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资产证券化的风险及规避探析

2019-06-01徐倩

智富时代 2019年4期
关键词:证券化风险控制风险

徐倩

【摘 要】资产证券化是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所创新的一种融资方式。它可以给市场带来活力,也对完善我国资本市场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由于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相应的中介机构,资产证券化所带来的风险也着实值得商榷。本文首先阐述了资产证券化的背景和现状,进而分析了资产证券化风险的相关表现和成因,提出了针对这些风险可行的解决办法及政策建议。

【关键词】证券化;风险;风险控制

一、资产证券化及其重要意义

(一)資产证券化涵义。资产证券化,是一种通过对资产的结构性重组,将其转化为证券的融资性活动。根据《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管理办法》第二条规定,在中国境内,银行业的金融机构作为发行机构,将信贷资产信托给受托机构,由受托机构以资产支持证券的形式向投资机构发行受益证券,随后以该资产所产生的现金支付资产收益的结构性融资活动,被称为资产证券化。中国境内的证券资产化活动,根据相关规定,由发起机构、受托机构即中介机构和投资机构三方来完成。具体有以下几种参与人:第一:发起机构。指基础资产的原始所有人,一般是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和租赁公司,它们也是ABS模式下的卖方。第二:SPV中的中介机构,是证券的发行人,是独立的法律实体,一般由公司或具有相应资质的信托机构来担当。第三:投资人,是购买SPV所设计的各种不同档次、风险、收益的证券主体。

(二)资产证券化的现实意义

1.推动国有企业的发展。只要企业拥有一部分能产生稳定现金流的高质量资产,就能发行具有较高信用级别的ABS,从而吸引更多投资者。再者,资产证券化能将流动性低的资产转变为流动性高的现金,将未来的资产收益转变成当前的现金收入。通过资产负债表外融资,改善企业的资产负债结构。

2.推动我国的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水电、道路、桥梁、机场、码头、铁路等部门属于长期建设,我国基础设施项目的经济效益较好,收入安全、持续、稳定,只是资金周转时间较长,流动性欠缺,可由基建项目发起单位(如市政工程公司)充当原始权益人,以已有的基础设施未来现金收入流为还本付息的保证,由SPV直接在国内和国际资本市场上发行债券为新的基建项目融资。这样可推动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滚动发展。

3.推动资本市场的发展。资产证券化靠信用增级吸引投资者,增加资本市场上融资工具的可选择性。它还可以使信用级别较低的企业进入资本市场;同时,资产担保比银行存款投资收益高、比股票和期货投资风险低。

二、资产证券化所面临的风险

从表现形式上看,资产证券化具有以下几种风险:

(一)早偿风险。早偿风险是指在未来某个时点市场利率低于债券息票利率时,借款人可能提前赎回,按照市场上较低的利率重新融资。借款人偿还的资金超过每月计划偿还额,超出部分将比原计划更快地被用来偿付,这就构成了早偿。早偿会给投资者带来不确定的风险及损失。

(二)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是指在信用活动中由于存在资产证券化主体到期延迟偿还或未履行约定不予偿还,使收益遭到损失的可能性。信用风险形成因素包括债务人的品质、能力、还款意愿;经济环境恶化,债务人丧失还款能力等。在信贷资产证券交易化的过程中,任何一个参与主体不遵守合同约定都会给整个过程带来风险。

(三)环境风险。外部环境的状况对于资产证券化的操作和运行有很大的影响,对于外部环境所存在的风险我们可以从政治、经济和法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政治、经济风险。政治风险指国内及国际上引起经济和社会动荡事件的发生。这种不稳定会扩散到金融市场和机构中,延伸到信贷资产证券化整个过程,从而使得资产证券化的参与者利益受到损失。另一方面,金融市场也会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周期性波动而出现变化,这也带动了被证券化的资产价格的起伏变化。

