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的历史条件下马克思剩余价值比率和结构变化的研究

2019-05-16

关键词:国民收入趋向资本家

李 翀

(北京师范大学 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北京 100875)

一、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及其贡献

(一)剩余价值的起源

马克思认为,在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下,劳动力也是商品,也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劳动力的价值是由生产这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它包括生产维持劳动者生活所必需的消费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生产劳动者抚养子女所必需的消费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以及劳动者接受教育和培训服务所体现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劳动力的使用价值是商品价值的源泉,劳动者通过劳动不仅创造了自身的价值,而且还给资本家创造了剩余价值,这就是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因此,马克思认为,剩余价值是雇佣劳动者所创造的、被资本家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1]193-195,211-224。

资本在生产过程中采取两种形态:一种是生产资料,另一种是劳动力,这两种形态在资本的剩余价值的生产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生产资料包括厂房、机器、设备、原料、材料、燃料等,其中原料、材料、燃料在生产过程中一次性地消耗,它们的价值一次性地转移到商品价值中去;厂房、机器、设备在生产过程中多次使用,它们所耗费的价值逐渐地转移到商品价值中去。由于生产资料的价值是转移到商品价值中,不会发生价值增殖,马克思把投在生产资料上的资本称为不变资本。劳动力与生产资料不同,他们在生产过程中不仅创造出自身的价值,还创造了剩余价值。马克思把投在劳动力上的资本称为可变资本[1]225-237。

剩余价值是可变资本创造的,马克思把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之比称为剩余价值率。如果设剩余价值为m,可变资本价值为v,则剩余价值率m′为:

如果把雇佣劳动者再生产劳动力的价值或可变资本的价值所花费的劳动时间称为必要劳动时间,将生产剩余价值的劳动时间称为剩余劳动时间,那么剩余价值率m′还可以有另一种表达方式:m′=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

剩余价值率表示剥削程度[1]242。

(二)绝对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马克思指出,资本家提高剩余价值率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另一种是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雇佣劳动者的劳动时间分为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是再生产劳动力价值的时间,剩余劳动时间是生产剩余价值的时间。在必要劳动时间为一定的条件下,雇佣劳动者的劳动时间越长,剩余劳动时间就越长,剩余价值率就越高,马克思将这种由于劳动时间的绝对延长而生产的剩余价值称为绝对剩余价值。即使雇佣劳动者的劳动时间不变,但是劳动强度提高,在同样的劳动时间里要消耗更多的脑力和体力,这相当于延长劳动时间,马克思将这种通过提高劳动强度生产的剩余价值也称为绝对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率不仅取决于剩余劳动的时间和劳动的强度,还取决于在雇佣劳动者的劳动时间为一定的条件下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的比例。必要劳动时间越短,也就是剩余劳动时间越长,剩余价值率就越高。要达到相对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的方法就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情况下,雇佣劳动者单位时间可生产出更多的商品。由于所耗费的劳动时间不变,商品的总价值不变,但单位商品的价值由于商品数量的增加而减少了。但是,商品的交换不是按照个别商品的价值进行的,而是按照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进行的,这样,这个资本家将获得超额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的产生相当于相对缩短了必要劳动时间和相对延长了剩余劳动时间。马克思将这种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来生产的剩余价值称为相对剩余价值[1]211,347-357。

(三)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贡献

马克思通过区分劳动和劳动力、劳动力的价值和使用价值,明确而清晰地揭示了经济学者们或感到困惑不解或不愿意探讨的问题——剩余价值的起源,建立起剩余价值学说。正如列宁所说:“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基石”[2]。

马克思以剩余价值理论为基础,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和交换的过程,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发展的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内在的矛盾和冲突。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寓意是深刻的:资本主义制度不过是用新的剥削形式代替了旧的剥削形式。在奴隶制度下,奴隶主不仅占有生产资料,而且还占有奴隶,奴隶主可以赤裸裸地占有奴隶的劳动成果。在封建主义制度下,地主占有土地,他们通过农民对土地的依附关系粗暴地占有农民大多数的劳动成果。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他们通过雇佣劳动者而文明地占有剩余价值。人类社会只有发展到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归劳动者所有的社会形态,才是合理的、和谐的社会形态。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恩格斯指出:“这个问题的解决是马克思著作的划时代的功绩。它使社会主义者早先像资产阶级经济学者一样在深沉的黑暗中摸索的经济领域,得到了明亮的阳光的照耀。科学的社会主义就是从此开始,以此为中心发展起来的。”[3]

