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夏秋用家蚕品种两广二号的繁育体会

2019-06-01吴会东

广东蚕业 2019年11期
关键词:蚕期原种蚕业

吴会东

夏秋用家蚕品种两广二号的繁育体会

吴会东

(辽宁省绥中县农业事务服务中心辽宁葫芦岛125200)

文章介绍了葫芦岛市前所蚕种场试繁两广二号的情况。试繁表明,两广二号原种体质强健、好养、蚕期发病率低,抗逆性强;制种性能稳定、繁育系数高,具有较强的繁育能力。蚕品种的优良性状在繁育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具有很高的推广价值,应加大该蚕品种在葫芦岛蚕区的繁育推广力度。

家蚕品种;两广二号;试繁;繁育体会

两广二号是由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技术推广总站和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共同选育的1对夏秋用四元杂交家蚕品种[1],二化、四眠,主要在广东、广西、四川和重庆等蚕区推广使用[2],高峰时年推广量达1 000 万盒[3],截至2015年底已累计推广8 390 万盒[4]。原种中系为932·芙蓉(正反交),中×中杂交固定种;日系为7532·湘晖(正反交),日×日杂交固定种。辽宁省葫芦岛市前所蚕种场于2016年秋季引进两广二号原种,以了解该蚕品种在当地的表现特性,为两广二号蚕品种在葫芦岛蚕区的繁育推广提供借鉴[5]。现将原蚕繁育中的一些体会总结如下,供同仁参考。

1 发育经过

蚁蚕孵化较齐一,从全期发育经过看,中系原种(932·芙蓉)与日系原种(7532·湘晖)对交时,中系应比日系提前2 d收蚁。表1是发育经过调查数据。

表1 实用孵化率、发育经过

表2 饲育成绩

2 饲育成绩

通过对原蚕饲育结果调查,发现该品种全茧量较低,kg茧粒数偏高,这可能与蚕期干旱、桑叶含水率低有关,有待在以后进一步验证。表2是饲育成绩调查数据。

3 饲育技术与防病要点

3.1 饲育技术

为保证蚕儿发育齐一,1龄、2龄应用27~28 ℃ 保护,相对湿度不低于80 %,大蚕期相对湿度在70 %左右[1]。该品种在稚蚕期发育齐、就眠快,眠中时间短,因此,在给桑前应及时扩座,掌握加眠网时间应适当提前。日系起蚕活泼,食欲早,要注意饷食时间。稚蚕喂适熟偏嫩叶,大蚕期喂适熟叶。该品种5龄食桑旺盛,食桑量大,每张种需片叶700~750 kg,要给足桑叶,让蚕吃饱,增加蚕体造卵物质,提高母蛾产卵量。但做到看蚕给桑,防治浪费桑叶。

3.2 防病要点

该品种体质强健,不易得病,表现出了高抗病性的特点。但壮蚕期也要注意通风,避免高温闷热,做好防病消毒工作,防止血液型浓病的发生[6]。如遇到阴雨天气,给桑前应在蚕座上撒新鲜生石灰粉。

4 蔟中管理与制种结果

4.1 蔟中管理

该品种老熟齐涌,因此要提前做好上蔟准备,投放熟蚕要做到稀密均匀,减少浮蚕、游走蚕。初期要注意蔟室保温、排湿,吐丝终了时注意蔟室通风,以提高好茧率。早采茧时间,中系在上蔟后50 h,日系55 h,以减少缩尾蛹的发生。削茧前要用熏烟剂进行室内消毒,摊蛹时要均匀摊开、稀放,同时尽量避免产生蚕体创伤,防止蚕蛹被病原感染,避免发生后期死蛹。

4.2 制种结果

该对品种发蛾齐,交配性能较好。母蛾卵量多,良卵率高,932·芙蓉平均可产516 粒卵左右,7532·湘晖平均495 粒上下。产附很好,中系发生一点生种,但数量很少,对种性没有影响。制种时,932·芙蓉出蛾比7532·湘晖早,因此,在品种对交调节时,中系感光时间要比日系感光时间错后,具体开差时间要根据实际生产情况灵活掌握。做好雌雄调节和雄蛾冷藏工作。表3是制种成绩。

表3 制种成绩

5 繁育体会

通过试繁发现,该品种发育经过短,抗病力强,蚕期不易得病,强健好养,食桑量大,制种成绩好,只是全茧量和茧形表现的不是太理想[5]。虽然蚕蛹较小,但制种成绩并没有因此受到影响。经分析应该是母蛾卵量多、健蛹率高等缘故。由于本品种食桑旺盛,特别是到4龄、5龄时,一定要要给足桑叶,让蚕儿吃饱,增加蚕体造卵物质,以提高产卵量。虽然蚕体抗病性较强,但仍不能忽视蚕期消毒防病工作,预防蚕病发生,同时也要加强种茧管理。对交时,发育调节开差为收蚁2 d、上蔟1 d,932·芙蓉与7532·湘晖收蚁比例为120:100。

试繁表明,夏秋用家蚕品种两广二号原种表现出抗逆性强,蚕期发病率低、不易得病,强健好养等特点;制种性能稳定、繁育系数高,具有较强的繁育能力,品种的优良性状在本地的繁育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5]。

[1]宋道有,张保华,李诗艳,等.两广二号在安康地区的繁育初探[J].中国蚕业,2011,32(1):32-33.

[2]邱茂慈,张保华,汪明兵.桑蚕新品种两广二号农村夏季饲养的对比调查[J].北方蚕业,2011,32(4):52-53.

[3]钱荷英,李刚,赵国栋,等.家蚕抗核型多角体病毒病新品种对BmNPV抗性的鉴定[J].中国蚕业,2017,38(4):15-22.

[4]黄红燕.广西家蚕品种推广应用情况分析[J].中国蚕业,2016,37(2):72-78.

[5]吴会东.夏秋用家蚕品种两广二号在葫芦岛蚕区的引繁试验初报[J].中国蚕业,2018,39(3);28-30.

[6]康国平,钟馗,黄可威.浅谈蚕病防治工作的现状与对策[J].中国蚕业,2006,27(1):87-88.

吴会东(1968- ),男,辽宁绥中人,本科,高级农艺师。

S882

A

2095-1205(2019)11-08-02

10.3969/j.issn.2095-1205.2019.11.04

猜你喜欢

蚕期原种蚕业
“川山×蜀水”原种保种技术及效果
家蚕原原种“871”“872”种性变化分析
宁南县正秋蚕期饲养雄蚕品种“秋华×平30”调查
云南晚晚秋蚕期蚕病发生原因及防控对策
四川蚕业2021年总目录
《四川蚕业》稿约
四川蚕业2020年总目录
全方位管理 提高原种整体质量
《四川蚕业》2021年征订启事
脱毒马铃薯原原种生产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