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现实题材当代舞创作探索艺术高校舞蹈人才的培养的实践性研究

2019-05-13陈丽竹

青年时代 2019年7期
关键词:作品舞蹈创作

陈丽竹

摘 要:通过对于现实题材概念的解读,从而展示出现代题材在舞蹈作品中的运用方式。再反向从作品的角度分析现实题材的具体创作及应用,使理论有据可依,作品有章可解的多元论证。在实践与理论上同时找到现实题材的着眼点与论证,为舞蹈艺术日后的发展做更好支撑。

关键词:现实题材;当代舞;作品;舞蹈;创作

一、 现实题材在舞蹈创作中的应用

现实题材是一个进行时的题材概念,它不固定也不存在具体的衡量准则,可它却是人们生活的抽象展现、浓缩体现、同步表现,同时现实题材是与时间的流动保持一致的表达概念。在舞蹈艺术中,从舞蹈大赛的参赛作品中我们就可以感受到这一点。同时一个新兴的、与其涵盖意思相当的名词,引来了业内人士和众多欣赏者的多方关注——当代舞。可对于“当代舞”的解释,却是让舞蹈理论家很难以非常准确的文字来定义的。但是,当我们以统计的方式来看当代舞作品时,我们便得到一个对于当代舞蹈作品创作的总体印象:以现实的形象、当代的情感、人文的情怀和具有现代感的人物表现为创作题材的,用不拘一格的舞蹈创作体裁,由此而得来的舞蹈作品,多数应归属于当代舞的范畴。这恰恰符合现实题材的存在条件。这样我们就可以很容易地理解这样一个舞蹈种类,也更便于大众对于当代舞的欣赏和对于此类舞蹈题材作品所表现的理解。非专业的舞蹈欣赏者,也会很容易地感受到当代舞的情感抒发并接受当代舞的表演形式,原因则在于它所描述的形象与情节就是发生在人们身边的事情。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强调,“一部好的作品,应该是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同时也应该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作品。”当代舞自身可更好的融入此价值观。由此,“当代舞的创作”才可以成为舞蹈创作者手中的一把“利剑”,将舞者对现实生活的所思所想全部作为舞蹈作品的创作动机,并在舞蹈作品中向世人进行展现和发展,并使此自身散发出时代所需要的效益性。

二、 在舞蹈作品中现实题材的呈现

一个舞蹈作品的创作审美体现,必定直接反映出当时社会的价值审美和审美趋向。在舞蹈艺术不断地发展和流变中,舞蹈的表演和表现只能是与时代和社会的需求同步的,优秀的舞蹈作品是可以通过视觉感知而产生感受的,直接沁入欣赏者的心田的,使观众与演员同时得到心灵的撞击、产生共鸣、一样的感同身受。现实题材的当代舞蹈作品所传递给观众的不单单是舞蹈艺术独特的肢体之美,更可带给观众的是一个生活的启示、一种思想的启迪、一种文化的感念和一个时代性的主题。这也就是现实题材的当代舞蹈作品一直吸引人的关键所在。

舞蹈编导更喜欢利用当代舞的形式,进行思想和言语的表达。一群舞蹈演员演绎了一个最朴实无华的舞蹈作品,他们塑造了一个个普通的百姓,讲述了一段情真意切的生活活存在于历史中的发生,一个个我们看得见、摸得找的人物形象被树立在舞台上、人心中;一个我们曾经或是听说过、或是学习过的历史事件。今天,仿佛却早已忘却的这些名字,这一切因舞蹈作品的展示唤起在我们的记忆深处那份——《最后的名单》。24个人物形象,25名舞蹈演员,用舞蹈动作表现出行进的艰苦,宿营的喜悦,环境的危险,勇敢的抗争。军用书包里面到底装的是什么?那是一本鲜血染红的名单《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阵亡将士名录》,如果这本名单丢失或者落在敌人手里,后果将不堪设想。那些为了民族独立和解放事业而牺牲的普通抗联战士将永远没有人知道他们姓氏名谁,来自哪里,同时他们家人的生命也会受到严重的威胁。为了保护这本名录,普通群众都能舍生忘死,流血牺牲,从而揭示出中国人民的伟大和党领导的人民战争必然胜利的最终结局。

很多人常说:“当代舞是一种可以看得懂的现代舞。”原因就在于当代舞中真实情感的流露,《最后的名单》的编导也没能回避人性中最真实、自得的私欲。在面对危险时,人性的彷徨、恐惧、害怕都在作品中表现出来,但这样最终被信仰所战胜。“穿过生命的芬芳……我会拥抱着你穿过地久天长……”在歌声中舞蹈悄然结束,所给观众留下的印象却意犹未尽,观看者可能想不起某一个具体舞蹈动作,但却可以清楚的回忆起整个舞蹈作品的情感发展,舞蹈在最后一刻揭晓了舞蹈的名称——《最后的名单》。这就是当代舞的特点,在动作上追求创新,用物化式语言方式推进着舞蹈化的故事情节;在情绪上讲求真实性,不夸大、不做作;在主题表达上追求清晰化和完整性;在审美的角度上,审美主体对于审美客体来讲,不是单纯被动关系而是主动向欣赏者传达一个进行着的思想概念。

