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诗歌美学角度评论叶燮《原诗》

2019-06-06邵禹珂

青年文学家 2019年12期
关键词:胸襟原诗

摘  要:《原诗》是继《文心雕龙》之后,另一部系统性和理论性相统一的文艺理论著作,作者叶燮在“诗法”和“诗教”的基础上,将诗歌理论提高到审美的层次,使之具有诗歌理论与美学相结合的特征。《原诗》论述了诗歌的审美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阐明了诗歌的艺术创作和发展,以及对诗品与人品也做了进一步的解释。

关键词:《原诗》;叶燮;胸襟

作者简介:邵禹珂(1995-),女,哈尔滨师范大学文艺学硕士在读,哈尔滨国学学会成员。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12--01

一、诗歌的本质

在《原诗》内篇中,叶燮提到诗歌之发端,他认为心里有所触动才会“兴起其意”,形成措辞和句子,进而形成篇章。当人有所触动而兴起之时,“其意,其词,其句,劈空而起,皆自无而有,随在取自于心。”写出描述“情,景,事”的诗歌文章。“兴起”也需要参照物,怎么才能触动人心,让诗人“兴起”?叶燮认为无论是大自然的天地之变,古今之变,山岳河川变化,还是人世间的“兵刑礼乐,饮食男女”,能够做成文章的缘由千千万万,但总结起来无非是“理、事、情”三类。也就是说,诗歌文章表现的对象离不开“理、事、情”三方面。“理、事、情”是人世间不同生活的反映。

在葉燮的诗歌美学中,“情”是诗歌表现的主要对象,也是“兴起”的主要原因。他认为诗歌是出于“情”,但要“揆之于理而不谬,则理得”,也就是创作诗歌时抒情首先要符合逻辑规律,才不至于产生谬论;其次要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征之于事而不悖,则事得。”不违背事物发展规律,才不会产生悖论;至于抒情,要做到“情而可同”,于理、于事,于情,要做到“当乎理,确乎事,酌乎情”,这样就掌握了诗的创作方法。在“理、事、情”三者中,“理”和“事”都是不需刻意描述的事实,正如生活中最常见的道理。“情”,才是诗歌要表达的思想核心。

二、诗歌的创作胸襟

叶燮认为作诗像建房造屋,无论多么美好的楼宇,都不是凭空而造成为海市蜃楼,三山云气。建房需要基地,而且基地还不能在“荒江穷壑,负郭陋巷”,必须在车马舟楫都能通达之处。作诗也需要基地,而诗歌基地就是诗人的胸襟,胸襟包括“才、胆、识、力”四方面。有胸襟才能将眼前的境界、事物书写成诗。杜甫就是具有这种才能的人,所以他的诗都是通过眼前景物,而触发思君王,忧祸患,悲时日,念友朋,吊古人之感。

叶燮认为,一个优秀的诗人,要创作出流传千古的好诗,必须有胸襟,即是具备“胆、识、才、力”。这里所说的“胆”,是对自己的高度自信,有胆才不会畏缩不前;“识”指的是学识,是对知识的积累,积累知识要灵活运用,否则就成为“两脚书橱”;“才”是与生俱来的智慧,有才的人才能在写作时勇于创新,不必刻意继承谁,也没有人习得继承自己的本领,司马迁、左丘明、贾谊、李白、杜甫等人就是这样的人才。“力”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分辨鉴赏能力,这种能力是凭个人主观能力形成的,不必在意别人的看法,坚持自己的主见。具备这些能力的诗人,才能创作出流传千古的诗句。

叶燮提出作诗有“死法”和“活法”两种,所谓“死法”就是刻意去学习起承转合,平仄韵律;活法则是如杜甫那样有胸襟和创新能力,能够将眼之所见书写出来。从这些理论中可以看出,叶燮论述的诗歌美学客体,是通过发现生活中的“情趣”而创作,但这种情趣必须建立在“理”和“事”客观存在的基础上,也就是要在生活中有发现。那些生活中不存在或者有悖事理的,是无法引发读者共鸣的。而诗歌的美学主体就是诗人的“胸襟”,也就是“才胆识力”。以杜甫为例,就是需要诗人具备去国怀乡和忧念亲友的情怀,加以创新和分辨能力以及渊博的学识。

三、叶燮诗歌美学的价值与启迪

叶燮诗歌美学理论最大的特点是通俗易懂,主要是他的创作方式所决定的。自古以来,美学作为抽象概念,不仅难于表达,也很难让人理解接受。但叶燮的《原诗》,在阐述诗歌美学时,不是将美学作为重点来进行论述,而是将诗歌美学、诗歌评论、诗歌本质和诗歌创作方法相联系。他通过对历代诗歌发展,来阐述诗歌作为一种文化形式,一直随着社会变化而不断改进。从诗经到汉朝五言诗的“诗言志”;再到建安、黄初时期用诗歌进行交流、记录社会现象;魏晋南北朝诗歌成为士大夫的消遣;唐宋时期大家辈出,诗歌又成为感怀伤时的载体。在朝代更迭发展中,诗歌表达的内容越来越丰富,语言也历经由质朴变成华丽奢靡,又变回质朴的轮回。

叶燮关于诗歌的本质论述,以及对诗歌的创作要求,在今天的诗歌创作也发挥着重要启迪作用。我国现当代诗人很多都是“为赋新词强说愁”,诗歌内容脱离生活,这样的创作,很难像唐宋以及建安七子那样,给人震撼发人深思。按照叶燮的诗歌理论,完全背离了“理、事、情”。在创作手法上,有些人盲目追随古人,过分讲究诗词格律,平仄韵;或者学习外国诗人的手法,缺少自我创新,因而无法创作出流传千古的诗歌。

参考文献:

[1]董兴存.叶燮《原诗》中的诗歌辨体思想[J].宜春学院学报,2018,40(08):99-103.

[2]李立,李建中.叶燮的比喻性诗学[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38(04):122-131+192.

[3]李亚飞.论叶燮《原诗》的创新性[J].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2017,34(03):30-33+38.

[4]张兆勇,张彩云.论叶燮《原诗》美学思想[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29(04):15-19.

猜你喜欢

胸襟原诗
新的开始
峨眉山月歌
改诗为文三步走
宽阔的胸襟
书画家要有胸襟气度与人生境界
要有合作的胸襟
21世纪以来叶燮《原诗》研究综述
21世纪以来叶燮《原诗》研究综述
海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