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问题导向的高考理科综合复习备考建议

2019-05-30

成才 2019年5期
关键词:理综理科选择题

武汉市第十二中学 徐东方

理科综合作为高考的重要考查科目,在高考命题中体现党和国家的意志,考查学生的核心素养,体现立德树人是必然要求。本文从近三年高考理综试题入手分析命题结构,统计高考热点,结合教学实践经验,回顾自身复习教学过程,针对考生在复习备考时的困惑,特别是理综考试、训练中暴露出的系列问题,提出相应的思考与建议。

一、理综试卷结构及考点分布特点

高考理科综合试卷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生物、化学、物理三个科目的客观题,题型为选择题,共21题,每题6分,共计126分。其中生物6道题(单项选择题),化学7道题(单项选择题),物理8道题(包括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第二部分是主观题,由生物、化学、物理三科的必考题和选考题构成,各科选考内容的分值均为15分。全卷总分300分(物理110分、化学100分、生物90分)。

2016—2018年,湖北省高考理科综合科目一直选用全国卷Ⅰ(乙卷),同时使用本套试卷的地区还有河北、山西、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南、广东等地。笔者归纳2016—2018年全国卷Ⅰ理科综合考点后,发现近些年来,理综试卷始终保持了一定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侧重于能力测试和学科内综合,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及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随着新课改的持续展开,伴随人类科技的不断前行,目前的理综题创新性越来越强,在考查传统文化、科技的基础上,涉及到更多的信息题、知识迁移题、新情景创新题等。

二、理科综合复习备考的问题思考

1.理综试卷特点引发学生心理焦虑问题

理科综合综试卷与单科试卷相比有着本质的不同,总题量的增加,每道题的分值提高,同时题型在不断变化。有的学生考前紧张,觉得理综分值高,如果考不好会对自己的总成绩造成直接的影响,导致自信心不足,由于自信心不足导致考试不能正常发挥。以选择题为例:开篇6道生物选择题来自于学生平时学习的三本必修教材,这6道选择题要最大限度的考出学生的能力,同时要具有很高的区分度,并且还要最大限度的追求知识点覆盖面。生物题目相对单科考试来讲比较综合,学科内综合度高了,难度在一定程度上就增加了;接下来,考生在面对化学选择题时,又遇到化学与传统、工艺流程、化学反应原理、新型电池,还有电解质溶液的计算等等;物理8道选择题考点覆盖全面,涉及到力学、电学、原子物理等知识,特别是3道多选题,考查了学生对动力学、能量、动量等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眼花缭乱的知识扑面而来,稍有不慎就会判断错误,题目本身对考生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考生在做完选择题后,甚至会出现大脑一片空白的情况。

2.时间分配不合理、答题顺序选择困惑的问题

理科综合题目所涉及的学科知识与技巧交叉,需要很快的转换,考生难以适应,往往所考成绩并非他们真实学科水平的反应,败在了答题顺序和时间分配等策略问题上。

一是答题顺序问题。答题时到底是按题号顺序,还是按学科顺序,亦或是按难易顺序呢?于是就产生了顺序选择上的困惑。

二是答题时的时间分配问题。初次接触理综,很多考生觉得考试时间不够,一些成绩优秀的考生在几次考试之后这样的情形会得到一定的缓解,但是对于半数考生来讲,一直到高考时这样的问题也还存在。平时一些学生训练少,做题速度慢,总感觉考试时间不够,还有一些优秀的学生在个别难题上花费的时间过多,看到自己一些分值更高的题目没有动笔,势必影响心态,导致答题节奏变乱,试卷无法做完。考生在理综考试中时间不够这是普遍的现象。也有的考生为了抢时间,盲目提高答题速度,可答题速度上去了,正确率却下来了。

3.思考不细致、表达不规范等答题习惯问题

理科综合考试时间紧,很多学生一眼看上去发现很多题目很简单,未仔细思考就匆忙写下答案。殊不知在高考试卷中,每一道题目都是命题老师精心设置的,每一道题目出现在试卷中都有其独特的意义。特别是看上去会,但是做起来不容易对的题目很多都是在题干或选项中设置了一些“陷阱”,故意让那些审题不仔细的学生掉入“陷阱”。同时很多同学还存在着答题步骤不合理,表达不严密,不使用规范的术语做答等答题习惯的问题。据笔者学校最初五次理综考情分析,部分学生因“会而不对”被扣的分数平均在20分以上,还有些同学因字迹潦草,涂涂改改而失分。

三、基于问题导向的理科综合复习备考建议

针对理综备考过程中呈现的上述三个问题,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认真思考,现围绕复习过程中教师怎么讲,学生怎么练,题目怎么解,考生怎么应考,理综题量大,做题怎么快,高三情绪波动大,怎么稳定发挥等六个方面,提出备考建议。

