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弱听患儿内耳及头部核磁共振成像表现特征及价值分析

2019-05-28张娇娇

中国医学装备 2019年5期
关键词:规管内耳管径

李 倩 张娇娇△

临床上将人传音、感音或分析综合部位的任何结构或功能出现障碍,从而导致听力呈现不同程度的减弱的现象称为神经性耳聋[1]。弱听是神经性耳聋的一种,主要表现为轻度听力问题,是一种听觉减弱的表现[2]。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数据显示,世界范围内有接近十分之一的人患有不同程度的弱听症状,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3]。幼儿时期是人学习语言的重要时期,在这个过程中,若儿童患有弱听,会使其难以接收声音的刺激,甚至会使患儿产生心理障碍,对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造成较为严重的影响[4]。因此,在婴幼儿时期对儿童进行弱听检查并及时治疗,对儿童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核磁影像技术的普及,其应用价值得到了越来越多专家学者的认可,也开始逐渐被应用于弱听症状的临床诊断[5]。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弱听患儿及健康儿童进行内耳及头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查,探究弱听患儿内耳及头部MRI表现特征及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确诊并进行治疗的50例弱听患儿,并将其纳入本研究弱听组,其中男患儿36例,女患儿14例;年龄2~6岁,平均年龄(4.3±1.1)岁;另选取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50名儿童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中男童35名,女童15名;年龄2~6岁,平均年龄(4.1±1.2)岁。两组在性别比例、平均年龄等一般基线资料对比无差异,具有可比性。本研究所有儿童家属均知情,并签署家属知情通知书。本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符合中华医学会对弱听症状的诊断标准。

(2)排除标准:①病历资料不全患儿;②患有MRI检查禁忌证患儿;③先天性耳聋患儿;④年龄>6岁的患儿。

1.3 仪器设备

采用MAGNETOM Avanto 1.5T型超导核磁成像系统(德国Siemens公司)。

1.4 检查方法

使用Siemens MAGNETOM Avanto 1.5T超导核磁成像系统对两组均进行内耳及头部常规MRI检查,受检者行仰卧位,保持双侧耳廓的平衡,使用头部正交线圈,T1WI/TSE、T2WI/TSE序列对儿童进行常规颅脑扫描,之后以扫描出的内耳位置为中心,对两组全部内耳结构进行扫描。扫描参数设置为:重复时间(repetition time,TR)为1200 ms,回波时间(echo time,TE)为263 ms,视野(field of view,FOV)为200 mm×100 mm,层厚0.6 mm,扫描过程4 min 21 s,层数72,翻转角为150°。

1.5 图像处理及测量方案

对扫描所得原始图像进行最大密度投影(maximal intensity projection,MIP)三维重建,删除图像内耳周围组织,从而获得内耳MIP图像,并对图像进行多个角度的旋转和分析,结合原始图像,对内耳结构的重要径线进行观察及测量。内耳图像中所有的径线测量均由同一位影像学医师进行,测量两次取平均值,两次测量之间时间间隔为1个月。

1.6 观察与评价指标

观察评价两组内耳结构主要径线半规管高度及半规管管径测量均值,以及耳蜗高度、耳蜗底周直径及耳蜗底周管径测量均值对比,分析内耳结构径线测量及头部MRI图像。

1.7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描述,两组间实施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半规管高度测量均值对比

两组前半规管高度、后半规管高度及外半规管高度测量均值对比,弱听组患儿前半规管高度、后半规管高度及外半规管高度测量均值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儿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73, t=4.44, t=2.65;P<0.05),见表1。

表1 两组半规管高度测量均值对比(mm,x-±s)

2.2 两组半规管管径测量均值对比

两组前半规管管径、后半规管管径及外半规管管径测量均值进行对比,弱听组患儿前半规管管径、后半规管管径及外半规管管径测量均值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儿童,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38,t=3.92,t=4.79;P<0.05),见表2。

表2 两组半规管管径测量均值对比(mm,x-±s)

2.3 两组耳蜗高度、耳蜗底周直径及管径测量均值对比

两组耳蜗高度、耳蜗底周直径及耳蜗底周管径测量均值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15,t=0.10,t=0.20;P>0.05),见表3。

表3 两组耳蜗高度、耳蜗底周直径及管径测量均值对比(mm,x-±s)