马克思《资本论》出版至今已经超过150年了。笔者认为,有必要考察一下《资本论》出版以后,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剩余价值率以及剩余价值结构的变化,以进一步认识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和特点。美国是最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又是统计资料最完整的国家。因此,笔者主要以美国为例分析剩余价值率和剩余价值结构的变化。

二、战后美国剩余价值率变化趋势的分析

(一)美国战后剩余价值率的变化情况

马克思提出了剩余价值率的范畴,但是马克思本人没有提出剩余价值率必然趋向提高的规律。笔者试图根据历史统计资料,揭示剩余价值率的变化情况,并对这些变化作出解释。

美国经济分析局的数据库提供了下述数据:第一,私人企业对雇员的报酬(compensation of employees),它包括当年工资和薪金、为雇员支付的养老金和保险基金、向政府支付的社会保险等。第二,净营业盈余(net operating surplus),它包括企业的利润,企业作为整体得到的利息减去支付的利息的收入,出租不动产、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的租金。

在上述指标中,私人企业对雇员的报酬接近于马克思可变资本的范畴,净营业盈余接近马克思剩余价值的范畴。这样,将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相比便得到剩余价值率。笔者根据美国经济分析局提供的数据,得到如图1所示的1947~2018年美国私人企业剩余价值率的变化情况。从图1可以看到,美国私人企业剩余价值率的变化是不稳定的,波动幅度较大。从总体趋势来看,美国私人企业剩余价值率1947~1970年趋向下降,1970~2018年趋向上升。

图1 1947-2018年美国私人企业剩余价值率的变化①

(二)影响美国剩余价值率的阶级博弈因素分析

剩余价值率的本质是剥削率,它的变化趋势主要取决于资本家阶级和工人阶级的博弈。在资本主义经济里,资本家阶级掌握了生产资料,它在博弈过程中处于优势地位,这是一种常态。但是,如果某个时期资本家阶级的优势地位受到抑制,剩余价值率就会降低;如果某个时期资本家阶级的优势地位得到加强,剩余价值率就会提高。各种政治、经济、社会因素都会对资本家阶级和工人阶级的力量对比造成影响,从而对剩余价值率造成影响。

1.1947~1970年美国剩余价值率趋向下降的原因

从1947年到1970年,美国私人企业剩余价值从678亿美元增加到2220亿美元,增长了2.27倍。美国私人企业给雇员的报酬从1324亿美元增加到6251亿美元,增加了3.72倍。可变资本增加幅度大于剩余价值增加幅度,剩余价值率趋向下降。在资本主义经济里,资本是为了获取剩余价值而存在的,资本家会千方百计地压低工人工资以提高剩余价值率。但是,工人阶级也会奋起抗争要求提高工资,具体的工资水平是资本家阶级和工人阶级相互之间的博弈决定的。因此,不能排除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可变资本增长幅度大于剩余价值增长幅度,从而造成剩余价值率下降。

笔者认为,美国1947~1970年剩余价值率的下降是一系列的因素造成的:

第一,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暴露了资本主义尖锐的经济矛盾和阶级矛盾,美国政府不得不采取措施来缓和阶级矛盾,以维持社会的稳定。作为“罗斯福新政”重要内容之一的《全国工业复兴法》(1933年)和《国家劳工关系法》(1935年)就在这种情况下产生了。这两部法律使劳工获得了组织工会和进行集体谈判的权利,初步确立了政府、劳方、资方三方劳资关系的协调机制。

《全国工业复兴法》第七条第一款规定:1、雇员拥有组织起来的权利和选派代表进行集体谈判的权利;2、雇主不应要求雇员和寻找就业的人以选择何种劳工组织作为就业条件;3、雇主应遵守有总统批准的最高工时数、最低工资额和其他就业条件。《国家劳工关系法》则使《全国工业复兴法》有关劳工的规定更加明确和具体。