1.回归教材,重视真题,着眼于“怎么讲”,增强学科自信

夯实基础,才能以不变应万变,扎实的学科基础知识是增强自信、克服焦虑的法宝。进入高三复习,教辅资料往往会代替教材而成为学生和教师使用的主要备考工具。但是通过对高考题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越来越多的高考题回归到课本。例如2018年理科综合全国卷Ⅰ的第16题考查了库仑定律和力的合成,全国卷2的第17题考查了光电效应,全国卷3的第14题考查了第一个人工放射性核素,第24题考查质谱仪的基本原理,这些试题都是课本上的基本例题和典型问题,或者稍加变化和创新,如果完全丢掉教材,学生容易从思想上忽视这些基本内容而导致简单问题失分。再比如2017年全国卷Ⅰ理科综合的第11题,关于金属防腐技术,部分考生甚至老师都认为陌生度较高,尤其是题目提及的“高硅铸铁惰性辅助阳极”“腐蚀电流接近于零”等知识,很难理解透彻,考后发现,原来此题竟然来自于课本选修4的第86页,内容高度相似。可见,在复习过程中,再次“品读”课本的重要性。

无论是复习哪一门课程,都应做到以考纲为“纲”,以教材为“本”,这是任何复习资料都不能够替代的。要想考生将课程的基础知识掌握,首先就要将教材内容吃透。学生在课堂上要跟随老师的授课思路,明确各个章节的重难点,清楚哪些知识点是必须牢牢掌握并记忆的,哪些知识点是针对学生学科能力的相应拓展,只需理解即可的。在教材上对于重难点进行标注,更利于日后自己对知识点的重复掌握,加深记忆。在高考的考查过程中,占据绝大多数比重的都是基于教材内容的基础知识,只有对教材基础知识能够有力把控,才能够顺利应对各类题型对相同知识点的考查。

对于高考真题的讲解,一定不可草草了事,要深刻琢磨命题者的良苦用心,高考题设置的每一个“陷阱”是否被我们高三教师领悟到了?有些教师太小看高考题的“技术含量”,没有把题“悟透”,不能帮学生把题“讲透”,更不谈恰当延伸。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养成用错误或者笨拙方法解题的习惯,能力难以提升。

关于“怎么讲”,还有一点要指出的是,除了解题思路要讲清,还有答题的细致、周全、规范问题也要经常讲,每次作业、考试之后,针对学生实际,比对“标答”——尤其是高考“标答”讲,学生得分点在哪,失分点在哪?总之,严防“会而不对”的现象泛滥。

2.强化综合,巩固练习,着眼于“怎么练”,增强能力自信

学生对于教材的理解与掌握仅限于课堂上老师的复习指导,绝对是不够的。课堂上老师会根据班级中多数同学的认知理解能力进行复习,但是要想将知识点牢牢掌握,除了做市面上常见的复习资料以外,教材中的课后习题、演示实验、科学探究、思考交流等也是不容忽视的,一些高考题的信息直接取材于教材。

教师要多分析教材中的情景与图表,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探讨,灵活运用,并将相关章节前后关联起来,建立逻辑性思维,得心应手地应对多方位的考查,这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尤为重要。

资料的选取应得当,题目也应严格筛选,删繁就简,紧贴考纲,回归教材,契合学情与教情。做到“小题”专项练,“大题”真题练,严格做好限时训练。这对学生应考能力的培养与提升是大有裨益的。

3.优化方法,巧用“错题集”,着眼于“怎么解”,增强答题自信

由于复习知识具有整体性和系统性,以及理综对学生数理逻辑思维能力要求高等原因,很多学生容易在高三复习过程中手忙脚乱,产生不知如何下手复习、感觉自己很多知识点掌握不到位、很多题目不知如何解答等心理。有些典型题目,学生在老师讲解的时候听懂了,但是再次碰到类似的题依然出错,经常是在同一个问题上重复犯错。由此可见,学生所谓的“听懂了”并不是真的弄懂了,只是跟着老师的思路把笔记抄完了,在老师指引的方向上大概知道怎么做,并没有真正理解为什么要这样做,在没有老师指引、自己独立思考的时候就迷失了方向。究其原因,在于“破题”的方法没有掌握,他们只会在老师将其领进门后,顺势而行,却不会在“无依无靠”时找到“破题”之门。这就需要学生独立积累典型题、易错题的答题方法,增强答题自信,最有效的做法是整理错题集。

备考时间宝贵,错题集真正需要整理的是学生目前做错,但是通过几次强化练习可以掌握的、比较典型的题目。题目要少而精,比较简单而不会再犯错误的题目不必整理,花费很多时间但是收效甚微的难题也不必整理。我们要求学生的错题集至少需要两种颜色的笔,错题集除了要有正确的解题过程以外,还要书写课本出处、关键突破点、拓展思路、题目联想、解题心得等,有些“试错”过程也无需回避,都要求整理上去,为自己以后的复习提高效率。错题可每月重做一遍,多次滚动练习,直到完全掌握。

如果学校学生的基础比较薄弱,那么我们建议学生将每次试卷中的计算题24题和选考题33题分别集中整理,熟悉这两题的考法,要求学生必须整理好规范的解题过程,力求在高考中能在这两题中不丢分或者少丢分;化学学科要求学生必须整理28题(即化学反应原理题)和13题(即电解质溶液有关计算题);生物必须整理29题和37题。这些题都属于我们学生可以争取分数的题目。

