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下颌切牙根管形态300例锥形束CT影像学研究

2019-06-10刘晓静杨阿丽

陕西医学杂志 2019年6期
关键词:牙根管切牙牙根

刘晓静,杨阿丽

陕西省榆林市第一医院口腔科(榆林719000)

根管治疗术是通过机械和化学方法彻底清除根管内的感染物质,应用根管预备、消毒、充填等方法,以去除根管内容物对根尖周组织的不良刺激,从而促进根尖周病变愈合的一种治疗方法[1]。根管治疗术是目前治疗牙髓疾病和根尖周疾病最常用的有效治疗方法[2]。临床治疗前对根管形态的充分了解是根管治疗成功的保障,报道显示,牙根数目及根管形态在不同人群中的差异较大。下颌切牙是口腔中体积最小的牙齿,多为单根单管,但其根管系统复杂多变,尤其是唇舌侧双根管的存在,这在根管治疗中经常被临床医师忽略,从而导致治疗失败。近年来,CBCT以其辐射剂量低、扫描速度快、图像分辨率高、通过其强大的软件处理功能迅速形成清晰的三维图像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口腔临床诊断及牙齿形态结构研究中[3]。本研究采用CBCT技术对300例患者的下颌切牙进行回顾性调查,观察分析下颌恒切牙根管解剖形态结构特征,以期为临床根管治疗提供参考资料。

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随机调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因牙体牙髓、牙周及智齿阻生等疾病在榆林市第一医院口腔科行锥形束 CT检查的患者下颌切牙图像数据资料。样本纳入标准:①个人信息完整,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等;②锥形束 CT图像清晰无伪影;③下颌切牙牙根完整,根尖孔发育完善,未经根管充填和冠修复。本研究共纳入符合标准的300例患者的锥形束 CT影像资料,其中男性165例,女性135例,年龄12 ~ 83岁,共计1136颗下颌切牙,包括下颌中切牙558颗,下颌侧切牙578颗。

2 研究方法 所有CT图像数据均由放射科一名专职医师采用锥束CT (KaVo公司,德国)以360度旋转投射扫描患者牙列,扫描条件为85kV,35mAS,扫描层厚125nm,重建图像分辨率为125nm。采用仪器自带iCATVision 图像处理软件(Imaging Sciences International公司,德国)读取图像。记录病人的姓名、性别、年龄、牙位等信息资料。在矢状位、冠状位、轴位上由牙齿冠方向根方、近中向远中、唇侧向舌侧连续推进的方法观察并记录下颌切牙牙根数目、根管类型及双根管在各年龄组、性别及牙位间的发生情况。根管类型采用Vertucci[4]根管形态分类法,分为8型:①I型(1-1型):从髓室到根尖均为1个根管;②II型(2-l型):2个独立的根管离开髓室,在牙根下端合并为1个根管;③III型(1-2-1型):1个根管离开髓室,随后分为2个根管,在牙根下端合并为1个根管;④IV型(2-2型):从髓室至根尖均为2个独立的根管;⑤V型(1-2型):1个根管离开髓室在牙根下端分为2个有独立根尖孔的根管;⑥VI型(2-1-2型):2个独立的根管离开髓室,接着在牙根中部合并为1个根管,到牙根下端又分为2个独立的根管;⑦VII型(1-2-1-2型):1个根管离开髓室,在牙根中部分成2个根管随后融合,最后在近根尖处分成2个独立的根管;⑧VIII型(3-3型):从髓室到根尖孔均为3个独立的根管(图1)。

图1 Vertucci根管形态分类法

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下颌切牙双根管在不同性别、不同牙位发生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1 下颌切牙牙根数目和根管数目 1136颗下颌切牙全部为单根牙。在下颌中切牙中,单根管、双根管的发生率分别为88.89%,11.1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下颌侧切牙中,单根管、双根管的发生率分别为80.62%,19.38%,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图2~4),见表1。

