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灵丘县旅游资源禀赋及其开发探析

2019-06-09李倩倩王青竹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旅游资源

□李倩倩 王青竹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山西 太原 030027)

灵丘县位于山西东北部,大同市的东南端,处在山西与河北交界地带的北端,东部、南部与河北为邻,东与河北涞源、蔚县接壤,南与河北阜平交界,西与忻州市繁峙、本市浑源毗邻,北与本市广灵相连。灵丘地处黄土高原的边缘,中、东部山峰属太行山余脉,西、北部山峰属恒山南延,南部属五台山余脉,境内93.5%属山地丘陵,只有6.2%属平川。全县水资源储量丰富,其中,唐河的流域面积高达1611平方公里。气候属温带大陆性气候。灵丘县历史悠久,遗留的历史文物丰富,从历史起点来看,于战国后期置县,因赵武灵王墓得名,汉代见载于文献。

一、灵丘县旅游资源的成因与概况

灵丘地处三大山脉交汇处,整个县城被群山环绕,除部分地区处于凹陷盆地之外,大部分辖域都在山坡丘陵之间,最高海拔高达2234米,与最低海拔之间落差达1500多米。全县地表水流量大,流域广,其中唐河流量最大且横贯全境,冉庄河常年有水且水质优良。森林覆盖率达到了40%,县域南部多有一、二类保护林,空气质量良好。整个区域地形起伏较大,水源流量充足,岩性构造繁杂,景观生态多样。这些地理因素造就了灵丘县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历史上,这里是战国时期赵国城遗址所在地,县城东部的战国时期遗留下来的规模浩大的赵国城遗址的发现、方志的记载和口口相传的民谣互证了灵丘的历史长度和地位。这里的赵武灵王墓也真实地呈现出其与赵国的渊源,据推测,这里不仅是他身后的葬身之地,还极有可能是他游猎和训练军队的军事后方。虽是推测,灵丘的军事地位是毋庸置疑的,它在历史上地处农牧交汇区的边疆地带,是中原文化与草原文化交流碰撞的区域之一。以明长城为界来看,它地处内外长城之间,在抵抗外来侵略和融合不同文明的方面必然发挥了重要作用。因而,出现了很多与军事、民族融合等密切相关的历史人物并创造了独特的文化。这些历史因素造就了灵丘县独特的人文旅游资源。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为标准,结合灵丘县现有旅游资源情况,现将典型旅游资源作如下分类(详见表1)。

二、灵丘县旅游资源禀赋特征及分析

从数量上统计,在典型旅游资源之中,人文旅游资源占大多数,其中被评为省级以上重点文物和保护区的资源有六处,分别为觉山寺辽代砖塔、曲回寺、平型关大捷纪念馆、觉山寺、赵武灵王墓和黑鹳自然保护区,其中五处均为人文旅游资源。从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可以看出,大部分旅游资源集中在三个区域,第一个区域为县城武灵镇及东南部红石塄乡部分地区,主要包括赵武灵王墓、觉山寺、辽代砖塔、御射台遗址、赵国城遗址、灵丘县博物馆、灵丘古道部分路段、车河民俗博物馆及有机社区、李存孝故里碑、太白巍山、桃花山、桃花溶洞、下北泉村的北泉营地及实景演出等;第二个区域为县城西南部的独峪乡和下关乡部分地区,主要包括曲回寺及其唐代石佛冢群、驿马岭狙击战遗址、花塔民俗村、青檀自然保护区、木佛台生态旅游度假区和龙堂会瀑布等。第三个区域为县城正西部的白崖台乡部分地区,主要包括平型关大捷纪念馆、平型关战役遗址、老爷庙和内长城东跑池段。通过整理统计和分析,总结出以下主要特点:

表1 灵丘县典型旅游资源分类表

(一)山水之间的县城

灵丘境内山水资源丰富,有三大山脉交汇其中、山势雄伟,五条河流流经境内且水量充沛、唐河尤为突出。山脉和河流的延伸在境内形成了多层而丰富的景观形态,如平阔的空中草原、秀美的桃花山、壮美的龙堂会瀑布群和钟乳林立的桃花溶洞都同时存在在这里。独特的地貌和充沛的水量为生物提供了适宜的生存环境,其中,主要的珍贵植物为青檀,动物有黑鹳和青羊。就气候而言,由于海拔较高且被群山环绕,年平均气温比周边的北京、阜平等地低出6℃左右,夏季时人体体感明显。在地貌景观和气候形态上均与太行山东侧的平原大地形成明显对比。这种先天的地貌、生物多样性和气候禀赋是吸引旅游者前来旅游的重要背景因素。借助于这些先天的自然资源,灵丘已开发很多相关文化产品和活动,如各种有机社区及相关论坛。