在《国家劳工关系法》公布不久,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1943年,美国国会不顾罗斯福总统的否决,通过了《史密斯-康纳利法案》,对私人企业的工人罢工予以限制,对政府企业的工人罢工予以禁止。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为了维护资本家阶级的利益,美国国会陆续通过了限制劳工权利的立法,以削弱《国家劳工关系法》的作用。例如,美国国会在1947年通过《塔夫脱-哈特莱法》,对《国家劳工关系法》进行了一定的修正。但是,这些法律对工会的限制性影响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显现。

美国政府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为了缓和阶级矛盾所采取的促进就业和制定最低工资标准的措施,对于1947~1970年工人就业和收入状况的改善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第二,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美国的工会组织有了很大的发展,美国工会以罢工作为手段,在工资水平、劳动时间和劳动条件方面与资本家展开斗争。从1947年到1970年,尽管工会会员在劳动力中的比例有所下降,但是由于劳动者就业人数增加,工会会员人数仍然趋向增加,美国工会会员从1400万人增加到2000万人。应该指出,工会对工人工作和生活状况的影响不只表现在会员上,不属于工会的工人都会按照工会制定的协议工资、劳动时间和劳动条件去讨论劳资合同。在美国的工会史上,这个时期是工会影响力较大的一个时期,工会在维护工人利益和提高工人工资中发挥了作用[4]。

第三,从1947年到1970年,美国经济处于相对繁荣的时期。在这个时期,经济发生了周期性变化,虽然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不断出现,但经济下降幅度不大,例如,美国在1954、1958、1970年发生了经济衰退,以不变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分别是-0.6%、-0.8%、-0.2%。另外,从1959年到1969年,美国经济出现了连续10年的正增长②,这种宏观经济状况也为工人工资的增长提供了较好的经济环境。在经济相对繁荣的时期,劳动力相对短缺,为工人阶级与资本家阶级的博弈提供了相对有利的条件。另外,在经济相对繁荣的时期,尽管工人工资在国民收入中的比例有所上升,但资本家阶级的剩余价值总额还可以不断增加,工人阶级要求增加工资的阻力相对小一些。正是这一系列的因素造成了美国工人工资的增加,导致剩余价值率在1947~1970年间趋向下降。

2. 1970~2018年美国剩余价值率趋向上升的原因

从1970年到2018年,美国剩余价值从2220亿美元增加到48059亿美元,增长了20.65倍,美国私人企业对雇员的报酬从6251亿美元增加到10 4206亿美元,增加了15.67倍。剩余价值增加幅度大于可变资本增加幅度,剩余价值率趋向上升,主要原因有:

第一,20世纪80年代以后是美国工会运动持续衰落的时期。在这个时期,美国工会会员在劳动力中所占的比例持续下降,工会会员人数也不断减少。图2为1952~2018年以来美国工会会员在劳动力中所占比例的变化情况。

图2 1952-2018年美国工会会员比例的变化③

美国工会的衰落是由下述因素造成的:首先,20世纪70年代,美国发生了停滞膨胀,失业率上升;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尽管美国走出了停滞膨胀,但是失业问题仍然比较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工人阶级处于弱势,工会的议价能力减弱。其次,长期以来,美国工会的领导层存在官僚化的情况,甚至出现腐败现象,工人对工会的信任度有所下降。再次,资本家对工人一直采用恐吓和威胁的手段阻挠工人加入工会,不少工人由于担心加入工会会被解雇而不愿意加入工会。

工会是工人为争取自己利益而组成的组织,工会的地位和作用的变化反映了工人阶级和资本家阶级彼此力量的消长。在资本主义国家,工人阶级的地位从根本上来说处于弱势,即使在工会的兴盛时期,也只是在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的划分中争取更多的利益而已。但是,在工会力量趋向衰落的情况下,美国工人在工资问题上集体议价的能力下降,工人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例在下降。

第二,20世纪70年代以后美国经济发展进入到一个较为缓慢的时期。美国经济战后的繁荣到20世纪70年代就告一段落了,美国经济发生了停滞膨胀。在停滞膨胀消失以后,美国经济始终处于中低速增长。在1950~1970年的21年间,美国以不变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仅出现过2年的负增长,年平均增长率为4.19%。而在1970~2015年的46年间,美国以不变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出现过7年的负增长,年平均增长率只有2.78%②。在经济增长缓慢、工人失业相对比较严重的情况下,工人在与资本家的博弈中处于劣势,剩余价值率趋向上升。

