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河镇“三治融合”乡村治理体系探析

2019-06-11杨静

山西农经 2019年1期
关键词:乡村治理乡村振兴

杨静

摘 要:乡村治理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环节,关系到乡村振兴的成败。传承和弘扬“红船精神”,以基层党建为引领,构建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现代乡村治理体系,不断提升乡村治理水平,为乡村振兴提供制度基础和重要保障。

关键词:乡村振兴;“三治融合”;乡村治理

文章编号:1004-7026(2019)01-0167-01 中国图书分类号:D422.6 文献标志码:A

1 “三治融合”的重要意义

推行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是依法治国、创新基层治理模式和以规促德的完美统一。

法治是我国国家治理体系的基础。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和治理能力的必然要求,事关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

积极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理念和模式,完善有关规章制度和行为准则,强化规范自治约束,实现村民自治的法制化、规范化,发挥明导向、正民心、树新风的自治积极作用。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可以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

基层社会治理的重心在村组,关键在人,要紧紧围绕“人”这个核心。坚持以规促德,推进德治建设,提升人的素质修养,从源头上预防社会矛盾的产生,增加社会和谐因素。

2 全面推进“三治融合”的措施

2.1 民主自治,探索治理新路径

自治是乡村治理的基础。制订村规民约,让村民自治“硬起来”。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领导下,按照依法、简洁、易行的原则,在驻村律师的指导帮助下,依法制定和修订《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扎实推进依法立规、以规治村。

针对当前农村存在的红白喜事泛滥、环境卫生脏乱、子女不孝、家庭成员不和、邻里关系不睦、地方人情攀比和赌博成风等不良风气,通过召开群众大会,制定村规民约,引导群众村民移风易俗。修订和完善《村规民约》,使村民自治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除了依托村规民约外,村民自治还需依托运行有序的村民自治机构。以北河镇为例,目前已经形成了在村两委班子领导下的议事协商委员会、村民调解委员会、道德评议理事会、和事佬等多个民间组织,打造了“大事共议、善事新议、吵事合议、民事商议、传承常议”的五议机制。北河镇上城埭村还成立了村民调解委员会,设立了转塘街道上城埭村“访调对接”工作点。设立专职调解员,引入律师入村,制定了矛盾纠纷限时办结制度。一般纠纷1个工作日内调解了结,疑难纠纷3~5个工作日内调解了结。

2.2 法治为本,提升治理能力

法治是乡村治理的底线,也是“硬治理”。在人情关系复杂的乡村,法律作为强制约束力,最具说服力和公信力。积极开展法律大讲堂等法律培训、,坚持法治教育常态化。邀请驻村律师为村两委班子进行“新宪法”讲座,促进党员干部和村民群众学法、信法、用法,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的思想和行为自觉。无论是村规民约的制定,还是村委会及各类村民自治组织活动的开展,都要遵循相关法律法规。以法治为保障,通过法治从根本上引领和保障乡村社会实现公平正义,还可以促进社会诚信,确保建立和维护良好的乡村社会秩序。

2.3 德治为先,营造精神家园

班子以德示范。精心设置村干部推选德优标准和否决条件。推行届中评绩办法,推行“定规章、定岗位、定报酬、定目标”和“自我述评、两委鉴评、党员联评、群众终评”的四定四评模式。围绕秉公办事、为民服务、推动发展、育好家风等方面,强化对村干部品德的考核。对思想不正、行為不轨、闹不团结、不履行职责、群众不满意的,按规定程序罢免。

党员以德奉献。严格落实党支部标准工作法“五个基本”要求,全面推行党员设岗定责制度。出台党员设岗定责积分量化管理办法,激励“无私奉献聚民心、苦干实干带民富”的工作格局。

3 北河镇“三治融合”治理成果

通过这些年的治理,北河镇所辖10个行政村的村庄环境、村民生活水平和精神面貌得到提高,党支部和党员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农村产业发展壮大,村集体收入迅速增长。基层治理得到很大提升,法治思维深入人心,道德风尚不断提升。基层自治活力得到释放,党群干群关系更趋密切,形成了“大事一起干、好坏大家判、事事有人管”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猜你喜欢

乡村治理乡村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多元与协同:构建新型乡村治理主体关系的路径选择
基于包容性增长视角下的民族地区乡村治理研究
国内关于乡村治理理论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