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停车难,如何破局?

2019-05-29郭卫东

西部大开发 2019年5期
关键词:停车位车位停车场

近十几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人们出行方式的变化,机动车保有量持续增加带来了一系列亟待解决的新矛盾新问题。其中,大中城市停车难问题逐年凸显,成为严重影响我省城市交通、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和城市形象的制约因素。从陕西看,随着城市人口数量与汽车拥有量的持续增加,如何着眼长远统筹谋划解决大中城市停车难和占道停车引发的交通拥堵难题,已成为摆在各级城市政府面前的一个严峻挑战。就这些问题,我刊曾在2016年第10期丝路大讲堂栏目就《求解停车难》问题邀请专家、学者展开了分析及讨论。时隔两年多的时间,这些突出的问题发生了哪些变化?专家们又给出了哪些更好的建议?

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课题组研究认为:

一 治理停车难问题的重要意义

停车难已严重影响我省城市运行效率和市民生活质量。国际研究表明,停车难不仅造成约30%的城市交通拥堵,还造成燃料浪费、额外的汽车排放以及高昂的时间成本。数据显示,美国人每年寻找停车位大约需要耗费730亿美元,年人均找车位时间超过17个小时,纽约甚至达到107个小时,相应的年人均花费高达2235美元。我国虽然还没有相关的数据统计,但停车难已给大中城市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成本、社会成本负担和环境损失。遍及机关、医院、学校、景点、车站、商业区和居民社区的停车乱象,在给城市管理造成沉重负担的同时,还普遍影响了城市形象,引发了城市吸引力下降、居民幸福感降低等一系列问题,停车难已成为新时期各级政府必须研究解决的重大课题。

破解停车难问题已成为高质量发展背景下考验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大问题。作为与现代城市发展相伴相生的现象,停车难问题的处理不仅与停车位的规划、建设、投资、管理直接相关,还与城市发展模式、智慧城市建设相伴而行,并且还受到城市规划、土地政策、产业政策、投资政策、市场准入和城市交通法规、城市建设与管理法规的影响。面对这一复杂系统,各级政府应统筹考虑城市停车服务设施建设与城市经济发展、城市人口增长、城市汽车保有量增长、城市公共交通发展与出行方式变化等因素,应着眼城市未来发展,将城市停车服务设施建设纳入城市建设规划,纳入城市基础设施和民生服务业发展规划。

解决停车难有利于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停车产业发展。解决停车难问题,既是考验,亦是机遇。治理停车难需要应用互联网、物联网、智能制造和现代工程建设技术,需要在统筹规划的前提下引入市场力量,让停车服务业发展成为新时期推动陕西省城市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突破口。陕西省在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具有一定优势,应力争通过解决停车难,未来在智能化立体停车设施建设,以及相关装备制造、分时共享停车等领域,在全国占有一席之地。当前,要抓住“一带一路”机遇,积极开辟大型停车服务综合体建设和汽车服务业发展方面的国际合作,为“一带一路”沿线城市拓展新的产业发展空间提供示范。

二 治理停车难问题的总体思路

当前,国外城市的停车治理,大致可概括为出行方式绿色化、停车管理科学化法制化、城市空间利用复合化、城市管理智慧化、停车场建设产业化等几个特征。而相较于国外,国内先进城市在吸收发达国家城市解决停车难经验的基础上,也积累了一些特别有效的中国经验:一是高度重视,主要领导亲自抓,形成各部门统一行动、齐抓共管的氛围。二是快速应用共享停车技术。我国是目前全球共享停车发展最为迅速的国家。在城市管理层面,搭建智慧停车管理平台、开发城市停车APP的实践层出不穷。针对手机、车载端口的找车位软件也比比皆是。现在的主要问题集中在没有统一的技术标准、服务平台以及相配套的制度保障体系。

另外,近两年,我省一些城市正在进行的城市综合治理改革试点,为解决停车难问题提供了很好的思路。比如西安,城市交管部门已引导大唐西市、凯德广场等商业设施与周边小区“错峰停车”;儿童医院主动腾挪医院自有车位,供患者使用,并租赁周边小区车位供职工使用,较好地提高了就医便利性,有效缓解了相关区域的停车矛盾。这些好的做法受到交通运输部的重视,部分成功案例已列入交通部推广的先进经验。

