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过矫正设计牙齿移动效率的对比研究

2019-05-13吴祥风

健康大视野 2019年9期
关键词:有效率

吴祥风

【摘 要】 目的:分析与研究无托槽隐形矫治器与固定托槽矫治器在牙齿正畸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应用数字随机法,抽取本院2017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62例进行牙齿正畸治疗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其分为两组,即常规组、研究组,各31例。常规组使用传统的固定托槽矫治器进行矫正治疗,研究组使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矫正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矫正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0.32%与常规组的治疗总有效率87.1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96.77%较常规组90.32%高,P<0.05,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具有较佳的治疗效果,且能够提高满意度,值得推广。

【关键词】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固定托槽矫治器;有效率

【中图分类号】R24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0019(2019)09-198-01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是一种新型的矫正技术,其融合了多种技术,如正畸学、图像处理技术、快速成型技术等多种现代技术,能够在连续的小范围内进行牙齿矫正[1]。其具有美观、方便且舒适的优点,在口腔矫正中能够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一般的矫治器会使口腔环境遭到破坏,且容易导致食物残渣残留在口腔中,所以在矫正期间容易引发牙龈炎症。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操作方法简单,易于佩戴和清洗,可以使用压线或者口腔外面清洗,不影响牙周和口腔卫生[2]。为研究无托槽隐形矫治器过矫正设计牙齿移动效率,本文选取62例进行牙齿正畸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将详情报告如下。

1 基本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随机抽取我院2017年4月-2018年4月间收治的62例进行牙齿正畸治疗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其分为两组,即常规组、研究组各31例。常规组有男15例,女16例,其年龄为20~30岁,平均年龄(23.56±2.65)岁;体重为45~76kg,平均(54.65±3.57)kg;文化程度为小学、初中或中专、大专及以上的分别有5例、12例、14例。研究组有男16例,女15例,其年龄为20~31岁,平均年龄(3.64±2.87)岁;体重为45~75kg,平均(54.87±3.54)kg;文化程度为小学、初中或中专、大专及以上的分别有6例、11例、14例;两组研究对象的性别、年龄、体重、文化程度等基本资料比较无差异,P>0.05,可实施对比。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1)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获得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2)患者及其家属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3)所有患者均有较好的口腔卫生习惯,能够认真的清洁口腔,具有良好的依从性;(4)参与研究的患者在矫正前牙周的各指标均在正常范围;(5)患者牙列较为完整,牙区无较明显的拥挤;

1.2.2 排除标准

(1)排除有牙周疾病或其他严重疾病患者;(2)排除合并有严重精神疾病或者意识不清醒的患者;(3)排除患有糖尿病及肝肾功严重疾病者;(4)排除矫正前使用过抗生素治疗者;(5)排除拔牙矫治者;(6)有牙周炎者。

1.3 方法

矫治治疗前,对两组患者进行口腔健康知识的宣讲,使其明白口腔矫治中口腔卫生及维护的重要性,常规组使用传统的固定托槽矫治技术教学矫治,方法为:将固定托槽MBT直丝弓在患者口腔的上下牙列中进行粘连,注意要将其按从细到粗丝、圆丝到方式丝、镍钛丝到不锈钢丝的安装顺序进行安装,矫治完成后要每隔4周进行一次复诊。要注意叮嘱患者日常中要注意口腔卫生,并根据牙齿移动的实际情况调节或更换弓丝。在治疗彻底完成后,拆除掉弓絲与托槽,对牙面进行抛光,并根据治疗的实际情况佩戴保持器,佩戴时间为1年。

研究组使用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进行矫治,在矫治前,需要对患者的口腔进行扫描,针对其口腔实际情况制定出个性化的矫治方案,对存在牙列拥挤的患者应该去除其牙邻面釉质,使用专业的牙齿矫治软件进行矫治模拟,在多次模拟后,确定矫治方案,并加工出方案中确定的隐形矫治器。由主治医师协助患者佩戴,并指导其矫治的方法,叮嘱患者要注意维护口腔卫生,尽量少食饮料,每日除刷牙与进食外均需佩戴,每2周更换一次矫治器,在4-6周后进行复诊。

1.4 观察指标

(1)观察两组患者的矫正效果,分为优效、有效、无效三种。优效矫正治疗后口腔畸形得以改正,牙齿排列较为整齐;有效:口腔畸形有所改善,牙齿排列基本处于正常;无效:口腔畸形无改善[3]。(2)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中的满意度。采用医院自制的问卷调查表观察,其主要包括移动幅度、咀嚼功能、美观程度、操作便捷、语言功能等四方面,分值为0—100分,60分以下即满意度为差,60—80分即满意度为良,80—100分即满意度为优。总满意度=优评率+良评率[4]。

