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道家生态伦理思想及当代价值

2019-05-13韩东晟

青年与社会 2019年10期
关键词:生态伦理当代价值道家

摘 要:当前,生态保护问题迫在眉睫,道家生态伦理思想逐渐受到关注。道家的生态伦理思想内容丰富,即以“道法自然”的生态核心观、“少私寡欲”的生态发展观、“万物平等”的生态和谐观、“天人合一”的生态整体观为主要内容的道家生态伦理思想积极推动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维护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这些道家的生态文明思想为解决生态问题和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指导,具有重大价值。

关键词:道家;生态伦理;当代价值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越来越关注自身生活的环境问题,“生态”一词也就出现在大家的视线之中了。在现代社会中,人作为主体,一直在和自身以及自身之外的事物“打交道”,而人是大自然的一份子,是生活在自然环境中的,同时自然为人们提供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随着生态问题的出现,一些生态思想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比如弗·卡普拉说道:“在伟大的诸传统中,据我看,道家提供了最深刻并且最完美的生态智慧”。本文就道家的生态伦理思想及其当代价值展开论述。

一、生态伦理思想的概述

生态伦理学诞生于20世纪,起步较晚,主要是人们基于人与生态环境关系的深刻思考当中。在中国,生态伦理思想可谓是源远流长,道家的许多伦理道德思想与现在社会的一些道德理念和价值观念基本一致,为解决当下的伦理问题提供了思想依据,对于促进生态伦理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习总书记提出的“两山论”。此外,现在我国的生态伦理思想在汲取道家生态伦理思想养分的同时积极借鉴西方的生态伦理思想。

人类社会与自然社会是一个整体,彼此相互联系,人类社会有伦理纲常,同样自然社会也应有伦理,即“生态伦理即人类处理自身及其周围的动物、环境和大自然等生态环境的关系的一系列道德规范。通常是人类在进行与自然生态有关的活动中所形成的伦理关系及其调节原则。”生态伦理既是我们人类与自然之间约定的一条红线,又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道家生态伦理思想的内容

道家关于生态伦理思想的内容丰富,蕴意深刻,它以“道”为核心,以“自然”为法则,将“无为”作为对待世间万物的方法,追求一种回归本然的理想状态。在以老子和庄子为核心的道家生态伦理思想体系中,包括着“道法自然”的生态核心观,“无为而无不为”的生态实践观等,为我们提供了人身处自然生态环境的处世态度和实践方法,构建了生态伦理观念下人应该具有的理想观和价值观。

(一)“道法自然”的生态核心观

“道法自然”是老子生态伦理思想的核心与根本规律,贯穿在整个理论体系当中。西方文化强调主体性,自然被当作工具以服务人的需要为目的,道家的“道法自然”强调自然的重要性,与现代生态伦理学中的自然中心主义颇为契合,对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也有指导作用。老子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即人以地为法则;地以天为法则;天以道为法则,遵循客观规律;道的法则就是维护世界生长不变的过程和自然本性,维护宇宙整体的和谐与平衡。” “道法自然”是生态平衡的系统观念。“道”是一切生物存在的依据和遵守的基本原则,万事万物的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人类不能通过科技手段和自己的力量去改变规律,我们应该在遵循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改造世界。

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贵在保持它的平衡性,联系具有普遍性,一个方面受到破坏就会影响整体。“自然的法则是一切事物所遵从的根本法则,人的存在同样要遵循这一根本法则,从而都能自然而然地展现自身,达到最完美的存在状态。” “道法自然”指天、地、人是一个统一不可分割的整体,彼此相互依赖而存在。天地人的发展离不开自然之道,也就是自然客观的制约。我们不能违背自然规律,充分评估生态风险进行满足自己需要的实践活动,不能任性妄为,保护生态平衡。

(二)“少私寡欲”的生态发展观

《道德经》讲“见素抱怀,少私寡欲”,“寡欲”“知足”在以“度”为衡量尺度的情况下,适当的克制人的欲望。欲望的膨胀促使人类为了达到目的不惜牺牲一切代价,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加大了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加重了生态危机。“老子提出‘是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表明老子心目中的圣人在对待人事万物时所持的克己、謙逊和内敛的态度。”我们应该遵循“道法自然”的思想,坚持“知足常乐、返朴归真”的生活态度,崇尚节俭的生活方式和合理的消费观念。