推动我省的停车难问题解决,要形成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规划引导、市场投资、企业履责、社会监督、公众自律相结合,规划、市场、法律、经济、技术等多种手段共同支持的综合治理格局。要以城市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出发点,以大中城市为重点,以差别化停车供给政策为导向,以满足刚性停车需求为根本,本着“就近、便利”的原则,按照“扩容、智能、共享、优化”的总体思路,通过“远近结合、软硬结合、城乡兼顾”的思路,推动全省停车总量增加和停车管理效率提升。

同时,也要看到,我省一方面有停车资源总量严重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也存在巨大的存量资源闲置,并且随着将来人们出行方式的变化和公交供给的增加,加上已经出现的私家车购买增量拐点,对停车难问题的治理必须着眼长远和未来城市规模、人口变化等,进行统筹谋划。既要面对眼下车位总量不足的紧迫问题保持车位供给总量的持续增加,又要高度重视运用智能化的手段盘活存量,而且还要充分集成利用先进的立体车库、多层车库、智能车库设计制造技术,对现有车库进行可逆化设计和技术改造,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立体智能车库

三 治理我省停车难问题的具体举措

重点推动,加快城市停车位总量有序增加

省级相关部门应联合制定并出台全省治理停车难问题指导意见及近期实施方案,全面部署我省治理停车难的总体思路及相关工作安排,组织全省重点城市制定治理停车难三年行动计划,在城市静态交通规划和城市建设规划中提升建筑物车位配建标准,增加停车位供给总量。

针对我省大中城市停车位存在巨大缺口的现实,从省级层面启动大中城市公共“停车场增建工程”,省财政应配套支持一定比例资金,自然资源厅、发改委部门应协调增加相应的土地供给。对经营管理不善的部分社会停车场、商业建筑、工业厂房、办公楼、仓库,可通过市场机制,采取回购、租用、楼宇功能置换等形式,以停车为主导进行技术改造,以补充公用停车场车位不足缺口,化解中心城区老城区停车难矛盾。

分类施策,优化城市不同地区的车位供给结构

在全省大中城市的老城区规划布局新的停车服务设施,应以“上天”为主,支持通过现有楼宇功能置换,部分区域拆改,以建设智能化高层立体停车服务综合体为主;在城市待改造板块和城市新区建设过程中,停车场建设应以“入地”为主,支持以建设地下多层与复式自动停车场为主。在城市中心和老城区,在做好规划基础上,应出台相应的政策,支持外资和社会资本进入停车服务业领域,将以停车服务业为主体的城市服务业综合体建设,作为新时期稳增长、稳投资的重点加以支持。今后,无论大中小城市和城镇建设都应按未来的人口与经济规模,做好停车位预测,并将停车位建设、城市停车服务综合体系建设,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在城市和城镇包括住宅、机关、学校、医院、工厂、商业设施和公园、体育场、影剧院、文化馆、图书馆等单体项目建设中,均应前瞻性地将停车位建设纳入项目审批内容。

在全省大中城市老城区、小城市中心区、重点镇,应优先满足居住的刚性车位需求,控制非居住的弹性需求。鼓励“小、散、精”的停车场建设,鼓励利用空地、绿地地下空间、边角地见缝插针、地上地下发展建设立体停车设施。公安交管部门应会同市政部门按照“能划则划”“应划尽划”的原则,在具备条件的路段和广场开辟尽可能多的临时停车位和夜间停车场。小城市要建立道路停车收费制度,逐步引导居民在翻新私房时搞好车位配套,形成良好的停车习惯。

在城市新区,严格执行新建小区、新建建筑车位配套标准,加强车辆停放管理。逐步建立“组团布局+街区制+小网格道路”的路网策略,打通背街小巷,增加停车空间。小区内划定单向循环车道,增加车位供给。试点“车位只租不卖”,由物业统一管理、统一租赁。加强高铁、地铁、公交换乘枢纽的大型换乘停车场建设,满足大量的城市换乘停车需求。

商业区、行政中心、医院、学校、旅游区等区域,要加强停车场建设管理。在具备优化泊位条件的支小道路应适当增加蓝线免费停车位,保障城市居民的基本停车需求。对将配建停车场非法挪作他用的单位,可由规划、建设部门责令其限期予以恢复。全省的旅游区、旅游名镇,要做好停车引导服务,同时要在周边的机关、学校开辟临时停车服务场所,重点解决节假日期间出现的“潮式停车”难问题。

