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说数学”中提升数学思维

2019-06-03徐宝琴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19年12期
关键词:说数学情境思维

徐宝琴

摘  要:语言与思维这两者之间是存在紧密的联系的,语言是思维的外显形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说数学”十分重要,通过借助“说”的情境,驱动数学思维;经历“说”的过程,激活数学思维;丰富“说”的内容,提升数学思维的策略,能够让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走向高效化。

关键词:“说数学”;数学思维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是重要的教学目标,但是现在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却很少引导学生进行“说数学”,这样就导致了他们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弱化。心理学研究表明,语言与思维这两者之间是存在紧密的联系的。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说数学”中提升数学思维。

一、借助“说”的情境,驱动数学思维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展示教材中具有启发性的素材,能够有效聚焦学生注意力。因此,教师要善于在课堂上为学生创设“说”的情境,这样既有助于巩固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以及数学技能,还能够充分地体会存在于数学知识之间的密切关联,从而对所要学习的数学新知进行感知,进而产生學习新知的强烈欲望,驱动他们的数学思维。

例如,在教学“圆的面积计算”时,笔者首先带领学生回顾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特别是具体推导的过程。针对这些已经学习过的知识,有部分学生可以清晰地说出面积计算公式,但是对于实际的推导过程,并不能做出准确完整的表达。此时,通过评价、补充以及整理这一过程,能够帮助学生完善不合理的回答,同时也帮助他们深化了对旧知的回忆,为接下来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学习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中,由于前面学生经历了“说”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过程,因此他们的求知欲望就得到了有效激发,特别渴望了解怎样才能成功计算出圆的面积?怎样才能展开有效的公式推导?怎样才能做出更完整、更准确的表达?……学生的这些行为和表现显然能够为接下来的公式推导进行良好的铺垫,激发学生主动求知的欲望。

现在,一些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过于关注动态情境化,虽然这对于小学生来说具有极强的吸引力,但只关注视觉,并不能充分训练“说”的能力;虽然学生能够被动态情境中的情节深深吸引,但却难以快速进入学习状态。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针对情境的创设,还需要突出“说”的元素,在其中引入几个具有思考性的问题,使学生能够在问题的引导下,立足于相应的情境,充分利用数学知识有效解决问题,这样不仅有助于唤醒他们主动参与的热情,还能对思维有所促进,有效训练“说”的能力。

二、经历“说”的过程,激活数学思维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经历“说”的过程,这样就能有效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

1. 教师示范引领“说”

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虽然具有语言表达的欲望,但却不知道怎样才能完整清晰地表达个人观点,不能基于数学的方式清晰地展现自己的思维成果,所以教师应当做好带头示范作用,这样才能实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才能使学生结合教师的示范,做到真正“会说”。

例如,在学习“认识物体和图形”时,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以及三角形等图形,还要结合数学语言对图形及其特点进行完整的描述。如果只依靠学生的自主观察以及自由发挥,很显然,他们的表达会过于零散,有欠规范,因此教师的示范引导不可或缺。以三角形为例,首先带领学生认真观察图形,说出基本特征,之后根据学生所提出的条件展开系统化梳理,然后完善概念。在教师的示范描述下,学生可以根据教师所描述的方法,尝试对其他图形做出描述。在这一环节中,应当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由小组成员共同合作完成任务。由于已经有了教师的正确示范,再加上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合作,所以学生们的数学语言表达不仅准确,而且规范,同时在这一过程中,他们的观察能力以及思维能力也能够得到显著提升。

2. 鼓励学生创新拓展“说”

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材中,很多信息都有助于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对教材进行更深层面的挖掘,使学生能够大胆创新,主动表达个人见解,这样既有助于促进他们语言能力的提升,还有助于发展数学思维。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笔者首先为学生划分学习小组,由学生自主尝试动手操作:判定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否为180度。有的小组选择使用量角器,然后计算得出角度的总和;有的小组选择拼接的方法,看看如果将每一个角剪下来是否可以拼成一个平角。笔者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进一步的验证,并借助课件的方式帮助学生规范语言表达,从而让“听数学”成功地转化为“做数学”。

以上案例中,笔者所提出的具有探究性的问题,既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创新火花的碰撞,又能够使学生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建立良好的合作意识,不仅能学习他人长处,还有助于激发个人潜能,有效促进学生之间的良好沟通,进而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

三、丰富“说”的内容,提升数学思维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完成新知的教学之后会结合本课的教学目标以及重难点,为学生设计对比练习,并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小结。这样做,一方面是为了有效巩固所学,明晰容易混淆之处;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能够基于不同层次的学生促进各自的发展。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根据教学内容明确“说”的内容,以此帮助他们扫清思维障碍。

1. 引导学生“说关系”

对于数学问题来说,不管是条件还是提问,都比较明确,但是切不可急于做题,应以此为基础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说明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这样学生的思考才能更全面,也才能有根据。如果是对解题存在困难的学生,可以将题目进行分解,设计成一连串具有连续性的问题对学生的思维形成引导,促使学生展开积极思考和有效表达,进而就能够循序渐进地实现对数学问题的深入表达,形成具有逻辑性的规范的数学语言。

例如,教学“求和”问题时,可以先向学生展示图片,图中包含6只白兔及8只灰兔,求白兔和灰兔一共多少只。针对这一问题,可以将其分解成以下填空题的方式:白兔有(   )只,灰兔有(   )只,白兔和灰兔一共有(   )只。在学生思考的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谈一谈“一共”所代表的究竟是何含义,应当选择怎样的方法展开计算。通过这样的分析和训练之后,针对此类问题时学生们就能够了解题意结构,快速找到准确的解题方法。

2. 引导学生说“总结”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加大对总结拓展这一环节的重视,这是促使学生展开“说”的最佳契机。而且这一环节中的“说”,可以实现深化课堂教学实效的目的,同时还是促进思维发展的有力举措。

例如,在教学“圆柱的体积计算”时,笔者首先设置了两个问题:(1)本节课我们所学习的知识有哪些?(2)我们是如何学到这些知识的?针对这两个问题,要求每一个学习小组分别谈一谈,回忆本节课所涉及的学习内容,然后指名学生说出圆柱体积的推导过程。根据教学反馈,笔者发现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够成功地说明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由来,也能够准确把握长方体和圆柱体之间的关联。可见,如果教师可以在恰当的时机给予学生相应的引导,学生便能通过转化、观察以及比较等一系列学习方法,立足于繁杂的文字表达,准确把握其中高度的浓缩语句,为“说”的全面奠定良好的基础。而且,当学生具备这种经验之后,再遇到类似的问题时就能够选择这一方法展开自主判断,充分展现个体的思考过程,促进知识的迁移,真正实现授之以渔的教学目的。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说数学”十分重要。只有这样的数学课堂才能以课标为核心实现创新,既实现“说”的能力的有效训练,又有助于促进数学思维的进一步发展。

猜你喜欢

说数学情境思维
不同情境中的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护患情境会话
由内而外 说出己见
培养学生“说数学”的能力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