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字理识字法的常见误区及解决策略

2019-05-24章敏

教育界·中旬 2019年3期
关键词:学生主体教师

章敏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推行,字理识字法以其优势成为识字教学中常用的方法。但目前字理识字法的运用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有些字理老师自己课前没准确了解字理知识,二是一节课上讲的字理太多,三是学生的参与度很小。结合部编语文教材的特点和学生认知特点,要充分发挥字理识字法的优势,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教师需要注意深刻把握字理知识,注意用多种形式生动灵活地揭示字理,并尽量尊重学生主体,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字理,使学生热爱祖国汉字,会主动识字。

【关键词】字理识字法;字理知识;教师;学生主体

随着新课改的推行,运用字理识字法已成为识字教学中的热点,好像一节识字课没有用到字理识字法就不是好课。留心识字课教学,我发现字理识字法的运用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针对字理识字法的常见问题进行分析,并尝试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一、当下字理识字法运用中的常见误区

1.教师自己对字理学习了解不够,课堂上出现错误解释或含糊其辞的现象

如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课文《秋天》,学习“秋”字,有老师就指导学生用熟字“火”加偏旁“禾”来记忆字形,并说“秋”的意思是“禾苗成熟了,像火一样红”。其实,“秋”的繁体字从禾从龟,龟亦声。“禾”指“谷物”,“龟”指“龟验”,即春耕时灼烧龟甲以卜算秋天收成,到了秋收时节,谷物收成是否如龟卜预言的那样就实际见分晓了。有的字体写作从禾从火,那“火”也是“灼龟之火”。一个“秋”字饱含了古人对丰收的希望。所以,把“秋”简单解释为“禾苗成熟了像火一样红”是不准确的,也少了趣味性。

2.对需要运用字理讲解的汉字选择性不够

一节课上讲的字理太多,孩子们听得云里雾里,结果收效甚微。如,一年级下册课文第9课《夜色》,文中有12个二类生字,7个一类生字。一位老师在第一课时教学生认识生字,并把课文读正确流利,其中教生字时用字理识字法教了“色、勇、敢、原、看”5个字。老师准备得很充分,也讲得很生动。可是下课时,检查学生学习效果,小朋友只记得老师开头讲的“色”字的意思。

3.字理识字法的运用,以单一的讲授为主,学生的参与度很小

这主要表现为老师的教学活动比较单调,用字理识字法时,基本上都是出示课件或演示字体变化,或呈现与汉字有关的象形图画,同时教师讲解,学生倾听。如教学《夜色》第一课时,老师都用课件出示“色、勇、敢、原、看”这5个字的甲骨文,并解说每个部件表示的意思,形式比较单一,一年级小朋友听到后面就感觉不好玩,不想听了。

二、合理运用字理识字法的几点策略

字理识字教学法是20世纪90年代初,由湖南省岳阳市教育科学研究所贾国钧提出的,指依据汉字的这些组构和演变规律,从汉字的形、义、音关系入手进行识字教学的方法。与其他识字方法相比,字理识字法有其独特的优点。它能生动形象地揭示汉字本身音、形、义之间的联系,展现汉字文化,让识字学习变得有趣,还能揭示汉字的构字规律,提高识字效率。目前部编版语文教材要求学生会认3000字,会写2500字。为使学生顺利达到识字写字目标,我们在教学中运用字理识字法是非常有必要的。

结合部编版教材和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我认为要充分发挥字理识字法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充分备课,教师深刻把握字理

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教师要在课前针对教材内容,查閱相关资料,做到对所教生字及其字理知识了如指掌,只有这样,教师才会在课堂上做到得心应手。

首先,选择用字理识字法教学的生字要少而精。上海市语文教学专家陈祳和薛峰老师一针见血地指出:“教得完整”,不如“学得充分”。课堂时间有限,我们不能贪多求全,把所有生字的字理都告诉孩子,要将有限的时间和精力,花在那些真正难识、难记、难理解的字词上。因此,我们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上,确定哪些字甚至是哪一个字需要用字理来教学的,字理识字做到少而精。如一下识字6《古对今》中的二类生字,可以用字理分析的生字有“寒、暑、晨、朝、霞、细”,但是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小朋友们已经认识了“暑、晨”,“朝”也在古诗中见过,在这一课只需要提醒小朋友注意这个字读第一声;“霞”和“细”可以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识记;而“寒”字中间笔画较多,下面的两点代表冰块,学习了这个知识,也有助于小朋友认识两点水旁,从而认识“凉”字。所以在这一课,我只用字理法着重教学“寒”字。