智慧引领,推动全省各城市的停车管理系统建设

以大中型城市为重点,积极构建城市智慧停车云平台。加大省级层面的政策统筹力度,打破公安、交管、车管、城管、城建等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共享可以满足公共管理服务的数据,然后逐步整合全市各类停车资源信息,实现车位级互联互通和车位资源分时共享,打造全市“停车资源一张图”。

启动停车智能化标准化改造试点。建议由省交通厅、发改委、工信厅、公安厅等单位共同制定智慧停车及共享停车行业标准,统一数据标准和交换机制。分期对公共停车位、政府事业单位以及所有已经出售或未出售的社会车位安装物联网感应设备,用于探测车位的使用情况,解决精准定位及精准计费问题,逐步实现全市停车场和停车位的信息系统互联互通。

合理选择周转量大的停车场及交通拥堵片区,依托智慧停车云平台,开展分级停车诱导系统应用示范,加快构建具有全国示范引领意义的智慧停车诱导体系。试点开发、推广供移动终端使用的城市共享停车APP。

共享停车,盘活城市停车资源

由城市投资公司组建专门的智慧停车公司,统筹管理运营城市公共停车场,并逐步与非公共停车场签订经营合作协议,最终实现对全市停车场的统一管理、统一规划、统一审批、统一设置、统一收费标准、统一智能化信息化改造。

推动各级政府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向社会开放闲置停车资源,向腾挪自有停车场供社会使用的学校、医院等单位提供车位使用补贴。鼓励单位与周边小区结对共享,通过双方签订承诺书,明确各自的权利、责任和义务。

西安赛格国际购物中心楼顶花园停车场

对参与共享停车的物业公司、个人,开展停车收入所得税以奖代补试点。在物业管理条例中,增加停车共享服务的停车资源使用收益,进一步增加居民的公共收益。

科学管理,加强违法督查整治

调整停车收费标准,实行差别化停车价格政策。城市内采用“路内高于路外,地上高于地下,地面高于车库,中心高于外围”的通用策略,重点提高中心城区、商业办公、旅游区域周边路内停车收费标准;在车位紧缺区域,进一步附加拥堵收费,以减少车辆进入。增加限时停车、累进收费等措施。鼓励停车换乘,对换乘公交出行的车主,实行公交刷卡优惠停车收费。

加大违法停车整治力度。取缔黑停车场。交通管理部门应会同城管、发改、规划等部门,定期或不定时开展联合执法行动,严厉打击停车乱收费行为。加强停车秩序治理,按照“停车入位、停车有序、违停必究”原则督查停车行为,使用违停自动抓拍技术及设施,对违停进行全天候巡逻管控,并对违停依法加大处罚力度。

市场导向,积极发展停车产业

积极应用智能引导技术,提高存取车效率

按照2015年国家发改委联合七部委下发的《关于加强城市停车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的要求,“以停车产业化”为核心,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停车场建设。放宽投资兴建停车场的准入条件,对社会资本投资停车场建设应给予用地优先、车位建设补贴、税费减免、贷款贴息政策。鼓励停车设施与公共设施建设一体化开发,将停车设施的建设、经营与土地开发的利益挂钩。

积极引入技术优势企业。加强与先进技术企业合作,积极应用最优存取车引导技术、立体车库自动远程诊断技术、车主异地网络停车服务技术。利用“一带一路”合作机遇,积极从国内外引进高端智能立体停车库建设投资主体和龙头企业。

发展立体停车设备制造业,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省级有关部门应搭建供需衔接平台,建立智能立体停车设备制造企业和钢铁、电机、控制系统等生产企业之间的有效对接渠道,促进互保共建。加强具有机械设计、运筹学、软件工程等学科背景人才的配置,力争突破巷道堆垛类、平面移动类、垂直升降类等高端智能立体停车库的技术瓶颈,加快从技术跟随向技术同步和技术引领目标迈进。

课题组顾问:郭卫东

课题组组长:李骊明

课题副组长:梁锦奎

课题组成员:王海燕 陈振虎 张建国 张 沛 张世新 雷 蕾程丽辉 艾 宇

执 笔 人:程丽辉 雷 蕾 李骊明

猜你喜欢

停车位车位停车场
停车场
为了车位我选择了环保出行
Maxe 迷宫闯一闯
我自己找到一个
停车场迷宫
俄要为免费停车位“瘦身”
如此减肥
一个车位,只停一辆?
正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