(三)影响美国剩余价值率的宏观经济因素分析

如果说资本家阶级和工人阶级的博弈是决定剩余价值率长期的趋势性变化的因素,那么宏观经济的周期性变化就是影响剩余价值率波动的因素。显然,剩余价值不仅存在分配的问题,而且还存在实现的问题。图3表示美国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的变化情况。

图31947-2018年美国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的变化②

把图3和图1加以比较可以看到,许多剩余价值率变化的谷底和高峰与实际国内生产总值的谷底和高峰是吻合的,剩余价值率的波动受到经济波动的影响。尽管在经济周期的危机阶段和繁荣阶段工人的工资会发生变化,但是由于工人的工资是劳资合同规定的,在一段时间里是稳定的。这样,在经济危机阶段,社会需求低迷,剩余价值的实现受到不利影响,实际剩余价值将下降。在经济繁荣阶段,社会需求旺盛,工人的劳动强度增加,剩余价值率将提高。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激化,2009年美国经济陷入衰退。这期间,虽然资本家也会努力压低工人的工资,但工人工资短时间难以下降。这样,经济的恶化导致剩余价值难以实现,剩余价值率在2008~2009年向下划出了很深的V字。

根据上述分析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在资本主义经济里,影响剩余价值率的因素是错综复杂的,不能简单地从逻辑上判断剩余价值率必然趋向上升或必然趋向下降。如果排除影响剩余价值率的偶然和短期因素,剩余价值率的主要变化趋势是由工人阶级和资本家阶级的博弈决定的,而经济发展趋势、工会组织、政府的社会政策等因素都会对博弈的结果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另外,剩余价值率的波动还受到经济周期变化的影响,在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剩余价值的实现受到不同的影响,从而导致剩余价值率的波动。

三、战后美国剩余价值结构变化趋势的分析

(一)对美国利润、利息和租金结构变化的分析

由于产业资本家要借用货币资本家的货币资本和租用土地所有者的土地进行生产,当他们把劳动力商品投入生产过程生产出剩余价值以后,需要支付使用货币资本的报酬利息以及使用土地的报酬租金,剩余的部分构成产业资本家自己的利润。因此,剩余价值分解为利润、利息和租金三个组成部分。

笔者仍然以美国为例来考察战后美国剩余价值结构的变化情况。按照美国经济分析局的统计数据,所谓利润是指公司制企业以及非公司制企业得到的利润收入,所谓利息是指个人提供资金得到的利息收入,所谓租金是指包括地产、房产和固定资产的租金收入。尽管利息收入是提供货币资金的人得到的收入,但是货币资本家是货币资金的经营者,利息收入体现了货币资本家的利益。尽管租金也包括个人出租房屋的收入,但是租金主要是土地所有者的收入,租金体现了土地所有者的利益。图4为1950~2018年美国的利润、利息和租金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例的变化情况,所谓国民收入是指各种生产要素的所有者在生产过程中得到的收入。

图4 1950-2018年美国利润、利息和租金在国民收入中的比例的变化④

首先来分析利润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例的变化情况。从1950年到2018年,利润在国民收入中的比例先趋向下降然后趋向上升,与图1的剩余价值率的变化趋势相似。据笔者根据图中的数据计算,利润在国民收入中的比例与剩余价值率的相关系数高达0.90。由此可见,产业资本家阶级与工人阶级在经济利益上是存在矛盾的:剩余价值率趋向下降,也就是剥削率下降的时候,利润在国民收入中的比例也趋向下降,而剩余价值率趋向上升,也就是剥削率趋向上升的时候,利润在国民收入中的比例也趋向上升。

其次来分析利息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例的变化情况。从1950年到2018年,利息在国民收入中的比例先趋向上升然后趋向下降,与利润在国民收入中的比例正好相反。据笔者根据图中的数据计算,利息和利润在国民收入中的比例的相关系数达到-0.83,这种高度负相关的关系说明产业资本家和货币资本家在分割剩余价值的过程中也存在经济利益的矛盾:利息增加利润减少,利息减少利润增加。

