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落实基础教育的主导思想

2019-05-10豆建华

新课程·中旬 2019年4期
关键词:基础教育树人教育改革

豆建华

摘 要:教育的主导应是立德、树人,切勿片面强调成绩,应在道德的修养、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基础上,因材施教,尽力满足不同层面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让学生在轻松、快乐中幸福成长,充分弘扬学生个性。

关键词:基础教育;教育改革;立德;树人

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命脉,梁启超先生说:“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道明了国家发展的基础是教育。但在今天的中国,对于教育的理解大都只关注到了成绩即分数,分数是决定一个学生成败的无情的裁判。分数这个指挥棒无情地扼杀了多少学子的美好憧憬。应试教育,只注重了智育的发展,以分数论学生的未来。学生道德观、个性得不到很好的发展和落实,给人才的创新发展和创新人才的发展画了个框,制约了他们发展的路径,束缚了人才发展的两翼。虽则常讲要社会各级组织、各个部门注意创新人才的发展和培养,但学校教育的质量只以学生文化课分数为单一考核模式,固定了教师的教学活动以分数为主,教师在分数论成败的面前不得不以学生分数为主,为了分数死扣教科书,题无数次地做,重复练习,各种辅导学校,辅导班的开设,目的是帮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不但累学生,累教师,更累家长。学生只能在各种压力下走公式化的路子,个性如何能得以发展和张扬?纯洁幼小的心灵中充满了分数的概念,为了分数各种心理跟着作祟,自私、门路、择校等不良社会心理活动应运而生,使自己的心灵从小在社会、家长的怪圈中就受到质的污染。

五六十年代,我们的教育方针是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说明了教育服务的主体是社会主义,为更好地服务主体,必须使受教育者有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觉悟,成为有文化的劳动者。只有学会和掌握生产技能,才能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没有生产劳动,社会如何得以发展?于是,在学子的心目中明确了服务的方向,坚定了服务的宗旨和信仰。学校毕业后,还要接受生产劳动的锻炼。这种锻炼不但有意志的锻炼,还有所学知识与工作实际结合的磨合。实质是用知识指导社会进步的实践活动的过程。前几天听一位教授讲中国三十多年来担负和推动中国改革开放主力军的是“老三届”,他们之所以能担负起和推动中国三十多年来改革重任,就是那个时段教育方针的落實到位,使他们全面了解了中国的实际国情,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韧不拔的精神。现在担负中国改革与发展重任的栋梁们大多是“老三届”的学子,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

在推动改革开放的八十年代,我们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时期的教育在落实时,以推进现代化建设的经济服务功能、社会功能,弱化甚至忽视了个体身心全面发展等功能。虽则当时讲求“两个文明一起抓,两手都要硬”,但主抓的还是物质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讲了也做了,可精神文明建设没有结合中国传统礼教文化,课本教学中缺失了榜样和范例。古人况且有“忠君爱国”的信仰,如果信仰缺失,学识越渊博,掌握的技术越先进,对国家和人民越有害。所以相当比例的学子以自己的才华为自我经济发展服务,讲求个人物质至上的享受,甚至有些以金钱至上,不惜出卖国家的机密,搞起了挖祖国墙角的勾当。这都是因为缺失了人才为政治服务的观念、道德情操观念。所以在落实教育方针时,德育为首的教育活动不能只讲在嘴上,不能有丝毫的折扣,而且更重要的是踏踏实实走进课本、走进课堂,走进学生的心灵中去。质量质量,先有质后有量,先有对人的本质的培养,然后教会人对科学知识的积累。在质的指导下的量的积累是自觉正义的;量的积累才能达到质的飞跃的目的;也才有人才自觉地更好地服务于国家、社会和人民;也才能使他们的才华发挥更大的建树。

党的十八大后,针对社会的时弊,为全面奔小康,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国梦,及时提出了对教育方针的修订,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明确了人才将来服务的方向——为人民服务,对人才观的发展要求是立德、树人,对人才的成长发展要求是落实素质教育,要求人才的成长发展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心灵非常纯洁,可塑性极强,尤其小学生为集体服务、助人为乐的好品质是发自内心的,对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丝毫不敢松懈,稍不留神就会被社会的大染缸污染。只要从小在其心里种下为人民甘愿服务的种子,何来我们花力气整动社会风气。五、六十年代人们甘愿为社会和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就是由于人人心里都装着祖国和人民。那个时代中国的社会风清气正,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互助精神感人。国家干部是人民真正的公仆。

所以教育的主导应是立德、树人,切勿片面强调在成绩上大做文章。人的智商、家庭、个人素养都是有差异的,但人善的一面生来是没有差异的,应在集中思想统一即道德的修养、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基础上,因材施教,尽力满足不同层面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三十六行,行行有专长。让学生在轻松、快乐中幸福成长,充分弘扬学生个性。使学生在认识多彩的世界时,在立德的标准下,思维充分得到发展,以社会提倡的、公认的美德标准自觉地健全自己,全面建立格物、修身的思想,才会有平家、治天下的宏才大略的建树。

编辑 谢尾合

猜你喜欢

基础教育树人教育改革
强基固本汇中西 立德树人铸师魂
强基固本汇中西 立德树人铸师魂
又是开学季,再聊“树人班”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政策话语的迁嬗
学有所悟,学有所乐
教育均衡发展:现代教育发展的新境界
任务型教学在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的应用研究
基于微课应用的专递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浅谈大学教改中创新型的物理试验问题
动物医学专业面向官方兽医与执业兽医教育改革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