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补充责任在民法理论中的适用探讨

2019-05-13杨嵛淼

法制博览 2019年4期
关键词:适用性

摘 要:补充责任与主责任人是一种依附关系,二者之间不存在份额划分,而是在同一债务当中,当主责任人的财产不足以赔偿时,补充责任作为一种补充而行使的赔偿行为,如果没有主责任人,那么就自然不存在补充责任,补充责任属于多个责任主体的民事责任承担方式,责任人为多数是这类责任承担方式的共性。补充责任在民法理论中的适用探讨,对于保障权利人的权益,维护社会和谐有很大作用,目前,出现补充责任在国内有了先例,然而相关法律还不是很完善,在民法理论中的适用范围仍然是一个很大的研究课题。本文针对补充责任在民法理论中的适用探讨,从范围、份额、与主责任人关联程度方面入手,分析目前大多数案件所呈现的补充责任行使相关现状,明确问题所在,并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补充责任;依附;适用性

中图分类号:D9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9)11-0240-01

作者简介:杨嵛淼(1998-),女,汉族,辽宁海城人,本科,沈阳师范大学,研究方向:民法。

一、补充责任在我国民法理论中适用探讨现状

(一)补充责任在民法理论中的适用范围不清晰

在司法实践当中,判断当事人应该承担补充责任还是连带责任,最重要的依据是考察行为人之间是否为共同过错,明确了这一点,才能判定行为人应该负连带责任还是补充责任。根据权利与义务相一致原则,再具体案件处理过程中,行为主体行使相关权利,就应当承担一定义务。而现实情况往往是行为主体在权利与义务之间认识不清,趋利避害。面对很多错综复杂的案件,往往很难鉴定行为主体之间的权责关系,自然也就产生了补充责任适用范围不清晰的问题。

(二)补充责任所应承担份额无法科学确定量化标准

在具体的民事案件当中,作为主要责任的附带补充责任一方,具体该承担多少责任,并没有量化指标。法律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以外的人员人身损害的,由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未尽到管理职责的,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那么,在这里,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构,到底应该承担多少补充责任,况且,很多补充责任主体在现实当中会提前采取一些规避责任手段。这些也使得补充责任无法科学确定量化标准。

(三)主要责任、连带责任与补充责任主体之间责任模糊

在具体司法实践当中,往往会遇到补充责任方与主要责任方以及连带责任方职责模糊情况,为了避免责任赔偿,三方会消除证据,甚至互相推诿,使得被侵害人的权利在几方责任主体之间无法行使被补偿权利。比如在很多企业与劳动者之间以及房产中介与租户之间的合同当中,拟定合同一方故意将主体模糊化,导致权利人在维权过程中因合同主体模糊无法立案,主体不合格立案遇到障碍,在现行社会中屡见不鲜,自然导致了连带责任与补充责任之间职责模糊的现象发生。在现实案件当中,被侵权方大多数是法律意识薄弱的弱势群体,社会不公平现象反映在主体责任、连带责任以及补充责任主体模糊上。使得被侵权人在维权路上遇到各种障碍。无法正常行使追责权利。

二、补充责任在我国民法理论中适用性对策

(一)扩大补充责任在我国民法理论中的适用范围

补充责任在民法理论中到底适用于何种范围,应该有一个更加明确的标准化参考文件,这个标准的制定,应该针对不同领域,不同主体规定量化参考指标。法律规定了补充责任适用范围是在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侵权行为的补充赔偿责任,而实际情况造成侵权行为的因素很复杂,因此,补充责任的适用范围还应该在原有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基础上扩大范围,比如教唆、严重不作为等情况造成的侵权行为,就应该承担补偿责任甚至连带责任。

(二)各项责任量化指标的制定

损害事实与行为主体未尽安全保障义务当中,各种因素导致二者因果关系程度不同,因此在鉴定因果关系的同时,应根据对侵权造成程度的深浅来制定主体责任、连带责任和补充责任的量化指标,根据我国国情分析,当主体责任发生时,连带责任和补充责任的不明确,导致司法程序模糊化处理情况很严重,因此,根据侵权产生的损失,在各责任主体各自承担部分赔偿的基础上,将各责任指标细分量化非常有必要。

(三)强化法律常识,深入开展普法工作

在具体司法实践当中,越是法律意识强的主体,越能推动案件处理顺利进行,在主体责任与连带责任和补充责任之间的划分也就更加明确。这样能为权利主体找到更加合适的维权途径,有效避免权利人求偿受阻。同时也防止权利人过度求偿引发过激行为。在普法过程中,一些特殊案例,法律工作者要有意识的引导调解双方向现有法律条款靠拢,将司法过程纳入到合理可控范围之内。

三、结束语

补充责任在民法理论适用性研究当中,首先应该将基础法律知识普及到位,让更多的人在法律规定范围内行使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当侵权行为发生后,首先应该在责任主体之间责任划分上做出快速反应,同时增加法律援助措施,及时向被侵权人普及法律知识,将损失控制在最小范围之内,明确权利范围,规避不必要的损失。防止证据被破坏和遗漏。在求偿过程中,做到合理维护权利主体和责任主体使二者的利益平衡。

[ 参 考 文 献 ]

[1]郑晓剑.侵权责任能力判断标准之辨析[J].现代法学,2015,37(06):59-74.

[2]刘志刚.基本权利影响侵权民事责任的路径分析[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05):68-76.

[3]辛雨灵.再探我国侵权责任法中的补充责任[J].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8(04):79-83.

猜你喜欢

适用性
Incoterms®2020形式和内容上的演变与适用性探析
童装常用领型及其适用性分析
强调简洁和适用性 MICHI by Rotel X5/X3合并功放
玉钢烧结机给料主辅门适用性改造
无人潜航器作战保障适用性评估方法
小议阶级分析理论的适用性
三集一体机在西北地区适用性分析
低孔低渗储层物性下限确定方法及其适用性
新一代车上转换装置在厂矿企业铁路运输中的适用性研究
茶油总DNA提取技术及扩增适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