教师及相关群体对党及党员身份的认识、对入党问题的考虑、对党建工作的看法、对党员发展工作的建议等方面入手,为了解高校青年教师的所思所想,分析青年党员发展工作面临的困境及问题,按照上海财经大学部门和院所的教师规模,调查对象以45岁以下青年教师为主,占受访者的八成以上(83.5%)。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266份,回收率为88.66%。受访者中43.6%有过海外留学经历;男教师占42.5%,女教师占57.5%,性别比例基本均衡;在人员构成上,专任教师占63.1%,管理职员占33.1%,行政负责人占3.0%,党务负责人占2.6%。

(一)基层党组织在青年教师中的影响力

一个组织本身是否有向心力和影响力,直接影响到组织对个体的吸引力和个体对组织的认同感。有问题是否愿意找组织,有困难能否得到組织的帮助,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基层党组织的工作效果,以及基层党组织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当询问“您如果对学校工作有意见或建议是否愿意找党组织反映”时,62.4%的教师表示“很愿意”,占11.3%和“愿意”,占51.1%,表示“不愿意”,占12.8%,表示“不确定”,占24.8%。在“教师遇到困难,党组织是否主动关心和帮助”的问题上,受访教师中认为“很主动”的占18.4%,认为“主动”的占44.7%,认为“一般”的占30.8%,认为“不主动”的占6.1%。调查请受访教师对身边党组织日常工作满意度进行评价,35.7%的老师表示“满意”,31.6%的老师表示“比较满意”,28.6%的老师表示“基本满意”,表示“不满意”的占4.1%,总体满意度为67.3%,即六成左右的受访教师相信党组织,愿意将自己的诉求向党组织反映,认为党组织的工作较主动;但仍有部分老师对基层党组织缺乏信任,认为组织的工作一般,甚至不主动,导致总体满意度不高。

(二)青年教师对党的认知

在关于当前党的领导地位的问题上,53.8%的受访教师认为“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地将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执政地位长期稳固”;24.8%的教师认为“当前党内腐败现象有损党的形象,让人对党的领导地位产生动摇”;11.3%的教师认为“自由、平等和民主是所有国家繁荣幸福的前提,政治体制要向西方国家学习”,还有10.2%的教师认为“不好评价”。从调查情况看,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其领导地位稳固并深入人心,但部分青年教师对党所倡导的价值观和追求的理想能否实现存有疑虑,对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感到困惑和迷茫。

在对党的性质、宗旨、党员的权利义务以及入党流程等基本情况的了解度上,96.2%的受访教师对党的性质和宗旨比较了解;90.2%的受访教师中表示对党员的权利与义务基本了解;87.6%的受访教师表示对入党流程基本了解。这说明经由网络、报纸、电视等多种媒体的长期和广泛宣传,在日常的各种学习和集中培训当中,大多数教师对党的性质和宗旨以及相关的基础知识达到了比较了解的程度。从个别访谈来看,表示不了解和不关心的老师,或无暇关注党的有关动态信息。

(三)青年教师的入党意愿

1. 入党意愿及动机。在96名非中共党员受访教师中,明确有入党意愿的占20.8%;表示“有时会有”的占39.6%;表示“从来没有”的占39.6%(图1)。对于明确表达入党意愿的这部分青年教师,需要投入工作精力开展发展工作;对于态度仍不坚定、随时摇摆的39.6%,则应引起更多重视。这启示我们在非中共党员的青年教师中,有六成是党组织潜在的发展对象,如果加大工作力度,部分人员就可能被吸收入党。

在了解基层党组织工作在青年教师入党中的作用和影响力,以及青年教师对党的认识之后,调查针对非中共党员教师进一步询问了入党意愿、入党动机及其有关原因。

因为在被问及“如果党组织主动培养,是否愿意加入中国共产党”时,非党员受访教师中表示意愿的占24.0%,可以考虑的占31.3%,表示没想过的占28.1%。无意愿的占16.6%(图2)。

