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角色游戏中培养农村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2019-05-08刘继霞

文教资料 2019年7期
关键词:农村幼儿角色游戏

刘继霞

摘    要: 由于地域及当地经济发展的限制,农村幼儿的社交活动具有局限性,影响了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农村幼儿教育需要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角度考虑,通过角色游戏锻炼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由于教育条件受限,本文以角色游戏为教育基础,以农村幼儿为研究背景,探索角色游戏培养农村幼儿社交能力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角色游戏    农村幼儿    社会交往能力

幼儿在社会交往过程中体现出的个性特征是不一样的,农村幼儿的社会交往范围较狭窄,且长期处于熟人社会中,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在面对不同的情况时会有不一样的特征。社会交往能力是跟随人一生的社会能力,在社会交往中体现出的能力往往影响今后的发展。在幼儿园中,社会交往能力直接影响幼儿的童年生活及学习生活,决定集体生活的质量。农村幼儿还面临父母在外务工、长期不在身边的情况,缺少父母的情感支撑,农村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也会受到影响。因此,如何用角色游戏为农村幼儿创造社交环境,提高社会交往能力,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一、农村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现状

农村幼儿由于受生活环境的影响,社会交往范围闭塞,且留守儿童居多,这使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出现了两个极端分化。有的幼儿个性内敛,表现出不善于与人交往的现象,例如常常一个人在一边,不参与集体活动,游戏活动表现不活跃,发言次数较少。这类学生的社会交往表现出惰性特征,不利于他们融入集体环境,培养出积极的社会交往能力。另一类学生过于外放,甚至表现出一定的攻击性,在生活中或者学校里强势,与同学难以建立友好的关系。从以上可以看出,农村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缺乏现象严重,如不加以正确引导,人际交往的缺失会使学生的心理难以得到正常发展,对学习的影响不可避免。

城乡之间的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差异,部分源于农村留守现象。留守现象在农村中十分普遍,导致父母缺乏对幼儿的关心,对于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缺失。父母外出务工只是为了在衣食上满足幼儿的需求,缺乏对幼儿的心理关注。在大家交往中,父母在身边对幼儿的支持能够增强幼儿的自信心,与他人建立和谐稳定的人际关系,父母的缺位自然使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退化,甚至停滞不前。

二、角色游戏对农村幼儿社会交往能力发展的意义

游戏在农村幼儿教育中是一个薄弱环节,由于教具及场地的限制,角色游戏常被其他教学活动替换,教师难以有效利用游戏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使农村幼儿的发展受到一定的限制。并且在农村幼儿教学中,教师在带领幼儿开展游戏活动时,不能深刻体会角色游戏的内涵和实际意义,造成游戏失去作用和乐趣。因此,在开展角色游戏时,老师要充分理解游戏,结合幼儿贪玩好动的特点,用游戏渗透对幼儿的教育,促进幼儿逐渐强化良好社会交往能力,建立良性人际交往行为。

角色游戏是常见的一种游戏,广泛运用在幼儿教育中。游戏主要通过模拟各种社会生活场景,让幼儿在模拟场景中扮演特定的角色身份,根据人物之间的关系推进游戏情节的发展,使其在游戏中以文明有序的社会生活方式依循社会活动规则进行角色交往。通过角色游戏中的行为和规则,将其转化成现实生活中的良好行为,形成优良的社会交往品质,使幼儿得到发展。因此,角色游戏作为促进幼儿社会交往能力发展的载体,适用于农村幼儿教育,农村幼儿教师应当找到有效的方式指导幼儿开展角色游戏,丰富农村幼儿的游戏体验,提高农村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提高幼儿的社交素质。

三、在角色游戏中培养农村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途径

1.转变游戏教学理念注重社会交往能力。

农村幼儿教师只有转变角色游戏的教学观念,才能使角色游戏发挥培养学生社会交往能力的作用,学校领导具有决策权,应当由上至下、由下至上转变。因此,农村幼儿园教育工作者不仅要学习《幼儿园工作规程》精神,而且要学习关于游戏的理论,理解游戏对幼儿心理发展的意义。从理论和理性的高度提高对游戏的认识,明确游戏对幼儿在认知、情感和社会性等层面的价值。

不仅要从理性层面改变对游戏教育的认识,还要从感性层面[1]进行转变。农村幼儿园要积极向外联系,组织园内教师进行角色游戏的观摩,学习其他幼儿园的游戏教育理念及角色游戏的实际操作办法。要从游戏环境创设、游戏材料准备和游戏指导等方面进行优化。对外学习观摩不仅拓宽了教师的游戏教育视野,而且使教育工作者的教育观念得到更新,为角色游戏的开展奠定了思想基础。