除了整理错题集这个方法,教师还可以请优秀学生当小老师,来传递更为同学所接受的解题方法。这样每位学生针对每类题型,各自积累着自己特有的解题方法,不断增强复习备考的自信心。

4.模拟高考,千锤百炼,着眼于“怎么考”,增强应考自信

以笔者所在学校的实际情况来看,理综的模拟考试即适应性训练从11月下旬开始一直到高考前,每周二上午9:30至12:00进行理综模拟训练。除每月的月考或高三大型考试外,理综适应性训练合计15次左右。

模拟考试当天下午网上阅卷结束后,阅卷系统生成各项数据分析表格,各科老师通过本班学生在该科目的得分情况,分析班级整体在哪些部分存在共性问题,需要在试卷评讲和后期复习备考重点训练;分析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和薄弱知识点,以便有针对性地个别辅导。一次次的模拟训练,真可谓是千锤百炼出深山,学生在进步中找自信,在跌倒中找差距,平时当高考,高考才能似平时,学生的应考信心不断增强。

每次的理综适应性训练的时间与频度,试题来源,考试范围,考后阅卷要求,质量分析要求,试卷评析要求等见下图。

每一次适应性训练、模拟考试都是对自己课程巩固复习程度的反馈,通过试题能够进行适时的查漏补缺。教师会通过对学生典型错题的数据统计分析,根据大多数学生的情况针对题目进行讲解,强化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与拓展。而从学生的角度来讲,自己的试卷更能清晰地反映自己复习备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做错的题目要认真思考为什么做错、这一类的题目应该怎么做,并归纳整理最佳解题方法,提高自己的解题速度及准确率。由于高三是高考的冲刺阶段,很多学生及老师为提高高考成绩,搞“题海”战术。但是,就笔者观点来讲,“题海”战术并不适用于所有的科目,理科综合,往往是对知识点的多方面深入拓展,学生应该研究透彻测评过程中错误题目的根源,而不应是对所有题目进行肤浅的了解与思考。理科综合类题目对学生的认真态度要求较高,学生在做题中应抓住考点细致、深入思考,不可盲目“求量不求质”。

5.理顺时间,谋划先后,着眼于“怎么快”,增强时空自信

理综考试时间共150分钟,思维量大,思考时间长,很“烧脑”。在刚开始面对理综试卷时,学生难免会不适应,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三门学科的试题,难度比分科考试要大得多,这个时候就需要老师对学生进行指导。

如果把15次左右的理综训练分为三段式的话,在答题时间安排上,我们这样建议:第一阶段,也就是前5次适应性考试中,学生按分值平均分配时间,考试时间150分钟,其中物理60分钟,化学50分钟,生物30分钟,还有10分作为机动时间,考生灵活安排;第二阶段,也就是第6至10次适应性考试,在前面摸索的基础上,可以重点突破一下自己的薄弱学科,力争三科齐头并进;第三阶段,也就是最后5次适应性考试,重点放在自己的优势学科,因为真正进入高考考场,学生的本能反应是先完成自己的优势学科,最后的训练就是为了让学生找到高考的感觉,在高考考场上能从容应考。

关于时间安排,笔者在与多届考生探讨的基础上,还有另一个建议:先做“两选”,即三科的选择题和选考题,时间控制在70分钟左右,然后做其他题,即必考的主观题,耗时约70分钟,还有10分钟查漏、纠错。

6.调整心态,冷静备考,着眼于“怎么稳”,增强高考自信

高考备考持续时间长,复习周期多,学生容易产生焦虑、疲倦、挫败等心理障碍,意志与信心是提高复习备考效率的重要前提,也是高考提分的关键所在。有些学生由于某一次的训练成绩不理想就片面地认为自己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够,与别人差距太大,从而失去信心,产生自卑感,导致成绩越来越不理想。可见,学生只有将坚定意志与信念贯穿于整个复习过程,才能不急不躁,做到“稳”中求进。笔者认为,学生应时刻调整自己的复习心态,做题受挫时冷静分析、弄清产生错误的根源,告诫自己仔细审题。对于其他同学向自己传达的消极心态要给予提醒与屏蔽,勿让消极的心理暗示影响到自己的复习效果。同时,对于自控能力较差的同学来说,可以求得成绩较好、有自己学习方法、学习心态积极、自控能力较强的同学的帮助,共同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相互监督,共同进步。积极的心理训练、心态调整,可以为高考保驾护航,学生能稳定发挥正常水平,就是最大的成功。

猜你喜欢

理综理科选择题
2022年高考理综化学模拟试题B卷
2022年高考理综化学模拟试题A卷
和理科男谈恋爱也太“有趣”啦
单项选择题狂练
2021年高考理综化学模拟试题A卷
数列选择题精选精练
文科不懂理科的伤悲
例说速解选择题的几种有效方法
从2019全国理综Ⅰ卷看近三年来物理试题的坚持与实践
2017年天津卷理科第19题的多种解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