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辅导员—导师制”教育管理模式的实施途径

2019-06-03石乐王巍姚玉环

科教导刊 2019年11期
关键词:实施途径导师制辅导员

石乐 王巍 姚玉环

摘 要 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辅导员—导师制”教育管理模式的实施途径就是在医学本科生的教学管理队伍中,除了传统单一的配备专职辅导员作为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结合医学生的培养目标,配备学业导师作为培养学生专业素养的重要力量,配备临床导师作为提升医学生临床技能的突出力量,实践“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素养教育、临床技能培训”三位一体的“辅导员—导师制”的双重学生教育管理模式。通过专职辅导员、学业导师和临床导师的积极引领,实现各路“育人纵队”的“横向衔接”,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教育管理新模式,形成“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的育人格局。

关键词 导师制 辅导员 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 实施途径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9.04.032

Abstract The way to implement the "Counselor-Tutor System" educational management model for undergraduates majoring in clinical medicine is to equip the teaching management team of medical undergraduates with academic tutors as an important force to cultivate students' professional qualities, in addition to the traditional single full-time counselors as the backbone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students, combined with the training objectives of medical students. As a prominent force to improve medical students' clinical skills, clinical tutors practice the dual student education management mode of "counselor-tutor system" which integrat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rofessional literacy education and clinical skills training". Through the active guidance of full-time counselors, academic tutors and clinical tutors, we can realize the "horizontal convergence" of various "educating columns", form a new mode of education and management of all-round, all-round and whole-process education in a real sense, and form a "division of labor, cooperation and joint management" education personality style.

Keywords tutor system; counselor; undergraduate students majoring in clinical medicine; ways of implementation

在传统单一的专职辅导员学生教育管理模式中,由于专职辅导员管理的学生人数众多,工作内容繁杂,工作的有效性和深入性存在一定程度的欠缺。此外,一部分非医学专业的辅导员由于欠缺医学专业的相关知识,无法精准的解答学生的专业困惑,对学生进行专业认知的引导。

所谓医学生“辅导员—导师制”教育管理模式是由学校搭建平台形成的校方、教师方和学生方三方共同参与的一个完整的育人管理系统。在学生教学管理队伍中,配備专职辅导员、学业导师和临床导师三重教学管理师资队伍,实践“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素养教育、临床技能培训”三位一体的“辅导员—导师制”的双重学生教育管理模式。通过学业导师和临床导师配合专职辅导员在不同阶段的不同层面的引导助力,实现医学生基础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技能的有机结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是该管理模式的精髓所在。

“辅导员—导师制”教育管理模式实施途径的基本思路是: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入校后,结合医学生培养目标在不同的教学阶段先后配备学业导师、临床导师辅助辅导员的育人工作,形成“点面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管理模式。专职辅导员的工作重点在“面”的管理,主要负责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活适应等方面的管理;学业导师的工作侧重“点”的管理,重点培养学生的专业认知和专业认同。同时,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加强对医学生的医学人文教育;临床导师在医学生见习、实习期间指导医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习与病人沟通的方法,熟悉应有的职业道德,在理论与实践中进一步提高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培养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为今后走上临床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1 以专职辅导员作为骨干力量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作为一名特殊复合型人才,医学院辅导员,除具备与辅导员工作密切相关的教育、心理、管理等基础知识外,还应基本了解一些与医学专业相关的医学概论知识和临床概论知识以方便思想教育工作的开展。

辅导员应加强与学业导师和临床导师在学生日常管理中的沟通与合作。将德育与学业导师的专业教育和临床导师的临床技能培训相结合。珠联璧合,相得益彰。此外,辅导员应丰富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内涵,将思想教育与专业教育,学生管理和教学管理相结合,弥补自身工作的不足。做好思想工作,将德育渗透到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2 以学业导师作为重要力量培养医学生的专业素养

2.1 引导学生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

根据中国高等医学院校的学生生源,大多数医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没有接触过医学知识,也无法理解医学研究。有些学生选择医学专业是因为他们出生在一个医学家庭,并且被家庭环境选择来学习医学;有的学生是单纯凭借对医生这一职业的向往与热爱考取了医学院校;而有一部分学生是“被學医”,即自己不知道选择什么专业,服从于家长的安排选择了医学专业。前两类学生对医学专业的学习有一定的兴趣,而第三类学生对医学专业的学习缺乏浓厚的兴趣。与其他专业课程相比,医学专业课程具有专业性强、专业课程繁重、学习周期长、精力消耗大的特点。引导医学生形成专业认知、培养学生学习医学专业的浓厚兴趣,是学业导师在学生入学阶段需要完成的首要任务。

2.2 培养学生学自主学习和创新学习的能力

首先,学业导师应指导医学生树立自主学习和创新学习的学习理念。医学专业的研究具有更多的专业性、自主性、灵活性和探索性。学业导师应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习惯,提高自学能力。同时引导学生广泛涉猎相关知识,学会充分利用整合身边的图书馆、人体科学馆、资料室、网络等学习资源,拓宽知识面,构建合理、完整的知识结构。其次,学业导师应帮助医学生了解医学学习的特点和规律、不同阶段教学计划的安排、各学科的知识结构和相互关系,培养医学生的专业认知。最后,学业导师还应及时指导和帮助学生理性梳理和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确保学生学习内容的系统性、完整性和科学性。