1.5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所获的所有数据均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19.0统计处理,计数资料用“[例(%)] ”表示,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用“t”检验,若P<0.05,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矫正总有效率

由表1可知,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55%与常规组的治疗总有效率87.1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

研究组31例患者中,护理后满意度为优的有18例,占比58.06%,满意度为良有12例,占比38.71%,满意度为差的有1例,占比3.23%,总护理满意度为96.776%;常规组31例患者中,护理后满意度为优的有15例,占比48.39%,满意度为良的有12例,占比38.71%,满意度为差的有4例,占比12.90%,总护理满意度为87.10%。研究组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较常规组高,P<0.05,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对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口腔美观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口腔矫正正畸矫治技术越来越先进,出现了许多更便捷的矫治技术。无托槽隐形矫治具有新颖、便捷、美观、隐蔽性高等优势,现已经广泛的应用于各临床口腔矫治中[5-6]。大部分进行口腔矫治的患者都认为唇侧固定的矫治技术不甚美观,且会对语言功能造成一定的影响,在使用时影响口腔健康。固定的矫治技术操作方法较为复杂,在日常使用中会妨碍患者清洁牙面,从而导致口腔内牙菌斑大量聚集,出现龋齿或牙龈萎缩等牙齿疾病。且矫治中使用的弓丝或结扎丝等会使得食物残渣滞留于口腔中,加大患者感染牙周组织炎症的几率。而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则可以在不影响美观的同时,降低对语言功能的影响,且治疗效果较好,在矫正后,移动率较低[7]。隐形矫治器与传统的固定托槽矫治技术相比,其可以与牙齿更紧密的贴合在一起,保持和牙齿一致的形态,能够更加精准的控制三维方向,不会给患者的口腔软组织与硬组织带来严重的刺激。在日常生活之,不会影响患者的饮食,不会对其口腔中的烤瓷牙等造成损害,能够有效的避免患者因此而患牙周炎或者龈炎等口腔疾病。同时,口腔中的大部分牙冠会被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所覆盖,能更有效的控制矫治的力度与位置,使得其余牙齿与矫治后的牙齿整体移动呈现一致性,减少破坏性。但其也有一些缺陷,如费用高、适应症较少等,且治疗时需要患者有极高的配合度[8]。

本研究中,研究组患者使用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而常规组患者使用固定托槽矫治技术,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55%与常规组90.32%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满意度为96.77%均显著高于常规组的87.1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见,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与固定托槽矫治技术在疗效上差异不大,二者都具有显著的疗效,治疗后的满意度上前者高于后者,究其原因,可能是其操作方法较简单,其稳定性较高,操作方法为为简单,更受患者的喜爱。

综上,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具有稳定性高、操作简单、隐蔽性强等优势,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 沈翔,胡芳.无托槽隐形矫治与固定矫治技术在拔牙病例中的应用分析[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18,2(20):5-8.

[2] 臧茁.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用于牙齿正畸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观察[J/OL].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18(04):1-5[2019-01-05].

[3] 姜雅楠. 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远中移动上颌磨牙后稳定性的临床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18.

[4] 张凤丹. 国产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牙齿移动效能的评价[D].贵州医科大学,2017.

[5] 王鹏. 无托槽隐形矫治临床疗效评价及压低上中切牙的三维受力测量[D].第四军医大学,2017.

[6] 宋保龙. 无托槽隐形矫治系统中前牙压低效率的三维重叠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7.

[7] 朱雯雯. 成人无托槽隐形矫治扩弓可预测性及初戴矫治器的心理变化分析[D].郑州大学,2017.

[8] 李德水.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过矯正设计牙齿移动效率的对比研究[D].山东大学,2016.

猜你喜欢

有效率
脑CT在脑器质性精神病中的应用及有效率分析
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老年慢性肾衰竭对治疗有效率、Hb及ALB指标的影响研究
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急诊内科治疗有效率及死亡率分析
张务锋:着力构建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政治备考:如何背书最有效率
藏药当佐治疗胃病的疗效研究
名片式PICC置管长度测量卡尺的制作与应用
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晚期胃癌 FOLFOX 方案化疗的近期有效率相关性研究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 of osthole binding to human serum albumin
My Fa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