青年教师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原因中,排在第一位的是基于“认同党的根本宗旨,对党的执政地位和执政理念有信心”(占24.19%);其次是为了“追求政治信仰,实现政治理想”(占26.00%);再次是由于“优秀共产党人的人格精神感召力,为国家的发展和进步服务”(占21.14%);“谋求仕途发展,寻求政治荣誉”(占16.13%)和“拓展人脉资源,积累政治资本”(占12.54%),排在最后两位(图3)。由此看出,近三成的青年教师选择入党是出于自利性动机;七成具有利他倾向,或者是个人政治选择,或者出于对党的认同,或者是受到优秀人格和奉献精神的感召。可见,作为高校知识分子的青年教师在入党问题上都是经过理性思考后做出的理性选择,交织着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考量,具有一定复杂性。

2. 无入党意愿的原因。排在第一位的原因是“组织观念比较淡薄,对政治、党派不感兴趣”(占21.95%);其次是“党内不正之风、腐败现象等不利影响”(占20.18%);再次是“个人有自己的宗教信仰”(占17.7%);“身边党员并未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占12.74%);“工作和家庭生活压力大,无暇顾及”(占11.86%),以及“党员发展程序太繁琐”(占9.73%)和“入党后约束多,影响教学科研”(占5.84%)(图4)。

从上述数据来看,党员发展程序及入党后的纪律约束等并不是青年教师入党顾虑中的主要方面,政治淡漠是青年教师无入党意愿的主要内在原因,党内腐败则是重要的外在影响因素。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仍有政治追求的青年教师就可能转而加入其他党派组织。在关于“如果有民主党派希望吸收您加入”的态度上,非党员受访教师表示仍希望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占12.5%,表示“如果有中国共产党的鼓励、引导,会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占18.8%,表示愿意加入民主党派的占16.7%,不考虑的占52% [3]。

四、青年教师党员发展工作缓慢的原因分析

(一)部分人员政治理想淡薄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但是市场经济自身的弱点和消极方面也会反映到精神生活中来,引发拜金主义、利己主义,冲击了社会主义的义利观,给青年教师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特别是前苏联和东欧的剧变,面对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和各种思潮,马克思主义经典又没有提供现成的答案,使部分青年教师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发生了动摇,削弱了他们的政治理想和信念。

(二)部分青年教师功利主义思想严重

有的青年教师往往只从个人利益出发来决定自己的选择。在现实生活中,有的青年教师认为加入党组织并不能为自己在职称评定、经济收入等方面带来实际利益,相反,在工作中还需带头讲奉献。有的人认为,入不入党还不是照样生活、工作,有的人甚至认为加入共产党,考察时间长,入党手续繁多,程序复杂,入了党要求太高,受的约束也多,不愿意到黨内来受“夹磨”,还不如将时间花在科研、教学上,降低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追求。

(三)高校普遍存在重业务、轻政治的倾向

高校在用人的条件上,业务能力非常具体,而政治表现往往只是抽象的要求。比如,要进入高校任教,首先是高学历,如博士(少数专业为硕士),且成果较多。在评定职称时,业务是硬条件,少一条都不行,而政治思想和教书育人的表现如何,只是象征性的条件。这些政策导向,都易使青年教师产生重业务、轻政治的倾向,认为政治上的追求对于自己的发展无关紧要,只要业务强就行,一门心思追求事业上的成功,申请入党的积极性不高。

(四)现实的具体困难的影响

青年教师正值成家立业阶段,工作任务重,经济收入低,住房的压力,家庭困难多等问题,不少人为解决现实的困难,放松了政治上的要求。高校教师工作相对自由,平时他们在家里办公,家远的教师在办公室的时间就更少,大家只有在开会、食堂吃饭时碰面,平时教师之间面对面沟通的机会很少,时间久了,就感受不到党组织的作用,就会淡化党组织在他们心目中的作用,也就不会产生积极主动向党组织靠拢的想法。

