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继往开来树新声任重道远育国器— 中国音乐学院附中声乐学科恢复建制三十周年系列活动综述

2019-06-01

歌唱艺术 2019年12期
关键词:中国音乐学院音乐会声乐

牧 梓

“小背篓,晃悠悠,笑声中妈妈把我背下了吊脚楼……”夜幕拉开,灯火通明的中国音乐学院国音堂音乐厅里回荡着女高音歌唱家吴碧霞美妙动人的歌声。一袭素雅白裙的她作为音乐会“大轴”最后一位登台,唱起了这首开启她个人艺术生涯的脍炙人口的旋律。在她之前压轴出场的,是以演唱风格特立独行而享誉海内外的歌唱家龚琳娜,她与两位民乐演奏家合作完成了富于“中国新艺术音乐”特质的原创新作《龙之眼》。两位在当今中国家喻户晓的歌唱家,在这场特别的音乐会中有着共同的身份—中国音乐学院附中声乐学科恢复建制以来培养的优秀学生代表。

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七十周年华诞的喜庆余韵中,由中国音乐学院附中主办,纪念中国音乐学院附中声乐学科恢复建制三十周年系列活动于2019 年10 月12 日至15日在该校举行。本次活动由系列音乐会,声乐教学专题研讨会、座谈会,专家讲座和公开课组成,全方位展现了中国音乐学院附中声乐学科三十年来取得的教学成果和雄厚的师资力量,同时也积极探索当下中等职业教育中声乐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建设,直面当前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探寻新时代背景下新的声乐教学模式。来自上海音乐学院附中、沈阳音乐学院附中、星海音乐学院附中、四川音乐学院附中、浙江音乐学院附中、南京艺术学院附中、武汉音乐学院、湖南艺术职业学院及京津冀地区多所中等艺术职业院校的领导和相关学科负责人应邀参加。

系列演出,春华秋实结硕果

在各级领导的支持和一代代教师们的努力下,在继承和借鉴中外优秀文化成果的基础上,中国音乐学院附中声乐学科经过三十年的发展,构建了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较为完备的中等声乐人才培养标准,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了一大批优秀的专业声乐人才,从这里走出的吴碧霞、龚琳娜、严 、叶蓓、阎峰、高鹏、吴静、曲丹、王凯、张璟、赵明、付茜等歌唱家正活跃在国内外艺术舞台。在本次纪念活动中举办了三场系列音乐会—中国音乐学院附中声乐学科教师专场音乐会、优秀校友专场音乐会,以及“梦想阳光”在校生及优秀毕业生专场音乐会,集中展示了中国音乐学院附中声乐学科恢复建制以来取得的丰硕教学成果,以及现任声乐教师扎实、全面的专业功底与素养。

10 月12 日晚,“‘烛光辉映’中国音乐学院附中声乐学科教师专场音乐会”拉开帷幕,八位教师悉数登台,演唱了十六首风格各异的保留曲目—女高音曲丹演唱了代表作《高山流水》和艺术歌曲《怀念曲》;男低音阎峰演唱了耳熟能详的绥远民歌《虹彩妹妹》和歌剧《塞维利亚理发师》中的经典咏叹调《造谣,诽谤》;女中音陈冠馥带来流行歌曲《在水一方》和歌剧《塞维利亚理发师》中罗西娜的咏叹调《美妙歌声随风荡漾》;女高音曹翔演绎了晚期浪漫派作曲家理查·施特劳斯的《奉献》和当代作曲家杜鸣心的《捎个梦儿回家乡》;女高音李亚男献上昆曲选段《牡丹亭·寻梦》和《故乡是北京》两首秉承传统戏曲、曲艺精髓的作品;男高音孟庆洋演唱了中国艺术歌曲《祖国,慈祥的母亲》和俄罗斯民歌《啊,美丽的姑娘》;女高音吴爱华带来了京剧《大唐贵妃》主题曲《梨花颂》和江苏民歌《拔根芦柴花》,一张一弛、动静结合;低男中音容世杰演绎了歌剧《西蒙·博卡涅拉》中极具代表性男低音咏叹调《破碎的心》和幽默诙谐的创作歌曲《狐狸与乌鸦》。教师们的演唱完整而细腻、声情并茂,呈现出较高的艺术水准,为学生们作出了良好的表率。这些作品体裁多样、风格多元,既有中国传统戏曲选段、当代创作歌曲,也有德国、意大利、俄罗斯等欧洲国家的经典民歌、艺术歌曲和歌剧选段。附中声乐学科主任容世杰副教授介绍道,教师们秉承附中声乐学科“会唱善教”的优良传统,在努力提升教学水平的同时,也不断夯实表演实践和理论研究能力,以期更好地实现表演学科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中国音乐学院附中声乐学科主科教师合影

