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历史主义视角下的《迷舟》

2019-06-06李继晨

青年文学家 2019年12期
关键词:新历史主义戏仿偶然性

摘  要:格非于1987年发表成名作《迷舟》,从此以“叙述空缺”闻名于先锋作家之间,《迷舟》具有浓郁的抒情风格。我们深陷于作者编织的层层“谜”之中,在迷宫之下,包含的是宿命性,偶然性和神秘性。个人生命体验与正史意识形态的表达构成了文章的矛盾张力,作者在表述中并没有迷失自我,在对人类个体命运探索之中,彰显了作者对自己以及对世界的态度。《迷舟》正是这样的一部新历史主义作品。

关键词:《迷舟》;新历史主义;偶然性;戏仿

作者简介:李继晨(1995.12-),女,汉族,河北张家口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现就读于河北大学文学院现当代文学专业。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12-0-01

一、对宏大历史的消解

《迷舟》的背景出自史实,但是故事却是完全虚构的,作品中没有宏大的战争场景,没有鲜血与牺牲,体现的是作者对战争的疏离与漠视,在这个虚构的故事中,战争与革命就是一个背景,是推动故事发展的一个动力。文章一开始介绍了故事发生的时间以及背景,1928年3月21日,由于孙传芳部队的不堪一击,部队节节溃败,最终守军31师不战而降,国民革命军突然出现在了兰江和涟水交接处,迅速控制了重镇榆关,在战争一触即发的时刻,孙传芳抽调精锐部队驻守在棋山要塞,并派遣棋山守军所属32旅旅长萧潜入对岸村落查探敌情,作品以萧这个战争中微不足道的普通人7天的生活以及命运展开故事情节。

《迷舟》展现的不再是北伐战争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还有所谓的战争的重大的意义,战争的正义与否以及战争的最终结果,在叙述中根本不再重要,着眼点在于战争之下普通人的命运以及体验,萧作为孙传芳部队的一员,他被定义的是非正义的一方,作者关注的是人的本性,欲望,在字里行间的描述之中,压抑,痛苦,惘然以及欲望都交織在了萧的生命之中。

二、历史的偶然性与宿命论

《迷舟》可以说是真实清晰而又扑朔迷离,作为孙传芳棋山守军所属32旅旅长的萧,接到秘密指令要求凌晨潜入小河村调查详细情况,而小河村正是萧的故乡,在此期间,他参加了父亲的葬仪,并偶遇了杏,杏让他回忆起了昔日的岁月,之后他与杏偷情,但是东窗事发,得知此事的三顺的丈夫阉了杏,并扬言要杀死萧,萧怀着愧疚连夜去榆关看望杏,攻陷榆关的正是萧的哥哥,奉命监视萧的警卫员误以为萧去榆关是为了传递情报,于是顺理成章地杀死了萧,萧死于一场误会。故事的背景,起因,过程都交代得很清楚,最后出人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但是直到最后我们仍然如坠云里雾里,雾霭般的迷雾笼罩着我们。

人生如迷舟,一切的偶然,一切的微不足道看起来似乎都是平平常常的,可是结合萧一系列的偶然与悲剧,一切似乎都是命中注定,冥冥之中一种神秘的力量在编织着人的命运。萧本来是带着侦探的任务来到小河村,可是这里却是他的故乡,在战争的前夕偶遇了他的初恋杏,让他的军心溃散,攻占榆关的北伐军首领恰好是他的哥哥,本来萧是去榆关看望自己的情人杏,但是却与上司怀疑他通敌的猜疑正好契合,最终被自己最为信任的警卫员开枪杀死。在萧得知故乡的马三大婶来到鲜为人知的棋山守卫所,并向萧报告了他父亲的死讯时,对于即将到来的大战的某种不祥的预感紧紧地困扰着他。萧的谨小慎微的母亲预感到的“她发现儿子完全地变了,不祥的预感又开始泛滥起来。”萧对自身也时常困惑不已,他觉得像是有一种更深远而浩瀚的力量在驱使他,文中多次提到了“不祥的预感”,这是历史中个人的体验,偶然性成为了颠覆个人命运的手段,人的命运充满了神秘莫测性,“迷舟”就是生命的不可知性。

三、战争的戏仿与反讽

萧始终在情欲与生死之间徘徊,最终萧湮没在欲望之中,在欲望的困境之中不可自拔。夏季的热风中他闻到了一阵果香,他贪婪地吸了一口气,回忆起了与杏一起的时光,虽然萧再次见到杏的时候,杏已经与三顺结婚,而他是带着侦探的任务来到的村庄,但是此时情欲已经将他包围,之后在得知三顺不在家的情况之下,堂而皇之地与杏偷情,警卫员极其小心地提醒萧是不是该回棋山了,因为大战即将开始,此时的萧对此的反应是愤怒地将手枪的枪柄重重地敲了一下桌子,表达自己的不满。在他随手拿起桌上的—本父亲临终前的手稿时,上面写着“我不再奢望能见他一面,他的军队不久就要覆没。”他感到了耻辱与羞愧,想到自己在小河村浑浑噩噩的生活,于是决定赶回部队,可是此时他的意念深处划过了杏的面孔,可是杏又再次让他改变了初衷,毫无疑问此时情欲占据了上风,也为他之后的毙命埋下了伏笔。在战火纷飞的岁月中,在千钧一发的形势下,萧的心中只有情欲,对警卫员的忠告置若惘然,对自己的职责视而不见,完全是对战争的戏仿。

“迷舟”这个标题便有着人生不可知的主题象征,“迷舟”其实是“虚无”。现实困境并不能阻挡人们,但心灵的束缚却足够让人迷失自我,《迷舟》在人性沉沦与生命的苦难中同时寄寓了精神救赎的希望,这种对历史与人性的终极关怀,穿透了历史生命的厚重,启示着我们去追寻遥远的精神家园。

参考文献:

[1]何丹:《迷舟》的新历史主义解读.名作欣赏.2018年第29期。

[2]马友平:新历史主义小说创作的文化审视.文艺争鸣.2007年第10期。

[3]徐勇:新历史主义批评. 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三期。

[4]路文彬:游戏历史的恶作剧——从反讽与戏仿看“新历史主义”小说的后现代性写作. 中国文化研究.2001年第2期。

[5]王凤玲:偶然性:新历史主义小说的一种叙事策略.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第7期。

猜你喜欢

新历史主义戏仿偶然性
论吴绮缘《反聊斋》对《聊斋志异》的戏仿与祛魅
选择(外一首)
“三国杀”背后的文化分析及启示
《亨利四世》中的颠覆与抑制解读
直面历史
偶然中的必然——夏娃偷食禁果原因的哲学性分析
新历史主义批判视角下小说《灿烂千阳》的研究
浅谈现代陶艺创作中的偶然性
Unit 15—16易混词语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