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地域性表达

2019-06-11余盈莹唐嘉佳

中国艺术时空 2019年1期
关键词:文脉场所景观设计

余盈莹 唐嘉佳

【内容提要】随着国际主义风格在设计中的应用,城市景观出现雷同化、程式化等问题,自然生态遭到破坏,园林模式被照搬,设计风格千篇一律,地域文化和地方特色难以凸显。针对以上现状,景观设计需要在保护当地自然生态的同时,将景观设计与地域文化有机结合,形成具有地域性特色的有效的景观设计。基于此,文章以景德镇的城市景观设计为例,就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地域性表达展开论述。

【关键词】景观设计 城市 地域性

由于18世纪末工业革命的爆发,欧洲进入工业化社会,钢铁、玻璃等新材料在建筑中得以普及,设计师摆脱传统建筑形式的桎梏,大胆尝试新型建筑结构,由此现代主义设计应运产生,人类的届住方式及城市规划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但在工业革命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产生巨大变革的同时也导致诸多问题,比如环境污染、资源浪费、人口膨胀,信息全球化导致文化趋同、城市景观雷同化、地域性特色文化的流失等。

地域性景观逐渐兴起的背景

20世纪60年代后,人类生产方式进入崭新的时代,丹尼尔贝尔提出后工业时代的概念,将工业时代分为三个时期。工业革命带来先进的生产方式和科学技术,现代主义思潮和国际主义倾向导致文化趋同,地域性文化特色被抹杀,基于此,反思和批判现代主义缺陷的后现代主义思潮逐渐兴起。

后现代主义思潮产生于建筑、诗歌领域,反对现代主义带来的冰冷的理性,提倡个性的、不同于传统的思想。后现代主义对设计领域的影响最早出现在建筑设计领域。现代主义追求“形式追随功能”的思想,将建筑设计推向千篇一律的模式化的极端。密思凡德罗提出的“少即是多”的纯净主义以及模度原则将建筑设计禁锢在一个冰冷无意义的固定模式中。柯布西耶“房屋是居住的机器”的思想将机械美学体现的淋漓尽致,同时也抹杀了不同地区建筑的地域性文化,忽略了建筑在文脉中所扮演的承载地域性文化的角色。后现代主義的发起者路易斯康和他的学生文丘里,针对现代主义的缺陷和弊端发起了抨击。路易斯康提出“建筑是有思想的空间创造”,认为建筑并不必遵循统一的模式或是仅仅局限于功能,建筑可以是承载思想的有意义的空间创造。针对现代主义“形式追随功能”以及芝加哥学派“形式服从功能”的思想,路易斯康提出了形式唤起功能的观点,将建筑的形式摆在了重要的位置。针对密思凡德罗“少即是多”的思想,文丘里提出“少即是厌烦”的观点,不再厌恶装饰,借用不同地区建筑不同的语言符号将地域性文化区分开来。后现代主义更注重建筑的地方化和世俗化,后逐渐发展为文脉主义、隐喻主义、装饰主义三种倾向。

景观设计领域同样受到后现代主义的影响,同样反对现代主义千篇一律的雷同化,反对现代主义对传统文脉和美学的忽略。后现代主义景观和地域性景观的区别在于前者更加注重对历史的怀旧,而后者则更加包容、温和,更具逻辑性。

全球化虽有诸多益处,如经济全球化,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信息全球化,使人类文明更加多元,但同时导致了地域个性的模糊,对于潮流的效仿导致文化趋同。在景观设计领域,对于模式化景观的滥用和对于传统景观不加思索的效仿导致景观地域个性的缺失,强加在自然场所中的景观导致乡土文化和本土生态被破坏。例如古典园林景观在公园中的应用,却少了对当代城市环境的分析。城市公园景观应结合当代艺术,使景观更具人性和隐喻,同时结合地域性文化特色,使景观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同时更具人文关怀。

基于上述问题,地域性景观表达在当代景观设计中已经成为一种必要的表达方式。地域性景观与场所因素

场所是人类活动的地方、处所,可提供特殊的空间感受或活动内容,使人产生认同感与归属感。成为场所需要具备以下条件:第一,有适合进行某种活动的容量。第二,有适合某种活动的空间气氛。场所的功能是能够开展各种休闲活动的依存之所。其不仅具有实体空间,同时具有精神意义,宗教场所具有传播宗教帮助信徒寻找信念的意义,居住场所具有安全感和稳定感,休闲场所制造轻松愉悦的氛围。正如海德格尔所说:“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场所的意义更在于给予人归属感,同时满足物质和精神两种需求。