10 月13 日晚,“‘春华秋实’优秀校友专场音乐会”在中国音乐学院国音堂音乐厅举行,众多中国音乐学院和附中的领导、专家,以及来自全国各音乐艺术院校的同行应邀出席。音乐会伊始,郭萌黎校长介绍了附中声乐学科自1964 年始建以来的历史沿革,向在附中声乐学科发展建设中的给予鼎力支持和贡献了智慧与心血的老前辈致以真诚的感谢。音乐会上,由吴碧霞、龚琳娜两位歌唱家携手中国歌剧舞剧院男中音歌唱家高鹏、中国人民解放军文工团独唱演员吴静、中国国家交响乐团女高音霍元圆、中国铁路文工团独唱演员吴琍智、中国音乐“金钟奖”获奖歌手曲伟青、旅意女高音黄瀞瑶、中国歌剧舞剧院歌唱演员王牌、中国铁路文工团歌唱演员李扬、《中国好声音》优秀学员黄霄云、中国歌剧舞剧院独唱演员易文卉、北京歌剧舞剧院独唱演员李研心等青年歌唱家,演绎了包括西洋歌剧和中国民族歌剧经典咏叹调、中外艺术歌曲、中国当代创作歌曲及原创音乐剧选段等类型丰富且极具难度的作品,展现出当今中国专业音乐院校顶尖的艺术水准。音乐会最后,中国音乐学院声歌系教授、“第十二届柴科夫斯基国际声乐比赛”第二名、“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得主吴碧霞作为校友代表发表感言,表达对母校真诚的感谢和祝福,她深情地说道:“我作为附中声乐学科恢复招生以来的第二批学生,见证了学科的成长和发展……当年,我就是唱着这首《小背篓》考入了附中声乐学科。在恢复建制后的第一任声乐学科主任邹文琴教授和副主任姜言鹤老师的辛勤付出和带领下,学校为我们建立了相当专业完整的课程设置,邀请了一批当时最优秀的声乐、台词、形体、舞蹈、表演、钢琴、乐理、视唱练耳和文化课老师进行扎实的基本功训练。经过三年的不懈努力,我们通过了学术考察和论证,赢得了学术界的认可。自此,附中声乐学科得以沿着这样的一条发展道路不断地演变和成长……而今,我们在各自的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这一切都离不开中国音乐学院和附中声乐学科为我们提供的养分和搭建的平台,我们为自己是国音人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系列音乐会之“梦想阳光” 音乐会

教学研讨,任重道远育新苗

10 月14 日、15 日上午,作为本次系列活动组成部分的“中等艺术院校声乐教育教学研讨会、座谈会”在中国音乐学院附中召开,会议主要围绕“新时期中等声乐人才培养标准的完善”“中职声乐专业课程体系的创新”“中等与高等声乐教学的衔接”“中职声乐专业的教材建设”四个主题展开深入交流与探讨。全国多所音乐院校附中和京津冀地区艺术类中职院校的声乐学科负责人及相关教师代表应邀出席会议,专家们针对“中职”这一特殊阶段声乐专业教学的发展这个任重道远的命题集体进行总结、梳理与反思,这在中职声乐专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具有开创性意义。

(一)新时期中职声乐人才培养标准的完善

中职声乐人才培养标准的不断调整和完善,是目前所有中职类学校声乐专业面临的共同问题。中职院校声乐专业学生处于身心快速成长的特殊年龄段,专业学习则处于关键的打基础阶段,如何建立与之相适应和匹配的人才培养标准,与会专家针对这一普遍问题进行了细致剖析。

浙江音乐学院附中校长杨孜孜教授针对目前中职声乐教学存在教学内容孤立、特色不鲜明,重技能、轻素质,为通过教学评估,偏向以硬性教学为导向等问题,提出建立教学系统,多方位、全面地培养人才,在重视技能培养的同时,应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以及增加声乐学科评价体系和考核方式等解决办法。湖南艺术职业学院副院长黄新平教授认为,近年来中职声乐教育面临着生源质量下降、人才培养模式模糊、课程设置有缺项等问题。他说,学校应借助传统戏曲专业的教学体系,将声、台、形、表作为核心课程,夯实基础,在学生形成“童子功”的年龄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上海音乐学院附中声乐教师雷鸣认为,在教学模式上应遵循因材施教、教学相长的原则,声乐专业的教学中不仅要关注学生嗓音情况的变化,也要注重表演意识的强化。

