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糖诱导内皮-脂肪细胞转分化的机制探讨

2019-06-11倪利华宋凯云朱冬冬王立婷张玉霞汪晓晨刘必成汤日宁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2019年5期
关键词:高糖内皮细胞骨髓

倪利华 宋凯云 朱冬冬 王立婷 张玉霞 汪晓晨 刘必成 汤日宁*

1.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溧水分院肾内科,江苏 南京 210009 2.上海长海医院,上海 200000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全身系统性疾病,据国际糖尿病联盟统计,2014年全球糖尿病患者已达3.8亿,其中80%在发展中国家,中国位列第一[1]。骨质疏松症是DM的常见并发症,表现为骨量减少,骨折风险增加,影响骨的修复和再生[2]。流行病学研究发现,DM患者骨折风险较非糖尿病人群显著增加,尤其1型糖尿病患者髋骨骨折风险是正常人群的10倍[3-4]。因此,深入探讨DM骨质疏松的发生机制,对于积极防治DM骨折等并发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越来越多证据表明骨髓脂肪组织在DM骨质疏松发生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5-7]。最新研究发现,一定条件下内皮细胞(endothelial cells,ECs)可发生内皮-间充质转分化(endothelial-to-mesenchymal transition,EndMT),可进一步分化为脂肪细胞,即内皮-脂肪细胞转分化[8]。本课题前期研究发现,高糖能诱导内皮细胞发生EndMT[9-11]。因此,本研究拟通过动物和细胞实验,探讨高糖能否刺激ECs发生EndMT并进一步转化为脂肪细胞,参与DM骨质疏松的形成和发展。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细胞及材料

1.1.1动物:8周龄SPF级SD雄性大鼠,体重180~220 g,购于上海莱斯克公司。

1.1.2细胞:原代人主动脉ECs(美国ScienCell公司)。

1.1.3材料:内皮细胞培养基(美国ScienCell公司);诱导成脂细胞培养基(美国ScienCell公司);葡萄糖(美国sigma公司);油红O工作液(中国武汉塞维尔生物公司);CD31抗体(sc-376764,美国Santa Cruz公司);FSP1抗体(ab-197896,美国Abcam公司);PPAR-γ抗体(ab-209350,美国Abcam公司);光学显微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日本Olympus公司);micro-CT(德国Bruker公司);双能X线骨密度检测仪(美国HOLOGIC公司)。

1.2 方法

1.2.1动物模型制备:SD大鼠适应性喂养1周,禁食12 h,链脲佐菌素58 mg/kg一次性腹腔注射制备DM模型,72 h后尾静脉采血测定血糖,血糖>16.7 mmol/L为造模成功。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control,CTL)和糖尿病组(DM),各10只。继续喂养24周后处死大鼠,留取血尿、骨骼样本。

1.2.2细胞培养和分组:ECs置于含10%FBS和1%青链霉素的内皮细胞培养基中,于37 ℃,5% CO2细胞培养箱中培养。选择第2~5代细胞进行实验。使用高糖(high glucose,HG,30 mmol/L)或正常糖(normal glucose,NG,5.5 mmol/L)干预ECs 48 h,继而更换培养基为诱导成脂分化培养基培养1周。

1.2.3骨组织HE染色、免疫荧光:分离各组大鼠左侧股骨,于4%多聚甲醛中固定48 h、10% EDTA脱钙、常规脱水、透明、浸蜡、包埋、切片,贴附于载玻片上,HE染色,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脂肪细胞(空泡结构)的数量;将3 μm股骨石蜡切片脱蜡、水化、抗normal glucose,原修复,内源性过氧化酶阻断剂(福州迈新)阻断,加入相应一抗,4 ℃过夜。次日加入相应荧光二抗(避光,室温孵育2 h),DAPI染细胞核5 min。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各蛋白的表达。

1.2.4Western印迹检测:取骨骼及细胞组织,加适量裂解液匀浆,离心取上清液,提取蛋白,BCA检测蛋白浓度。取20 μg蛋白变性后SDS-PAGE凝胶电泳,湿法转入PVDF膜,5% BSA封闭1 h后加入相应一抗,4 ℃过夜。次日洗膜后加入相应二抗,室温孵育1 h,洗膜,ECL化学发光法曝光。