另外,在20世纪80年代,利息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例出现了惊人的变化,它居然超过了利润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例。20世纪80年代,利息在国民收入中的比例出现较大幅度增加,是由美国经济对借贷资金的强烈需求造成的,图5所显示的国库券利率的变化和图6所显示的新增债权的变化证明了这一点。

图5美国1970~1995年一年期限国库券利率变化情况⑤

图6 美国1970~1995年新增债权的情况⑥

图5显示的国库券利率是一年期限的国库券利率,而国库券利率是一种政府借贷的基准利率,它的变化可以代表美国总体利率水平的变化。图6显示的新增债权是新增加的贷款和新发行的债务工具的数额,以10亿美元为单位,它反映了美国资金借贷规模的变化。从图5和图6可以看到,在对货币资本需求增加的影响下,美国20世纪80年代利率水平出现较为明显的上升,而新增加的借贷规模也出现较为明显的扩大,借贷规模的扩大和利率的上升共同导致利息收入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例出现较大幅度的提高。

最后来分析租金在国民收入所占比例的变化。从图4可以看到,从1950年到2018年长达69年的时间里,美国租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例经历了缓慢下降然后缓慢上升的过程,但是从来没有超过国民收入的5%。租金收入包括房屋租金收入和土地租金收入。由于美国土地辽阔,人口密集度不高,除了纽约、旧金山等大城市房屋租金较高以外,其余地区房屋租金不高。

另外,尽管美国农业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农业,但是美国还有许多未开垦的土地,这意味着美国农业土地的供给是充足的,农业用地租金也不高。美国土地充裕的供给压抑了租金的增加,使租金在国民收入中没有占据一个较大的比例。然而,土地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原始状态的土地并不是劳动产品,但是土地所有者凭借着对土地的所有权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获得了不论是绝对数意义还是相对数意义上的越来越多的租金收入。

对剩余价值结构变化的分析表明,在资本主义经济里,产业资本家的利润在国民收入中的比例随着剩余价值率的提高而上升,产业资本家和工人的经济利益存在着对立的关系。另外,产业资本家的利润在国民收入中的比例随着货币资本家的利息在国民收入中的比例上升而下降,产业资本家与货币资本家在瓜分剩余价值的过程中存在着矛盾。

(二)对劳动者收入比例变化的分析

与产业资本家、货币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者相对应的就是劳动者。为了更加深入地认识剩余价值率和剩余价值结构的变化情况,笔者根据美国经济分析局提供的统计数据,考察了1950年到2018年美国雇员报酬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例的变化。在这里,所谓雇员报酬包括工资和薪金以及对雇员的各种辅助性收入如奖金、小费等。值得注意的是,雇员报酬不仅包括对蓝领工人和白领工人支付的报酬,还包括对年薪超过百万美元甚至千万美元的高级管理人员的报酬。但是,由于统计资料所限,无法讨论一般劳动者的收入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例的变化。图7表示雇员报酬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例的变化。

从图7可以看到,从1950年到2018年,雇员报酬在国民收入中的比例经历了从上升到下降的变化过程,这个变化过程与剩余价值率的变化过程相反,与利润在国民收入中比例的变化过程相反。

图71950-2018年雇员报酬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例的变化④

据笔者根据图中的数据计算的结果,雇员报酬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例与剩余价值率的变化存在负相关关系,它在剩余价值率下降时上升,在剩余价值率上升时下降,相关系数达到-0.74。另外,雇员报酬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例与利润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例也存在着负相关关系,它在利润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例下降时上升,在利润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例上升时下降,相关系数达到-0.77。因此,可以明显地看出,劳动者的经济利益与资本家的经济利益是对立的。

由于利润是产业资本家的收入,利息是货币资本家的收入,地租是土地所有者的收入,雇员报酬是劳动者的收入,图4和图7反映了美国各个阶级的经济地位在战后的变化情况。值得注意的是,雇员报酬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例在21世纪以后趋向下降。