2.3 注重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

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是培养科研意识。由于医学本科生缺乏对学科或专业缺乏的系统知识储备,对所选专业领域的科研动态了解不深,专业术语以及专业词汇的缺乏限制了其对文献尤其是英文文献的阅读和发掘能力,导致阅读文献数量及深度不够。因此,学业导师应当采取有别于研究生的培养方案,尝试从教科书中基础、直观的知识点切入,就学生感兴趣的知识点选择相关领域的研究,并指导其拓展相关领域研究的进展,帮助学生发现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或者指导学生通过搜集其感兴趣的相关数据库,从直观的数据中发现问题,归纳总结可能存在的共性或特殊性的规律,并结合学科的特点,引导学生开展科研创新设计或实验。

3 以临床导师作为突出力量提升医学生临床技能

3.1 注重临床人文教育,培养良好的医德

临床导师不仅仅传授专业技能,更应在教学过程中将医患沟通技巧、医生职业道德、面对突发状况的心理素质等展现出来。同时,设置情境教学模式,将道德、伦理、法律、政治等学科知识引入临床教学中,抓住实习契机引导学生根据各种情境信息,科学分析,制定不同的处理治疗方案,促使医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分析、思考、解决医疗问题,提升面对突发紧急情况的应变能力和处理能力。

3.2 加强培养学生的临床实践操作能力

亚里士多德曾说过:“靠书本知识不可能成为医生。医学书籍仅为医学知识的传授提供手段和便利,对医学技术人员有用。但对于没有受过医学培训的人来说,这是无用的。真正的医学教育在医疗实践。”五年制本科医学生在入学后的前三个学年的专业学习主要以基础理论知识为主。在基础理论知识学习阶段,由于缺乏接触实际病理及临床诊疗的机会,加之医学专业知识本身抽象、分散的特点,医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是机械僵化的,缺乏系统性。因此,在理论知识的学习过程中,临床导师要注重培养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引导学生在临床操作过程中要积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会分析和比较。并结合临床操作中遇到的问题去复习理论知识,回归理论,发展理论,积极积累经验,如此良性循环。

3.3 重视临床思维培养和临床技能培训

临床技能训练是医学生临床工作的基础,并且不熟悉临床实践的医学生往往忽视临床技能培训的重要性,需要临床导师在教学过程中反复强调。首先,在示教典型病例的过程中,教师允许学生通过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进一步熟悉和巩固他们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然后导师进行归纳总结,肯定学生正确的操作部分,纠正学生不规范的操作和行为,帮助学生初步掌握印证在病人身上的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过程,加深理解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其次,临床导师在病例讨论过程中,应注重帮助学生整合教材基础理论知识和临床知识,比如结合病例中的知识点进行相关基础理论知识的提问来扩展学生的横向和纵向思维空间,加深学生对疾病的认识。最后,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临床思维模式,提高学生识别疾病的能力。

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辅导员—导师制”教育管理模式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的专业认知和专业认同为核心,以提升学生的专业学习能力、科研创新能力、临床实践能力为中心内容,强调教师和学生的全面、全方位、全过程互动,创造了让学生尽早接触临床,反复接触临床的条件。通过“名师”,“名家”,“名医”的积极引领,实现各路“育人纵队”的“横向衔接”,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教育管理新模式,形成“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的育人格局。

参考文献

[1] 尉建文,陆凝峰.默会知识与本科生导师制——基于大学生成长的视角[J].高等教育究,2012(11):78-84.

[2] 胡春贞.医学本科生实施导师制的思考[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9.11(5):635-637.

[3] 王书峰,刘东,刘威,吴玉章.医科院校本科生导师制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思考[J].现代医药卫生,2016.32(6):940.

[4] 张博,张宏.构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有效路径[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1):37.

[5] 蒋喜锋,刘小强.矛盾与出路:地方高校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5):64-67.

[6] 李燕,李绍青.青年教师在医学院校本科生导师制中的作用[J].西北医学教育,2014.22(3):426.

[7] 曹十芙,周清明.学分制下本科生导师制探析[J].高等农业教育,2006(9):45-47.

[8] 潘雅静.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及导师工作的考核评价[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6.24(1):153-157.

[9] 张宝,郁昊斌,刘飞等.医学本科生导师制实施的必要性及过程分析[J].西北医学教育,2012.20(1):38.

[10] 赵万红,鄢红春,于龙顺.医学院校本科生导师制探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4(1):140-142.

猜你喜欢

实施途径导师制辅导员
精准导师制对学生的影响和帮助
面向新工科的本科生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实证研究
高职生导师制内涵研究①
我国本科生导师制的应然取向
高校辅导员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升探究
传统节日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实施初探
创新教育督导方式 推动学校内涵式发展
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时代诉求与角色定位
“有为”也应“有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