2.丰富角色游戏内容,增加学生感性体验。

丰富的角色游戏内容,能够使学生在不同场景,在道具的辅助下,增加感性认知,以更加开放的姿态与他人交往,从而提高社会交往能力。经济体制改革使农村环境的转变较大,因此农村面貌得到了改善,为角色游戏的开展提供了非常多的参考元素和游戏创意[2]。教师带领幼儿游走在农村环境中,对于幼儿开阔视野,深入观察,感性体验的提升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个体经济的发展使农村开办了各种工厂,如机砖厂、牲畜养殖场、面粉厂等,教师带幼儿到工厂参观,增加了角色游戏的场景内容。幼儿在观察人们的劳动和交往过程中,全体感官都在感知周圍的事物,获得感性认识。农村中不同季节有不同的农忙,比如春耕、秋收;还有农贸市场小摊小贩,他们吆喝叫卖,等等。这些生活场景极大拓宽了幼儿的知识面,幼儿具备开展不同场景下角色游戏的心理准备。当诱饵的相关社会经验已经初步形成后,教师可以利用这些丰富的生活场景创造游戏环境,带入幼儿的感性体验,开展角色游戏。

农村中丰富的自然场景丰富了角色游戏的游戏材料,只要教师细心留意,便可以将这些东西充分利用到角色游戏中,提升幼儿的游戏体验,让幼儿感受生活的美妙,从而卸下心防。农村游戏教育中,缺乏道具是一个很实际的问题,直接影响学生的游戏体验,然而农村中很多自然物可以充当角色游戏专用的道具。教师和学生都需要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用自然物替代游戏中缺失的玩具。

农村的地理位置是开展角色游戏的优势。农村幅员辽阔[3],开放的空间和优美的自然环境是最佳的游戏场所。城市游戏教育有标准的活动室、干净整洁的游戏间,农村也有独特的游戏空间,角色游戏在此开展,使幼儿与自然充分融合,幼儿的内心受到感触,感性体验随之加深。

3.教师正确指导,提升社会交往能力。

不仅要从感性和理性层面提升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在角色游戏过程中加强管理,老师正确指导引领,不断发展与完善角色游戏,让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得到不断强化。

首先是目標上的指导。教师首先要明确角色游戏的目标,使幼儿在角色游戏中实现目标。因此老师需要制订角色游戏计划。制定的角色游戏目标总体需要达到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目的,并且需要幼儿在游戏中养成良好的社会交往习惯,形成活泼开朗的个性,具备一定的社会交往知识,鼓励学生之间互动。教师需要根据游戏目标在游戏过程中正确指导学生,使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开展游戏。

其次是制订督促的措施,让教师进行正确的指导。在游戏准备中,教师要为角色游戏准备丰富的玩具材料,在游戏过程中做好翔实的记录,提高对游戏过程的管理能力和指导能力,使角色游戏始终朝着提高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方向发展,并以此作为角色游戏的考核指标。老师在严格的监督下更加谨慎地指导游戏过程,有利于将角色游戏推广至全校。

四、结语

在农村角色游戏教育中,要调动幼儿与他人交往的主动性,老师要在游戏中增加与幼儿的互动次数,让幼儿的语言能力和行为规范都能在角色游戏中得到提升。虽然农村角色游戏环境与城市角色游戏环境相差较大,但是相信将角色游戏本土化后,依然能够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打开学生封闭的内心,实现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支晓娟.小角色    大演绎——试谈角色游戏中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智慧培养[A].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张家港市社科联.第五届中国智慧学学术研讨会暨第三届中国思维学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C].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张家港市社科联: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2013:3.

[2]陈雪红.培养农村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J].少年儿童研究,2013(22):39-40,20.

[3]黄玺.农村幼儿社会交往能力培养之我见[J].学周刊,2013(30):147.

此论文系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在角色游戏中培养农村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实践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GS〔2018〕GHBZ081。

猜你喜欢

农村幼儿角色游戏
小班幼儿角色游戏中篡位与偏区现状指导策略分析
角色游戏在幼儿同伴交往能力培养中的应用
农村幼儿家庭教育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农村幼儿性别角色双性化教育应当注意的问题
以实践活动为依托,促进幼儿社会性教育