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阑尾炎患者院前镇痛护理的效果观察

2019-06-08陈瑛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9年35期
关键词:急性阑尾炎

陈瑛

【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院前镇痛护理在急性阑尾炎患者中应用的具体方法和实际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7年6月~2018年6月急诊科接收的8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所有患者均因疼痛难忍拨打120,且均由救护车转送至院内。按照处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分组,对比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更为趋近于正常,而对照组则与正常值相差较多,组间对比具有差异性(P<0.05)。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为(2.8±0.9)分,对照组仅有(4.3±1.2)分,组间对比具备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急性阑尾炎患者的院前急救中,镇痛是极为常见的一种处理措施,在此过程中配合相应的镇痛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生命体征,降低患者疼痛程度,从而提高患者生理机能。

【关键词】院前;镇痛护理;急性阑尾炎

急性阑尾炎是临床中特别常见的一类外科急腹症,在急性阑尾炎发病后,患者不仅会出现严重的发热、呕吐症状,同时其腹部还会产生阵发性和持续性的疼痛,如不及时给予患者镇痛治疗,极易导致患者因疼痛昏厥、死亡[1]。现如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导致阑尾炎的发病率不断提高,而急性阑尾炎患者的院前护理在其整体护理中占比极大,良好的院前镇痛护理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理机能,帮助患者更好的接受治疗。基于此,本文重点分析探讨院前镇痛护理在急性阑尾炎患者中应用的具体方法和实际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7年6月~2018年6月急诊科接收的8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所有患者均因疼痛难忍拨打120,且均由救护车转送至院内。按照处理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组(观察组、对照组)作以不同护理方案应用价值的对比;每组患者各40例,其中观察组中男性多于女性,人数分别为29例、11例,平均年龄为(29.5±3.7)岁;对照组男女人数持平,均为20例,平均年龄为(26.8±4.1)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差异表现(P>0.05)。

1.2 干预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基础护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查看患者是否出现其他相关并发症。给予观察组患者肌肉注射2 ml盐酸布桂嗪注射液,同时配合镇痛护理:(1)保证急救车内的急救物品、药品齐全,处于备用状态,且在有效期内。(2)初步判断患者病情后,配合医生对患者进行镇痛处理,同时给予患者吸氧、心电监护等措施。(3)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体位,包括腹屈位,屈髋屈膝位等,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疼痛,关心安慰患者,如有家属,应向其家属介绍急性阑尾炎的相关情况,同时阐述患者的具体病情,以取得患者家属的合作和理解。(4)镇痛过程中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如出现呼吸频率减慢、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情况,应立即对症处置。(5)如患者情况允许,则应该尽快将其转送到医院急诊科内,做下一步诊疗。

1.3 评价标准

(1)使用VAS评分法对所有的患者护理前后疼痛情况进行评分。从0~10分,患者疼痛程度依次递增[2]。(2)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的相关生命体征,包括血压、脉搏、心率等。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中所有试验数据均运用SPSS 20.0数据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其计量资料通过t来进行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生命体征

观察组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更为趋近于正常,而对照组则与正常值相差较多,组间对比具有差异性(P<0.05)。详见表1

2.2 疼痛情况

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为(2.8±0.9)分,对照组仅有(4.3±1.2)分,组间对比具备统计学差异(P>0.05)。

3 讨 论

急性阑尾炎多出现在青少年群体,20~30岁群体发病率最高,男性发病率超过女性2~3倍。有调查显示,当前急性阑尾炎发生率呈明显升高趋势,多数患者为发展中国家群众,欧美等国家急性阑尾炎发生率呈下降趋势。从病理学角度分析,急性阑尾炎的出现存在有较多诱因,比如阑尾感染、阑尾管道梗阻等,阑尾管道直径小,当有痉挛和梗阻等情况出现时会出现狭窄,引发分泌物逆流或淤积等问题,增大阑尾压力,造成病菌感染。阑尾直接感染与盲肠致病菌淤积等有关,如果患者和阑尾黏膜受损,在病毒方面抵抗力会有明显下降,导致病菌侵入阑尾黏膜下组织,出现感染[3]。

急性阑尾炎属于外科急腹症的一种,在发病后患者会出现持续性以及阵发性的疼痛,这种疼痛严重影响患者正常活动,导致患者无法正常就医。另一方面,大部分急性阑尾炎患者均无有效的医学知识,其腹部产生剧烈疼痛后,会导致患者心理负面情绪产生,从而影响后续治疗。所以,对于急性阑尾炎患者,在院前急救的同时,还需要配合适当的镇痛护理措施,有效缓解患者疼痛,将患者平稳的送入院内。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組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更为趋近于正常,而对照组则与正常值相差较多,组间对比具有差异性(P<0.05)。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为(2.8±0.9)分,对照组仅有(4.3±1.2)分,组间对比具备统计学差异(P>0.05)。

综上所述,急性阑尾炎患者的院前急救中,镇痛是极为常见的一种处理措施,在此过程中配合相应的镇痛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生命体征,降低患者疼痛程度,从而提高患者生理机能。

参考文献

[1] 单冬玉.人性化护理对急性阑尾炎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08):263-264.

[2] 郭莉萍,谢丽娟.非药物护理措施对学龄期儿童急性阑尾炎术后疼痛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6,23(15):188-190.

[3] 孙军刚.腹腔镜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疗效及安全性对比[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03):483-484.

本文编辑:董 京

猜你喜欢

急性阑尾炎
腹腔镜与小切口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130例的临床效果体会
糖尿病患儿急性阑尾炎术后实施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超声对急性穿孔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研究
普外科临床中急性阑尾炎临床诊治的分析探讨
急性阑尾炎合并阑尾穿孔的急救治疗方式及效果评定
急性阑尾炎患者急诊腹腔镜检查与治疗效果的初步评定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急性阑尾炎32例分析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效果研究
腹腔镜微创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临床疗效比较
粪石性阑尾炎合并回盲部穿孔手术方式探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