2 下颌切牙双根管的发生率在不同年龄段的分布 将患者分为六个年龄组:10~20岁、21~30岁、31~40岁、41~50岁、51~60岁、>60岁。以上各年龄段受检者的下颌切牙双根管的发生率分别为10.92%、20.44%、23.44%、8.44%、8.33%、6.15%。10~20岁、21~30岁年龄组下颌切牙双根管的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高,到31~40岁年龄组其发生率达最高,51~60岁、>60岁年龄组下颌切牙双根管的发生率随着年龄增长而降低,见表2。

3 下颌切牙双根管的发生率在不同性别间的比较 300例受检者1136颗下颌切牙中,存在有双根管的男性患者牙齿85颗,女性患者牙齿89颗,男性和女性下颌中切牙双根管的发生率分别为11.23%、10.99%,男性和女性下颌侧切牙双根管发生率分别为19.20%、19.54%,下颌中切牙、侧切牙双根管发生率在男女性别之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3。

4 下颌切牙双根管的发生率在不同牙位间的比较 558颗下颌中切牙中,左侧下颌中切牙274颗,右侧下颌中切牙284颗,左侧和右侧下颌中切牙双根管的发生率分别为11.68%、10.56%;578颗下颌侧切牙中,左侧下颌侧切牙283颗,右侧下颌侧切牙295颗,左侧和右侧下颌侧切牙双根管的发生率分别为19.08%、19.66%,下颌中切牙、侧切牙双根管的发生率在左右侧牙位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4。

图2 单根管下颌切牙CBCT影像图(箭头所示)

图3 双根管下颌中切牙CBCT影像图(箭头所示)

图4 双根管下颌侧切牙CBCT影像图(箭头所示)

5 下颌切牙根管类型 1136颗下颌切牙CBCT图像中共观察到5种Vertucci根管类型,下颌切牙根管类型以Ⅰ型(1-1)为主,发生率为84.68%;其次是Ⅲ型(1-2-1),发生率为12.24%,Ⅱ型(2-1)、Ⅳ型(2-2)、Ⅴ型(1-2)的发生率分别为2.02%、0.70%、0.35%,下颌切牙根管多在中段分叉,呈唇舌向分布,见表5。

表1 下颌中切牙与侧切牙双根管发生率比较 [颗(%)]

注:与双根管相比,*P<0.05

表2 不同年龄组下颌切牙双根管发生率的比较 [颗(%)]

表3 不同性别间下颌切牙双根管发生率的比较 [颗(%)]

注:与女性组相比,*P>0.05

表4 不同牙位下颌切牙双根管发生率的比较 [颗(%)]

注:与右侧组相比,*P>0.05

表5 下颌切牙根管类型的分布情况 [颗(%)]

讨 论

以往关于下颌切牙根管解剖形态的研究方法有透明标本法[4]、X线平片法[5]及显微CT图像观察法[6]。这些方法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透明牙在制作过程中需经过染色、脱钙、脱水等步骤,操作繁杂,且对牙齿有一定的破坏性,X线平片仅能提供二维结构,难以全面反映根管的解剖形态结构,显微CT图像观察法费用昂贵,扫描时间长,不能提供大样本的数据资料,目前只局限于某些科研领域的应用,而锥形束CT无需破坏牙体组织,可以从各个方向清晰地显示牙根数目、根管形态以及变异的细小根管,并且可提供研究对象的年龄、性别和牙位等信息。