(五)党内道德失范的不良影响党内不良风气和腐败现象的影响,导致青年教师对党的信念动摇。我们党的主流是好的,这是不容置疑的。但现在确实有少数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在政治上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有的地方党员干部以权谋私,违法乱纪出现“前赴后继”“集体塌方”,严重污染了我们的党风和社会风气,在党内外造成恶劣的影响。党内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的存在是局部的,并不代表党的主流,但却严重地损害了党的形象,影响了党在群众中的威信和吸引力,降低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动摇了一些人对党的信念,导致一些青年教师对党组织产生抵触情绪,有时甚至导致这些人员对党组织产生反感,一些青年教师不愿意申请入党,转而去加入其他党派组织。

(六)有的基层党支部战斗力不强

入党积极分子和一般群众往往把党支部和党员个人的形象固化为党员的化身。现实生活中,一些党支部政治功能弱化,党的组织生活不经常、不认真、不严肃,党员管理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组织力量薄弱,支部生活少,单调、枯燥。少数教师党员的党性意识不强、先锋模范作用不突出;少數党支部书记党务能力不足、工作积极性不高;有效调动和激励党务工作人员积极性的机制办法不够健全。一些基层党组织比较涣散,有的支部活动还不如民主党派的组织活动,有的党支部并没有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群众看不到党的先进性,进而影响了他们的入党积极性。

以上几个方面的因素综合在一起,造成有些优秀的青年教师在入党意愿上不是很积极,部分优秀的人才没有吸收进党组织,长此以往,会导致党组织班子后继乏人,甚至影响党的根基稳固。

五、加强高校青年教师组织发展工作的策略

(一)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增强党的凝聚力

1. 明确基层党组织在青年教师发展工作的重点。青年教师身边的党组织和党员对他们的影响是最直接的,应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教学、科研、管理以及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核心作用,提高党组织的战斗力,增强对青年教师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应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以建设服务型党组织为重点。党章明确规定,基层党组织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应承担八项基本任务。“党支部要担负好直接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引导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4]。基层党组织需要不断强化自身创新功能、凝聚功能、服务功能,努力实现“组织本位”向“党员本位”的转变,实现强化教育管理和监督功能向强化服务功能的转变。基层党组织在教学、科研等重大事项中把好政治关。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中,关心了解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状况,防止各类错误思想文化侵蚀。将解决青年教师的实际困难作为突破口,提升青年教师的归属感。

2. 选配好基层党支部书记。一位优秀的党支部书记可以建设管理一个好阵地,健全落实一个好机制,能积极推进基层组织建设的科学化水平,全面提升基层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基层党组织应以抓好党组织带头人作为基层组织工作的重要抓手,选派政治素质好、群众基础好,既有较丰富的党务工作经验,又有较强学科专业知识和创新精神的、德才兼备的“双带头人”担任党支部书记。正如十九大指出的:“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扩大基层党组织覆盖面,着力解决一些基层党组织弱化、虚化、边缘化问题。[5]”

加强对党支部书记的评价考核,及时调整不胜任现职的党支部书记。支部书记最好是年富力强、有热情的、政治觉悟高,又能与教师打成一片的学术带头人。支部书记应具备“进得了门,谈得上话,交得上心”的能力。同时,定期对支部书记开展党务理论培训,提升他们的党务理论与实践工作技巧,便于开展组织工作。

3. 创新组织生活的形式。切实改进组织生活的内容,切实提高党支部组织生活质量,支部生活不能流于形式。理论学习的形式要多元化,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的影像资料进行学习,同时利用新媒体,结合本专业的特点开展支部生活主题活动。大数据时代,在自媒体环境下,互联网已经成为大家获取知识、信息、表达思想、交流感情的重要场所,QQ群、微信、微博等已经成为当今广泛流行的一种文化现象。应主动跟进大数据时代,充分利用互联网、平板电脑、手机等载体,通过创建网上“党员之家”“党支部论坛”等平台,为青年教师提供一个可以倾诉、交流思想的空间。网上党校内容要坚持“三贴近”的原则,即“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教师”。聚焦教师关注,正视社会热点,让思想政治教育走近教师,走近生活,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把党支部建成党员之家、教师之家,形成教师有困难找支部,有问题找党员的常态化帮扶机制。