(二)深远的佛教文化

大同曾是北魏的都城,辽、金、元的西京,这三个朝代是佛教繁荣发展的时期,这使大同成为中国北方的佛教中心之一。灵丘历史上多归属大同,境内的灵丘道又是北魏及其后多个朝代的重要国道,佛教文化随之得以发展。在地理位置上,灵丘紧邻佛教圣地云冈石窟和五台山,这两地的佛教文化自然会延及至此。灵丘现存佛教遗迹很丰富,据统计,全县有22个注册登记的佛教活动场所。其中最为著名的是觉山寺及其内的辽塔、曲回寺及其不远处的唐代石佛冢群。历史最久远的觉山寺始创于佛教兴盛的北魏孝文帝时期,历经多次重修。辽代重修时,在原北魏砖塔的基础上改建为现存的著名的辽代密檐式砖塔。塔身、塔座及塔室壁画的素材均涉及佛教题材,如坐佛、菩萨、力士和飞天等。据元代至元二十二年《曲回寺碑记》记载,曲回寺“肇自大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后经多次毁坏和重建后保留在原场址至今。在离寺庙不远处有唐代石佛冢,很多学者对石佛冢的由来做过考证和推测。无论是“石塔说”或是“石像覆藏说”都能从侧面反映出唐玄宗时期对于佛教的推崇。从石佛的数量上也可知当地对佛教的崇尚程度。这两座寺庙在历史上都多次遭受过不同程度的天灾人祸,在复建和保护这两座寺庙的过程中,当地的民众和贤人做出过不懈的斗争和积极的努力,并在民间形成了良好的遗风,这也反映出这两座佛教寺庙在当地文化传承过程中的重要程度。

(三)独特的边塞文化

灵丘地处中原文化和草原文化交界处,具有独特的边塞文化。战国时期,灵丘处于赵国边缘地,实施“胡服骑射”的赵武灵王就埋葬在这里,而“胡服骑射”不仅实现了便于在山地地带作战的军事目的,还促进了风俗观念的改变和民族融合的深化,使得赵国的国力加强。北魏是鲜卑族建立的政权,在军事征战、互市贸易和文化交流方面都做出了积极的努力,留下了灵丘古道、御射台仓和觉山寺等留有明显的鲜卑文化印记的人文景观。灵丘境内现存长城均为明长城,广泛分布于上寨、下关、独峪、白崖台4个乡镇,而历代长城在灵丘县的走向均有记载,如战国、汉代和北魏等时期。长城是依就山势修建的,从远处看,城墙的走向形成了高低起伏的曲线美,再加上敌楼、墩台、烽火台、阅边碑、关门、瓮城等遗存的点缀,共同构成了一种具有边塞特色的景观。

(四)延续的红色文化

在灵丘平型关发生的平型关大捷是中国军队在全面抗战爆发后的第一次胜利,也是八路军出师华北抗日战场后首战大捷,打住了日军打算攻占山西并迂回占领华北的企图。这次胜利不仅意义重大,还提高了中国人民抗战的士气,扩大了八路军和共产党的影响范围,拥有重要的政治意义。在当时敌强我弱、力量对比悬殊的客观条件下,这场胜利主要利用了平型关东北关沟至东河南镇的道路两侧高地居高临下便于隐蔽和突击的有利地形,采取伏击战术,歼灭从灵丘向平型关进犯的日军。[1]我党能够借助地理的优势来赢取战斗,体现了领导人在危急关头的英明和勇敢,更体现了他们实事求是的态度。通过红色旅游体验,可以感受到革命先辈在红色革命中的地理谋略思想和革命先辈的人格魅力[2],更能体会到普通民众为了抗战付出的坚持和民族精神。灵丘的地理位置是平型关大捷取得胜利的先行优势,也决定了它在战争时期的重要作用,各种红色文化的瑰宝如驿马岭狙击战遗址、三五九旅旅部旧址、白求恩医院遗址等都留在了这里。