1.2.5油红O染色:4%多聚甲醛固定细胞20 min,水洗后加入油红O工作液5 min,水洗后苏木素染细胞核1 min,水洗后尽快光镜下观察,拍照。

1.2.6双能X线检测:双能X线骨密度检测各组大鼠腰椎和股骨的骨密度。使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地址为南京中大医院影像科)进行骨扫描,计算机自动分析骨密度。

1.2.7micro-CT检测:使用micro-CT对大鼠股骨进行扫描(检测地址为南京医科大学江苏省医药动物实验基地)。扫描结束后将原始扫描图像导入microCT系统自带的NRecon重建软件中,对重建图像进行分析,使用CtAnalyser(SkyScan 软件)分析骨相关参数。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各组大鼠体重、生化参数等变化

DM组与CTL组相比,血糖、血肌酐、尿素氮、24 h尿蛋白升高,体重降低,P值均 < 0.05;两组大鼠血钙和血磷未见明显变化(P>0.05)。见表1。

表1 各组大鼠的一般资料Table 1 The general parameters of rats in each group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2.2 各组大鼠骨骼参数变化

双能X线骨密度检测示,DM组大鼠腰椎和股骨骨密度均低于CTL组(P<0.05)。见表2。股骨micro-CT扫描示,DM组远端股骨骨体积分数和骨小梁数目减少,骨小梁离散度增加(P<0.05);股骨干皮质骨厚度、皮质骨面积无明显改变(P>0.05)。见表3。

表2各组大鼠的骨密度检测(g/cm2)

Table2Bone mineral density tests of rats in each group(g/cm2)

组别股骨骨密度腰椎骨密度对照组(n=8)0.278±0.0240.351±0.035糖尿病组(n=6)0.230±0.026*0.270±0.042*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表3 各组大鼠的micro-CT检测Table 3 Micro-CT analysis of rats in each group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图1 各组大鼠胫骨HE染色及脂肪含量分析(HE染色的骨髓空泡结构为脂肪细胞)Fig.1 HE staining of the tibias and quantification of the bone fat(bone marrow vacuoles with H&E stain indicated adipocytes)

2.3 各组大鼠骨髓脂肪组织变化

骨组织HE染色时骨髓空泡结构示脂肪细胞。如图1所示,DM组大鼠骨髓腔内充满脂肪细胞,其脂肪组织含量较CTL组显著增多(P<0.05)。

2.4 各组大鼠骨髓ECs EndMT的影响

以内皮标记物CD31和间充质标志物FSP1作为检测EndMT的指标。Western印迹示,与CTL组相比,DM组CD31表达减少,FSP1表达增多(P>0.05);骨组织荧光结果示,DM组骨髓CD31和FSP1存在表达重叠。见图2。

图2 各组大鼠骨髓CD31和FSP1的表达情况 A:大鼠骨组织共聚焦显微镜检测免疫荧光,白色箭示骨髓CD31和FSP1存在共表达情况;B~D:CD31和FSP1蛋白的表达(Western印迹)。Fig.2 The protein expression of bone marrow CD31 and FSP1 of rats in each group. A: Immunofluorescence was detected by confocal microscopy in rat bone tissues. White arrow showed co-expression of CD31 and FSP1 in bone marrow. B-D: The protein expression of CD31 and FSP1 (Western blotting).

2.5 体外高糖干预对ECs EndMT的影响

NG(5.5 mmol/L)和HG(30 mmol/L)分别干预ECs 48 h。Western印迹示,与NG组相比,HG组CD31蛋白表达减少,FSP1蛋白表达增加(P<0.05);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结果示,HG组细胞CD31表达减少,并获得性表达FSP1。见图3。

2.6 体外高糖干预可促进ECs进一部分化为脂肪细胞

ECs分别给予NG或HG干预48 h,继而使用脂肪细胞培养基诱导分化1周。Western印迹结果示,HG组脂肪细胞标志物PPAR-γ蛋白表达显著高于NG组(P<0.05),油红O染色阳性,见图4。

3 讨论

研究发现,异常升高的血糖水平是DM骨质疏松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降低血糖治疗能显著改善患者骨代谢情况[12]。DM往往伴随一定程度的骨质疏松,制约患者的生活质量,但是潜在机制仍不十分清楚。