4. 创新支部生活。丰富多彩的支部活动,可以改变党外青年教师认为党员组织生活只是学理论、说教的印象,提高组织生活质量,激发青年教师的入党积极性。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等方式,组织青年教师听报告、参观教育基地和先进典型,开阔思想和眼界;组织青年教师参加与实践紧密联系的专题调研和科学研究活动,感受在党的领导下经济社会取得的巨大成就,从而坚信党的领导。通过培训,提高他们的政治理论素养,引导他们真正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使其思想得到升华,真正信仰马克思主义,坚定共产主义信念,从而形成正确的入党动机,产生入党的内在动力。

(二)建立党外青年教师培训制度

以学校党校为依托,建立非党员骨干教师培训班制度。开展党外青年教师培训班,加强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青年教师都善于学习,观念转变得快,要通过党校学习,紧紧抓住青年知识分子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加强对青年知识分子的国情教育,让他们了解我国的现状,增强他们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开展留学归国党外教师国情教育,引导其扎根祖国。面对留学归国教师的现实问题,党组织要高度重视留学归国教师的思想教育工作,积极推进国情教育,确保留学归国教师尽快了解国情、熟悉党情、认识校情,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积极帮助他们解决现实困难,有助于他们扎根祖国,安心做学问,从而吸引更多的优秀留学人才回国做贡献,加速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和现代化。

(三)健全非党员教师联系制度 针对高校青年教师队伍来源构成、发展变化的新特点,特别是高学历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加大、海外归国人员比例提升等新情况,党支部要认真梳理、摸清青年教师思想政治状况,實现党的工作覆盖到每一位青年教师,主动帮助引导青年学术骨干、学科带头人、拔尖领军人才和海外留学归国教师向党组织靠拢,条件成熟的及时确定为党组织发展对象。

要求支部的每位成员把握本单位本部门青年教师人才的总体情况,实行包干制,确定联系人,建立谈话制度。党组织确定专人与非党员青年教师谈话,了解他们思想、工作、生活等方面的情况及存在的实际困难,积极为他们分忧解难。有条件的可以进行“一对一”的帮助,关心、爱护和帮助党外青年教师,让党外青年教师跨入工作单位门槛后,最大限度地将他们团结在党组织周围,切实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增强他们对党组织的认同感、归属感。

同时,工作中发挥本部门德高望重的党员教师的力量,让他们与那些还没有加入党组织的青年教师人才结对子,做其政治上的导师,既在业务上“传、帮、带”,也在政治上“传、帮、带”,既搞好显性教育,也重视隐性教育。在“润物细无声”中帮助他们提高思想政治素质,使广大青年教师切实感受到党组织的存在和温暖,最大限度地把中青年教师团结在学校党组织周围。通过积极引导,让未提交入党申请书的教师向组织靠拢,自愿提出入党申请。

(四)加大与学校统战工作的协调

培养优秀青年教师时间长,而民主党派吸收成员的程序又相对简单。民主党派自身也需吸收新鲜血液,其在发展党派成员时,应与被发展对象所属的党组织负责人进行沟通。党组织负责人可能已经在关注、培养民主党派吸收的对象,只待时机成熟时再发展。有的教师对加入中国工产党或民主党派处于两可状态,有民主党派要求其加入民主党派,他也不会拒绝。如果发展民主党派成员,不与被发展对象所属的党组织负责人沟通,可能直接影响党组织的工作计划。而加入民主党派后,有的教师就不会像没加入民主党派前那样,会积极地向党组织靠拢了。这样,党组织就失去一部分发展对象。因而,民主党派在吸收党派成员时,应先与被吸收对象所属的党组织进行沟通,协调好党务工作与统战工作。