(二)中职声乐专业课程体系的创新

建立完备而富有特色的专业课程体系的是中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各院校在依托自身办学优势,精准定位人才培养的方向和目标等方面都进行了积极探索。

中国音乐学院附中声乐学科副主任吴爱华在题为《浅谈中等声乐专业教学中的几点体会》的发言中谈到声乐教学中常见的真假声转换问题,通过教学案例现身说法并提出解决方案,同时基于对声乐教学模式的发展和创新,她还创立了别具一格的“声乐习唱会”形式。

河北职业艺术学院声乐与流行音乐教研室主任王均宝谈及地方学校面临实际问题(如教学资源、生源质量、毕业出口等)的解决方案时引起共鸣。石家庄艺术学校音乐科主任胡玉琴指出,在新形势下,学校声乐学科的教学逐渐向培养实践型、复合型、创新型的人才方向发展。唐山市艺术学校声乐学科主任张霞提出,声乐教学一定要结合实践,以演带学,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沈阳音乐学院附中声乐学科主任王燕分享了“沈音”附中为变声期阶段的学生打造“小科班”的教学模式,他们以河北梆子和京剧为模板,创建了以真声为主、假声为主、真假声结合等不同的教学模式。天津音乐学院附中声乐学科主任李学丽提出,附中阶段声乐教学应当明确方向、不能急躁,注重对传统文化的挖掘并结合到教学中。

四川音乐学院民族声乐系主任谭学胜教授阐释了“没有唱法,只有方法”的理念,他认为正确的教学理念包括对声乐理论的深入了解,对身体构造的了解,对语言和歌曲的理解,并引导学生学会在唱歌中控制身心状态。

关于流行演唱专业的教学时,中国音乐学院附中副校长胡廷江副教授谈道,流行唱法有自己的教学和评价体系,其审美与评价标准与民族唱法、美声唱法不同,可以引导流行专业的学生学习传统课程,但要以尊重流行音乐自身的特性为基础。作为极具影响力的作曲家,他也特别关注声乐专业教学曲目中基础阶段的作品,特别是原创新作品较为缺乏,教材系统性不够等现实问题。

(三)关于中等与高等声乐教学的衔接

武汉音乐学院声乐系主任余惠承教授特别谈到了中等与高等声乐教学的衔接问题。她首先介绍了武汉音乐学院附中声乐专业为我国声乐专业人才培养作出的重要贡献,同时也介绍了附中停办以后对大学阶段专业人才选拔和培养带来的实际影响。余教授强调,声乐专业人才的培养应当是精英教育,要重视附中阶段学生基本功的养成过程,尊重人才的培养规律,要特别注重人才的品质。她以自身经历说明,只有激发学生对音乐真正的热爱,才能有长久的艺术生命力。

中国音乐学院附中声乐学科原副主任李科平副教授在发言中强调了附中学生所处年龄段的特殊性,要以学生为主体展开教学,帮助学生顺利渡过最关键的打基础时期。容世杰副教授在发言中也指出,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是做好中等与高等艺术院校声乐教学衔接的关键。

(四)中职声乐专业的教材建设

教材作为教学活动实施的依据,决定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在声乐教学实践中,忽视声乐教学和学生身心成长规律而拔苗助长、不当选曲的问题仍然屡见不鲜,同时教材本身编辑出版质量的良莠不齐,也引发了专家们的深入思考。

杨孜孜教授认为,附中使用的教材应与大学有所区分,应当针对年龄段和文化层次、理解力专门编写更匹配的教材。南京艺术学院附中郑奕老师指出,目前附中使用的教材多以高考和高校教材为范本,附中的学生有部分处于变声期,缺少对位的教材。

星海音乐学院附中声乐学科主任陶娜指出,专业教师可以将优秀的教材作品录制成音像制品或举办音乐会,作为学生学习的素材,启发学生学习声乐的积极性和持久性。容世杰副教授针对目前国内部分教材出版错误率高的问题,指出声乐教材编写质量应以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专业教材为标准,选择品质好的版本,为学生学习提供有力保障。