三、灵丘县旅游资源开发探析

(一)主要旅游客源地——京津冀地区

据研究,中国城市居民旅游的出游市场80%集中在距城500公里以内的范围内。[3]距离相近地区的旅游资源如地形地貌、建筑景观和人文习俗往往具有相似性。灵丘地处山西与京津冀地区的交界处,其间有雄伟的太行山作为天然屏障将两者隔开,这导致灵丘与京津冀地区在地貌上的不同。地处太行山右边的灵丘为多山的高原地区,地处太行山左边的京津冀地区则是宽广的平原地区。这一高一低的地势造成了两者不同的气候特征、温度差异和生物多样性。在灵丘县众多的人文旅游资源中,吸引力较大的国家重点保护文物主要有觉山寺辽代砖塔、曲回寺和平型关大捷遗址等,其中辽代砖塔和著名的应县木塔是同一时代的;平型关大捷是抗日后的第一次胜利,平型关大捷纪念馆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特别是对于京津冀地区而言,灵丘在抗战初期对保卫华北平原起到了重要的屏障作用,在历史发展脉络和革命情谊上具有接续性。综上,从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的禀赋两方面的分析可以得出,京津冀地区应为灵丘发展旅游的主要旅游客源地。推广的旅游产品要着重山水特色,还应与避暑气候、红色教育以及佛教文化产品相结合,通过产品的整合来增强对于客源地居民的吸引力。

(二)保持旅游开发与居民休闲活动的一致

灵丘旅游资源丰富且有特色。就区域位置而言,它距离如北京、天津、太原和石家庄等中心城市的距离都“不远不近”,虽然都在500公里范围内,但时间成本超过了3小时,对于短途游的旅游者来说,时间成本较高。所以,对于长途旅游的旅游者来说,他们必然会选择小长假或寒暑假的时间来旅游,这就会形成该地的淡季,影响旅游收入和再生产。满足短途游和居民的休闲需要是解决旅游淡季供需矛盾的方法之一。据调查,我国县城居民的主要闲暇活动现状为以看电视、听广播、读报纸或杂志、亲友聚会和打扑克、搓麻将等为主。[4]限于居民的各方面条件,他们选择的这些活动的特点是离家近、进入门槛低、费用不高。实际上,县城居民对休闲和旅游活动的期望值很高。作为供给方,应捕捉这个需求点,吸引居民及附近县的居民参与到灵丘的日常休闲和短途游的活动中。而灵丘的旅游资源丰富、特色明显、主要集中在三个区域,且各区域资源特色明显,便于休闲及旅游活动的开发、组织和推广。居民休闲活动的开展能够提高居民户外活动的频率,丰富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并进一步促进休闲活动的多样化和休闲设施的完善,从而形成一种良性循环。而这些软硬件的完备和社区居民精神状态的转变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支撑。

(三)特色明显的核心旅游产品

能够提高旅游者审美体验和愉悦程度的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是旅游的核心吸引力。灵丘的核心吸引力体现在山水特色、佛教文化、边塞文化和红色文化等方面。其中第一个区域的旅游资源丰富最高且地理位置优越,四个方面的文化都有体现,应重点发展;第二个区域以山水文化和民俗文化为主;第三个区域主要体现了红色文化和边塞文化。在规划开发时,应该着重打造三大旅游区,这样既可以集中资源打造旅游功能区,使居民的休闲活动和旅游者的旅游活动具有明确的指向性,也便于配套服务设施的配置。在旅游服务设施的建设上,要依照点线结合的思路,在县城的关键节点上和主要旅游区域范围内建立旅游咨询服务中心,以三个区域为顶点建设连接三块区域的三角形交通回路,使旅游者能够流畅地流动。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在去工具化的观念[5]之下,交通工具既是工具,也可以在一定条件下转为核心旅游产品。这样可以减少旅游者的“旅途劳顿”之感,也能增加旅游者的体验,甚至很多本是交通工具的慢火车成为了网红打卡地,成为了一种特别的旅游景观。不仅如此,这种去工具化的形式利于人的自由发展,旅游者的选择范围延伸了,符合实现自我的精神定位,而不是具有功利性质地前往。灵丘各乡镇之间道路迂回崎岖,其间的交通工具也比较拥挤。这成为旅游者和休闲者的出行障碍。灵丘休闲旅游的发展可以在原来的公共交通的基础上设计具有地方特色的公共小巴。这些交通工具本身和沿路的景观便可能成为人们前去休闲的吸引物,将县域原有的开敞空间展现给居民和旅游者,也为将来的区域旅游资源整合和全域旅游的发展提供基础。

灵丘县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沉淀造就了其丰富而独特的旅游资源,这些旅游资源的特点以山水为特色构成景观底色,在其中充斥了具有佛教文化、边塞文化和红色文化等特征的人文旅游资源。这些旅游资源主要分布在三个区域,通过重点打造和交通优化结合的方式,可将灵丘县打造成日常休闲、短途游和有针对性的长途游相结合的旅游目的地。

猜你喜欢

旅游资源
我们一起“云旅游”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环球资源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资源回收
小A去旅游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旅游
激活村庄内部治理资源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