(五)壮大积极分子队伍

基层党支部书记应早发现、早培养党外优秀青年教师。党支部书记要主动出击,不能坐等上门。我们不主动,优秀的青年教师会被其他党派先吸收。对有申请入党意愿,但仍犹豫不决的青年教师,以及递交入党志愿书而一直没有发展的青年教师,支部书记要主动找他们谈话。支部书记不仅要关心他们的教学、科研情况,还要在生活上予以关心,用组织的真诚关怀拉近党与青年教师的距离。可以通过个别谈心、座谈会、党员和群众结对子等形式,鼓励他们业务上拔尖,政治上过硬,德才兼备,全面发展。

(六)大力宣传优秀党员的先进事迹党章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先锋队的先进性是我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每个学校都会涌现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先进基层党组织。他们的先进事迹可以作为典型,党组织应在学校予以大力宣传,做到一个党员一面旗帜。通过典型事迹的宣传,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努力营造一种思想健康、政治上追求进步、事业上你追我赶的校园文化氛围,这样会使青年教师从现实生活中了解党、认同党,促使青年教师对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认识转化为追求入党的动力。

(七)抓好党员教育管理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唤起群众的政治觉悟,吸引群众向党组织靠拢。要按照上级党组织的要求,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开展党员教育工作,增强每一位党员的党性意识,要求每一位党员应发挥其在教学、科研中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党外群众在很大程度上是以党员的形象来判断党组织的好坏,是以党员的言行来决定自己是否入党的。经验证明,抓好了党员教育管理,充分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就会在群众中产生强大的感召力和吸引力。为此,应抓好党员队伍的教育管理,以党员的良好形象启迪群众对党的认识,大力宣传身边的优秀共产党员的先进事迹,使青年教师看得见、学得了,增强教育效果。

(八)加强党员发展制度建设建立健全青年教师政治培养的长效机制,完善发展对象推荐制度。虽然党员发展的过程比较复杂,手续多,时间也比较长,但这是党章的要求,我们必须遵守。对积极分子、发展对象的选拔、培养严格遵循党章,这样才能将优秀、经得起考验的同志吸收进来。坚持党员标准、提高党员发展质量,不能重数量,轻质量。“严把政治入口关”、防止“带病入党” [6]的做法,相信党外优秀青年也会认同。让他们认为只有业务上优秀的、政治思想上过硬的同志才有机会被吸收入党。一旦条件成熟,被吸收进来时,就会有一种荣誉感,他们才会更加珍惜党员身份,同时也会对周围的其他党外青年教师产生积极的影响。

总之,办好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就要建设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高校党组织应根据青年教师的特点,积极创造有利于青年成长的环境,让他们感受到党的关怀。要把政治上的引导和工作、生活上的关心有机结合,坚持不懈地把工作做细、做实、做活,让他们在良好的氛围中成长,进而成为既红又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发展党员和党员管理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13]4号)[M].[2015-03-05].http://www.zzrc.cn/sitedatainfo/dyzj/html/402880ec47770a3b0147776b3 3310201/fe1429e7e9fb4554b874c9908788e5a0.html.

[2][4][5]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53,52,52-53.

[3]上海财经大学党委组织部.高校青年教師党员发展工作的困境与路径——基于上海财经大学的调查,2017.

[6]党员发展工作手册[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5:23.

Research on the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Young Teachers Party Membe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LIU Kai

(Shangha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Shanghai 200433,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young teache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alyzes the reasons for the slow development of young teachers, and proposes to strengthen the party's cohesiveness by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grassroots party organizations; establishing a training system for young teachers outside the party; Institutions; increase coordination with the united front work of the school; strengthen the ranks of activists; vigorously publicize the advanced deeds of outstanding party members; do a good job in education management of party members; and strengthen measures such as the construction of party members' development system. These countermeasures allow young teachers to feel the care of the party and help build a team of highly qualified teachers with excellent political quality, exquisite professional skills and high level of education.

Key words:   young teachers; development of party members; survey; problems; countermeasures

猜你喜欢

党员发展调查青年教师
重视“关键事件” 助推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青年教师“赴考”
多措并举,助力青年教师实现教育梦想
二胎时代高职院青年教师思政工作的时代嬗变
用“积分制”党员发展模式严把党员“入口关”
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员发展问题研究
新时期高校青年教师党员发展工作创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