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多元识读理论的中医药高等院校ESP教学模式构建

2019-05-13张倩,苗春雨,焦翠

青年时代 2019年7期
关键词:专门用途英语多模态设计

张倩,苗春雨,焦翠

摘 要:本研究基于新伦敦小组多元识读教学有关“设计”的核心理念,旨在建构中医药院校ESP课程的多元识读教学模型。研究结果显示,基于设计理念的多元识读模型有助于改变目前ESP教学中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有助于拓宽学生获取知识的通道,对单元主题进行更加系统化、全方位的输入性学习;能够提高学生的英语输出能力及团队合作意识、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关键词:专门用途英语;多模态;设计;多元识读教学模型

专门用途英语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是英语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近年来,各中医药高等院校相继开设了专业英语课程,如中医英语、针灸推拿英语、护理英语等,以培养既精通中西医基础理论、掌握临床操作技能,又能熟练使用英语涉猎专业知识、传递中医药文化的复合型医学人才。而国内ESP教学起步相对较晚,在教学模式、教材建设、教学方法上均亟待提升,尤其是在ESP教学模式方面,普遍存在的灌输式的传统教学模式严重阻碍了医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提升。

本研究以《中医英语》为例,尝试在ESP教学实践中构建基于多元识读理论的ESP教学模型,以期为目前中医药高等院校的ESP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以提升ESP教学质量。

一、中医药高等院校中医英语教学现状

国内的中医英语教学由于发展时间短,在教学方法、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存在许多亟待提高和完善的地方。目前中医英语教学大多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教师以教授文本内容为主,带领学生识读和理解印刷文本,翻译文本内容,同时配以大量枯燥难记的专业中医英语词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更多地关注基于文本的传统读写能力的培养而忽略了其他非语言文字模态(图片、音频、视频等)在认知过程中的作用,本应充满灵性思辨的中医英语课堂变成了“满堂灌”的课堂教学,学生变成了消极的被动学习者,学习范围和获取知识的路径受到了很大限制。

二、多元识读理论框架

新伦敦小组(The New London Group) 于1994年最早提出了多元识读(multiliteracies)的概念。多元识读不仅包括传统的读写识读能力,还包括文化、视觉、听觉、空间、姿态以及现代信息网络时代的技术识读和信息识读等多种识读能力,同时还包括利用多种模态建构意义的能力。这一概念的提出引发了国外学者对多元识读研究的热潮。Spiliotopoubs (2005) 认为多元识读能力培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跨文化意识[1];Phil Benson(2005)主张学生的多元识读能力发展可以促进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2]。

国内对多元识读的研究则刚刚起步。胡壮麟(2006)深入研究了社会符号学中的多模态化,强调要重视大学生多元识读能力的培养[3]。张义君(2011)通过教学实验对比分析英语专业高、低年级学生多元识读能力的运用情况及影响因素进行了探索分析[4]; 黄媛媛(2013)调查和分析了大学生英语多元能力的影响因素[5];孙小倩在对大学英语多元识读现状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建构了大学英语多模态教学模式框架[6]。然而目前国内对多元识读能力的研究更多是在理论方面的探索,在一些领域尤其是ESP领域的实证研究较为缺乏。

三、中医药高等院校ESP课程多元识读实践教学模式构建

(一)研究目的和方法

新伦敦小组多元识读理论的核心理念是“设计”, 即可用的设计(available design)、设计(designing)和重新设计(the redesigned)。在此基础上,新伦敦小组提出了多元识读模型,包括情景操练(situated practice)、明确指导(overt instruction)、批评性框架(critical framing)和改造式操练(transformed practice)四个步骤。基于此,本研究采用质性研究方法,通过多种材料(访谈、观察、实物分析)的收集,从研究对象的经验视角出发了解研究客体,尝试在中医药高等院校的ESP教学中构建和完善多元识读教学模型(如下图所示)。

(二)实施步骤

基于新伦敦小组的教学模型,本研究尝试在ESP教学实践中建构中医药高等院校ESP多元识读教学模型。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1.设计促成阶段