本研究利用锥形束CT着重观察了下颌切牙牙根及根管解剖形态,发现下颌切牙全部为单根牙,单根管的发生率较高,下颌中切牙和下颌侧切牙双根管的发生率分别为11.11%、19.38%。这与Han等[7]用CBCT对中国人下颌切牙的研究结果相似,而高于Aminsobhani等[8]对伊朗人群下颌切牙研究结果。同时可见,下颌侧切牙双根管的的发生率较下颌中切牙高。这与李明霞等[9]的报道一致,因此,临床上在对下颌侧切牙进行治疗的过程中,更应留意双根管的存在。史志芸等[10]研究显示,下颌中切牙和侧切牙多根管的发生率与性别有关,男性多根管的发生率更高。刘成霞等[11]认为性别对下颌恒切牙双根管发生率的影响并不明显,但女性侧切牙双根管发生率高于男性。本研究发现下颌切牙双根管发生率在男女性别间无统计学差异,这与国内外一些文献报道一致[4,12]。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可能与种族、地域及研究方法等不同有关。本研究中,左、右侧下颌中切牙双根管的发生率各为11.68%、10.56%,左、右侧下颌侧切牙双根管的发生率各为19.08%、19.66%,两侧下颌切牙双根管的发生率基本一致,提示双侧同名牙双根管的发生呈对称性分布,若一侧下颌切牙为双根管,其对侧同名牙为双根管的可能性较大,临床操作时应多加注意,防止遗漏根管而造成治疗失败。

缪慧灵等[12]研究发现下颌切牙多根管的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长呈现先增长后下降的趋势。刘成霞等[11]研究发现,下颌切牙双根管的发生率在30到40岁年龄组最高,40岁后,双根管发生率明显下降,大于60岁的人群发生率最低。我们的研究表明下颌切牙各年龄组双根管的发生率在6.15% ~ 23.44%之间,其中在21 ~ 30岁和31 ~ 40岁两个年龄段双根管的发生率最高,随着年龄的增长,双根管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大于60岁的人群其双根管的发生率最低,仅为6.15%,这与以上学者的研究结果一致。赵莹等[13]报道随着年龄的增长及继发性牙本质的形成,根管腔变狭窄,粗大的根管一分为二,之后随着继发性牙本质的继续形成,根管变细、钙化,甚至闭锁,根管形态变得简单化。由此可见下颌切牙根管形态随着患者年龄及牙齿增龄性改变呈现动态变化。这对我们在根管治疗术前难度评估和治疗中的操作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蒋备战[14]应用CBCT对1352颗下颌前牙根管变异情况的研究显示,下颌前牙根管类型以Ⅰ型最多见,为80%,其次是Ⅲ型,为16.51%,并且发现了Ⅵ型、Ⅶ型根管类型。而我们的研究表明,1136颗下颌切牙中共观察到5种Vertucci根管类型,根管类型以Ⅰ型(1-1)为主,发生率为84.68%,其次是Ⅲ型(1-2-1),发生率为12.24%,Ⅴ型(1-2)的发生率最低,占0.35%,但未发现Ⅵ型、Ⅶ型根管类型,这与以往的研究结果相符[15]。这提示双根管下颌切牙多为1 个根管口,在根管中下段分为2支,呈唇舌向分布,到根尖处又融合成1个根管。因此,在行下颌切牙根管治疗时,应仔细探查,注意寻找第二根管,同时,更应注意根管清理成形,以提高根管治疗的成功率。

综上所述,下颌切牙根管形态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变异型,双根管的发生率较高。临床医师在进行下颌切牙根管治疗时应提高警惕,具有寻找多根管的意识。必要时采用CBCT技术进行辅助诊断,以确保根管治疗的疗效。

猜你喜欢

牙根管切牙牙根
机用镍钛锉在乳磨牙根管治疗中的应用
骨性Ⅰ类女性下切牙先天缺失者颏部形态的三维研究
上颌第一磨牙牙根折裂的临床特征分析
切牙管与上颌中切牙位置关系的定量研究
昆明地区人群下颌磨牙根管系统的CBCT研究
探讨儿童橡皮障在乳牙根管治疗术中的临床效果
成年骨性Ⅱ类错患者上颌中切牙牙根与切牙管的位置关系研究
紫地榆不同提取物对脱矿牛切牙再矿化的影响
根管治疗术后不同修复方式对牙根抗折性能的影响
玻璃纤维桩在上颌前磨牙根管治疗后的生物力学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