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 建设特色教育强省

2019-06-05朱新武

当代贵州 2019年1期
关键词:全省贵州特色

文_朱新武

全省教育系统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省教育大会精神,切实增强紧迫感、责任感、使命感,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特色教育强省。

2018年12月14日,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教育大会,出台了《贵州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特色教育强省实施纲要(2018—2027年)》,提出了教育发展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和五项行动计划,擘画了贵州未来10年教育发展的蓝图,标志着贵州开启了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特色教育强省的新征程,必将深刻改变贵州教育事业的面貌,对贵州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全省教育系统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省教育大会精神,切实增强紧迫感、责任感、使命感,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特色教育强省。

深刻领会大会精神。全省教育大会布局了未来10年贵州教育发展大棋局,是一次举旗定向、坐标定位的大会。孙志刚书记站在全省全局的高度,深入阐述和解读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全面贯彻了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精准分析了当前我省教育存在的短板和面临的形势任务,科学谋划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教育工作的战略任务。谌贻琴省长的重要讲话,强调要更加自觉地把教育放在优先位置,对全面推进教育内涵式发展、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落实教育相关保障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两位领导的重要讲话,必将引领和推动全省教育工作开创崭新局面。全省教育系统一定要以这次大会为契机,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四个意识”,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深刻领会大会精神,不断增强做好新时代教育工作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确保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落地生根、取得实效。

突出特色建设教育强省。特色就是竞争力。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特色教育强省,必须找准定位、发挥优势,做足特色文章,多争取“单项冠军”。要在学科设置上培育特色,立足贵州这块土地,围绕大扶贫、大数据、大生态三大战略行动,调整优化专业设置、学科结构,着力办好食品加工、山地农业、大数据、山地旅游、生态环境治理、茶学、新材料、民族文化等领域的特色学科。要在科学研究上形成特色,把全省科研优质资源整合的文章做好,着力推动高校科技创新资源开放、共享、协同,把科研院所、高校、企业之间的资源统筹起来,围绕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急需领域开展协同攻关,力争取得一批具有贵州特色的行业级世界级科研成果。要在办学模式上打造特色,善于借力,和名校联姻、与巨人同行,切实把合作办学工作做实,加快引进先进治学理念、办学模式,推动我省办学水平快速提升。要在职业教育上突出特色,紧紧围绕脱贫攻坚办职业教育,按照技能易掌握、就业门路宽来设置专业;围绕高质量发展办职业教育,坚持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加快形成紧扣产业、各具特色、错位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着力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在全省各级各类学校深入开展“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教育,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要加强品德教育,用好各级各类学校“道德讲堂”等平台载体,积极开展“明礼知耻,崇德向善在校园”等主题实践活动,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培育和弘扬新时代贵州精神,引导学生踏踏实实修好品德,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要强化学校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工作,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开足开齐体育课,帮助学生养成科学锻炼的良好习惯,全面加强学校美育,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勤工俭学、志愿服务、实习实践活动,使广大青年学生在实践中养成劳动习惯、奋斗精神。

强化服务经济社会能力建设。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奋力开创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是发展之需、教育之责、时代要求。要坚决打好教育扶贫这场硬仗,大力夯实农村义务教育,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带动脱贫的重要作用,发挥教育资源优势助力健康扶贫,深入开展教育扶贫结对帮扶,不断拓展和提升教育服务脱贫攻坚的空间和能力。要进一步拓展深化“校农结合”工作,让更多“菜篮子”直通学校“饭盘子”,推动农村产业革命向纵深发展。要鼓励广大农业科技方面的专家教授积极深入贫困地区一线,让更多“菜教授”“果专家”“羊博士”等在农村大地发光发热,找准产业路子,开出脱贫方子,帮助贫困地区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要发挥高校学科优势和科研技术力量,帮助贫困地区加强产业发展顶层设计,指导开发打造一批特色产业、产品,助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要围绕贵州的发展来办学、来培养人才,紧扣大扶贫、大数据、大生态三大战略行动,着力培养更多创新型高科技人才。要适应全省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培养更多实用型高技能人才,为各行各业源源不断输入高素质的产业生力军。

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改革开放是教育发展的活水源泉和不竭动力。新时代贵州教育要实现重大突破,就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着力研究问题、破解难题,把一切有利于教育发展的资源充分利用起来,把各方面支持教育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努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高质量发展的教育体制机制。要对标对表抓好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按照中央和省委部署要求,进一步推进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问题,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要全链条推进教育综合改革重点任务,统筹推进育人方式、考试招生、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等领域改革。要结合贵州实际谋划教育改革创新。鼓励各级各类学校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大力发展“互联网+教育”,建好“多彩贵州教育云”,与时俱进创新教学方式方法。要不断提高教育开放水平。打造“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升级版,实施好贵州省“千人海外留学计划”,深化同东部对口帮扶城市合作办学,加强同全国重点高校的战略合作,推动贵州教育更好“引进来”“走出去”,进一步扩大教育开放受益面、辐射面和影响力。

作者(右)在荔波县了解教育发展情况。(贵州省教育厅供图)

发挥教师队伍的基础作用。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要把教师队伍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家化教师队伍。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全面实施师德师风建设工程,推动教师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要加强教师培养,对符合条件的非在编教师要加快入编、同工同酬。鼓励城镇和优质学校教师到乡村学校交流轮岗。充分发挥“国培计划”示范引领作用,加强各级各类骨干教师培养培训,实施中小学百千万人才培养计划,鼓励高等学校培养和引进高层次人才、学术团队,落实好引进人才有关政策和待遇。要提高教师地位待遇,着力提高教师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把更多教育投入用到改善教师生活和工作条件上,到2020年教师平均工资收入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深入实施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让广大教师安心从教、热心从教。

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加强教育系统党的建设工作,事关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事关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旗帜鲜明讲政治,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确保教育事业始终朝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前进。要严格落实各级党政责任,尊重和钻研教育,齐心协力、齐抓共管,找准当前教育事业发展中的短板和问题,采取可行措施回应社会关切。要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坚持课堂课外、网上网下相结合,全方位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主动权、话语权。要加大教育系统全面从严治党力度,把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贯彻到学校工作各方面,在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抓班子、带队伍、保落实上更好发挥领导作用,严格选人用人,加强组织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推动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全省贵州特色
从梁家河大学问汲取力量——全省《梁家河》热再升温
解读“万马如龙出贵州”
忻州市:光伏扶贫总量全省第一
“贵州制造”的前世今生
前三季度山东县域经济生产总值占全省94%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贵州古驿道
让世界感知多彩贵州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
抓普及、促提高、创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