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内涵发展与提升路径研究

2019-05-13胡哲

青年时代 2019年7期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

胡哲

摘 要: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社会的不断进步对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对辅导员职业能力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辅导员的思想素养、知识积累、职业规划和对职业的认同都需要持续的提高才能适应发展的需求。以做学生四个引路人为理念指引,为辅导员构建职业能力模型,设计分层级、分专业方向的培养体系,建设能发挥和展示辅导员能力的实践平台,从而有效促进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四个引路人

辅导员队伍是承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坚力量,其建设水平和培养质量直接关系着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因此多年来也一直受到国家重视。2016年9月第32个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到北京市八一学校考察时发表了重要讲话,强调“广大教师要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这对教师的发展成长提出了重要指导,要成为学生的“引路人”,教师队伍就必须是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而作为教师队伍重要组成部分的思政辅导员队伍,在这样的理念统领之下深入研究其职业能力的内涵发展,探索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的有效路径,就具有积极的时代意义。

一、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内涵特征及发展要求

(一) 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内涵特征

职业能力是指人们在特定的职业活动中,按特定职业的职业规范和标准要求,综合运用知识、技能和经验完成特定职业任务的能力。辅导员职业能力即辅导员岗位人员按相关规范和标准完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生管理等工作任务的综合能力。2014年3月,国家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以下简称《能力标准》),在描述辅导员定义和阐述其职业能力特征时明确指出:辅导员作为“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应当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还要“具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关学科的宽口径知识储备。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及教育引导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等”。清晰明确地概括了辅导员的职业能力具有“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鲜明特征。

從《能力标准》中对辅导员职业能力的基本要求和能力标准的具体描述说明还能看出,辅导员的职业能力还具有两个特性,第一是知识结构的多样性兼具综合性。《能力标准》中要求辅导员需要储备的知识包括: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法律法规等等诸多方面,还需要辅导员能综合运用多方面的知识,以应对复杂多样的工作内容和任务。第二是能力提升的递进性兼具系统性。《能力标准》中将辅导员的职业能力标准划从低到高分成初级、中级、高级三个层级,逐级提升,高级别要求涵盖低级别要求,体现出辅导员提升职业能力是发展型渐进式的,并且详细界定了具体工作内容对应的能力要求和理论知识要求,具有很强的系统性。

(二) 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发展要求

从2004年国家发布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到2014年教育部印发《能力标准》,辅导员队伍建设在国家高度重视下经历了十余年长足发展,取得很好的成效。这支队伍在不断壮大,结构更趋合理,例如当前多数高校已将“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及以上”作为辅导员队伍基本准入要求。伴随着队伍建设、职业能力要求的更规范化和标准化,辅导员的职业发展也显现出专业化趋势。但是伴随科技与经济飞速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的是对人才培养质量的更高要求,对辅导员的职业能力要求也在不断“水涨船高”。

1.更高的思想素养和更坚定的思想信念。

经济和社会进步带来物质生活的不断丰富,而过分追求财富和享乐极易造成人们价值观的失衡,引发的一些社会问题会以炫富、极端事件、商业失信等形式反映出来,其中所隐含的不健康思想在互联网环境下又很容易被迅速扩散,对大学生的思想认知和行为习惯带来严重负面影响。例如一些“校园贷”事件就反映出部分大学生在理想信念、责任感和价值观方面存在思想困惑和方向迷失,也说明大学生迫切需要思想素养的提升来保持个人发展的平衡和健康,而作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辅导员更加需要提升个人思想素养,才能树立典范,将正确的思想理念传递给学生。在保持个人健康平衡发展的同时能够帮助大学生明辨是非,坚定信念,树立正确价值观,引导他们全面健康成长。这也是《能力标准》中“政治强、纪律严、作风正”等特征的体现。

2.更宽阔的知识储备和更深入的经验积累

社会呈现出多元化,大学生成长和发展也必然是多远化的。要求辅导员的知识储备和职业能力也是多样化和综合性的。在《能力标准》的描述中,辅导员应具备的职业知识分为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两个大类,基础知识要求“具备宽广的知识储备”,专业知识则有三大类共18项。《能力标准》中要求三个级别辅导员具有的职业能力共有9项。知识和能力是互相紧密关联的,对知识的运用才能体现和塑造能力,这就要求辅导员突出实践,实践同时积累工作数据,深入研究开展专项的调查以从中积累经验,创新形成工作思路和方法。在建立个人知识体系的基础上,增强对学生的教育引导能力,从而有效发现学生需求、激发学生自觉、引领学生实践,成为他们可信赖的导师和知心朋友,体现《能力标准》中“业务精”的特征。

3.更长远的职业规划和更稳固的职业认同

虽然长期以来辅导员职业发展所能依托的专业归属仍不甚明确,人才发展的政策支持平台系统性也有待加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辅导员队伍的稳定和专业化发展,使得辅导员队伍的年龄结构过于偏向年轻化,而职称结构长期不能有效提升。但随着《能力标准》等配套制度和政策的推出,竞赛选拔、评价晋升等发展平台也在逐渐被完善和构建稳固,将辅导员队伍朝专业化、职业化方向培养建设的趋势始终是明确的。这就需要辅导员能有更长期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按照标准的要求谋求职业的渐进式发展。在这个基础上为个人职业能力的提升设计好方向和路径,进而能够有效地在工作实践中根据自身特点培养和发挥专长,成为诸如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生涯规划、就业咨询指导、网络思政教育等方面的专家型辅导员。职业成就的获得也能有效提升辅导员的自我职业认同,使得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建设能有稳固的人才基础。

