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转型路径探微

2019-05-13张明罗伟明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转型高校

张明 罗伟明

摘  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转型是高等教育现代化过程中的重要内容,探索其转型路径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需要。从革新顶层设计、强化队伍建设、把握话语阐述和创新载体方式等四个方面切入,要转变思维认识,要培养复合型人才,要完善话语理论,要发挥大数据技术在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精准性上的作用。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转型;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9)05-0001-04

“社会转型是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转型的总体背景”[1]。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科学指明当前社会矛盾已经发生转变,社会处于深化改革转型时期。而高等教育正处于这一改革浪潮之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围绕新的世情、党情和国情作出转型升级。这一转型升级,不是简单的替换包装,而是需要由内到外抓住事物转型的主要矛盾,通过这种升级转型来适应新时代提出的新要求。

一、顶层设计:从思维上革新认识,建立思政教育整体系统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容易让人滋生权力思维,从而导致思想认识上的固化,久而久之使工作理念和方法滞后。因而,保持思想认识上的前瞻性,这对于高校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人来说是十分有必要的,否则就容易脱离学生群体这个实际。在高等教育转型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从思维上革新认识,从普遍联系的视角出发,科学强化顶层制度设计,推动建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整体系统。

(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同时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最新理论武器,它最具时代性和引领力,以此作为顶层设计的指导思想,既是高校在新时代的自觉遵循,更是思想政治教育自身先进性的体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转型,是高等教育现代化转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关乎高等教育转型的方向和质量。从我国高等教育的属性来看,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已然要求高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不动摇,坚持社会主义教育的理想信念不变质。

1.在高校转型过程中树立辩证思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既要看到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又要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2]。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迈上了新的台阶,各高校普遍建立了马克思主义学院,加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强大的思想动力和理论支撑。在过去的五年当中,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注青年大学生的思想、生活和学习等状况,他多次强调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3]。青年大学生作为复兴中华民族的坚实力量,不仅在历史舞台上展现出惊人的变革力,在新时代同样能够展现出开创未来的创造力。然而,当前网络及传播技术的发展在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也对思想意识形态工作提出了更大、更高、更新的挑战。青年大学生是境外势力同化、利用的重要对象,他们在网络上容易被误导和煽动,在不知不觉中产生思想异化,甚至为境外提供情报。因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战线要将意识形态领域的危机意识摆在首位。无论是理论课教师,还是学生思政辅导员,都应该在同一阵线上形成教育合力,自觉把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最新理论应用到具体教学和学生工作当中。

2.在高校转型过程中树立底线思维。底线思维,即做好事情发展最坏的打算,并制定好相应的策略。大学生的思想认识和价值取向,关系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安全稳定,青年大学生在思想活跃的同时又容易受非正统思想的影响,尤其是近年来一些群體性事件被断章取义进行了不实报道,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官方的公信力。而教师群体也在一些特殊的事件中被扭曲形象和误解,权威和道德的影响力日渐式微,甚至陷入塔西佗陷阱。同时,当前大学生的非理性维权意识滋长,一些学生在学校中缺乏集体意识、大局意识,主张以自我为中心,片面理解个人的权利和义务,这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加了较大的难度。尤其是在零零后即将步入大学舞台之际,他们可以说是“社交平台”一代,喜欢在不同类型的网络社交平台上发言交流,甚至有追求网络暴力倾向。如果,学校在涉及学生相关利益的事情上没有用底线思维去管控住风险,很有可能导致网络舆情的产生。因而,底线思维要成为学生工作者思想意识中的常态。

(二)从专业角度的深入到系统性思维的审视和构建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转型不是简单的调整和适应,而是在高等教育现代化过程中统筹各方智慧,进行创新研究设计的过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标对象是人的思想,对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有专业知识作为指导,任何的知识理论只有经掌握才能转化为改变现实的力量。因而,需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性。同时,从系统性思维出发,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整体系统的建立。

1.以专业理论指导实践开展,并形成科学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由理论和实践组成,专业的理论研究和阐释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科学规范开展的前提。理论一经产生,需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并通过实践的反馈再不断完善理论。理论的专业视角主要由其学科作为基础,即马克思主义理论。而实践的专业维度包括“对象、内容、途径、要素、动因”等因素,通过专业理论的研究以形成系统性的思维,从而提升对思想政治教育相关问题的学理性认识。

2.以科学的理论指导思想政治教育整体系统构建。在转型阶段,最大的实际是立足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历程,把这几十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经验与新时代的要求充分结合起来,“辩证地分析其整体与部分、结构与功能、信息与组织、控制与反馈、系统与环境等关系” [4],把以往“补丁式”的规章制度、理论知识理顺,按照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把零散的内容分类归齐,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由条块式分割到整合。学校党委部门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负有直接统筹领导责任,其他无论是教学管理还是后勤服务等部门,都应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战线同向同力,共同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整体系统的形成。

二、队伍建设:践行师德夯实理论,促进思政队伍能力提升

队伍建设的实质是关于人的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主体是思政理论课教师、学生思政辅导员,以及班主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首先是一名教师,而作为教师就要践行新时代教师师德,钻研学术提高理论水平,提升个人思想境界。如此,才能从整体上促进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工作能力和水平的提升。