随着后工业时代的到来,人类物质文明富足,从而对“非物质”文明的需求则更加明显了,这种需求不仅体现在文学和艺术领域,同样体现在对生活场所要求的提高。生活场所不仅仅满足基本的使用功能,同时满足精神上的渴求,人们对于场所有了更深刻的思考。诺伯格舒尔兹提出的“场所精神”认为,场所精神的发现,是从“事物的集合”中获取“氛围”。建筑师分析建筑、街道、水面、桥等尺度,高宽关系、比例,分析空间的围合与开放,私密与公共,视线的设计,这些都是“空间”的、理论化的、于现象中提取抽象的思维。然而,使用者并不思考这些抽象的东西,仅仅是凭着感觉、生活经验来感受生活场所。舒尔兹认为,场所不是冰冷的设施的组合,而是更具人文关怀的,能使使用者产生共鸣的环境,场所精神便是这个场所符合当地的大地、地形、气候、人们生活的那种气质。而场所的营造,就是要让场所精神视觉化。中国古典园林,使用借景、造景的手法营造一步一景的环境,将诗意融入到届住环境中。当我们赋予场所以意义,场所也会返还给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感受。

位于景德镇市的陶溪川文化创意园区,是以景德镇宇宙瓷厂旧址为基础改造而成的集文化创意、购物、休闲、餐饮、娱乐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大型城市综合体,园区修复并保存了宇宙瓷厂原有的煤烧隧道窑圆窑等近现代工业设备,高耸的烟囱、旧厂房上的毛主席标语仍然依稀可见,现代主义的旧厂房改造、原有植物的保留和水体等元素的穿插,将旧时代的记忆与后工业景观设计元素巧妙结合,再现历史痕迹,渲染精神场所,使整片园区成为城市的精神图腾。

地域性景观与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历史背景是城市的年轮,任何城市的发展都会留下历史的轨迹,传统文化、生活习俗、风土人情、地貌特征都蕴含着地域性特征,了解城市历史背景是研究地域文化,创新地域性景观的基础。挖掘城市历史背景,提炼地域文化,结合景观设计理论构建出新型景观框架有助于历史文脉的保留,使景观融入城市,且更具生命力。保留地域人文特色,使城市历史脉络得以延续,也使景观设计不再是空中楼阁,使其逻辑有迹可循。

在景观设计前期,对于当地历史的取舍常常难以避免,如何将现代科学技术与人文历史相结合,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使生态环境不被破坏是值得设计者深思的问题。位于景德镇市东郊的进坑古村是宋代瓷窑遗址,作为千年瓷都,景德镇的历史文化遗址曾经一度因保护力度不够而遭到破坏,进坑古村在此背景下保留了原始的乡土文化,古村村落得以留存时代发展的原貌,维持村落本色,不生硬地凭空修建仿古建筑,不刻意营造古村氛围,保留农耕文明的历史痕迹,适当进行整治,改善古村环境,再合理添加设计元素,使得古老的乡土文明于当代重现。在进坑村发现了古窑址、古矿坑、古水碓遗址,以及一条行走千年的瓷石古道,进坑保存着从制瓷原料的开采、加工,运输、烧成的整个生产体系,是一条完美的古陶瓷生产遗址廊道,在旅游资源如此优越的条件下,进坑古村并没有大兴土木开发古陶瓷生产线,而只是将古窑的遗址进行详细标示,并就地取材,用山里的竹木把瓷石古道简单地清理了出来。遗址和古道都尽可能保持原貌,使古窑天然的状态得以重现。

在自然环境方面,进坑村在不改变原始植被的基础上,延续古村农耕文化,发动村民成立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保留了进坑古村自宋代以来“忙时种田,闲时制瓷”的文化传统。在已恢复的瓷石水碓边种植大片荷花,并搭建廊道,保持了河流自然形态,形成丰富的乡土物种,同时将道路与稻田、河流相连接,形成亲近、深入了解乡土文化的平台。

在人文方面,进坑古村开设了东郊学堂,“忙时种田,闲时考古。”是东郊学堂提出的口号。利用进坑村天时地利的环境,传承景德镇古老的陶瓷文化,田园生活与学术追求并重,追求陶渊明式的清新和朴实。每周举办交流活动,吸引了不少有名的学者前来造访,进坑由此也成了景德镇知名的文化沙龙举办地之一。

地域性景观的空间塑造

城市景观营造出的空间氛围旨在为使用者提供舒适的环境,环境的营造主要包括改造旧建筑或创造新建筑两种方式。对于旧建筑的改造在于不仅要对其外观加以改造和利用,更要改造其室内空间使其更符合使用要求,而对于旧建筑的改造,把握改建与保留程度则是关键所在。

景德镇市陶溪川文化创意园原址为宇宙瓷厂,开阔的厂房由于大跨度和大柱距的特点其灵活的空间优势得以保留,经过空间划分将整个厂房分割成不同大小的房间,可供商业使用,也为艺术家提供工作室或展览之用。