既往人们普遍认为,DM骨质疏松与高糖、氧化应激、晚期糖基化产物形成、炎症因子释放等有关[6]。近年来研究表明,骨髓脂肪组织参与了DM骨质疏松的形成和发展[5-7]。异常增多的骨髓脂肪细胞能引起骨质疏松,可能与以下3个方面有关[13]:(1)骨髓脂肪细胞能分泌一些细胞因子,影响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功能;(2)骨髓脂肪细胞和成骨细胞均主要来源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脂肪细胞的增多必然导致骨髓成骨细胞合成减少;(3)脂肪因子(如瘦素、脂联素等)通过交感神经系统调控骨的形成。研究证实[14-15],减少骨髓脂肪组织合成的靶向治疗能促进骨形成。本研究发现,相较于CTL组,DM组大鼠存在明显的骨质疏松,并伴随骨髓脂肪细胞显著增多。故探讨异常增多的骨髓脂肪细胞来源成为深入理解DM骨质疏松机制的关键。

目前,关于骨髓脂肪组织来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16]。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渐发现内皮细胞一定条件下也能转化为脂肪细胞,成为骨髓脂肪细胞的重要来源[8]。2010年,Medici等[8]使用BMP-2和BMP-4干预脐静脉内皮细胞48 h,内皮细胞发生EndMT,且获得间充质干细胞特性,继而在脂肪诱导环境下表达脂肪细胞表型。这提示ECs可能通过EndMT形成脂肪细胞,直接参与了骨质疏松的过程。其后Horwits等[17]也指出ALK2能刺激ECs发生EndMT,可进一步诱导形成软骨和成骨细胞,参与骨再生和重建。Lin等[18]发现BMP4能促进内皮-成骨细胞转分化,参与前列腺癌骨转移。笔者前期研究[9]发现,高糖可诱导ECs发生EndMT,表现为内皮细胞标志物CD31表达减少,间充质标志物FSP1表达增加。本研究发现,DM组大鼠较CTL组骨髓CD31蛋白表达减少,FSP1蛋白表达增加(P<0.05);骨组织荧光可见DM组骨髓CD31和FSP1表达重叠,这些均提示DM大鼠骨髓EndMT的发生;进一步体外高糖干预ECs 48 h,与NG组相比,HG组CD31蛋白表达减少,FSP1蛋白表达增加(P<0.05);对高糖刺激的ECs诱导成脂分化1周发现,HG组细胞脂肪细胞标志物PPAR-γ蛋白表达增加(P<0.05),油红O染色阳性,以上提示发生EndMT的ECs能够进一步分化为脂肪细胞(内皮-脂肪细胞转分化),促进脂肪样细胞在骨髓堆积,介导DM骨质疏松。

图3 高糖干预ECs的CD31、FSP1蛋白表达变化 A~C:CD31和FSP1蛋白的表达(Western 印迹);D:细胞共聚焦免疫荧光双染(1000倍)Fig.3 The protein expression of CD31 and FSP1 in cultured ECs after high glucose stimulation. A-C: CD31 and FSP1 protein expression (Western blotting); D: immunoflurescence double staining observed with confocal scanning microscope (1000 times).

图4 经脂肪细胞培养基培养1周后ECs向脂肪细胞转分化 A、B:PPAR-γ蛋白的表达(Western印迹);C:细胞油红O染色(200倍)Fig.4 The ECs were transformed into adipocytes after cultured in adipogenic medium for one week. A, B:Expression of PPAR-γ protein (Western blotting); C: Oil red O staining (200 times).

总而言之,本研究结果证实,高糖可诱导ECs发生EndMT,可进一步诱导分化为脂肪细胞(内皮-脂肪细胞转分化),参与DM骨质疏松的发生和发展。

猜你喜欢

高糖内皮细胞骨髓
KIF11通过激活Wnt/β-catenin通路调控高糖诱导的人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有氧运动和精氨酸补充对高血压的干预作用及其与内皮细胞功能的关系
土槿皮乙酸对血管内皮细胞迁移和细胞骨架的影响
丹酚酸B对高糖诱导的视网膜Müller细胞凋亡、自噬及AMPK信号通路的影响
溶酶体组织蛋白酶B增加自噬保护缺氧诱导的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骨髓18F-FDG摄取模式在初诊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诊断骨髓浸润的价值
HMGB1基因对高糖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影响
白藜芦醇改善高糖引起肾小球系膜细胞损伤的作用研究
骨髓中缺氧诱导因子1α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表达
赞美骨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