(一)践行立德树人大力弘扬新时代思政教师的美德

立德树人是教师的使命,教师的社会意义在于示范,其在道德行为上的引领和表率,是育人根本的回归。教育事业区别于其他行业是在于教师的先进性,大学教师是高级知识分子,教育的对象是社会未来先进生产力的继承者与创新者。因而,大学阶段除了授业之外,还包含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审美教育等多个方面,这对大学生的价值观有着深刻的导向作用。大学阶段是青年人理想信念、精神信仰培育和夯实的关键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教师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而思政教师的自身建设需要高度重视。

1.思想政治教育教师要把理想信念作为奋进的动力。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是脚踏实地的力量。我国社会主义高校办学的性质已然要求教师要把个人的梦想与共产主义事业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学生在新时代创新创造。

2.思想政治教育教师要树立和践行新时代教师的品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评价教师队伍的第一标准是师德师风。师德师风是教师需要遵守的职业道德,为人师表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5]。

3.思想政治教育教师要提升学识和传播仁爱。学高者为师,大学教师要保持知识上的更新和增长,才能更好地胜任教育和引导学生的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研读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及时掌握党的最新理论成果,保持工作思维方法上的先进性和前瞻性。习近平总书记说:“教育是一门‘仁而爱人的事业,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6]。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日常的教育和管理工作当中,需要公平公正对待每一位学生,教导学生爱国、爱社会、爱校、爱人,促进学生专业能力和为人品行的提升。

(二)加强理论研究促进实践以培养复合型的专家

理论是实践的先导,科学的理论对实践能够起到事半功倍之效,再以实践之收获丰富理论,不断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时俱进,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和提升教育的针对性、时效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能仅是理论派,也不能是一个经验主义者,而应是理论与实践的复合型专家。“思想政治教育知识是一个概念,从成型的知识来看,可以分为经验型和学理型两种基本类型的知识。前者以文件、领导人讲话、宣传报道等为载体,后者以教材、专著、论文为载体”[7]。

从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来看,经验型理论知识指引着方向,学理型的理论知识引领着实践。而从政治属性来看,学理型的理论知识又受到经验型理论知识的影响。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大多停留在课堂教学,实践经验不足;学生思政辅导员大多基于经验判断,专业的理论相对缺乏。而理论知识的创新研究,要突破思政理论课教师与学生思政辅导员之间的壁垒障碍,加强加深两支队伍间的沟通,促进在学生教育引导上的研究合作。(1)要鼓励思政理论课教师带学生,承担一部分学生工作,理论研究只有从目标对象反馈上来才能得到不断地完善;(2)要推动高校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名师工作室,鼓励学生思政辅导员参加工作室研修,通过导师的理论传授与实践指导,帮助学生思政辅导员更好的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因此,要大力促进两支队伍的深度融合,进行优势互补,培育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中的复合型专家。

三、巩固话语:从工具到价值转变,实现课程思政创新育人

高校思想政治育工作的关键是对话语权的掌握,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权主要涉及理论内容阐述、核心价值和精神信仰的主导,归旨于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成才。思想政治相关的理论课程是阐释话语权的主要理论支撑,其他课程也应当成为巩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重要课程阵地。因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当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实现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变,不断创新育人方式。

(一)从工具主义到人学范式的视角转换

我国高校思想政治话语受到时代背景的影响较为深刻,“思想政治教育以政治工具的传统定位出现在教育实践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视域无形中被过度拓展,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政治工具性凸显,以政治需要为根本出发点,话语呈现政治化、强制化和简单化特征”[8]。因而,不免在工作过程中会忽视人的属性,淡化人的情感需要。从人学范式去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并不是不讲政治,而是不把任何事都泛意识形态化,充斥工具主义色彩。“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人学范式的形成是时代发展、学科建设、理论研究的需要与诉求,具有历史的必然性”[9]。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特点,这要求我们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贴近这个时代的大学生。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做青年大学生的思想工作。为应对即将迈入高校的网络原住民——零零后大学生这一群体,学校应当更多地把这个时代创新出彩的事物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中,从学生的认识、感受和体验等方面去思考工作的切入点,与时代接轨创新方式方法,努力把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的属性广泛突显出来。因而,这种人本回归是坚持以学生为本的价值理念所在,是赢得话语的根本之处,更是夯实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重要保障。

(二)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创新延伸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使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0]。其更深层的指向是课程思政化,“‘课程思政其实质不是增开一门课,也不是增设一项活动,而是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和改革的各环节、各方面,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11],积极发挥每一门专业课程作为人类集体智慧在引导人向真、向善和向美方面的引导作用。