陶溪川美术馆作为陶溪川创意园的标志性建筑,利用原厂房楼层较高的优势,将部分空间划分为上下两层,开阔的空间为展览提供优势,展馆内老窑炉和隧道窑的旧址得以保留,唤起人们的历史记忆,渲染陶溪川美术馆作为园区内精神场所的历史氛围,同时起到了纪念与传承的作用。展馆内不加装饰的室内空间与原厂房外墙结合,钢结构和玻璃幕墙外露,彰显后工业景观的现代感。陶溪川陶瓷工业博物馆将旧厂房加以改造,保留原始生产管道,采用一些工业器械作为景观小品,利用还原工业生产场景的方式营造具有浓厚历史氛围的展览空间,在向参观者展示工业生产方式的同时起到了唤醒历史的纪念作用。

艺术类展馆作为传播人文艺术的公共空间在当代鲜少以仿古建筑的形式出现,通常以现代感极强的艺术形式给游客以视觉冲击,在当代景观设计中融入历史痕迹也是地域性景观的表达手法。三宝蓬艺术中心是三宝国际陶艺村的地标性建筑,基地位于村中的重要节点。艺术中心是一座夯土建筑,采用隐旧于新的手法将地域性乡土文化隐入这座极具现代感的建筑中,土墙从地下向上升起,屋檐深远,溪水引入到水景中,水流声渐渐隔绝了车水马龙,在土墙与屋檐、水景之间建筑体穿插,空间虚实变换,大量灰空间的使用将室内与室外空间巧妙衔接,营造出具有诗性的当代景观。入口处摆放了巨大的陶瓷水缸,象征着对传统文化的保留。为了融入当地建筑群,展馆向地下发展,大面积使用下沉空间,使建筑高度得以控制。地下展厅顶部是一层的水池,阳光穿过水面透过玻璃投射到墙面上形成粼粼波光,为展厅添加了自然的装饰。

地域性景观的寓意象征

景观作为人类文明的载体,蕴含着生态环境和历史文脉的变迁,得到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在社会对生态环境的普遍重视下,城市景观的生态性和物质性已普遍得到体现。然而在现代主义的影响下,人们在追求城市景观使用功能的同时,忽略了景观作为人类文明载体的精神属性,忽视了其传播历史文化构建地区文脉的精神功能。在城市景观中任何一个景物都可以通过隐喻、象征的手法起到传达场所精神的作用,通过对地域性符号的深入分析和借鉴,确定景观主题,可以在保留城市历史文脉的同时构建景观文化,提高景观识别度,使城市景观不再千篇一律。

城市景观中隐喻象征的设计表达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手法:模拟自然、模拟生物、模拟神话、祈求吉祥、再现历史和艺术情结。景德镇陶溪川艺术创意园是一个将城市历史与当代艺术相结合的创意园,设计者通过保留具有历史象征性的旧厂房、烟囱等符号,使园区充斥着浓浓的年代感,成为市民追忆城市历史的重要场所。园区道路两旁保留着老瓷厂的老樟树,在节约自然资源的同时作为历史符号也起到了象征的作用,樟树是景德镇的市树,也发挥着表达景观地域性象征的作用。草地边的休闲座椅人性化地将陶瓷和木材加以拼接,避免雨后潮湿的木头沾湿使用者的衣物,陶瓷作为景德镇特有的历史文化,以艺术情结的隐喻方式表达着景观的地域性。长条状的香樟木座椅为园区开放区域提供了休闲空间,同时起到了区分人行道与绿化的作用,在体现景观地域性的同时也体现了人文关怀。

隐喻与象征的表达手法能够有效的体现城市历史文脉,表达景观的地域性文化内涵,是城市景观设计中体现景观地域性的重要方式,在当代城市景观设计中具有重要意义。

地域性表达作为体现城市历史文脉表现人文关怀的手法在当代城市景观中具有不可或缺的现实意义。深入探索和研究景观中地域性表达,使城市景观更具趣味性和精神意义,更增加了景观设计的厚度。

景德镇市陶溪川艺术创意园、进坑村、三宝蓬艺术中心,以传统文化为“底”,当代艺术作为“图”,不野蛮地将历史文脉从城市景观中剔除,也不生硬地贸然嫁接当代艺术元素,对“新”与“旧”进行有意义地取舍,从而保护了城市的历史文脉,实现了城市景观都多元性,提高了地区景观辨识度,创造了宜人的景观空间。

參考文献:

[1]俞孔坚:《以土地的名义》,三联书店2009年版。

[2]刘滨谊:《景观规划设计三元论》,《新建筑》2001年第5期。

[3]林箐、王向荣:《地域特征与景观形式》,《中国同林》2005年第6期。

猜你喜欢

文脉场所景观设计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形式美的研究
2020年5月全市场发行情况(按托管场所)
2020年4 月全市场发行情况(按托管场所)
2019年12月全市场发行情况(按托管场所)
2019年11月全市场发行情况(按托管场所)
丁酉年腊月十九黄州寿苏会
文脉
曹文轩说“文脉”
伍丹景观设计作品
张鑫、靳政景观设计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