其次对字理的把握要透彻。教师只有深刻把握字理,才能在课堂上生动地揭示字理,做到深入浅出。小学低年级的孩子擅长形象思维,且知识经验较少,对于笔画多的生字,不容易建立笔画之间的联系,从而写错。如果老师能用字理识字法透彻地分析汉字结构,帮孩子建立笔画之间的联系,让孩子能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二上课文第4课有个一类生字“然”,笔画较多,如果仅仅告诉小朋友们这个字是上下结构,下面的四点底表示火,不少孩子会把这个字写错。老师可以在课堂上出示“然”的金文,让小朋友经过观察知道左上的“月”代表兽肉,右上的“犬”代表猎狗,下面的四点底表示火,再让小朋友们想象古时候人们围着篝火烤肉的情景。这样,“然”字就在小朋友们的脑海里变成了生动的画面,小朋友也不会把“然”写错了。

2.形式多样,生动灵活揭示字理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当识字对儿童来说变成一种鲜明的、激动人心的生活场景,里面充满了活生生的形象、声音、旋律的时候,读写教学的过程才能变得比较轻松。”在充分备课的基础上,教师在识字教学时若能通过一些丰富多样的方法,让学生了解汉字的来龙去脉,使汉字在儿童的眼里变成了一幅幅图画、一个个故事,学生会在不知不觉中体会到汉字音、形、义的特点,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和无穷魅力,从而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喜爱之情。

如部编教材一年级上册课文7《青蛙写诗》中“雨”字的教学,一位老师就采用了动画的方式:先用动画演示“雨”字的演变:要下雨了,天上飘来一片乌云,接着下起了雨,慢慢的,乌云变成了长横,雨点儿变成了雨字的下半部分。然后老师引导学生说说“雨”字是怎样演变的,你是怎么记住这个字的?这样就把一个字变成了一幅可感的、形象生动的画面,学生怎么能忘得了这个“雨”字?

总之,除了常用的讲授方法,还可以用画画、讲故事、做动作等多种形式揭示字理。生动的教学活动会牢牢抓住孩子的注意力,提高识字效率。

3.尊重主体,引导学生探究字理

《新课程标准》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善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想办法让学生主动探究字理,发现汉字的读音规律、构字规律,学会举一反三。

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字理,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字形演变,展开联想,主动发现汉字的构字规律。如学习一下识字6中的“寒”字,出示“寒”的金文图片,让学生们仔细看看这幅图画了什么,是什么意思。通过观察交流,孩子们看懂了这是一人在屋里,双脚站在冰块上,屋里放着稻草取暖,可这个人还在发抖。再把现在的“寒”和金文对照,孩子们就认识到这个“寒”字上宝盖头表示房子,下方的两点表示冰,“寒”的意思就是很冷。在这个识字环节,我们不直接告诉学生“寒”字的意思,而是让学生通过看图、对比发现“寒”各个部分表示的含义,经过这样的探究过程,孩子就能牢固地识记“寒”字的字形及字义了。而孩子也从中发现到两点水与冰有关,后来再学到“凌寒”“冰冻”时,他们就能猜出这些词语的意思了。

引导学生探究字理,除了让学生主动观察,积极发现汉字的特点,还要引导学生学会总结,掌握规律,从认识一个字到学会一类字。

如学习一下的识字课文《小青蛙》,我们可以把“请、情、清、睛、睛”放在一起比较,让学生发现这五个字读音相似,韵母都是“ing”,它们的字义不同,因为偏旁不同。这时,老师再告诉学生,像这样的一类字叫“形声字”,“青”表示字音,偏旁表示字义。然后老师出示“蜻”字,学生就能根据刚才总结的规律,读出它的字音,说出它的字义了。

诸如此类,先识字成为后识字的基础,相关联系的字互为背景,互有联系又互有区别,这样从字理出发按构形规律系统地教学汉字,可以由此及彼,以简驭繁,成批识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在识字教学中,恰当运用字理识字法,能引导学生站在汉字文化的高度学习汉字,生动而科學地理解字义、识记字形,达到一种“知其然”并且“知其所以然”的学习效果。在潜移默化中,学生会渐渐领悟到汉字的规律性,并尝试运用这些理论知识进行自主学习,提高识字学习能力。

猜你喜欢

学生主体教师
最美教师
大山里的教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教师赞
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浅谈学生主体在高职《经济数学》中教学改革
浅谈高中英语教学中怎样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