2.4 内耳结构径线测量及头部MRI图像分析

(1)对两组内耳结构主要径线进行测量,前半规管高度、后半规管高度及外半规管高度均为前庭至半规管内侧最远点之间的距离,对两组耳蜗的测量则是以底转为标准,窝底至窝顶之间的距离为高度,耳蜗底周外径为直径,底周窝管直径为管径如图1所示。

图1 正常受检儿童内耳结构径线测量方式图

(2)在头部MRI图像中,黄色区域部分表示平均FA骨架,红色区域部分表示弱听患儿FA值显著低于正常儿童的脑白质区,其中包括左侧上纵束、左侧下纵束、左侧丘脑前辐射、左侧皮质脊髓束以及双侧下额枕束(如图2、图3、图4、图5和图6所示)。

图2 弱听组儿童FA值左侧上纵束图像

图3 弱听组儿童FA值左侧下纵束图像

图4 弱听组儿童FA值左侧丘脑前辐射图像

图5 弱听组儿童FA值左侧皮质脊髓束图像

图6 弱听组儿童FA值双侧下额枕束图像

3 讨论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数据显示,全世界范围内有接近十分之一的人患有不同程度的弱听症状[10]。弱听往往在人们不自觉的状态下形成,且该症状本身不会对人体造成明显的生理痛苦,所以一般很难及时发现[11]。若儿童患有弱听,会使其难以接收声音的刺激,使听觉系统不能正常发育,对正常声音、语言、韵律以及节奏等缺乏敏感度,进而导致语言障碍。因此,在婴幼儿时期对儿童进行弱听检查并及时治疗,对儿童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12]。

目前,临床上对弱听症状的诊断主要是使用各种影像学方法,对受检者内耳进行形态学观察,若是能够寻找一种方式对弱听症状进行客观的评价,会对弱听症状的临床诊断开发出一个崭新的方向[13]。MRI技术是近些年才开始在临床上使用的一种较新的影像检查手段,随着技术的普及,其应用价值得到了越来越多专家学者的认可,也开始逐渐被应用于弱听症状的临床诊断[14-15]。本研究中使用核磁影像技术对弱听患儿以及健康儿童内耳及头部进行检查,并对图像进行分析,测量两组儿童的内耳结构的主要径线,其结果显示:两组半规管高度前、后半规管高度及外半规管高度测量均值对比,弱听组患儿前半规管高度、后半规管高度及外半规管高度测量均值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儿童;对两组前半规管管径、后半规管管径及外半规管管径测量均值进行对比,弱听组患儿前半规管管径、后半规管管径及外半规管管径测量均值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儿童;弱听患儿FA值显著低于正常儿童的脑白质区,其中包括左侧上纵束、左侧下纵束、左侧丘脑前辐射、左侧皮质脊髓束以及双侧下额枕束。表明弱听患儿的前半规管高度、后半规管高度、外半规管高度、前半规管管径、后半规管管径及外半规管管径测量均值相对较低,体现出了核磁影像技术对弱听症状的临床诊断价值,为临床探讨弱听患儿与正常儿童之间内耳径线之间的区别,以及弱听症状的临床诊断提供一定的帮助,还有助于幼儿正常内耳解剖结构径线参考值的建立[16-19]。赵俊锋等[20]在其研究中表示,测量方式、测量时间以及被测量者的年龄等诸多因素都会影响内耳结构主要径线的测量值。为了相应的减小测量误差,本研究过程中制定并执行了较为严格的测量方案,对所有儿童的内耳结构主要径线进行两次测量并取平均值,并且为了避免不同医师测量造成的测量结果差异,两次测量均由同一位影像学医师完成,为了避免因为受检儿童之间年龄差异过大而对测量结果造成的影响,将研究对象的年龄范围严格限定在6周岁之内,以尽量减小测量误差。

弱听患儿与健康儿童内耳结构主要径线测量值存在明显差异,临床使用MRI检查对弱听症状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猜你喜欢

规管内耳管径
某660MW电厂主蒸汽及再热蒸汽管道管径选择分析
大管径水平定向钻在沿海滩涂施工难点及措施
大管径预微导纠偏防护窗顶管施工技术研究
恐龙内耳的秘密
大管径大折角热水供热管道设计方案
190例特发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半规管功能分析
正常人视频头脉冲试验结果分析
重听的饮食治疗
CT在内耳畸形儿童术前诊治中的应用
动物也会晕车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