2.法律风险。资产证券化过程中市场上主体较多,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相关关系缺乏清晰地法律界定,同时某些时候法律的不明确性及条款的变化本身也会成为风险因素。SPV作为一个特殊的法律实体,其经营范围仅限于证券化业务,人员很少,为了避税经常根据项目的不同变更经营场所,这在现有的《公司法》及《合伙企业法》中寻求法律依据是比较困难的。

三、风险规避对策探析

(一)风险控制策略。资产证券化在我国现阶段还有很多方面的问题,可采取以下相应措施进行对资产证券化的风险控制:

1.分散策略。这也就是管理学理论中“不要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通过使投资多样化,将投资进行有效组合以达到分散风险的目的。

2.转移策略。通过向保险公司投保风险,或者利用协议或合同以及项目的分包与转包,将风险进行转移。但本质上并没有达到预防或降低风险,也没有降低风险带来的损失后果。

3.规避策略。这是考虑到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提前采取防范措施,以及通过否决某项方案来规避风险事件所带来的影响。这种策略倾向于将风险事件“扼杀在摇篮里”。

4.消减策略。这种策略是在使用规避策略和分散策略无效时,加强对风险的监控,采取最恰当的措施应对风险的发生或恶化情况,将损失降低到最低水平。

(二)相关政策建议。对于资产证券化而言,可以通过采取上述的一种或多种风险控制策略进行规避,具体有以下几点:

1.培育并适度发展相应评级机构。当下我国培育并发展自己的评级十分重要,关系到国际金融的话语权。规范建设相应的评级监督体系,用立法的形式对监督部门职责加以明确,并赋予其相应权力,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同时就信用评级机构的市场准入机制以及推出机制作出规定,严格按照法律的规定进行相关业务。

2.规范资产评估方法及会计、税收相关制度。在目前资产评估的形势下,应该建立起以评估基本规范和实施细则为主要内容的方法。同时应该对资产证券化的会计和税收体系进行适应环境的有效改革。在会计方面,相关部门应该充分考虑未来发展的新形势和新情况,制定适用于资产证券化特殊的会计制度。在税收方面,根据资产证券化发展的需求来制定相应税收优惠政策,降低资产证券化各方面的成本,促进资产证券化的良性发展。

3.加强立法工作,完备相应法律体系。政府应当制定专门法律或相关的行政法规来对资产证券化的从业机构组织形式、资产组合、收益来源和分配等进行严格规范。一个完善的资产证券化市场应包含发行制度、信息披露制度、退市制度、评级制度、证券法律制度和监管制度等方面的相互协调和制约,政府可以对参与各方加以规范和引导。

4.规范参与各方的运作。规范证券资产化参与者各方,特别是受托机构(银行业)的运作,加强对金融机构内部的监督和管理。监管部门可以结合风控和内控机制,理清外部监管和内部监控的定位,建立健全金融机构的约束及自律机制。同时切实提高管理层的业务水平和个人素质,确保各项业务正常运行。资产证券化是一项十分复杂的过程,专业性极强,技术要求也较高,需对资产证券研究上和人才上的不惜投入。

加快推进资产证券化的进程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一项有效的金融创新工具,收益和风险是伴随始终的。需要尽可能努力从法律、监管、财务管理、制度和操作等各方面来塑造一个良好的资产证券化发展环境。

【参考文献】

[1]张昕欣,樊鸿雁.论我国资产证券化的风险及对策[J].大众商务,2010(1):15-23.

[2]林清萍.资产证券化的风险及其控制[J].金融经济,2010(24):21-32.

[3]付亚娜.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风险问题探析[J].财政金融2013(3):43-54.

[4]高鸽.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风险分析[J].法制博览,2013(2):34-41.

[5]王德宏.中国资产证券化及其风险控制[J].财务与会计,2012(6):23-33.

[6]张玉喜.资产证券化的发展:主要类型、趋势及其启示[J].浙江学刊,2009(6):56-61.

猜你喜欢

证券化风险控制风险
对不良资产证券化实务的思考
公积金贷款证券化风险管理
交通运输行业的证券化融资之道
论增强企业经营管理的风险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