多元识读的核心理念是“设计“。可用的设计指用于构建意义的资源,如话语形式、音视频内容等。以笔者所研究的2016级针推英语实验班为例,本班学生人数为30,采用教材为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李兆国教授主编的《中医英语》,以3人1组为单位对Lesson 18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针灸)进行整合性学习。在此阶段,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识读教材的印刷文本和配套PPT,以及相关主题的音视频材料库(教师提供、学生网上查询)。在完成针灸有关知识体系的输入性学习后,教师为学生提供完成本单元话题所需的术语、句法等语言储备,为学生搭建腳手架,促成学生设计任务的产出。

2.设计参与阶段

在此阶段,学生在完成促成阶段教师提供的学习资源基础上,根据每单元的课文相关主题,结合自己的经验和既有知识确定项目任务,运用多模态符号和网络资源,设计一定主题下的多模态语篇。这一过程是学生发挥团队协作精神,自主完成的创造性设计过程。以《中医英语》第18课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针灸)为例,学生在完成有关针刺和艾灸的相关学习资源后,利用音频、文本、图片、视频等多模态符号,分组设计有关针刺和艾灸主题下的PPT语篇。这一过程是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和语言技能的内化和产出的过程。

3.设计评估阶段

本阶段需要学生在课堂上分组完成多模态语篇的小组展示。本课题从语言设计、内容设计、视觉设计、听觉设计、姿态设计、多模态设计等6种设计要素出发,制定了ESP课程多元识读能力的评估标准。每组选出一个代表构成评审小组与授课教师一起根据“多元识读评估参照表”进行每组多模态作品的评估并计入形成性评价。语言设计主要考察语音、语调、语法、词汇、衔接手段等的使用;内容设计考查学生话题涉及材料收集的广度、深度、内容间的相关性等;视觉设计和听觉设计考察学生制作多模态作品过程中图片、色彩、动画、字体设计、表格、图标、背景等和背景音乐、对话、音频、独白等的使用;姿态设计关注学生的肢体语言、态度、亲和力;多模态设计考量学生多元符号使用及比例、模板的原创性及幻灯片布局。

4.重构新的资源

学生在完成课上多模态作品展示后,结合学生问答环节的问题,进一步完善本组的作品,并最终整理完成项目报告。这一过程可以理解为重构新的资源的过程,即由设计过程产生的资源或意义可以被重新作为一种新的可供利用的设计,形成具有意义潜势的新资源。

(三)实施结果

为了了解学生对多元识读教学的态度与看法,本研究在本学期末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与访谈,以便改进和完善教学环节。统计结果显示,92.7%的学生表示对基于多元识读理论的ESP教学模式有较高的认可度,认为此教学方法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提高其团队合作意识、掌握沟通技巧、拓展专业知识等。

四、结束语

本研究首次尝试在中医药院校的ESP教学实践中应用多元识读框架。基于为期一学期的教学实践的探索和完善,结合学生反馈,本研究初步得到了如下结论:(1)基于设计理念的多元识读教学模型能改变目前ESP课堂教学中满堂灌的现象,有助于生成充满灵性和思辨的课堂氛围。(2)基于此教学模型的教学实践有助于拓宽学生获取知识的通道,能对单元主题进行更加系统化、全方位的输入性学习,有助于构建新的知识体系。(3)多元识读教学模型不仅能够有效促进学生语言输出能力的提升,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Spiliotopoulos V. Developing multiliteracies in adult ESL learners using on-line forums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he Humannities. 2005(1):1291-1304.

[2]Benson P.自主性研究与教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12-38.

[3]胡壯麟.社会符号学研究中的多模态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7(1):1-10.

[4]张义君.英语专业学生多元识读能力实证研究[J].外语界,2011(1):45-52.

[5]黄媛媛.大学生多元识读能力影响因素调查[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

[6]孙小倩.多元识读背景下的大学英语多模态教学模式[J].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8(3).

猜你喜欢

专门用途英语多模态设计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护理英语课程需求分析与研究
多模态理论视角下大学英语课堂的构建
新媒体环境下多模态商务英语课堂教师角色定位
设计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