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家庭教育的误区与修正

2019-05-16陈铁

儿童大世界·家庭教育研究 2019年3期
关键词:成才共育家庭教育

陈铁

摘  要:当今社会,一些青年走上工作岗位后,不称职、不合群、不愿干等现象屡见不鲜。有些人士认为问题出在学校教育,其实不然。现今学生不缺知识,也不一定缺少能力,而是缺少爱国情怀、文化自信、吃苦精神。导致此类问题频出的主要原因是家庭教育缺失或存在误区。家长应引起重视,注重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教育,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信念。

关键词:家庭教育  成才  素养  共育

孩子的知识储备和能力培养,一直是教育领域热议的话题。我们普遍认为孩子缺少知识与能力,其实不然。现在学校教育对孩子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是相当充分的,再加上孩子从媒体和社会中所获取的知识和经验,其知识总量和能力储备是比较充分的。既然现在教育出来的孩子不缺知识,不缺能力,又为何总被社会诟病、问题频出呢?

笔者认为,当今社会,孩子缺少的是家庭教育,而家庭教育存在误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缺少爱国情怀

目前的教育,尤其是家庭教育,存在重知识教育轻理想信念教育的现象。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和日益增加的升学压力,大多数家长急功近利地迫使孩子学习各种文化知识、报名参加各类知识竞赛、上多个辅导班,而往往淡化甚至遗忘了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观念、培养孩子分辨是非对错的能力。缺少爱国精神就是这一现象的体现。现在多数年轻人认为国外好,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外国的社会风气比中国正,外国的产品比国产的好,外国讲民主等等,这反映出他们对爱国情怀的淡漠。他们追求西方生活,吃西餐,穿外国流行的服装,唱外国的流行歌曲,反而对祖国上下五千年的优秀文化知之甚少,阅读经典名著的人也越来越少。这种把西方化的东西作为一种新潮追求的现象是可怕的“和平演变”。当一个人缺少爱国情怀,往往会看国家什么都不顺眼,做什么事都没有动力。像钱学森等老一辈的科学家,在国家一穷二白的情况下,回到祖国的怀抱,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取得了一个个辉煌的研究成果,这就是爱国精神的力量所在。

二、缺少吃苦耐劳的品质

现在的孩子怕吃苦、怕劳动这是事实。现代家庭大多是4+2+1的结构,即四位老人,两位家长,一个孩子。所以孩子是家庭中的“宝贝”,被当做掌上明珠,无论是父母还是祖父母都对他们千依百顺,宠爱有加。有的孩子在家里“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更不要说具备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了。面对学校组织的“耐挫力”练习,有的家长也是百般阻挠。除此之外,家长存在着严重的“补偿心理”和“攀比心理”。他们认为自己过去生活条件差,吃了不少苦,现在条件相对好了,再不能让孩子像自己一样吃苦了。因此,孩子要什么就千方百计满足他,什么事也不让孩子去做。有些学生在校做值日,还要家长代劳。家长之间的攀比也相当严重,看别的孩子有什么,就跟风去满足自己的孩子,在孩子身上“烧钱”成为了新常态。在这种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劳动观念缺失,惰性严重,好吃懒做。大学毕业后不愿参加工作,在家享福啃老的现象屡见不鲜。他们不仅没有为社会做出贡献,反而成为社会的负担。

三、缺少热爱生活的激情

热爱生活才能更好地生活,现今的孩子对生活没有美好的追求,因为家长为他们准备好了一切,他们需要做的就是躺在父母创造的条件里,过舒适、安稳的生活。因此,他们在生活中缺少创造更美好未来的强烈欲望,在工作中,缺少努力工作的激情,对工作的动力不足。与此同时,对家庭和社会应承担的责任感不强,不能从家庭、从国家的层面考虑自己的生活与工作,导致家庭稳定性差,社会和谐度低,这也导致他们责任感缺失。

四、缺少良好的行为习惯

习惯是行为的外在表现,也是一种自身精神的外露。现在孩子由于家长的溺爱,自由惯了,使一些行为很随意,没有规矩,不受约束,随心所欲。“习惯决定未来。”习惯就是一个人发展的基石,没有良好的习惯,很难有好的发展。我国的家庭教育由于没有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家长自身水平参差不齐,或忙于生计或忙于发展,他们认为只要给予孩子丰裕的物质条件就足够了,所以往往忽视对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以最日常的吃饭为例,我曾看到不少家长喂孩子吃饭,很是费劲,吃“跑跑饭”的孩子大有人在,孩子在前面跑,不愿吃,家长在后面追。再诸如赖床、随手扔垃圾、脏话随口而出等,必须要引起家长的重视,从小关注孩子的良好习惯养成。

一个人精神的缺失比知识和能力的缺失更可怕,后果更严重。有知识不能贡献于社会,有能力不能很好地服务于社会。这是亟需解决的一个问题,要改变这一现状,就是要进行家庭教育的改革,从重知识的教育中走出,注意人性的教化。

第一,重视传统文化的教育作用

让孩子从小学习传统经典文学作品,在阅读传统名著中,感悟民族文化的精神内涵。使他们感受到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体会到祖国的强大与辉煌,认识到国家和民族的可敬和可爱。与此同时,在阅读族优秀传统文化作品中,体会英雄人物的伟大精神。让孩子把英雄人物确立为心目中学习的榜样,吸收民族精神财富,从小培养民族文化的自信,在精神上给予他们一个强大的支柱,支撑他们健康成长。除此之外,要培育孩子将民族精神内化作自身行动,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构建为国效力的远大理想,提升他们学习与工作的动力。

第二,培养孩子的劳动观念

家庭教育要配合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方共同发力,培养孩子的劳动观念。家长要督促孩子从小开始就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要求并指导孩子完成力所能及的事,培养他们的劳动观念,从小在心里就种下“只有劳动才能创造财富”的正确观念。只有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一点一滴积累,才能让孩子养成自觉主动参与劳动的观念。

第三,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一定要趁早,要从婴幼儿时代开始。孩子小的时候是无意识的,家长不迁就,孩子就会逐步感悟到怎样做是正确的怎样做是错误的,进而逐步调整自己的行为,这一不断进行自我调整的过程就是习惯养成的过程。也就是说,家长一定要关注生活中的细节,吃饭、走路、坐姿、说话、阅读、听课、做作业等,都要教孩子应该怎样做。当孩子的行为出现问题时,家长要及时指出,并督促他们改正,使孩子有一个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第四,避免孩子沉谜于虚拟世界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的普及,虚拟游戏产业日益十分繁荣。由于孩子的自控能力较差等原因,他们很容易沉谜于电子游戏,在虚拟世界中游戏的快感使他们对现实世界的情感慢慢淡化,渐渐与人疏远,甚至对现实世界产生厌烦情绪,变得沉默寡言,对生活失去激情和希望,对学习和工作失去动力,成为一个无追求的懒汉。所以,家长一定要严格把握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避免他們沉迷于虚拟世界。

想要将一株树苗培育成一棵树木,需要用心呵护、辛勤灌溉、定期修剪,这样才能使小小树苗长成笔直挺拔的参天大树。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过程就犹如培育树苗的过程,要用细心、爱心和耐心抚育孩子、教育孩子。家长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确立积极的人生信念,要教会他们做一个完整的人,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做一个有朝气、有理想、有追求,内心充实的现代人。

(责任编辑:一楠)

猜你喜欢

成才共育家庭教育
优化干部动员机制加速年轻干部成长成才
“双减”助力均小学子成才之“四个词语”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