(三)一般劳动者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收入状况

如前所述,雇员报酬包括了各种蓝领工人、白领工人以及管理人员甚至高级管理人员的收入,它不能反映一般劳动者的收入状况。笔者根据美国劳工部提供的统计数据,再来考察美国一般劳动者收入的变化情况。

图8反映了美国16岁以上全职劳动者周收入中位数的变化情况,图中横轴表示年份,纵轴表示美元。所谓劳动者包括美国各个产业的受雇人员,所谓中位数是指收入处于中间的劳动者的收入,有50%的劳动者的收入高于这个中位数,有50%的劳动者的收入低于这个中位数。因此,收入的中位数最能反映一般劳动者的收入状况。劳动者的收入分为按照现行价格计算的收入和按照不变价格计算的收入,前者没有排除通货膨胀对收入的影响,称为名义收入;后者是排除了物价上升对收入的影响,称为实际收入。在图8中,实际周收入是按照2016年的价格计算的。

图81980-2018美国劳动者周收入中位数的变化情况⑦

从图8可以看到,在长达39年的时间里,从货币收入来看,美国劳动者周收入中位数年平均增长率为3.41%。但是,美国劳动者货币收入中位数的增长被物价上涨所抵消,美国实际周收入中位数年平均增长率只有0.36%。进入21世纪以后,美国劳动者货币收入中位数年平均增长率为2.56%,美国实际周收入中位数年平均增长率仅为0.40%,这意味着美国一般劳动者实际的周工资在1980年以来以十分缓慢的速度增长。在这里,年平均增长率是各年增长率的算术平均数。按照现行价格计算的美国劳动者收入中位数曲线与按照2016年价格计算的美国劳动者收入中位数曲线出现了一个越来越大的剪刀差。

四、结论

第一,战后美国剩余价值率在2/3以上的时间里趋向上升。在资本主义现实经济里,影响剩余价值率的因素是错综复杂的,不能简单地以逻辑关系判断剩余价值率必然趋向上升或必然趋向下降。剩余价值率主要由工人阶级和资本家阶级的博弈决定,宏观经济形势、工会组织、政府的社会政策等因素都会对博弈的结果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第二,战后美国利润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例与剩余价值率存在着比较严格的正相关的关系,与雇员报酬在国民收入中的比例存在着比较严格的负相关的关系,这说明产业资本家的经济利益与劳动者的经济利益是对立的。

第三,战后美国利润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例与利息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例存在着比较严格的负相关的关系,这表明产业资本家和货币资本家在瓜分剩余价值的过程中存在着矛盾。另外,由于美国土地供给充裕,租金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例没有超过5%。

第四,美国雇员收入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例在进入21世纪以后趋向下降,美国劳动者实际周收入中位数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几乎保持不变,这意味着一般劳动者在这段时间并没有享受到经济增长的利益。

上述结论表明,马克思在150多年前的《资本论》中对资本主义经济本质的分析是正确的。

注释:

①参见:Bureau of Economic Analysis, Gross Domestic Income by Type of Income(http://www.bea.gov)。

②参见:Bureau of Economic Analysis, Gross Domestic Product(http://www.bea.gov)。

③参见坎贝尔·R·麦克南、斯坦利·L·布鲁、大卫·A·麦克菲逊:《当代劳动经济学》(刘文、赵成美等译,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年版,第371页);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 BLS Reports 2018(https://www.bls.gov)。

④参见:U.S.Bureau of Economic Analysis, Industry(https://www.bea.gov)。

⑤参见:Board of Governors of Federal Reserve System,Selected Interest Rate(https://www.federalreserve.gov)。

⑥参见:Board of Governors of Federal Reserve System, Financal Account of United States(https://www.federalreserve.gov)。

⑦参见: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 BLS Reports 2018(https://www.bls.gov)。

猜你喜欢

国民收入趋向资本家
实用趋向
Bernard Shaw’s Wisdom 萧伯纳的智慧
论西夏语动词第二类趋向前缀
You’ve got questions? she’s got answers (but you probably won’t like them)
网络文学趋向“一本正经”
对“破窗理论”与“破窗谬论”的探究
讲清国民收入分配,助力高中政治教学
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公平性对农村消费的影响
“NP V累了NP”动结式的补语趋向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