1.要科学理解和践行“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同向同行。课程思政是思政课程的外延,是思政课程外的重要思想教育阵地,因而,高校要对所有的专业课程进行科学的评估、设计,鼓励以不同的专业为基础成立课程思政创新团队,从设立标准、教学标准和政治导向标准等方面进行研究,不能简单把专业课上成思政课,更不能用课程思政取代思政课。另一方面,要立足全校推出精品课程思政的核心课程。设立课程思政的核心课程,不是简单的冠以形式,而是要基于专业课程的逻辑规律、育人规律,有机融入该专业与社会的交集问题,挖掘出最能突显的核心价值理念作为课程的育人着力点。

四、创新载体:探索科技助力思政,掌握数据实现精准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12]。社会的现代化标志之一是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与广泛运用。在高等教育现代化过程中,探索科技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主动整合和掌握大学生相关数据,通过赋值、关联和分析,对大学生思想状态作出科学研判,进而实施精准思想政治教育。

(一)以学生视角玩转学生主流社交平台

九五后是“社交平台”一代,他们被各大网络平台包围吸引,有的甚至已经是里面的资深用户。而以盈利为目标的网络平台为迎合市场需求经常降低标准,甚至以错误、庸俗、低俗和媚俗的言论、视频、图片等作为“引爆点”来制造话题。这种网络传播通过猎奇抓住受众的心理,产生病毒式连锁扩散,这对大学生的思想认识极其不利,严重情况下会颠倒主流价值与非主流价值的位置,甚至会放大社会的消极面。因此,网络思想阵地的教育引导工作也需要特别重视。

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保持年轻好奇的心态,及时发现和了解学生使用的网络社交平台。不同的社交平台有不同的市场定位,它们在内容侧重、语言风格和表达方式上存在着差异,了解并掌握这些才能跨越代与代之间的鸿沟,做到深度融入学生。因而,可以通过学生干部的反馈,或者开展课题调查研究,及时在本校学生广泛使用的网络平台上注册账号,并以一名学生的视角设置正能量议题,对负面言论进行据理力争和引导。同时,也要通过学校的官方账号,对出现的负面舆论进行权威解释,避免舆论扩大化、暴力化。

2.要通过专业机构的培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网络思想教育工作能力。当前,依托科技存在的网络社交平台更新周期在不断缩短,其平台功能和使用特点的变化创新逐渐加快,从而导致思想政治工作者不能及时适应和掌握这些新功能。因此,需要加强专业培训,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掌握更多快捷的使用技巧,把网络平台作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力平台加以利用。

(二)收集和研判数据以实现精准思政教育

精准思想政治教育,是在信息化社会学生时间不断被碎片化和接触信息多元化等情况下,就如何提升思想教育实效性的创新思考。目前,高校思政理论教育主要以课堂形式实现,而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是以班会、谈心谈话等为主要形式开展,这些方式具有普遍的适应性,但是教育效果在当前的育人环境下难以深入持久。因而,思想政治教育也需要对症下药,不断提高育人精准性。

“精准思政横向划分涉及精准教育、精准服务、精准管理等多个维度,纵向划分则涵盖感知精准、分析精准、决策精准、执行精准、评价精准等循环维度”[13]。学生从被录取到毕业会在学校产生大量数据,诸如家庭信息、考试成绩、图书馆借阅情况、体育锻炼数据、食堂就餐消费、技能证书报考、心理咨询等,这些内容的数据在不同部门储存,对于单个部门使用的意义并不是很大。而随着智慧校园的建设,通过学校数据中心对数据收集存储,并进行相关运算和处理分析,能够对学生个体思想状况进行一个初步描绘。同时,学生思政辅导员可以在系统中及时了解所带学生的整体情况,对数据差异明显、或者变化明显的学生能够有针对性地了解问题,预设解决工作方案,并开展思想教育引导,这样会避免在班会和谈心谈话等教育工作中的信息不对称状况,从而提升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总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转型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其转型路径应当具有时代性、专业性和创新性。我国社会发展正经历着深刻的变化,社会主要矛盾已发生转变,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而大学也已开启“零零后”时代,这些客观条件的产生迫切需要高等教育转型,以适应新的发展要求。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已不能墨守成规,要探索构建新的育人制度,培养创新型人才,以时代需求为路径导向,大力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

参考文献:

[1] [7]孙其昂,等.思想政治教育现代转型研究[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5:48,361.

[2]刘小玲.深入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EB/OL].(2018-02-12)[2018-07-25].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18/0212/c49150-29820507.html.

[3][5][10][12]习近平.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EB/OL].(2016-12-08)[2018-07-25].http://www.moe.edu.cn/jyb_xwfb/s6052/moe_838/201612/t20161208_291306.html.

[4]侯勇.论思想政治教育系统思维转型[J].思想教育研究,2012,(3).

[6]习近平.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EB/OL].(2014-09-09)[2018-07-25].http://cpc.people.com.cn/n/2014/0910/c64094-25629946.html.

[8]崔华华,张翼.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及其现代转型[J].理论探索,2016,(1).

[9]刘海春,吴之声.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人学范式:形成、困境及出路[J]. 思想理论教育,2016,(11).

[11]高德毅,宗爱东.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7,(1).

[13]董卓宁.运用学生大数据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准度[J].思想理论教育,2018,(4).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教育转型高校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转型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沣芝转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