过度追逐私欲是在不断的挑战自然的承受能力,“见素抱怀、少私寡欲”告诫我们应该控制自己的欲望,不因过分追求名利、攀比而违背内心,道家思想认为物质欲望永远得不到满足,过分的追求会对人的内心健康造成损害。老子提倡“少私寡欲”的理念,让我们明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知足常乐,适可而止,更是有助于发展我国的现代生态伦理学。

(三)“万物平等”的生态和谐观

道家的生态伦理思想倡导天地万物一切平等,尊重自然、尊重生命,反对生命之间存在等级贵贱的差别。老子认为“道”是产生万物的根本原因,对待万物一视同仁。人类应该遵循自然客观规律,不能以人的价值为中心,把人的价值作为终极目标,人与自然界的一切物种处于平等地位,我们不能为了自己的私人利益去破坏其他物种。彼得·辛格也说道:“我所倡导的是,我们在态度和实践方面的精神转变应朝向一个更大的存在物群体:一个其成员比我们人类更多的物种,即我们所蔑称的动物。换言之,我认为,我们应当把大多数人都承认的那种适用于我们这个物种所有成员的平等原则扩展到其它物种身上去。”生态文明有很多标准,道家认为生态良好的标准就是世界万事万事在各自的空间得到充分发展。道家提倡平等,尊重生命,各生物物种得到最大的生活空间,尽可能的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物种的丰富才是社会的巨大财富,“万类霜天竞自由”才是生态良好该有的状态。道家这种对待生物的态度极大地突破了人类中心主义为主导地位的传统伦理学的范围。我们应该把自由、平等和共存的原则应用到生态文明建设上,从而改变人类的价值观,对现代生态伦理学的生态评价标准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四)“天人合一”的生态整体观

万事万物都以普遍联系的方式存在着,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整体。生态系统是维护人与自然和生态环境保持平衡的一个整体。人类、自然界、生态环境作为子系统存在相互作用和相互制衡的关系。任何一个子系统的破坏都会影响整体系统。人类作为子系统只有与大自然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人类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老子认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生万物”蕴含着“天人合一”的生态系统整体观。道家认为万事万物以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规则来运行,人不能独立而存在,对自然界和生态环境具有很强的依赖性,是整个宇宙整体的一部分。

道家的生态伦理思想强调人与自然是紧密相连、不可分离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开发资源,发展经济要站在普遍联系的角度来分析实施的可行性。我们人类应认识到生态对于人类处于何种地位,我们要站在整体系统的角度下看问题,人和自然界、生态环境在和睦相处的前提下发展才能取得人类社会和谐长久的发展。

三、道家生态伦理思想的当代价值

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给人类的生存带来了极大的威胁,人类社会面临着严峻的生态危机。而道家的生态伦理思想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思想源泉,减少了政策的失误,避免了很多不必要的伤害。分析道家的生态伦理思想为我们制定生态环保对策提供了丰富的启示,对解决生态问题和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文化支撑。

(一)打破传统的生活方式,转变旧有的思维模式

随着经济的发展,对高端物质产品的追求成了人们身份的象征,而人类的追求往往是以环境破坏和自然资源浪费为代价。人类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猎杀稀有动植物,生活陋习和不良生活方式给人类深刻的教训。道家的生态伦理思想视世间万物一切平等,尊重生命,尊重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道家的生态伦理思想中“见素抱怀,少私寡欲”已明确的告诉我们要不能为自己的私欲破坏其他物种的平衡,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更应该打破工具理性的狭隘,培养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性,反对享乐主义,提高生活质量,对地球资源的依赖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保护空间内各生命之间的平衡。道家“无为而无不为”的生态实践观,告诉我们要改变传统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破除旧有的生态伦理思维模式,同时给予我们在转变生态思维模式方面一定的思索空间。

