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本文学的形象和主题与中国题材取舍的关系

2019-06-06谢灵兰

青年文学家 2019年14期
关键词:取舍日本文学形象

谢灵兰

摘  要:本文基于当前文学界对日本文学形象和主题与中国题材关系研究缺失的现状,尝试以《牛人》和《左传》为例,通过分析《牛人》的创作背景,揭示本研究选择《牛人》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是切实可行的。然后重点围绕《牛人》和《左传》中人物形象塑造和素材的取舍,剖析不同的素材处理方法揭示的向异性主题,从而揭示出人类文化通过艺术化的取舍,能够演绎不同的、多样化生命形态,展示文学丰富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日本文学;形象;主题;题材;取舍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14--01

“任何一种文学的发展都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融合互相影响的。”[1]日本和中国具有特殊的地缘关系,文化交流也相对频繁,这就造成日本文学的形象和主题与中国题材存在密切的关系,其中取材于中国文学题材的作家、作品不在少数,例如日本作家森鸥外、中岛敦、幸田露伴、武田泰淳等,他们惯于从中国古典文学题材中取材,并融入自己创作思想,构筑丰富的文学世界。目前,我国对日本作家作品中的形象和主题与中国题材的取舍研究不足,本文拟以中岛的作品《牛人》为例,简要阐述日本文学的形象和主题与中国题材取舍的关系。

一、《牛人》创作背景

1942年,即日本昭和17年,中岛经历了人生重要的一段,中道在南洋的一段生活可谓让他经历了肉体上的煎熬,生活不如意,生命陷入严重的危机中,在精神上,中岛仿佛经历了被流放的罪犯一样,命运的恶意体验让他获得了深刻的体验,这这段时间中岛肉体和精神上的挫折和磨难,让他文学达到了人生的巅峰,创作出《古谭》《悟净出世》《牛人》等作品,因此,选择《牛人》为例阐述日本文学的形象和主题与中国题材的取舍关系具有典型意义,

《牛人》这部作品,叙述的是鲁国叔孙氏的家臣竖牛,通过自己的努力赢得了其父亲的信任,利用父亲对他的信任杀死了它的同父异母的哥哥孟丙,并将同父异母的弟弟仲壬驱逐,最后饿死了自己的父亲叔孙豹。这个素材来源于中国古典作品《左传》。

二、《牛人》文学形象和主题与中国古典作品《左传》

1、《牛人》文学形象和《左传》

《牛人》中涉及到的主人人物主要包括竖牛和叔孙豹,《牛人》主要内容的安排是紧扣着竖牛展开,从竖牛的出生、成长,以及叔孙豹的去世,这部作品中对竖牛和叔孙豹生死、性格等表现与《左传》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远远不如《左传》。

《左传》中,先从叔孙豹逃亡齐国开始,交代叔孙豹与竖牛的因果关系,然后写竖牛被杀死在关外,首级被扔在宁风之上。然后运用占卜,对叔孙豹的死亡原因进行探究,从叙述的特点分析,笔墨相对集中,而且在叙述中体现出一种强烈的因果報应思想,这一思想在对叔孙一族对竖牛最终裁决中可以窥见。竖牛打破了传统的伦理观念,犯下了滔天大罪,理应受到处死。

《左传》中地竖牛人物形象的塑造,从起初就被定位在蓄谋夺取叔孙家族权利的罪恶之人,他相继杀死自己的兄弟,最后饿死自己的亲身父亲叔孙豹,最后选择了庶出之子作为自己的继承人,竖牛虽然一度达到了自己的目的,但是最后逃不了一死,在《左传》中,竖牛充其量是一个玩弄手段以满足一己之欲的恶人,最终的结果是咎由自取,死有余辜。

《牛人》中,竖牛是核心人物,围绕这一人物展开情节,从交代竖牛的来由与出生,再到竖牛的性格,再到竖牛杀死哥哥和弟弟,最后饿死自己的亲身父亲。在作品中,中岛舍弃了竖牛霸占叔孙家产的目的,这就使得叔孙家灾祸成因扩大化,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庞大体系,包括物体、一个无法言语的庞大的意象群。

2、《牛人》主题和《左传》

《左传》中竖牛的死,将之最终定位在罪大恶极的罪人上,这体现出《左传》显著的教化思想,劝善惩恶。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左传》之大义,:维护社会伦理道德,确保社会秩序,以实现太平盛世。

但是在《牛人》中,中岛没有因循《左传》的思想,没有表现竖牛之死,而是着重表现竖牛的冷酷,这种冷酷不是片刻的,而是弥漫着竖牛的全身是,甚至可以说是深入骨髓。中岛笔下,他没有得到如《左传》中的惩罚,将他置于获胜者的角色上,这种胜利具有压倒性。

这种不同的结局处理,不仅体现在人物形象的取舍,更是为了主题的表达,在中岛的笔下,它更关注罪恶存在的本体,让读者感受到其危害人类的意图,以及这种危害存在的形态,这样就摆脱了题材的时代局限性,构建一个全新的文学世界。《牛人》和《左传》思想主题的相异性启示我们,“通过对题材的不同取舍,不同的人物处理方法,可以演绎不同的主题,也可以呈现不同的生命形态。”[2]

三、结语

通过《牛人》和《左传》的简要分析,我们不难看出《牛人》的题材源自于中国古典作品,但是这种取材不是对中国古典作品素材的简单照搬,而是对文学形象进行创造性重构,从而摆脱源素材主题思想的局限性,展现出更加深厚、丰富而多样化的主题,引发读者对人生、对生命的思考,展示出作者杰出的文学才能。“人类文化是可以交融的,也是互为影响的。”[3]作为出色的文学家,要善于汲取人类文化的一切成果,并进行合理而富有创见的取舍,演绎多样的生命形态,展示文学独特的艺术特质。

参考文献:

[1]周金坤.论近代日本文学中的中国形象[J].赤子:上中旬,2016(09):89-90.

[2]李雁南.在文本与现实之间——浅析日本近代文学中的中国形象[J].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2005(05):34-35.

[3]李亮.论井上靖西域题材小说中中国人物形象的意义[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5(11):45-45.

猜你喜欢

取舍日本文学形象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取舍之道
做好音乐歌唱教学环节的取舍研究
取舍之间彰显有效教学
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取”与“舍”的思考
论日本文学
论导演创作的指挥棒
《水浒传》宋江形象探析
简述中国戏剧语言
中日十二生肖之亥猪形象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