二、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路径探索

(一)凸显引路人理念,构建职业能力模型

高校辅导员工作中的主要任务是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这其中引导学生学习和理解思政理论又是核心内容。因此,在《能力标准》中辅导员应具有的18项专业知识中,思政教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容就占有11项。毋庸置疑,这是新中国建立和向未来发展的思想基石。但是高度抽象的理论不能以简单说教的方式传授给大学生,要辅导员具有出色的职业能力来有效的引导和教育大学生。而构建辅导员职业能力模型,可对辅导员进行精准培养和科学的引导,把握队伍共性和突出个体特性,以达到既能提升辅导员队伍整体能力水平、同时又能培养出独具专长的专家型辅导员的目标。可参考的做法是将《能力标准》中众多能力要求进行分层组合,具体来说,以思想政治素养、优良品行为核心要求,组织管理、表达沟通、调查研究、教育引导等能力作为共性基础能力要求,生涯规划、心理辅导、就业咨询、党团建设等作为专业能力方向。而这其中的核心是最重要的前提,因为,辅导员只有具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才能有承担起学生“引路人”角色责任的热情。思想建设是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培养目标是让辅导员自身首先具有优秀品行,对不良价值观、思想倾向和行为有优秀的甄别和纠偏能力,进而帮助大学生培养健全人格和高尚品德,“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自身树立民族自信和培养爱国精神,融合勇于奉献的教师基本职业道德,以身作则付诸实践行动,进而对大学生能点滴示范,“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二)匹配职业能力层级,培训学习系统化

辅导员培养要突破原有要求宽泛、标准偏向简单化一的不足,体现出《能力标准》中分级分类的特性。就应建立起系统的、培训主体多元化的培训学习机制,以匹配辅导员职业能力层级的要求。 其中既包含培训内容的设计和课程设置,也包含对培训层级的设计和層级提升制度的设置。辅导员职业培训内容应包括政策理论类(例如基础理论、理论发展、理论对比等)、专业知识(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等)、案例分析学习(社会现象、网络舆情、突发事件、危机处理等)、技能方法类(职业规划、就业指导、党团班集体建设等),针对不同内容设置相应课程,培训层级可以按《能力标准》相应要求设置成准入(初级)、中级、高级等不同层次,层级的提升可以入职年限、学习年限、技能等级、工作成绩等为标准对应设置。从而使辅导员能形成明确的职业认知,树立自我提升的意识,能主动积极地学习提高。一支学习积极主动、知识结构完善的辅导员队伍也才能胜任“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

(三)设计职业发展方向,培养方向专业化

目前国内仍然没有高校设置有专门培养辅导员的专业,辅导员的学科出身各不相同。对此各高校也缺乏统一的入职标准,之前亦没有为辅导员的职业提升提供系统设计和整体规划,《能力标准》的出台提供了很好的设计参考,其中对辅导员有宽广的知识储备要求,而人的时间、精力和智力有限,不可能在每一个知识类别的学习运用中做到精深。因此,对辅导员的发展培养还应设计不同的专业方向,在充分保证对辅导员队伍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进行培训的基础上,设计心理辅导、生涯规划、网络思政、就业指导、创新创业指导、突发及危机管理等专业方向。以此为导向形成专业化的培养体系,结合不同的职业能力等级标准,如未来再有清晰的学科及专业归属,将使辅导员岗位成为一个稳定的、可发展的职业。辅导员能清晰认知自己可选择的职业发展方向,选择能充分发挥自身性格和能力特点的成长道路,深入地进行学习和实践,成为其中某一领域的专家型人才。而深厚的专业积累,才能为创新积蓄突破的力量,使辅导员能成为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

(四)建设能力运用平台,提供能力展示场所

在实际工作中辅导员能得到锻炼和提升职业能力,也需要提供给他们相应的途径和场所展示成果、接受考察评价、获得鼓励与提升。可建立系统完善的多样化能力运用平台,包括定期式、制度化、分层次的职业能力或技能竞赛;举办常态化、专题型的学术论坛或研讨活动,鼓励辅导员积极投身工作的同时,加强科研创新、将实战经验再转化为理论成果, 对科研成果也设置相应的评选和奖励机制;设立专门的辅导员协会组织或部门,设计访学制度,建立起跨校甚至跨区域的学习交流平台,或可成为辅导员资格认证、专业培训或职业竞赛的主体。能够坚持以长远发展看待辅导员职业,将形成稳定、规范、标准化的行业,让辅导员队伍有职业认同感,有行业归属感,有事业成就感。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的通知 教思政〔2014〕2号.

[2]李琳.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内涵与提升路径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5,(3).

[3] 张莉,鲁萍,杜涛.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与专业化发展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8).

[4]焦佳. 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路径探究[J].思想理论教育,2016,(2).

[5]习近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 努力把我国基础教育越办越好[EB/OL]http://politics.gmw.cn/2016-09/09/content_21906830.htm

[6]冯刚. 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的发展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2016,(11).

猜你喜欢

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
发展视域下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化、专业化探析
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探索与实践
高职学生个性特征及职业能力调查与分析
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浅析儒家思想对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