作为中国音乐学院附中声乐学科恢复建制后第一任学科副主任,姜言鹤副教授始终殷切关注着学科发展现状,她慷慨激昂的主题发言—《回顾、展望、探索、创新—托起音乐教育事业的明天》,让会议现场多次响起热烈的掌声。

专家开讲,言传身教见卓识

在本次系列活动中,中国音乐学院附中声乐学科特别邀请了多位声乐教育家和歌唱家举办专题讲座和公开课教学示范。两天共计五场讲学活动,专家们的言传身教让大家受益匪浅,在教育理念、学习方法、演唱技巧、作品的风格把握等各个方面都有收获和启发,这也将成为广大师生博采众长、集思广益的坚实基础。

10 月14 日,第一场讲座“中国中等声乐专业人才是创立中国声乐学派之后备军”由声乐教育家、中国音乐学院附中声乐学科复建后首任学科主任邹文琴教授主讲。邹老师带着对往日时光的满满回忆开讲,她将这次讲座称作“寻根”,当看见前排就座的弟子、现附中声乐学科教师曹翔时,她动情地说道:“当我第一眼看到曹翔,觉得她长高了。可仔细一想,应该是我矮了,因为我老了……”曹翔老师听到这里,也流下了激动的泪水,从1991 年考入附中师从邹老师开始,恩师的谆谆教导和对学生无微不至的用心呵护纷纷涌上心头……讲座中,邹文琴教授介绍了附中声乐学科的优良学统,即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教育理念,教学始终立足于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注重培养学生全面素质,同时突出专业素质。从教已四十年的邹老师桃李满天下,她开诚布公地与大家分享了在附中工作时期对吴碧霞的教学和培养经验。她强调教师要像设计师一样,根据每个学生的条件打造最佳的培养方案,因为“附中的基础,基本上是决定学生将来艺术道路的第一个关口”。邹老师告诫同学们要充分尊重老师,充分信任老师,才能有好的学习效果;同时也强调要提升民族文化自信,认真学习和积累传统音乐素养,不要盲目地崇尚外来音乐文化;努力培养“四养”,即音乐修养、文化修养、艺术修养、个人修养。

第二场讲座由中国音乐学院声乐系主任、声乐教育家王士魁教授主讲,题为《新时代中国声乐教学若干问题思考》。王教授首先分享了自己充满坎坷的音乐学习经历,告诫同学们勤奋是学习之路上不断前行的必备品质。王教授在继承恩师金铁霖教授声乐教学理论体系的基础上不断开拓,形成了富于个性特色的声乐教学观念,如“教师对学术应该复杂化,对学生应该简单化”“通道里的支点无处不在”,等等。在接下来的公开课教学环节,王教授针对每位学生的演唱,从个人形象、演唱技巧、音乐处理、学习方法与态度等角度进行了精当的点评和指导,令在场师生受益匪浅。

10 月15 日,余惠承教授、歌唱家龚琳娜、谭学胜教授分别主讲了三场教学公开课。余惠承教授从声音、情感、音乐三者的内涵和相互关系出发,阐释了歌唱艺术表现力的塑造。龚琳娜老师别具匠心地以互动式的呼吸练习作为独特的开场方式,迅速调动了现场氛围,同时通过她极富表现力的民歌演唱示范,讲解了民歌的表现方式与方言、地域环境和性格特点的普遍联系,她强调从中国传统音乐中不断挖掘、探究,从而唱出自己独特的声音。谭学胜教授从“精、气、神”出发,讲解了歌唱状态的建立过程,强调演唱者“脸上有,心里有,在舞台上才能有号召力”。

小 结

三十年风雨兼程、砥砺前行,中国音乐学院附中声乐学科走出了一条艰苦奋斗的发展之路,取得了万众瞩目的成绩。而今,在中国音乐学院“承国学、扬国韵、育国器、强国音”的办学理念指导下,在“双一流”的建设和全球音乐教育联盟的广阔平台之上,肩负重任的附中声乐学科将继续攀登声乐教育的高峰,秉承立足传统、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为中国声乐艺术事业培养更多更优秀的后备人才。

猜你喜欢

中国音乐学院音乐会声乐
搞砸的音乐会
吟诵的旋律性初探
艺术家的文艺抗“疫”
——访著名曲艺表演艺术家柴京云、中国音乐学院副教授、青年二胡演奏家柴帅
失败的音乐会
“The Opera Among the Operas”: A Review on Mozart’s Masterpiece Don Giovanni
春天的音乐会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如何提高高中声乐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