三、现实题材在舞蹈艺术中的创作方式

在舞蹈艺术中的现实题材,决定了舞蹈作品中必须有一定的表现情节,作品中的情节是整个舞蹈创作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全部的创作目的、所有动作的创编等等都必须围绕情节而进行。只有遵循了情节的创作才可能是合理的舞蹈创作,反之则不能被运用到此舞蹈作品当中。舞蹈创作要始终围绕着舞蹈表现而进行,为舞蹈作品所要表现的事物所服务。但虽是一条创作原则,却有着多种相异的舞蹈编创方式:一,从情节入手;二,从动作入手;三,从心里节奏入手;同的舞蹈創作方式也为舞蹈编导提供了多样的、有效的创作路径。创作技法是从创作不同的端点开始,沿着各自的创作路径,向着共同的目标演说着舞蹈作品。最终多种创作方法都将达到共同的创作目标,完成整个创作过程。

(一)从情节入手

在选定好情节后,再进行舞蹈动作的编排,舞蹈作品的整体结构是由所拟定的情节所决定。

很多的当代舞的编导都是运用这样的方式来进行作品创作的。按事件发展的时间顺序作为舞蹈作品的整体结构。舞蹈编导的创作构思和意图,是要通过对肢体语言的编排、创造,才可能准确的传达给观众。舞蹈作品所要表达的意义也即时得到了传达,使观众和编导、演员一样用身体感受着舞蹈中的情节,并接受着舞蹈行为意识的肢体传达方式。这是艺术之母——舞蹈艺术的特殊性,它不直白也不含蓄,它的呈现带着一种冲击力,通过舞动而带动着观众们的内心。编导选定好情节后,不断地创作肢体动作,试验肢体动作的舞蹈性,在其中寻找主题动作,发展主题动作,用舞蹈动作来表现舞蹈编导的创作思想和所构思的现实题材。《最后的名单》取材于东北抗日联军最艰苦的斗争时期,采用倒叙和回归的手法,用东北地区特有的舞蹈语汇和肢体语言编制催人泪下故事,寻求灵与实的链接。

(二)从动作入手

在创新出一套具有相当长度的新颖舞段后,在其舞段中寻求主题动作和发展的动机,由此展开主题思想。

此种创作方式的进行,多数开始于舞蹈编导的无意识的创作行为。编导在创作初期并没期望表现出什么主题或是情节,也没追求所完成的舞蹈创作必须要达到一种什么样的创作结果,整个创作只是随着自己的创作情感,开始舞蹈的编排,再进行到对于主题构思的创作程序。作品就会形成自己的表现风格,具有自己独特的舞蹈表现手段。创作上,群舞《最后的名单》创作初期,抓住了“走”这一个典型性动作对舞蹈语言进行创作,并大胆采用东北地区所独具特色的舞蹈语汇辅以现代的表达手法,使肢体的运动成为动意的直观表述,从而形成独特的肢体表现方式和语汇风格。使舞蹈本体的长与短得到互补和交融,为这个群舞服务。

(三)从心里节奏入手

将舞蹈作品的表达以一种审美主体可“读懂”长度来推进情节,使其可以更好的理解到作品创作意图。

舞蹈是一个时间概念上浓缩的艺术形式,它可以将一个发生几十年的故事浓缩到一部九十分钟左右的舞剧中,甚至七分钟左右的舞蹈作品中,但其所创达的精神和主题是不变的,在某种程度上会超越文字所带给欣赏者的内心触动。心里节奏是一个不固定的时间概念,其发生和发展是按照人的心理感受长度所发生的。仿佛有的时候,我们会觉得快乐的时间过的很快,时间就像被录像机器快进了一样;而有的时候似乎是被使用了慢镜头,一个心理状态会持续很长时间。运用这样的概念去刻画舞蹈作品中的情节,将编导试图要在舞蹈作品中展示的焦点,以创作的手法分量加重或时间性延长。

四、总结

现实性题材在舞蹈作品中的发展,始终要与欣赏者生活、思考、思维解读保持同步,这样现实题材在其中才具有当代的意义,符合当时的审美观。抓住时代的脉搏,也就抓住了观众的心理。舞蹈艺术是高雅艺术之一,是将思维、语言抽象到很高程度的艺术形式,它更需要广大观众的多方关注、欣赏和支持,舞蹈艺术工作者更希望广大观众在观赏舞蹈艺术的过程中得到美感的享受和内心美育的满足。也试图通过舞蹈艺术的肢体表现形式,记载和表现人们的日常生活,利用舞蹈作品的视觉欣赏性传递教育目的。作为这个时代的艺术工作者同样肩负着时代的使命,民族文化的传承,历史的标记与记载。习主席曾告诉文艺工作者“树立文化自信,唱响中国声音”。文化自信的根基就在于对于中国历史的了解与传达,而且这是中国屹立在世界之林无人可以匹敌的养料。抗聯的英雄历史属于吉林,属于这一片土地,那我们吉林艺术学院人不去做岂不是可惜,更待何人为我们地域的英雄抒怀呢!创作《最后的名单》这样的作品也是努力要让舞蹈艺术,舞蹈作品达到它本初的功能性,可以记录历史,可以教育人,让艺术作品不在被束之高阁,而是成为具有时代需求价值、文化属性的艺术品。这也是现实题材的重要功能与价值。《最后的名单》所表现的这些烈士就是最普通的人,我们也是最普通的艺术工作者,只因他们信仰的高尚他们才能做出伟大的事情,我们也一样有信仰,像老一辈艺术家学习,做一个有风骨的艺术工作者,将实践与理论结合,为时代所记载。

猜你喜欢

作品舞蹈创作
冰上舞蹈搭档
《一墙之隔》创作谈
我和舞蹈
简论20世纪的法国文学潮流
创作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