(二)树立新型消费观,倡导绿色的消费方式

工业文明以后,人类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各方面得到了极大的进步。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消费主义的高升,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盛行。高消费主义的影响下,很多人将消费水平的高低视作一个人成功与否的标志。人们追求高端消费,有消费就有市场,有市场就有生产,人们在金钱暴利的驱动下,大肆的开发和破坏,造成了人与自然关系的不断恶化。人们为了追求高端生活,沉溺于高端消费,以各种姿态尝试社会生中的新奇事物,完全不顾对自然事物的伤害,而制止这种做法的有效措施就是倡导绿色消费的观念。从道家生态伦理思想的角度来思考,重新反思现代人所努力从事的活动的动机及其所追求的目标意义,并对消费主义时代人性中所表现出来的生态伦理进行反思。在现实社会中,人们要善于利用资源,发展循环经济,树立新型消费观,倡导绿色消费。道家的生态伦理理念要求人类控制自身的欲望,开发自然时要适可而止,掌握适度原则,共同努力建立绿色消费的生态伦理规范。

(三)树立生态文明观,提高生态文明素质

我国生态伦理学家余谋昌说:“当我们涉及生态伦理学时,可以认为,它既包括科学,又包含信仰,因为它是作为科学的伦理学知识体系的一部分,但又包含崇拜生命的信仰。它对生命的赞美,对生命本质为量的信赖,是关于人与自然真、善、美的赞歌。”我们只有把对生态伦理的敬仰和尊重放到我们日常生活中,生态意识才能深入人心,才能提高人类的生态文明素质。我们在改造自然的实践活动中,要评估整体响应,以免对生态造成影响。“2015年3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的《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我们国家努力倡导建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国家,我们公民也要励志提高自己的生态文明素质,做一个文明生态人。

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是自媒体,我们要尽自己一己之力宣传生态环境保护理念,把生态问题融入到我们人类的日常生活中,把生态文化上升为主流文化,培育生态道德,规范生态行为,营造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氛围。国家主流媒体也要关注生态保护理念的宣传,尤其电影电视广告要把生态问题植入到大家的观念中,加强人们对自然的道德关怀,人们只有从思想上改变对生态环境的态度,才能在实践中实现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四)追求和谐的天人关系,改进生态伦理教育方式

在生态伦理教育问题上,没有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分,没有主客体之分,人人都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重身份。如果生态伦理问题用义务教育来实现的话,那只能留在空想的层面上。面对生态问题,人类要实现自我教育,自我教育作为德育的一种重要方法,要求教育者按照受教育者的思想实际和自身的发展规律予以适度指导,培养受教育者学会自我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反思的能力。生态问题是整个人类的问题,关乎自身和后代的发展,只有主体真正的意识到重要性,改变自己的思想时,生态问题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道家思想中的“无为”就是告诉人类根据事物发展的规律选择有所为有所不为,每个人要认识到自己所在的位置和个人的能力范围,力所能及的去有所为。生态学者在教育问题上扮演一个指导引路角色,要实现整体的生态和谐,还需要每个主体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有所为,把生态当作生命中的一部分。只有每个主体树立生态环保理念,才能克服现代文明的种种弊端,实现人类与自然界之间和谐关系,建立生态文明社会。

四、结语

在生态环境日益严峻的今天,道家生态伦理思想体现出的传统生态智慧给予我们指导,道法自然、知足常乐、万物平等、天人合一等生态思想都在提醒我们要与自然和谐相处,尊重自然,尊重自然发展规律,以其有利于发展的理念与当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相吻合,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精神资源和文化基础。从道家传统的生态伦理思想中,找到理论支撑,使传统的文化理论与现在的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同维护生态文明新常态,增进人们的生态文明共识,推动国人的文化自信。

参考文献

[1] 冯禹,向世陵,黎云,编译.弗·卡普拉.转折点——科学、社会、兴起中的新文化[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310.

[2] 吳志能,王萍.浅析生态伦理问题及对策[J].绿色科技,2013年第3期.

[3] 向达,韩蓉.浅析道家生态思想及其现代意义[J].中华文化,2009,4.

[4] 胡曼.老子生态思想及其对生态伦理教育的启示[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6.

[5] (澳)P.辛格, 江娅,译.所有动物都是平等的[J].哲学译丛,1994(5).

[6] 徐洁.老子生态伦理思想及其当代价值[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17年第3期.

作者简介:韩东晟(1993.01- ),男,汉族,四川成都人,团员,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 中国哲学。

猜你喜欢

生态伦理当代价值道家
试论先秦道家的生态伦理思想
牢记道家养生“十不过”
浅谈长征精神的当代价值
浅析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儒家“天人合一”思想生态伦理智慧及其现代出路
道家思想に学ぶ現代的ガバナン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